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早读材料.docx_第1页
2018年5月24日早读材料.docx_第2页
2018年5月24日早读材料.docx_第3页
2018年5月24日早读材料.docx_第4页
2018年5月24日早读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思考造就积极人生!2019赢在高考!5月24日早读材料2019届高三补班语文组编稿本周关键词: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习近平主席这十句话必须铭记;成语+历史名人=有意思!三轮车撞宝马后拒赔后;厉害了,我的国!解说词1、 美文欣赏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文/林语堂1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2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有一天晚上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3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4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5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伊里奥特(George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6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2、 高考干货(本期干货多多,请各位细读、珍藏)(1) 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习近平主席这十句话必须铭记1.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3.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5.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6.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7.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历史不能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行为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2014年10月31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我呼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肩负起历史重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告慰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这是我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 成语+历史名人=有意思!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10、揭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三、社会小事件三轮车撞宝马后拒赔,车主回复引大波网友狂点赞!近日,杭州滨江的黄女士反映,她的宝马被一辆三轮车撞了“一边骑着三轮电动车,一边玩手机,当我发现他的时候,一直在摁喇叭,我就停下车来,结果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就直接撞向了我的车。”如果是三轮车主的责任,赔偿费用可不小.果然!咨询过4S店:发生碰撞后,宝马车左前车灯外壳破碎,车灯部位是整套的,都要更换,大概要13000多,对方拒绝赔偿,黄女士就报了警交通事故认定书判定:三轮车负主要责任。“交警的意思是你们先协调,因为这个快递员年纪也比较小,而且能力确实有限,尽量不要让他承担错误的时候,再造成生活上的压力。”黄女士做了让步,三轮车驾驶员只有15岁,协商后她打算去修理厂维修,要4000块钱,小伙子和他哥哥都同意了。结果还是没赔全,快递网点的经理垫付了1000,黄女士自费把车灯修好了,小伙子的哥哥答应一周内把剩下的三千块钱还给她,约定日期到了。打电话过去,对方的回复让黄女士很生气“撞我的这个孩子15周岁,不满16周岁,他跟我讲,说你这么有钱,你也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赔,而且说上次撞了保时捷都没有赔这么多,你为什么让我赔这么多。”而网点经理表示,我把他哥留下来这里做,从工资里面慢慢扣。留不下来我也没办法.黄女士的回复:“我也可以不要求他赔偿,但是犯了错误之后,以我穷,就不应该问我要赔偿,这个理念,让我很气愤。我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能道德绑架的。”同样是撞了宝马车,河南省新密市一中学生陈奕帆骑车不慎撞上了路边停靠的宝马车,匿名留下字条和打寒假工挣来的300多元钱向车主道歉。宝马车主被该学生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深深打动,今天终于寻找到这名中学生后,不仅不追究责任,还资助了他万元“助学金”。四、时评文章应该提倡理性追星王庆峰近日,有20多名粉丝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堵在虹桥机场登机口。起飞后,经济舱的粉丝又齐刷刷奔向头等舱;航班落地滑行时,粉丝们又起身堵在了机舱出口。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几年前在杭州萧山机场,就有粉丝太多把机场玻璃挤碎的新闻;后来,又有类似“虹桥一姐”这样蹲点接机的报道。另据媒体报道,2017年仅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达20起,粉丝规模都在50人以上,截至现在,今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已有7起。对很多人来说,非理性的偶像崇拜是难以理解的,但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一现象或多或少也发生过,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这两个阶段,给自己找一个励志榜样几乎是必然之事。对此有很多分析,有人归纳为“宗教的替代性”,有学者说是“性冲动的转移”,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艾里克森的“价值认同论”尤值一提。他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这在儿童与社会一书中有更细分析:儿童小的时候崇拜父母,稍大了就崇拜老师,但进入青春期之后,这些对象已不再适合个体发展的需要,需要确立新的价值认同,其途径就是由近及远,认识家庭外的优势人物,这时候偶像就出现了,他们被看成了理想中的自我。然而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是两回事。偶像崇拜固然能形成榜样的作用,激励青春期的你一路前行,但到了某个成长阶段,一个人就得学着从心理上把自己和偶像区分开,并找到现实自我的存在感。这时候,也会有个别人继续把偶像视为自己人格的延伸,谁要质疑偶像,在他眼里就等于质疑自己,质疑自己的生活方式,乃至严重到认为自己也被否认了。于是乎,他们要奋起捍卫偶像的存在,有些粉丝可能还照顾不好自己的生活,但愿意为了偶像在网上大肆争斗。人民日报曾报道有粉丝为了偶像自残,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震撼”的方式,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为偶像“尽了一份力”。这种没有理性的崇拜,通常是心理上没有形成“断乳”,需要从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寻找问题源头。基于上述的认识,应该从多方面主动预防。负有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家庭成员,要重视对孩子后天性格的塑造和抗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孩子感觉到“关怀和爱”,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学会赞美和鼓励,让他们直面现实中的那个自我,即便不完美,也接纳他。其次是学校,传道授业解惑之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