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矿山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岩矿矿山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岩矿矿山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岩矿矿山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岩矿矿山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96 目目 录录 1 1 总总 论论 1 1 1 1 概 况 1 1 2 矿区范围 自然地理及周边环境 1 1 3 编制依据及原则 3 2 2 矿产品需求现状与价格分析矿产品需求现状与价格分析 5 5 2 1 矿产品国内外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 5 3 3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 6 6 3 1 矿区地质 6 3 2 矿体特征 7 3 3 矿石质量特征 7 3 4 围岩蚀变和夹石 8 3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9 3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9 3 7 地质勘查与储量估算 13 3 8 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 18 3 9 对资源储量简测报告的评述 19 4 4 主要建设方案主要建设方案 2020 4 1 开采范围及开采储量的确定 20 4 2 建设规模 服务年限 工作制度及产品方案 20 4 3 矿体开采方式和开拓运输方案 21 4 4 矿山防治水方案 26 2 96 5 5 矿床开采矿床开采 2828 5 1 开采顺序及首采地段的选择 28 5 2 推荐的生产能力及验证 29 5 3 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29 5 4 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30 5 5 主要基建开拓工程及工程量 30 5 6 采矿方法选择影响因素 31 5 7 采矿方法 32 5 8 采掘设备 36 5 9 劳动定员 36 6 6 矿山机械矿山机械 3737 6 1 井下运输 37 6 2 空压设备 37 6 3 压风自救系统 38 6 4 通风设施 40 6 5 供水设施 44 6 6 供水施救系统 44 6 7 主要机械设备 45 7 7 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 4646 7 1 总图运输 46 7 2 供电与通讯 48 7 3 监测监控系统设计 51 7 4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54 3 96 7 5 通信联络系统 55 7 6 给排水 56 7 7 机修 57 7 8 土建 57 8 8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959 8 1 设计法律 法规依据 59 8 2 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能 63 8 3 重大危险源辨识 64 8 4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分析 66 9 9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7474 9 1 设计依据及环保标准 74 9 2 矿区地质环境简况 74 9 3 工程的主要污染及治理 75 9 4 环境绿化 环境管理和监测 77 9 5 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预防措施 78 9 6 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 78 9 7 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79 1010 生产组织与人员培训生产组织与人员培训 8080 10 1 生产组织及组织机构 80 10 2 工作制度 80 10 3 职工培训 80 1111 投资估算与技术经济分析投资估算与技术经济分析 8181 11 1 投资估算 81 4 96 11 2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83 11 3 项目的结论与建议 88 5 96 附件目录 1 设计资质证书 2 采矿许可证 3 委托书 4 营业执照 5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 对栾川县地质矿产局申请办理采矿许可 证的意见 2010 545 号 6 河南省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 河南省嵩县车村镇桃阳沟萤石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等十九个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洛国土资 储备字 2010 8 号 含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储量简测报告的评 审备案证明 7 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 矿产资 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洛矿储评字 2010 054 号 1 96 1 总 论 1 1 概 况 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是河南省栾川县万山石材加工厂 下属的矿山企业 合伙企业 栾川县万山石材加工厂成立于 2011 年 1 月 12 日 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为 常小伟 同年河南省栾川县万 山石材加工厂在竞拍中取得了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的采矿 权 2012 年 7 月 8 日 为了办理采矿许可证 栾川县万山石材加工厂委 托云南中林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写划定矿区范围内的河南省栾川县陶 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案 2012 年 7 月 30 日栾川县地质矿产局颁发了采矿许可证 证号 C4103242012077130126450 批准生产规模为 800t 年 1 2 矿区范围 自然地理及周边环境 一 矿区范围及自然地理 