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有关整合项目实施情况及效益分析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近年来我办主管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省上中药材、草食畜产业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实施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扶贫工作成效,为今后更好地选择、实施好扶贫项目打好基础。按照办领导安排,我们会同市州、县区扶贫部门组织抽调专业人员,深入各县区和项目实施乡村户开展专题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及效益2008至2009年我办共安排中药材、草食畜产业项目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资金9800万元,其中:安排中药材项目1500万元、项目涉及全省2个市9个县区;草食畜产业项目4300万元,项目涉及全省9个市州28个县区;安排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4000万元,项目涉及全省9个市州40个县区。分项目实施情况是:1、中药材项目:中药材项目涉及陇南市的武都、宕昌、西和、礼县、文县五县区,2009年省上安排财政扶贫资金750万元,项目实施涉及五县区的44个乡58个行政村,覆盖贫困人口6.92万人。定西市的陇西、渭源、漳县、岷县四县,2009年省上安排财政扶贫资金750万元;项目实施涉及四县的36个乡镇52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乡镇25个,贫困村35个,分别占69%和67%。扶持贫困人口15465人,占扶持人口的38%。共种植以当归、党参、黄芪为主的中药材18450亩,项目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2、草食畜产业项目:草食畜产业项目涉及全省陇南市的礼县、两当、徽县,甘南州的卓尼、迭部、玛曲,临夏州的临夏、和政、广河、康乐、东乡,天水市的张家川、清水,平凉市的崆峒、泾川、灵台,庆阳市的华池、环县、宁县、庆城,定西市的安定、岷县,白银市的会宁、靖远、景泰,武威市的天祝、古浪、凉州等9个市州28个县区,2009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300万元,其中基础良种牛引进3000万元、养殖业到户贷款贴息13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西门达尔、秦川、海福特等良种牛、基础母牛、羊、猪、沼气池、标准化暖棚圈舍及暖棚牛舍等补助,带动种植优质牧草等。定西市主要安排在安定和岷县两个草畜大县区,280万母牛养殖款共引进基础母牛784头,羊600只,猪400只,沼气池534座,标准化暖棚及圈舍1843座,共扶持了8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乡7个,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098人,占扶持人口的26%。100万元养殖贷款贴息投放到37个乡镇168个村,其中贫困乡镇35个,贫困村131个,占78%,共扶持贷款人3981人,其中贫困人口1143人,占扶持人口的28.7%。平凉市涉及灵台等三县(区)的19个贫困重点乡镇26个重点村、1.29万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贫困重点乡镇、重点村、贫困总人口的21.6、2.3和2.6;扶持3000户贫困户引进秦川、西门达尔等优良新品种肉牛3000头,建成暖棚牛舍2000座,带动种植优质牧草2.3万亩。临夏州草食畜产业项目共引进西门达尔、秦川等良种基础母牛2937头,良种羊2180只,扶持39个乡、41个村、2.06万贫困人口。3、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2008至2009年,全省安排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4000万元,其中2008年安排1000万元、2009年安排3000万元,两年共安排项目资金涉及全省9个市州40个县区、覆盖406个乡(镇)2539个村,共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种植面积211.28万亩,扶持贫困人口114.01万人。临夏州的积石山、临夏、广河、东乡、永靖5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项目资金160万元,示范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万亩;2009年,统筹安排积石山、临夏、广河、东乡、永靖5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项目资金270万元,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3.5万亩。2008-2009年期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科技扶贫项目累计扶持58个乡、132个村、14.68万贫困人口,项目全部安排到了扶贫开发重点乡村。20082009年,省上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项目资金506万元,计划下达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5.3万亩。平凉市2008年省上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资金140万元、7万亩,其中庄浪、静宁各50万、2.5万亩,崆峒区40万元2万亩,涉及三县(区)30乡镇、56村、1.2万贫困户5.4万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贫困重点乡镇、重点村和贫困人口的34、6.2和10.7。经测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780公斤,较半膜玉米平均亩产570公斤增产210公斤,增产36.8;亩产秸杆3400公斤,比对照平均亩产3100公斤,平均亩增产300公斤,增产10。2009年省上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资金366万元、18.3万亩,其中庄浪90万元、4.5万亩,静宁84万元4.2万亩,崆峒66万元3.3万亩,华亭18万元、9000亩,崇信30万元1.5万亩,泾川42万元2.1万亩,灵台36万元1.8万亩。涉及七县区63乡镇、198村、2.4万贫困户、10.3万贫困人口;武威市两年来,安排古浪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2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85万元。其中:2008年安排项目资金25万元,在干城、横梁等南部干旱山区推广地膜马铃薯种植1.25万亩,项目覆盖全县南部干旱山区4个乡镇35个重点村的贫困户2600户,户均增收380元以上。2009年安排项目资金60万元,在古浪县干城、横梁、新堡等南部干旱山区推广地膜马铃薯种植3万亩,项目覆盖全县南部干旱山区6个乡镇46个重点村的贫困户5400户,户均增收400元以上,有效的解决了古浪县南部干旱山区贫困户温饱问题。定西市2008-2009年,财政扶贫资金共安排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资金871万元,其中2008年安排205万元,任务10.25万亩,2009年安排666万元,任务33万亩。这些资金全部由省上统筹下达实物补助,主要用于全市玉米、马铃薯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两年来,实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的重点区域共涉及四县一区的70个乡镇767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43.65万亩.其中贫困乡镇49个,贫困村439个,贫困乡村所占比例分别为70%和57%,扶持贫困人口人,占区域内扶持人口的30%以上。