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寿山石的故事追寻历史的足迹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引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成了这个亡 国之 君名符其实的千古绝唱。这不仅仅是因为李煜在作了这首词之后遭遇了被毒杀的人生悲剧命运,使它成为了最后的绝唱,更因为这首词作为一个亡 国之 君,它在诗词艺术上的成就更是达到了古今无人能够企及艺术成就而成了千古绝唱。 李后主生于公元937年丁酉年,属鸡。961年,中主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同年6月,李璟死,25岁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后主的书法博览众家之长,特别是效法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和王献之父子的扏笔方式,被称之为“抜蹬法”。二王拔蹬法基本笔划为:“撅、押、钩、格、抵”,达到其“用笔双钩,有点画遒劲,而尽妙矣”的效果。然而,李煜在得其二王真谛后,并没有拘泥于二王书法就此止步,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独创出“导、送”,使其字更加瘦硬与潇洒。 不仅如此,李煜还独创出一种在书时利用手腕的抖动和颤动的下笔方式,使其达到线条虬曲和扭曲,“犹如寒松霜竹”,“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这种书法瘦硬清劲,“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这种李煜独有的书法被称作“金错刀”。这种字体古朴遒劲、落笔硬瘦、毫无姿媚富贵之气而风神溢出,风骨嶙峋、神采飞扬、男儿气概十足而被称为“倔强丈夫”。除此而外,李煜还独创出一种弃笔而不用,以卷帛醮墨,在大纸上酣畅而书。这种兴之所致时所即兴发挥,在痛快淋漓状态下所写之字,“矫若游龙、翩若惊鸿”,令当时许多书法家自叹不如。此种效仿张旭狂草风骨,颇具饮中八仙流利酣畅的书法被称为“撮襟书”。 由于李煜书法以二王抜蹬法为书写基础,既博采众家之所长,而又不拘泥于传统书法的桎棝,推存出新独创出“金错刀”和“撮襟书”的书写方法,确立了李煜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使李煜的书法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书法大家而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达到了无人能够企及的书法艺术巅峰。 (一) 转眼已过千年。 时间来到2015年2月6日。 S城,这是一座不大但也属于中等的南方城市,当他敞佯在这座城市的街市上,感受着它那恬静街市清新空气的时候,心中俨然翻涌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种滋味他是这么的熟悉,这就是故乡的气息。风儿在轻轻地吹着,他感受到了一丝丝寒意,但却并不感觉到冷,这是南方都市的早春。离过春节巳经不远了,他要尽早赶回去,以避开春运的高峰期。出来已经好几天了,在外边可真还不习惯。要回去了怎么也得买点什么东西,总不能两手空空。他不知不觉来到了古玩一条街,在这条街上的店铺里,到处都摆满了珠宝玉噐,在街边,更是一个地摊接着一个地摊,卖着手串吊坠之类的物件。他漫无目的地走着,当他走过一处地摊时,一块石头吸引着他的目光,那是一块寿山田黄石,放在一个玻璃罩子里,上面有一面刻满了字,这是一个田黄石印章,是一个随形章,他还从未见过寿山石,只是在网上见过,他蹲下来,透过罩子的玻璃,看清了边款落款的几个字“ 白莲 居士”,他不觉心中一惊,他知道,這个“ 白莲 居士”有可能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上所学过的南唐后主李煜。如果真是这样,这又将是一个多么轰动的新闻。他想起当年学中国古代文学时的情景,他对這个亡 国之 君没有一点好的感觉,倒是他的同学L君提酲他,這个李后主考试时是一定要考到这个才华横溢的君王才子,他这才勉强将那篇虞美人背下来。摊主是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看着他蹲在那里连眼也不眨一下地看着那枚田黄印章,于是在旁边提醒道: “大爷,这是田黄古印章,包到老,你看那印边都盖损了。” 摊主的话把他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中来,他望着小伙子说: “我能拿出来看看吗?” 小伙子倒是很洒脱地说: “可以,不过你小心点”。说完他打开玻璃罩,拿出了那枚田黄石印章,交到了他手上。 