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矿区位于栾川县 260 方向 直线距离 约 14Km 其矿山范围行政区划属栾川县陶湾镇唐家庄村管辖 矿区位于 陶湾镇唐家庄村赵家沟自然村西南山坡上 栾川县至陶湾镇有省级公路相 通 陶湾镇与赵家沟有村村通公路连接 矿山至赵家沟村有简易公路相连 交通较为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面积 0 1949Km2 开采标高自 1308m 至 1261m 批复采矿权中的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 2 96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1 1 北京 54 坐标系西安 80 坐标系 拐点 XYXY 1 3740495375371683740442 1137537100 18 2 3740847375376643740794 1137537596 18 3 3740576375378473740523 11375377791 18 4 3740234375373383740181 1037537270 18 矿区地处伏牛山北麓 属于中山区 矿体分布在山坡上 沟脑处 切 割显著 地形坡度较大 矿区地势中间为一北东向山沟 两边为山梁 北 东低 南西高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 最大标高为 1365m 最低点位于 矿区北东部 最低点标高为 1250m 最大高差 115m 矿区内无明显河流 雨季有短暂溪流 是伊河发源地之一 本区属黄 河流域伊河水系 本区属大陆性高山型气候 冬冷夏凉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12 1 最高气温33 最低气温 15 年平均降水量908 7mm 雨季多集中在 7 8 9 三个月 降雪期一般11 月至次年4 月 冰冻期12 月至次年2 月 冻结深度一般为8 24cm 无霜期60 190 天 区内主要农作物有玉米 土豆及经济作物核桃 中草药等 近些年来 铅 锌 钼等矿产的采选业极其兴盛 同时旅游业发展也比较快 区内劳 动力充足 矿山内水 电条件较好 可满足矿山生产 生活需要 二 矿区周边环境 矿区地处无居民区 周围无耕地极少有村民来往 矿山开采所产生的 噪音及粉尘 对当地居民生产 生活也无大的影响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 式 生产规模小 采掘规模有限 废石量很小 废石倒入指定地点 砌堰 护围 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采出矿石运往用户对当地环境无大影响 矿 3 96 区现有环境状况保持较好 对地表生态的破坏极其轻微 矿区附近无工矿 企业 大气 水及土壤未受工业污染 自然 社会及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本矿床内无放射性危害 矿山开采作业不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危害 未来矿山开采的水 电供应可就地解决 供水水源来自地下水或山沟 溪流 电力供应比较方便 由陶湾镇变电站引来的 10KV 输电线路直达矿 区 原料及燃料供应 建筑材料可就近在栾川县城购置 用汽车运到矿区 区内无名胜古迹 也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不在禁止 限制开采矿产的 区域之内 1 3 编制依据及原则 栾川县矿资源较丰富 自改革开放以来 相继开办了国有 集体 个 体等多个矿山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 将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云南中林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受河南省栾川县万 山石材加工厂委托 特编制 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可行性 研究报告 代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 3 11 3 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采矿许可证 证号 C4103242012077130126450 2 2010 年 9 月洛阳千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 河南省栾川县 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 2010 年 10 月 13 日 洛阳市 矿业发展中心评审通过该报告 洛矿储评字 2010 054 号文 3 2010 年 10 月 28 日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印发了关于 河南省嵩 县车村镇桃阳沟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等十九个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 审备案证明 洛国土资储备字 2010 8 号文 4 2010 年 8 月 6 日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 对栾川县地质矿产局 4 96 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意见 2010 545 号 5 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委托云南中林地质勘察设计有限 公司编写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资源开发利用 方案 的 委托书 6 矿山安全条例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矿井通风与安 全 及国家 省 市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 法规 7 业主提供的企业现状与有关资料 1 3 21 3 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矿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安全工程 三 同时 的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 2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国土资源 节约耕地的政策 3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矿山地下开采安全生产规程规范 4 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 政策 落实国家对矿产资源 环境 