二、项目效益分析近两年来,市州、县区通过大力实施中药材、草食畜产业项目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等项目,重点贫困乡村增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民收入持续有效的增加,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整体上看,中药材产业项目、草食畜产业项目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增收明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普通种植玉米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160元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有效缓解。(一)农户认识明确, 增收效果明显根据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贫困群众对发展中药材产业项目、草食畜产业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认识比较明确,能够充分认识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认为,只有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才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贫困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据统计,2008年-2009年,庆阳市七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种草养畜、瓜菜种植等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共扶持贫困乡村农户19347户、90237人,其中贫困户13706户、贫困人口65524人,实现总收入3141万元,受益农户户均年收入达1624元,其中贫困人口年均增收479元。通过扶贫项目的有效带动,使项目区80%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有效增加了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草畜、瓜菜等区域特色产业信心和决心,提高了农户发展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二)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扶贫进程通过中药材、草食畜产业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的大力实施,项目区贫困农户增收显著。一是通过养牛项目在整村推进村的积极实施和农户滚动发展,项目农户每年可出售商品牛1-2头,每头育肥牛收入在4000元左右,户均增收 2000元以上,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可实现稳定增长400元以上;二是全膜玉米种植增收显著。2009年天水市全膜玉米种植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较普通玉米种植亩产量400多公斤增产150公斤左右,平均增幅达25%左右,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三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大大提高了干旱山区的亩产量,定西市调查,玉米亩均增产在120公斤以上,种植户户均可增收200元左右。马铃薯提前了上市时间,同时亩均比露地增产200公斤左右, 种植户户均可增收500元左右。四是武威市玉米全膜双垄作沟灌种植14.62万亩,亩均节水6080立方,亩均增产6%8%,实现了节水和增收的双赢。 (三)改进种畜品种,优化产业结构近两年来,各县区将良种牛引进作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改进种畜品种,着力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草食畜产业不仅发生了量的变化,而且带来了质的飞跃。通过对张家川、清水县实地调查,张家川县项目村良种牛饲养率普遍由项目实施前的45%左右达到现在的90%以上,平均每村饲养良种牛1000头以上,户均饲养达到4头,项目村基本实现良种化饲养,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武威市建成草食畜养殖小区193个,牛存栏达49.44万头,出栏达18.35万头,羊存栏达292.24万头,出栏达167.07万头,肉类产量达12.23万吨,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9.1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4%。(四)提高科技含量,改变群众观念一是草食畜养牛项目的实施和科技培训的大力开展,转变了群众过去分散和粗放式的饲养模式,逐步走向科学化、集约化、小区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降低了饲养成本,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效益收入。二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不仅增收效果明显,而且彻底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广大群众开展科技种植,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科技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实施中药材、草食畜产业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新品种、新技术在贫困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使广大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促进了全膜双垄沟播地膜玉米和畜牧产业的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养殖规模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三、存在的问题从市州、县区调查情况看,普遍反映问题较多的是:一是补助标准偏低。目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每亩补助标准仅为20元,但是每亩需要地膜6公斤左右,每公斤地膜市场价15元左右,每亩双垄沟播玉米需要农膜投资80元至100元之间。二是资金管理难度大,扶贫效益难以界定。整合的项目资金为各部门资金,由农业部门统一实施,这样将扶贫资金混同为一般项目资金,加大了扶贫主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同时,项目实施涉及面广,如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在各县区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项目补助是以实物按亩均等补助,很难界定扶贫资金覆盖的贫困乡镇和贫困人口数量,也不能完全对贫困人口的重点扶持,对贫困户的投资强度较小。三是整合项目地域性强,扶持贫困面相对较小。全膜双垄沟播和中药材等种植项目,以整乡、整村集中连片实施为主,地域性要求较高,能参与的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相对较少。以陇西为例,实施中药材项目重点区域内,参与乡镇10个,其中贫困乡镇5个,占项目实施乡镇的50%,贫困村5个,占项目实施村15个的33%,贫困人口625人仅占项目扶持人口的15%;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重点区域参与乡镇11个,其中贫困乡镇5个,占项目实施乡镇的45%,贫困村43个,占项目实施村164个的26%,贫困人口13000人仅占项目扶持人口的13%。扶贫项目经过整合后,主要由农牧部门实施,在安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个别项目不在扶贫重点乡村,且在扶贫重点乡村的不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都得到了扶持,享受了财政扶贫补助政策。四、几点建议一是增加补助标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全新技术,收益高,投入也高,由于补助标准过低,投工投劳多,群众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是明确实施范围和管理权限。扶贫资金整合项目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