他接过那枚田黄石印章,仔细看了那个边款上的“ 白莲 居士”,又详细看了边款上的其它字,然后又看了所刻的印字,一时他被這些字弄糊涂了。他自已就学的汉语言文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仿宋等字体了如指掌,怎么对這些字弄不清楚呢?他又仔细看了這些字,怎么就跟画一样呢? “小伙子,你這印上刻的是什么字?”他想从小伙子那里寻找答案。 “我也不知道,就跟画一样!”小伙子答道。 “小伙子,你知道 白莲 居士是谁吗?”他想从小伙子嘴中了解更多的情况。 “不知道,是哪个道士吧!”小伙子随口答道。 他从小伙子口中知道了這枚印章是祖传压箱底的,重77克,他也从小伙子口中得知这个田黄石印章要价是8万元。他知道,他就是拿出所有积蓄,也没法拿走這枚田黄石随形印章。 小伙子見他没有要的意思,就收回印章放回玻璃罩中,再也不愿意理他了,对他所提的问题也就不愿意再搭理他了。他想起已经买了今天下午的返程车票,他也许和这枚千年遗留下来的田黄石印章就此擦肩而过,永远再也见不到這枚携带着千年前一个才华横溢千 古帝 君信息的印章了,而这枚印章也因为无人识得永久失落于人海茫茫之中而默默无闻。 他想着是将這枚印章主人的信息告诉眼前这个年青人,将他点醒,还是不告诉他,让他继续迷茫?很快,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不,现在一切都还没弄清楚,不能随便乱说。但必须将上边的字弄回去琢磨琢磨。于是他对小伙子说道: “我帮你认认这些字吧!”说完他拿出一张100元的钱交给小伙子。继续说道: “我这次出来钱没带够,我先拍几张照片,认认这些字,到时我再来找你!” 小伙子見此情况,将这块田黄石印章从玻璃罩中取出,态度也和蔼了许多,将它放在摊桌印章盒子上,他便拿出手机开始拍照。这手机是他儿子给买的,当时值3800元,像素很高,他曾与战友出游,其战友用相机,他用手机,他拍出的照片竟然比用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还好还清晰。 他选取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然后他拿出一个记事本扯了两页纸,要求小伙子给盖两个,理由是因为字的刋刻是反的,不好辨识,而盖出来才是正的。小伙子先推说没印泥,他于是上街上的铺面借来印泥,看在那100元钱的份上,小伙子给他盖了几个印在他拿出来的纸上。 时候不早了,他向小伙子告别了,随口问小伙子叫什么名字,小伙子也就漫不经心地答道:“游祥”。他最后给小伙子说: “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小伙子也爽朗地答道: “你回去拿钱吧,我等着你!” (二) 回到家后,那块田黄石印章就一直飘在他脑海里,害得他茶不思、饭不想的。他将手机里的照片上传到电脑上,一张一张浏览着这些照片。照片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照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枚田黄石印章的全貌。他久久注视着印石上“ 白莲居士”那几个字。往事越千年,1000多年来,又有多少个“ 白莲居士”会用田黄石刻这样的印章,这一切都象谜一样,需要他去解开,刻制这枚田黄石印章的“ 白莲 居士”又是不是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象雾一样困绕着他,使他摸不着,又看不透。而南唐后主又是不是用田黄石刻过这样的印章?他要理出一个头续来。应该从哪儿入手?哪里才是他应该选择的最佬突破口?从哪里开始又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他就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了头绪来,那就是必须从弄清印章的用途入手。他调出了印章边款那张照片,将它放大,印章边款上的字清晰地出现在他眼前,他又仔细地阅读着刻在这块田黄石印章上的字,品味着它传递给他的信息。边款上的字并不多: “壬辰年八月秋为仕竹只作此佳 印白莲 居士”。 从這18个字所透露出的信息说明了以下几点: 1、可以明显看出这枚田黄石印章是专门为竹子而作,“为仕竹只作”说明了作印的目的; 2、作者对此枚印章的设计和刻制很满意,因此将此印称作“佳印”,他必须弄清该印究竟“佳”在什么地方; 3、该印章落款为“ 白莲 居士”,当然,这个“ 白莲 居士”是谁?他又是不是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这需从各方面予以证实,且工程量巨大; 4、该枚印章制作是为“壬辰年八月秋”所画的“仕竹”。 这印章的制作年月是否就是壬辰年八月秋所刻也尚需证实。 5、该印章的旁款“只作此佳印”,即可推论出该印刻制人应为“ 白莲 居士”本人所作。但“ 白莲 居士”是否是南唐后主李煜尚需相关资料进行佐证核实。 