土地和资源等有关政策法令 执行矿业安全卫生等各项专业法规和 规定 5 根据矿区现状 为减少投资 充分利用原有矿山探矿工程 采用 合理的技术工艺 尽可能的压低基建投资 压缩非生产人员 6 设备选型应符合高效 节能 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7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 实行贫富 兼采 综合利用的原则 5 96 2 矿产品需求现状与价格分析 2 1 矿产品国内外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 石英岩矿 作为一种硅质玻璃原料和硅工业原料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要求 各类城市市区的建设 规模不断扩大 对石英岩矿的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 石英岩矿是一种用量很大的非金属矿产 用途极广 它是重要的玻璃 硅质原料 主要用于制造工业技术玻璃 平板玻璃 器皿玻璃 还用于铁 合金 硅铁 硅砖 水泥 结晶硅 熔剂 铸造砂等方面 由于石英矿经深加工 在冶金 化工 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市场需求量很大 国际国内十分畅销 产品售价一直比较稳定 随着经济 发展和资源全球化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市场普通石英的价格一般为 130 200 元 人民币 t 国际硅 砂价格 铸造砂的离厂价 11 12 英镑 t 玻璃砂的离厂价 12 15 英镑 t 本设计石英岩原矿将按 150 元 t 的价格进行经济评价 6 96 3 地质资源 3 1 矿区地质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 卢氏 栾川断褶带中段 出露 地层简单 沟谷中零星分布第四系残坡积 大面积出露为燕山晚期花岗斑 岩 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3 1 13 1 1 地层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简单 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 仅出露在沟谷一带 主 要为残坡积物及腐植质 3 1 23 1 2 构造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 褶皱不发育 在矿区中部发现两条近南北向断 裂构造 F1和 F2 为矿区内控矿构造 F1含矿构造带在矿区内长约 103m 走向北北东 倾向东偏南 倾向为 110 倾角 38 构造带宽 0 8 1 5m 带内充填为石英脉 F2含矿构造带在矿区内长约 107m 走向 北北东 倾向东偏南 倾向为 110 倾角 41 构造带宽 0 6 1 4m 带内充填为石英脉 两条构造为同期形成 其地质特征基本相同 3 1 33 1 3 岩浆岩岩浆岩 区内大面积出露岩浆岩 为燕山晚期老君山岩体 其岩性特征为 岩 石呈浅肉红色 中粗粒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 含 量在 40 左右 斜长石含量在 25 左右 石英含量在 20 左右 其次为黑 云母含量在 10 左右 含微量锆石 磁铁矿 榍石 磷灰石等付矿物 斑 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 粒径 3 5mm 少数可达 8mm 左右 量约 10 20 基质也主要为长英质 中粗粒晶质结构 局部为细粒结构 7 96 3 2 矿体特征 矿区内石英岩矿化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中含矿构造内 矿体形态 产状都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 本次工作在 F1和 F2号构造带中 分别 圈定一个矿体 即 P1号和 P2号矿体 两条矿体呈脉状产出 P1号矿体 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中 F1构造内 矿体赋存标高 1308 1286m 矿体长度 50m 矿体产状与构造带一致 并随构造带产状变化而变化 矿体走向北北东向 走向为 20 倾向东偏南 倾向为 110 倾角 38 矿体边界清楚 沿走向和倾向有膨胀和狭缩现象 平均厚度 1 18m SiO2含量为 94 30 矿体完整 矿化连续 矿体形态呈脉状 没有遭受后期构造破坏 P2号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中 F2构造内 矿体赋存标高 1281 1261m 矿体长度 50m 矿体产状与构造带一致 并随构造带产状变化而变化 矿体走向北北东向 走向为20 倾向 东偏南 倾向为 110 倾角 41 矿体边界清楚 沿走向和倾向有膨 胀和狭缩现象 平均厚度 1 12m SiO2含量为 93 85 矿体完整 矿化 连续 矿体形态呈脉状 没有遭受后期构造破坏 矿体围岩为花岗斑岩 与矿体边界清楚 矿体内部结构简单 3 3 矿石质量特征 3 3 13 3 1 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物质成分 3 3 1 1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以石英为主 含量达 93 85 94 30 左右 并含有微量方解 石 铁质矿物等 矿石呈乳白色 少量呈腊黄色 玻璃光泽 断面呈油脂脂光泽 性脆 品质一般 本区石英岩矿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细粒全晶质石英岩 是本区 主要类型 第二种是呈玻璃质蛋白石型 第三种是以非晶质多层皮壳状椭 8 96 球体型 椭球体大小在 3 5mm 之间 后两种类型较少见 3 3 23 3 2 矿石化学成分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 SiO2 93 85 94 30 Al2O3 0 02 0 03 Fe2O3 0 09 0 08 其它化学物质含量甚微 3 3 33 3 3 矿石结构 构造矿石结构 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全晶质自形 半自形 它形 隐晶质 玻璃质结构 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 皮壳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3 3 43 3 4 矿石品级矿石品级 根据相邻矿山同类矿石作为玻璃原料销往省内外各厂所反馈来的信息 及对所采样品化验分析可知 矿区矿石品级主要为三级品 质量一般 3 3 53 3 5 矿石类型矿石类型 3 3 5 1 矿石自然类型 按矿物组合可分为石英型一种类型 按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石英岩型和玻璃质蛋白石型两种 3 3 5 2 矿石工业类型 根据该矿石中石英含量 本矿区矿石主要用于玻璃原料 