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分合.doc_第1页
魏晋南北朝的分合.doc_第2页
魏晋南北朝的分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魏晉南北朝的分合第四節南北朝的對峙北魏統一北方肥水戰後,北方的分裂局面,最後為新興的鮮卑拓跋氏所統一。東漢末年,鮮卑拓跋氏據有匈奴舊地。晉初,拓跋什翼犍曾建國稱代王,為前秦苻堅所滅。肥水戰後,什翼犍之孫拓跋珪乘機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後魏、北魏或元魏。珪即魏道武帝,遷都平城,國基大定。二傳至拓跋燾,即太武帝(西元四二四四五三年),英勇善戰,御下有方。當時北方各國相繼為魏太武帝所滅,於是北方統一(西元四三九年),結束了十六國紛爭的時代。這時南方已是劉宋,南北各自統一,而成對峙之局。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魏太武帝三傳至孝文帝(西元四七一四九九年),深慕中原文化,他為了融合胡漢,一統中國,進行了許多重大的改革。第一為遷都洛陽。孝文帝以舊都平城為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為歷史名都,經濟富厚,通運四方,便於經略海內,控制中原。魏太和十七年(西元四九三年),以南伐為名,進駐洛陽,遂正式定都。第二為推行漢化,其重要措施為:一、禁服胡,一律採漢人服色。二、斷北語,凡三十歲以下的官員,如語音仍舊,即降爵黜官。三、通婚姻,鼓勵臣民與漢人通婚,並從他自己及其子弟實行。四、改姓氏,凡帝室及功臣舊族,一律改胡姓為漢姓,如拓跋改為元。五、重文教,祀孔子,求遺書,立太學、小學。從此胡漢界限逐漸消弭,這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南朝四代的遞變南北朝時代,通常以劉裕篡晉的一年作為開始。劉裕即宋武帝,他出身貧寒,氣度恢宏,後為北府兵名將,屢平內亂,北伐中原,武功冠於當世。他即位後政尚節儉,生活樸實,注意民生,抑制豪門,力矯魏晉以來奢淫風俗,可惜在位二年即告崩逝。劉宋兩傳至文帝,注意吏治,政治清明,史稱元嘉之治。文帝頗有恢復中原之志,但北伐均告失利,又殺害名將檀道濟,國力更為不振,最後為逆子劭所弒。明帝繼位,劉氏內爭,骨肉相殘,北魏南侵,淮河以北之地全失。明帝病危,以太子幼弱,召駐守淮陰之鎮將蕭道成入衛京師,結果朝政為蕭道成所掌握,進而篡宋自立,宋亡,凡六十年(西元四二四七九年)。蕭道成即齊高帝,自以為起自布衣,頗思有所作為,在位二年而崩。武帝繼位,十餘年間,安定富庶,是蕭齊的盛世,文學頗多成就;但其後宗室相殘,和劉宋如出一轍。傳至東昏侯,暴虐無道,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東下,取代蕭齊,國號梁。齊亡,共二十四年(西元四七九五二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勤政愛民,提倡學術文化,是南朝不可多得的皇帝;可惜晚年迷信佛法,政治逐漸廢弛;又接納東魏降將侯景,不久侯景叛變,攻入建康,武帝憤死。賴陳霸先等起兵討平侯景,而梁亦終為陳霸先所篡。梁亡,凡五十六年(西元五二五五七年)。侯景之亂時,西魏攻陷荊州,另於江陵立武帝之孫蕭詧為傀儡皇帝,史稱西梁或後梁,南朝分而為二。北齊則乘機南侵【一】,奪取淮南之地,疆土大為削減。侯景叛亂期間復大肆破壞,建康名城,幾為廢墟,百姓流亡,死者蔽野,因此南朝元氣大傷,一時難以恢復。陳霸先即陳武帝,陳朝承大亂之後,當時江北之地全失,長江上游又有西梁,在南朝之中,是疆域最小的時期。傳至後主叔寶,荒淫無度,國力更加衰弱,為隋所滅,陳亡,計三十三年(西元五五七五八九年)。南北朝對峙之局結束。北魏的分裂與北方再統一北魏至孝文帝以後,中原鮮卑人漢化既深,豪門貴族奢侈淫華,政治與社會風氣漸壞。而北境漢化較淺的鮮卑人,仍然維持質樸勇勁的舊俗,南北隱然形成隔閡對立的現象。傳至孝明帝,胡太后臨朝,寵信小人,迷信佛法,政治益為惡化。於是先有北方六鎮的反叛,繼有爾朱氏之亂【二】,最後漢人高歡起兵滅爾朱氏,立孝武帝,專擅朝政。孝武帝謀誅高歡不成,西奔長安,依關西大都督宇文泰。高歡另立一主,遷都於鄴,於是北魏遂正式分裂為東魏(西元五三四五五年)與西魏(西元五三五五五七年);時當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東魏政權操之高歡,控有中原;西魏政權操之宇文泰,控有關隴地區;雙方連年交戰,勝負難分。歡死後,其子高洋篡位,國號齊,史稱北齊(西元五五五七七年),高洋即齊文宣帝。宇文泰死,子宇文覺篡位,國號周,是為北周(西元五五七五八一年),宇文覺即周孝閔帝。東魏、西魏分裂之初,東魏據於富庶之區,國力原較西魏為強;但至北齊文宣帝晚年,嗜酒好殺,以後諸帝率多凶暴昏狂,國勢趨於衰弱。而北周自西魏宇文泰執政之時,規畫制度,積極奮鬥,從劣勢的環境中,奠定富強的基礎。傳至周武帝,英明果決,終滅北齊(西元五七七年)而統一北方。周武帝二傳至靜帝,為外戚漢人楊堅所篡(西元五八一年),改國號為隋。楊堅即隋文帝,八年後滅陳統一天下,結束了將近三百年長期分裂之局。【注釋】一、侯景陷建康臺城之次年(西元五五年),東魏高洋廢孝靜帝自立,西魏於江陵立蕭詧為梁王。北齊建立時,南朝正值侯景之亂。二、後魏為捍衛北邊,曾設置六鎮。即:武川(綏遠武川)、撫冥(在武川之東)、懷朔(綏遠五原)、懷荒(山西大同東北,察哈爾境內)、柔玄(山西天鎮縣北,一說察哈爾興和縣)、禦夷(察哈爾沽源縣)。六鎮之亂,後為爾朱榮所討平。不久爾朱榮舉兵入洛陽,沉胡太后於河,殺王公以下二千餘人,立孝莊帝。榮旋以跋扈為孝莊帝所殺,榮之從子爾朱兆入洛陽,殺孝莊,專朝政,高歡遂起兵討滅爾朱氏。【研究與討論】一、研討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