从印章刻制材料来看,是寿山田黄石,虽然他对寿山田黄石没有研究,但从那个小伙子嘴里知道这是寿山田黄石。从这块章料的利用来看,采用随形章形式充分利用了章料,可见章料在当时就属于稀缺之料。从刻章的内容来看,专门为竹子而采用田黄石章料,实属罕见。为什么要用田黄石为竹子刻印,它的所有秘密都隐藏在“佳印”之中,即为竹是其次要的,为竹而作印才是主要的。那么這个“ 白莲 居士”又为什么要为竹而作印?他认为首先要弄清楚这个 白莲 居士是不是李煜,要弄清這个问题就要看李煜是否画过竹。他查着李煜的资料,终于在书法用笔对中国画的影响查到了“南唐后主也曾用金错刀书法画竹”。后主以金错刀颤笔法作墨竹之事,已为宋元艺术家所公认。可见李煜不仅画过竹,而且还将金错刀书法用于画墨竹,为竹而作印 的最终目的从這些文字的表述中力透纸背,这枚印章果然是“佳”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庆幸他终于读透了这枚印章的边款,明白了边款的真实含义。 金错刀是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据宣和画谱.李煜记载:“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据宣和书谱记载:“李煜金错刀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而对字体的详细描述为:“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李煜不仅画竹,而且在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法相互间关系上首次提出了书、画同源理论,并身体力行将其所创金错刀书法入画,使它变成既是书,又是画,是书、画的有机统一体,这枚印章为什么用珍贵的田黄石为竹而作的目的性显露无遗,它涉及到由李煜而开创的书、画史上里程碑式的革命。但是金错刀字体究竟怎样写,历史上并没有留下范本,金错刀书法入画,也并无先例可循,使金错刀书法及其入画一直成为了历史的遗憾,李煜手迹的真伪也成为了无例可循的千古悬案。他立刻意识到,这枚田黄石印章的破解将直接从中找到答案,形成使南唐众多悬案最终化解的局面。这枚印章的破解,不仅能够证明李煜对画竹的专注与喜爱,同时对中国文学史也将重新进行改写。那么、金错刀入画又是怎样入画呢?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三) 看来,必须要对所刻的印文进行破解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揭开这个谜底。他看着那象画一样的字,心里想着,这大概就是李煜的书法入画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這些字就应该是金错刀无疑了,他必须对這些字体是不是历史上传说的金错刀进行确认。这枚田黄石印章既然被作者称为“佳印”,定是不仅对字很满意,而且是对画也很滿意,这不仅是书法金错刀字体,而且应该是一幅画,一幅什么画呢?当然是竹画无疑了。书法用笔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就载明:“南唐后主李煜也曾用金错书法画竹,还有郭熙,唐棣画的树,文同画的竹,徐谓画的葡萄,均由草书中得来,更是说明绘画与书法具有相通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可见书法入画不仅是李煜首倡,而用所创的金错刀书法入画实践也自李煜首始。他上网想查出金错刀字的具体写法,然而,有关资料早已载明,這种字早已失传,根本无样字可以参照进行辨识,后来的人所写的金错刀都是根据对金错刀字的描述进行想象而作,所作的金错刀画作也均是根据文献记载凭想象所作,这些根本不足以为凭。他又把历史上对金错刀字的描写详细进行研读和分析,反夏进行研判。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颤笔法只是写字时所使用的方法,而且是用毛笔在书写金错刀体时的方法,这刻印的字是无法采用颤笔法书写的,它能表现的只是金错刀书法的形态,是金错刀书体的风骨,而不是写字方法,更不是用毛笔颤笔写出来的那种最终效果。这个观点确立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历史记载中对金错刀书体“寒松霜竹”和“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的描述上面,也就是说这才是金锘刀字最终落在纸上的效果,这种效果说明了金错刀体的构字方式,而并非写作方式,前人对金错刀书体的描述可谓详细了。他再细看这印,不看尚可,這一看令他大吃一惊。前两字可不就是如同聚铁钉,后两字可不就是所截的竹木吗?而整个印章的外圆又构成了一个出土初露的竹笋图。在这幅图中,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一切又是如此的有序。