因此其工业 类型确定为硅质玻璃原料用石英岩矿 3 4 围岩蚀变和夹石 3 4 13 4 1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 本区 P1号和 P2号石英岩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中 矿化带及其上下盘 围岩附近蚀变较少 主要为硅化 其它矿化不明显 兹将硅化强度及其与 矿化的关系简述如下 硅化 1 在矿体中主要呈全晶质脉状存在 另外以玻璃质蛋白石型 存在 还有一各以多层皮壳状椭球体形式存在 矿体中以第一种为多 后 9 96 两种较少 2 围岩蚀变有两种形式 一是附近岩石中形成游离的石英颗粒 增多 有时为不规则的石英团块 二是围岩中形成一些石英脉或网脉 使 岩石颜色变浅 岩石坚硬 矿化富集处 硅化强 游离石英或石英网脉增 多 3 4 23 4 2 夹石 夹石 矿体中很少有夹石存在 偶而有围岩花岗斑岩夹石 其形态多为透镜 体 不规则扁豆体 由于矿体厚度有限 其夹石零散 规模很小 长约 0 1 0 3m 厚 1 12cm 开采时无须剔除 3 4 33 4 3 矿床类型矿床类型 矿化赋存于大面积花岗斑岩中的断裂带中 明显受断裂控制 围岩及 矿体中主要为石英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 故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 床 其工业类型属于裂隙充填脉状矿床 3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区内矿石未进行过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但邻近的其它矿山所采矿石 与本区相类似 完全可以类比 据调查 矿石经选后 主要销售至省内作 为玻璃原料利用 矿石易选 易于加工 用途广泛 3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 6 13 6 1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矿体赋存于大面积分布的花岗斑岩中 基本不含水 透水性也很差 矿体地处山坡地带 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 地形坡度在 25 左右 沟谷发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的自然排泄 矿床属于裂隙充水的 水文地质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10 96 3 6 1 1 地表水体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矿区地势中间为山沟较低 两边为山梁较高 矿体位于山沟两边山梁上 矿区内的沟谷平时干旱无水 雨季时汇成小溪 顺沟向东排入伊河 由于地形坡度大 冲沟发育 汇水面积小 大部分大 气降水会很快以地表径流方式流出矿区 对矿床充水影响很小 3 6 1 2 含水层 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破碎裂隙含水带 且以后 者为主 矿体围岩为花岗斑岩 岩石致密坚硬 风化裂隙不发育 或被硅质物 充填 对矿床充水影响甚微 影响矿床充水主要为断裂破碎带 矿区内的断裂破碎带主要为近南北 向 构造面在平面上多呈舒缓波状 在剖面上 有陡缓交替和分枝复合现 象 为矿区主要控水构造 也是矿床充水的重要通道 裂隙埋藏水在各构 造断裂带中 构成不同的含水体系 由于花岗斑岩的致密性 各含水带之 间无水力联系 另外 由于含矿构造带被石英脉充填 且与围岩接触较紧 密 致使大气降水对该含水带的补给也极为有限 从邻近矿区矿坑观察 裂隙水水量很小 因而对矿体充水影响不大 3 6 1 3 隔水层 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以下 未经风化的完整花岗斑岩为隔水层 矿体 的直接顶底板为花岗斑岩 除近地表处发育少量裂隙 接受降水渗入补给 外 其中深部岩石节理 裂隙不发育 含水性极弱 可视为不含水层 从 而成为裂隙脉状含水带的隔水层 综上所述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类型 但在雨季采矿时要做好 防水工作 3 6 1 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 11 96 矿区附近地表水资源丰富 矿区生活用水主要取自山泉的地下潜水 水质分析结果显示 浑浊度超国标 2 度 有少量悬浮物 其余指标均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经适当处理后亦可饮用 3 6 23 6 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本矿属于裂隙充填矿床 矿体充填于缓倾斜断裂中 决定其工程地质 条件的有矿体本身及其上下盘的围岩 3 6 2 1 矿体 本区石英岩矿赋存于 F1和 F2断裂中 断裂带中主要被石英脉充填 矿石类型为石英型 矿石中硅质含量高 矿体比较致密坚硬 特别是富矿 段部分 稳定性更好 具有整体性结构 质量等级属于中等 3 6 2 2 矿体顶 底板岩石 石英岩矿体的顶 底板围岩为花岗斑岩 该类岩石致密坚硬 呈块状 构造 整体结构性强 裂隙率低 力学强度相对较高 稳定性好 岩石质 量指标大于 85 质量等级良好 矿体附近围岩 在矿化过程中都受到较 强烈的硅化作用 因此变得比较坚硬 适于布置工程 综上所述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属于中等类型 稳固性较好 但在 施工过程中如遇成矿后构造活动 使矿体遭受破碎地段应采取防护安全措 施 12 96 3 6 33 6 3 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 3 6 3 1 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3 6 3 1 1 自然环境状况 矿区属于中山区 切割较深 平均年降水量 908 7mm 年平均气温 12 1 C 矿区中部沟谷中平时无水 雨季时小溪流水量也很小 呈季节性 变化 当地人口密度小 居住分散 以农业 林果业为主 经济落后 水 及土壤未受污染 矿区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3 6 3 1 2 地质环境现状 矿区处于地震活动区 据洛阳市地震局资料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在 6 度 以下 矿区的地下水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破碎带中的裂隙脉状水 含水 量较少 便于疏干排放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区域岩石稳定性好 风化作 用微弱 矿山规模小 生产矿石很少 地质环境质量尚好 总之 矿区及其附近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尚好 3 6 3 2 