《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师).doc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师).doc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师).doc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师).doc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师)何彩芸教学设想1、由于学习文言文要付出比现代文更多的认识努力,因此通常同学们对文言文大都敬而远之。调查显示,多数同学都不大了解所学文言文的内涵,不了解那些隐藏在陌生语言下面的更深层次的人类的智慧,笔者力求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说辞语言十分精彩,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逐步改变其对文言文的看法,培养起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2、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陌生,可以让学生亲自查找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自读能力。3、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很必要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学生的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给以点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4、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所以本堂课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在诵读中赏析课文、分析人物。5、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堂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结尾设计讨论发言就是让学生乐于探讨并且有话可说,学有所得,并能学以致用。6、背诵一直是学生一个头疼的问题,所以笔者尽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5、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 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流程生朗读预习师范读生朗读梳理师引导生朗读赏析生朗读巩固师引导生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梳通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199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2、左传其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v 3、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4、相关资料(在课文赏析中涉及到时给学生做补充)(1)、秦立晋君(2)、惠公背约(3)重耳过郑(4)郑楚结盟二、课文学习指导学生诵读、理解第一自然段补充:1.晋侯、秦伯:晋文公重耳、秦穆公任好。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2.郑:郑国国都 新郑。3.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v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4.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v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v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明确: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第二自然段 思考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烛之武临危受命)思考2:这一段分别讲了哪三个人物?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行为。佚之狐:荐烛之武:辞郑 伯:责提问:面对为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明确: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第三自然段 思考1:第三段写了怎样一件事?(烛之武说退秦师。)思考2:秦王放弃攻宋,为什么还要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明确: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讨论: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分几步来进行的?烛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补充: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v 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2.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v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第四自然段思考: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晋文公不攻秦师。)提问:本文是如何结尾的?明确:以晋文公再风云突变中,头脑前行,毅然撤军作结。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二、归纳本文的叙事结构及写作技巧1.叙事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2.本文的写作特色。(1)伏笔与照应。(2)波澜不惊。(3)详略得当。三、人物形象分析: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2、郑伯:(1)善于纳谏。(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四、烛之武的游说艺术:(机智善辩的外交家)一)善于利用矛盾。二)善于分析利弊。三)善于揣摩心理。四)讲究语言艺术。五、文言现象归纳1.词类活用(名词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唯君图之(计划,考虑)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使得利)1.词类活用(名词状语)既东封郑(在东边)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1.词类活用(动词名词)君亦无所害(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1.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1.词类活用(形容词动词)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肆其西封(扩张、延伸)1.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2.特殊句式(省略句)(烛之武)许之(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2.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2.特殊句式(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2.特殊句式(固定句)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夫晋,何厌之有?(,怎么。)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3.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失其所与,不知(智)何厌之有(餍)若不阙秦(缺)4.古今异义(古/今)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亦去之(离开/距离)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补充:(1)音节变化现象单音节词 双音节词如“天雨墙坏”译为“天上下雨围墙淋坏”。(2)古汉语的部分单音节词两个连用,不要误以为是今天的一个合成词,要拆开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翻译,如:晋军 秦军 妻子 子孙 绝境 中间 亲戚 作文 (3)双音节词较少,翻译不能拆开作单音节词,如 :执事 宾客 布衣 可汗 阿爷 鞠躬 春秋六、生小组讨论后谈学习本课后的启发。1、本文给我们的启示。2、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比如:世贸谈判、朝核问题)谈3、板书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晋师撤离八、本课验收(课堂测评)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6、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 ; ; 。八、附: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相关内容试翻译下面文段。(视自己能力量力而行,不作硬要求。)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注:叔詹,郑国大夫。 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 离,同“罹”(l),遭受。 靖,安定。 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 侪(chi):类。)译文: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