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矿体规模较小 采掘规模有限 故矿山开采不会影响当地井泉流量及 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 更不会造成地面变形 塌陷等其它地质 灾害 随着采矿工程的进展 相应产生的废石 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 应当 采取必要措施 执行国家 环境保护法 尽可能减少矿山开采中对环境的 影响 3 6 3 2 1 废石处理 采矿产生的废石 运到坑口以外定点堆放在旁测的沟谷中 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 废石较多时 还要在沟底砌坝 渣堆上方设置 入 字型排 13 96 水沟 防止洪水来时造成泥石流危害 3 6 3 2 2 废水排放 生产 生活排出的废水 可建蓄水池 作为矿山生产用水循环使用 多余用水可进行沉淀净化处理 以免造成地表水体污染 给当地居民的生 活用水带来不便 未来矿山开采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采矿活动使矿体及围 岩中有害组分的释放 包括游离 SiO2对人身体的危害 故在矿山开采过程 中 应进行水质污染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6 3 2 3 山洪 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区位于山坡上 基岩裸露 岩石坚硬 自身不存在产生滑坡的地质 条件 汇水面积小 无第四系堆积物 形不成山洪和泥石流 3 6 3 3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附近无污染 地表水 地下水水质基本良好 区域地壳稳定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矿石 废石中有害组分的解离可 能会对地下水造成轻度污染 矿碴 废石的排放可能会对地表生态环境造 成一定影响 但影响轻微 综上所述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 未来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不大 但矿山在进行矿业开发过程中 应当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3 7 地质勘查与储量估算 3 7 13 7 1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 该区地处栾川 三川多金属成矿带 矿产较多 开展的地质工作也比较 多 主要开展的地质工作有 1 1956 1958 年 秦岭地质队完成 1 20 万区域地质测量 配合 14 96 重砂 化探等方法手段 发现了南泥湖 上房等大型钼矿 并圈定了栾川 三川多金属成矿带 2 1958 年原河南省地质局豫零一队普查勘探上房 南泥源钼矿和 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的同时 在其外围包括本区进行了 1 5 万地质草测 613 平方公里 3 1966 1976 年 地质部第三物探大队 省物探队 原 20 队 陕 西省第二物探队等先后对本区一些磁异常进行检查和矿点评价 4 1992 1994 年栾川县矿管局组织有关人员全面收集了全县的地质 矿产资料和科研成果 编制了 栾川县地质矿产及开发利用研究 并通过 了河南省地矿厅组织专家评审 以上地质工作为本区提供了一些地质矿产资料 也为本次工作提供了 可靠的地质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2010 年 9 月 1 日 9 月 7 日洛阳千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后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区地质资料进行收集 先后进行了野外踏勘 1 2000 地质简测 1 1000 地质剖面测量 地表施工探槽 取样分析 对矿 区地层出露 矿层厚度和相邻矿山开采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充分利用调查 资料和相邻矿山实际生产资料的基础上 对矿区地层 构造 矿层及开采 技术条件等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 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进行了概略评价 最终编制资源储量简测报告 值得指出是 经本次工作发现该矿区内石英 岩矿实际为脉石英矿 矿种与批复有出入 以下叙述中所说的石英岩矿实 际为脉石英矿 建议办理采矿证时将石英岩矿更改为脉石英矿 洛阳千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勘查工作利用资料中 基础地质部 分以收集为主 矿产部分所需资料依据野外实测 资料来源可靠 测量精 度可满足编制资源储量地质简测报告要求 15 96 洛阳千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勘查工作中共完成实物工作量 1 1 2000 矿区地质填图 0 0489Km2 2 实测 1 1000 地质剖面 151 6m 3 探槽编录长度 22 54m 4 化学分析样品六个 取得成果 通过工作 共估算出石英岩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3783t 3 7 23 7 2 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3 7 2 1 储量估算指标依据 参考 DZ T0207 2002 玻璃硅质原料 饰面石材 石膏 温石棉 硅 灰石 滑石 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结合本矿区实际情况 本报告采用 脉石英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如下 矿石质量要求 表 3 1 化学成份 类别矿石品级 SiO2Fe2O3Al2O3 98 0 0 1096 0 0 2092 0 0 2590 0 3389 0 35 6 50 最低可采厚度 m 1 0 夹石剔除厚度 m 0 5 本区石英岩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 1 矿体规模 本区矿体规模很小 为零星分散型 2 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 矿体呈规则脉状产出 矿石类型 单一为石英岩 一般不含夹石 3 矿体厚度稳定性 矿体呈稳定脉状产出 厚度变化不大 厚度变化系数小于 40 4 矿石质量 本区矿石成分单一 16 96 品位稳定 为稳定的脉石英 品位变化系数小于 40 5 矿床构造 岩浆 岩破坏程度 本区脉石英矿没有受到后期构造和岩浆岩的破坏 但其规模 较小 据此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特征 参考行业标准 DZ T0207 2002 玻璃硅质原料 饰面石材 石膏 温石棉 硅灰石 滑石 石墨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 将该矿床的勘查类型划为第 类型 通过 1 2000 地质修图 在查明矿区地层 构造 岩浆岩及矿化带分布 特征基础上 重点对矿体进行评价 在地表采用槽探工程对矿体进行揭露 控制 大致了解了该矿体在地表的分布及有用组分的变化规律 工程间距 按 DZ T0207 2002 规范中玻璃硅质原料第 类型控制的工程间距沿走向为 50m 沿倾向为 50m 作为基本网度 向外扩大一倍 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 资源量 333 基本可满足石英岩矿地质勘查工作要求 3 7 2 2 储量估算范围 资源量估算分二个矿体 P1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三个拐点圈连而成 其拐点坐标为 a X 3740483 67 Y 37537466 62 b X 3740452 05 Y 37537476 93 c X 3740435 36 Y 37537448 31 采用西安 80 坐标系 开采标高为 1308 1286m P2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有三个拐点圈连而成 其拐点坐标为 e X 3740680 82 Y 37537509 25 f X 3740649 68 Y 37537519 72 g X 3740630 62 Y 37537490 62 采用西安 80 坐标系 17 96 开采标高为 1281 1261m 3 7 2 3 储量估算方法 矿体赋存于断裂中 呈比较规则的脉状 形态简单 矿化连续 矿体 倾角较缓 小于 45 据此特征和探矿工程的分布及对矿体的控制程度 资源储量报告选用地质块段法 在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 量 估算公式为 矿石量 Q S COS M D 式中 Q 为资源储量 t S 为块段水平投影面积 m2 为矿体倾角 度 M 为块段平均真厚度 m D 为矿石体重 t m3 估算过程中原始数字精度 面积 m2取整数 厚度 小体重取小数点 后二位 矿石量取吨整数 3 7 2 5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1 面积测定 面积的测定在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上进行 利用 MAPGIS 软件造区 按比例计算求水平面积 2 厚度测定 单样真厚度 在探槽中按垂直矿体倾向采样 即单个样品的采样长度 即为单样真厚度 单工程真厚度 单个工程中各样品长度和即为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 矿体真厚度 为各见矿工程真厚度算术平均值 18 96 3 矿石体重 在本次简测的资源储量估算中 采用邻近矿山的矿石平均体重 2 70t m3 3 7 2 6 矿体圈定的原则 1 单工程矿体圈定 根据样品分析结果 按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矿体圈定 大于或等于边 界品位样品都圈入矿体 其单工程样品厚度和 必须满足最小可采厚度 矿体品位必须满足最低工业品位要求 2 矿体外推 矿体外推 因本区两条矿体各只有一个探槽控制 沿走向 倾向方向 向外平推推断网度 100 100 的 1 4 圈定 333 类资源量 3 7 2 7 储量估算结果 本矿区共查明石英岩矿 333 类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783t 见下表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表 3 2 矿 体 编 号 储量类 型及块 段编号 水平 投影 面积 m2 真厚 度 m 矿体倾 角 度 体重 t m3 资源 储量 t 品位 SiO2 量 t 估算 标高 P1 333 1 4791 18382 70193694 301826 1308 1286 P2 333 1 4611 12412 70184793 851733 1281 1261 940378394 083559 3 8 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 按照市评审备案认定的资源储量 矿区内保有 333 矿石量 3783t 根据有关规定 333 资源储量不能直接作为设计利用储量 取 0 7 可信度系数折算后作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经计算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矿石 19 96 量为 3783t 0 6 2648t 平均品位 94 08 SiO2量 2136t 20 96 3 9 对资源储量简测报告的评述 洛阳千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经勘查并编制了 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赵 家沟石英岩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 该报告的编写内容符合要求 根据矿区 矿体赋存特征 在简测报告中采用地质块段法求得提交 333 类矿石量 3783t 经过勘查 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 构造的特征 基本查明了矿体的 产状 规模 形态 有用组分含量及空间变化情况 基本控制了含矿构造 的产状 规模及分布 查明了矿石类型 了解了矿床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 质和开采技术条件 收集研究了矿石加工利用情况 勘探类型划分准确 勘探手段合理 勘查工程布置基本合适 储量估算方法正确 选用参数基 本合理 储量估算结果基本可靠 报告内容 文 附图 附表 附件基本 齐全 市评审中心通过评审 该报告基本可满足设计需要 可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开发利用方 案 编制的依据 21 96 4 主要建设方案 4 1 开采范围及开采储量的确定 4 1 14 1 1 开采范围开采范围 根据洛阳千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0 年 9 月提交的 河南省栾川县陶 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 按照洛阳市评审备案认定的开采 对象 开采对象为 P1号矿体和 P2号矿体 可供开采的矿石储量按资源级别 为 333 类所圈定的资源量进行 矿体限采标高 1308 至 1261m 4 1 24 1 2 可采储量的确定可采储量的确定 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按照洛阳市评审备案认定的资源储量 矿区内保有 333 矿石量 3783t 按照有关要求 333 资源储量不能直 接作为设计利用储量 取 0 7 可信度系数折算后作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经计算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矿石量为 2648t 平均品位 94 08 SiO2量 2136t 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矿体为薄矿体 根据所推荐的采矿方法 设计 留矿全面法的采矿损失率按 8 贫化率按 8 考虑 可采储量 设计利用储量 1 8 2648t 92 2436t 开采损失矿石量 212t 4 2 建设规模 服务年限 工作制度及产品方案 4 2 14 2 1 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规模的确定 栾川县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属小型矿床 根据设计可利用的资源储 22 96 量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开采适用的采矿方法及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生 产规模 设计推荐矿山建设规模为 800t a 日生产能力 3 0t 4 2 24 2 2 矿山工作制度矿山工作制度 矿山用工多为当地农民 生产受农忙季节影响较大 参照当地类似企业 实际 矿山采用不连续工作制 年工作日为270 天 每日1 班制 每班工作 8 小时 4 2 34 2 3 矿山服务年限矿山服务年限 矿山服务年限计算公式 T Q A 1 3 3 年 式中 T 为矿山服务年限 Q 矿区开采范围内设计利用储量 Q 2648t 矿石回采率 92 A 矿山年产量 800t a 贫化率 8 经计算 矿山服务年限为 3 3 年 4 2 44 2 4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 该矿山为小型企业 设计的产品方案为脉石英原矿石 4 3 矿体开采方式和开拓运输方案 4 3 14 3 1 矿床开采方式的确定矿床开采方式的确定 本区矿体赋存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中 呈脉状产出 在矿区 2 条主要的 含矿蚀变构造带上共圈出了 2 个矿体 设计的开采对象是赋存于山坡之中 的倾斜薄矿脉 延深较大 矿体如用露天开采 剥采比过大而不经济 不 宜露天开采 开采方式应为地下开采 4 3 24 3 2 开拓运输方案及工业场地布置开拓运输方案及工业场地布置 23 96 4 3 2 1 设计开拓方案 一 开拓方案选择 由于矿区范围内的 P1号矿体和 P2号矿体均赋存在山坡上 地形条件相 对较好 P1号矿体和 P2号矿体相距约 150m P1号矿体走向北北东向 走 向为 20 倾向东偏南 倾向为 110 倾角 38 P2号矿体走向北北 东向 走向为 20 倾向东偏南 倾向为 110 倾角 41 因此这二 个矿体各自形成独立生产系统 二 开拓方案简述 一 P1号矿体 根据 P1号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地形条件 该系统采用平硐开拓 设计在 地表 1286m 水平掘进平硐PD1 1286 至矿体两端边界沿矿体倾向分别掘进 通风井FJ1和通风上山TS1 从而形成了单翼对角式通风 阶段采下的矿石 和废石通过 PD1平硐用人推车运至坑外装车和废石堆场 二 P2号矿体 根据 P2号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地形条件 该系统亦采用平硐开拓 设计 在地表 1261m 水平掘进平硐PD2 1261 至矿体后沿脉掘进运输平巷 至 两 端边界再沿矿体倾向分别掘进通风井FJ2和通风上山TS2 从而形成了单翼对 角式通风 阶段采下的矿石和废石通过 PD1平硐用人推车运至坑外装车和 废石堆场 以上各矿体的井巷工程完成后就形成了完善的开拓系统 三 主要井巷工程位置 一 P1号矿体 平硐PD1 1286 X 3740539 00 Y 37537510 00 Z 1286 00 24 96 风井 FJ1 X 3740436 00 Y 37537449 00 Z 1308 00 二 P2号矿体 平硐PD2 1261 X 3740664 00 Y 37537580 00 Z 1261 00 风井 FJ1 X 3740630 00 Y 37537491 00 Z 1276 50 三 中段高度 根据矿体的最低限采标高 矿体阶段高度为 20m 22m 阶段斜长 36m 30m 4 3 2 3 井巷运输 1 平巷运输与安全 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设计井下生产规模 800t a 原矿 废石 135t a 计算服务年限 3 3 年 矿石体重 2 70t m3 矿山年工作日 270 天 每天 1 班 每班 8 小时 根据地下矿山运输能力和安全的需要 运输 平硐内不铺轨道 矿石运输采用人力胶轮车运输至平硐口直接装车运走 废石采用人力胶轮车运输至废石场 材料 设备及废件运输 所需的材料 设备装车 经中段 由人工推运到所需工作面 废件运输则相反 平巷运输时 推车人员应携带矿灯 而且每人只允许推一辆车 同方向 行驶的车辆 当坡度大于 5 车辆间距不小于 10m 运输车辆应设可靠的 制动装置 行车速度不大于 3m s 矿车通过巷道口 风门 弯道和坡度较 大的区段 以及出现两车相遇 前面有人或障碍物 脱轨 停车等情况时 推车人员应及时发出警号 25 96 在运输巷道内 人员应沿人行道行走 2 运输方案和设备 运输采用自制胶轮车运输 人力胶轮车有效装载量按 0 4t 计 3 矿车数量确定 中段运输采用人力推车运输 每辆矿车间距不得小于 10m 速度 100m min 运输时间按 8 小时计 全矿所需人力胶轮车 3 辆 即可满足生产需要 4 3 2 4 矿井通风与安全出口 一 矿井通风 一 P1号矿体 矿区地处伏牛山北麓中山区 P1号矿体采用平硐 根据山区气候和平 硐开拓的特点以及风井井口所处的位置 布置在矿体两侧通风井和 P1平硐 呈单翼式对角通风关系 矿区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 通风机安装在 P1矿体 的 FJ1风井井口的风硐中 矿山通风以主扇通风为主 局扇通风为辅 P1号矿体矿井风路流向 新鲜风流由 P1平硐进入 采 掘作业面 污风从风井 FJ1排至地表 二 P2号矿体 矿区地处伏牛山北麓中山区 P2号矿体采用平硐 根据山区气候和平 硐开拓的特点以及风井井口所处的位置 布置在矿体两侧通风井和 P2平硐 呈单翼式对角通风关系 矿区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 通风机安装在 P2矿体 的 FJ2风井井口的风硐中 矿山通风以主扇通风为主 局扇通风为辅 P2号矿体矿井风路流向 新鲜风流由 P2平硐进入 经中段运输平巷 采 掘作业面 污风从风 26 96 井 FJ2排至地表 二 安全出口 按照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规定 地采矿山的矿井至少要有两 个独立的直通地表的安全出口 中段 采场至少要有两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与直通地表的井巷相通 本矿山二个开拓系统均采用平硐开拓各矿井的安 全出口分别为 主运平硐 PD1 1286 和风井 FJ1 主运平硐 PD2 1261 和 风井 FJ2 中段矿房内使用留矿全面法 采场的两个安全出口为 采场两侧 的风井和行人通风上山 为安全起见风井内和通风行人上山内安装刚性行 人梯子 3 供 排水 矿区地处伏牛山北麓 属于中低山区 矿体分布在山坡上 沟脑处 切割显著 地形坡度较大 矿区地势中间为一北东向山沟 两边为山梁 北 东低 南西高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 最大标高为 1365m 最低点位于 矿区北东部 最低点标高为 1250m 最大高差 115m 矿区内无明显河流 雨季有短暂溪流 矿体赋存于大面积分布的花岗 斑岩中 基本不含水 透水性也很差 矿体地处山坡地带 位于当地侵蚀 基准面之上 地形坡度在 25 左右 沟谷发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地表径 流的自然排泄 矿床属于裂隙充水的水文地质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附近地表水资源丰富 矿区生活用水主要取自山泉的地下潜水 水质分析结果显示 浑浊度超国标 2 度 有少量悬浮物 其余指标均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经适当处理后亦可饮用 矿区用水主要为主平硐口工业广场及井下消防 凿岩除尘空压机冷却 用水及生活用水 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矿区附近的沟谷泉水及 坑内排水 27 96 矿体开采的坑内用水由坑外水源供给 本设计是在矿体沟谷附近构筑 大口井汇集山间溪流 山泉的地下潜水和大气降水 其位置矿方可根据现 场实际情况选定 大口井容积为 100m3 大口井旁设水泵房 内安二台 D6 25 3 水泵 电机功率为 7 5 KW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向矿区二个 高位水池输水 由高位水池流向各采掘中段供凿岩捕尘用水 消防用水 采区职工生活用水单独设一套供水系统 经处理后供职工生活用水 输水 管网采用 60 5 5 的焊接管 另外坑内排水可通过蓄集沉淀后进行生 产循环使用 可降低用水成本 设计在二个开拓系统的工业场地附近各建造一座高位水池 水池容积 250m3 可保证矿山生产及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 详见总平面图 矿山防 排水 见本章一节 4 4 矿山防治水方案 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地处伏牛山北麓 属于中山区 矿体分布在山坡上 沟脑处 切割显著 地形坡度较大 矿区 地势中间为一北东向山沟 两边为山梁 北东低 南西高 最高点位于矿 区南西部 最大标高为 1365m 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 最低点标高为 1250m 最大高差 115m 本区属黄河流域伊河水系 矿区内无明显河流 雨季有短暂溪流 矿 体赋存于大面积分布的花岗斑岩中 基本不含水 透水性也很差 矿体地 处山坡地带 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 地形坡度在 25 左右 沟谷发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的自然排泄 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基岩风化裂 隙水和构造破碎裂隙含水带 且以后者为主 矿体围岩为花岗斑岩 岩石致密坚硬 风化裂隙不发育 或被硅质物 28 96 充填 对矿床充水影响甚微 影响矿床充水主要为断裂破碎带 矿区内的 断裂破碎带主要为近南北向 构造面在平面上多呈舒缓波状 在剖面上 有陡缓交替和分枝复合现象 为矿区主要控水构造 也是矿床充水的重要 通道 裂隙埋藏水在各构造断裂带中 构成不同的含水体系 由于花岗斑 岩的致密性 各含水带之间无水力联系 另外 由于含矿构造带被石英脉 充填 且与围岩接触较紧密 致使大气降水对该含水带的补给也极为有限 因而对矿体充水影响不大 矿床开采时 只需注意雨季排水即可 故未来 矿床开采不会受到水患的危害 为矿山本质安全 在生产中应采取以下防排水措施 1 在运输平巷的一侧修成坡度为 3 5 的正向排水沟 使坑道中的 积水通过排水沟自流出地表 2 排水沟必须及时清挖 排出硐外的水体应储汇到地面的蓄水池内 澄清后 供生产 消防使用 3 为防止雨季洪水灌入 各硐口应筑防洪堤 使硐口标高高出当地历 年最高洪水位1m 以上 工业场地的地面标高 也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 位 4 在地面废石场的边缘砌堰 设挡水墙 以防雨季产生泥石流 29 96 5 矿床开采 5 1 开采顺序及首采地段的选择 矿山开采选择首采矿段的原则是 投资少 见效快 生产稳定 开采 条件好 保有的三级矿量能满足地下开采对三级矿量的需求 服务年限适 当等 本次设计开采对象为 P1号和 P2号石英岩矿体 2 个矿体 详见井上井下 对照图 根据矿山 800t a 的生产能力 设计 P1号矿体作为该矿的首采矿体 这个矿体开采完后接续开采 P2号矿体 矿山两坑口之间根据储量 进行合理接替 在生产坑口后期进行新坑 口的建设 合理安排基建计划和采掘计划 本次设计根据矿山现有的保有 资源储量安排矿山接替顺序 根据矿山的接替顺序 矿山存在年限为 3 3 年 不含基建期 详见下表 30 96 生产顺序表 表 5 1 接替顺序 矿脉号 设计利用储量 t 生产能力 t a 服务年限 a 1234 P1号矿体 13558001 69 P2号矿体 12938001 61 单矿体开采顺序仍采用常用的合理开采顺序 即在矿块内采用自下而 上分层开采的顺序 即先采矿块矿房的下部 后采其上部 5 2 推荐的生产能力及验证 5 2 15 2 1 推荐的生产能力推荐的生产能力 根据区内矿体 333 资源储量规模确定的矿山生产能力为 800t a 日生产矿石 3t 5 2 25 2 2 矿山生产能力验证矿山生产能力验证 按照该矿矿体走向长度 每个矿体只能布置 1 个矿块 每个矿块的生 产能力为 50t d 生产能力可达 50 t d 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5 3 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由于矿区范围较大 矿山应在今后生产当中加强对已知矿体的周边 深部以及矿区范围内的探矿工作 很有可能发现新矿体 增加新的储量 从而可达扩大矿山生产规模或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目的 31 96 5 4 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陶湾镇赵家沟石英岩矿体赋存于存于 F1和 F2断裂中 断裂带中主要被 石英脉充填 矿石类型为石英型 矿石中硅质含量高 矿体比较致密坚硬 特别是富矿段部分 稳定性更好 具有整体性结构 质量等级属于中等 矿体上盘 下盘主要为花岗斑岩 该类岩石致密坚硬 呈块状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