活脱脱的包括竹笋、竹干、竹枝、竹叶在内的全竹图。至此,他已确认印章字体确实属于早已失传的金错刀无疑,这印章就是金错刀书法入画无疑。原来李煜的金错刀书法入画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象形和会意这两个造字功能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汉字字体进行了字体变异和再造,使其能达到入画的标准。他知道,只有弄清楚这一点,他才有可能破解这幅象字一样的画,也只有弄清楚这一点,他也才有可能破解這些象画一样的字。弄清楚金错刀入画的這种方法,也就找到了破解金错刀字体的钥匙,同时也找到了破解金错刀书体入画的钥匙。他心中不觉一阵狂喜,几天来的疲劳一扫而空,他甚至忘记了吃饭,发呆似地望着那几个字。 (四) 最先被破解出来的是四字中的最后一字,他已经清楚此字应为“品”字,他所学过的古汉语知识告诉他,这是一枚划分竹画等级的专用印章。他因为已然全竹在胸,看着倒四角棱形的三个口字,他知道这在画中属于竹笋。他不由得想起前几天他对这最后一字的迷茫,为什么这字写成这种形状呢?他苦苦思索不得其解。這难道就是金错刀字本身的写法呢还是为了金错刀入画而采用的变体写法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原来是没有全竹在胸,既然它又是竹画,所以必须全竹在胸才能破解,也只有全竹在胸才能读得懂。他想起为了這枚印章,他把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李煜的资料都详细进行了研读,将凡是与李煜相关的能找到的全部都找到进行了甄别,这可比他所学的中国文学史关于李煜的资料详尽多了。这些资料既帮助他了解了李煜其人,又帮助他了解了李煜其事。他不由得又想起在学习中国文学 史时与 L 君的一番争执。他认为李煜的金错刀和撮襟书不过是后人所杜撰,既然有升元帖,而怎么又会失传,所作的词都有传承,这字怎会没有?而L君则坚持不仅李煜的同代人看见撮襟书的写法“矫若游龙,翩若惊鸿”,而且宋代徽宗官方宣和书谱都收录李煜行书墨帖24种,怎么会是后人杜撰?而他则认为这“矫若游龙,翩若惊鸿”在哪?你拿两个出来看看,直气得L君翻白眼。历史就是这样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初学了争了也就算了,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涉及到它了!这也就成了历史上无头无解的千古公案了。又有谁知山路十八弯,它让李煜的金错刀又转了回来并且摆在了他的面前让他去破解。这枚田黄石印章好象在看着他,“看你还认为是不是假的和后人杜撰的”! 夜已深了,他仍死死地盯着那几个字,他确实太疲备了,他有些困倦,他已滿脑子都是那几个字和竹子在飞旋,他尽量不去想那几个字,也尽量不去想那些竹子,可是,无论他如何努力,就是办不到。他巳看出这就是一幅竹画。最下面这个品字实际上就是竹笋吗?第三字的四个圈就是竹干,第二个字是竹枝,首字是竹叶。也亏这个李煜想得出来!原来金错刀书法入画竟是这种入法呀,他不由得想起吴昌硕大师七十九岁时画的那幅“金错刀”竹画,竟然完全没有领会金错刀书法是如何入画的,也没有明白金错刀书法入画的奇妙之处!原来书法入画,不光是写字的方法入画,它的精妙之就在于它首先是具体的字,它并没有打破具体的字而采用作字的方法入画,而是在必要时抛开作字的方法而将具体的字变体入画,它们首先是具体的字,然后才是画,是会意的画。这下他弄明白为什么李煜要选择画竹了,不正是因为“聚铁钉”可作竹枝竹叶,“截竹木可作竹干竹笋吗”,李煜啊李煜,亏你想得出来,你真是天才,是天生之才! (五) 他美美地睡了一觉。千年前的那个书、画奇才折腾了他这么久,虽说千头万绪总算有了千载难逢的突破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他仔细看着第三个字那四个圆圈,这究竟是个什么字?根据这枚印章的功能他知道那应该是个“画”字。而“画品”,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这正是兴起于隋唐的一种习俗,而李煜所生活那个时代,正是画品之风盛行之际,在那个时代,用田黄石来作这样的印章,也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时代特征。但是他越看这个字怎么也不是个“画”字,他想用变体的“画”来解读这个字,但是这四个圆圈用“画”字怎么也无法解释。但根据前面对该枚印章功能的定位,这字怎么也会与“画”的意思相通或相近吧。他知道在古汉语中与“画”意思相通或相近就只有“图”字了。“图”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名词而言,与“画”的意思相通,“图有比较规范的画”的含义缊含在其中,秦时荆苛刺秦王中就有“图穷匕首前见”。从字的结构来看,“图”的繁体字就是由四个口组成,一口套三口,中有十字线相连。而在篆书体中,口字就是常作圆圈,只不过在金错刀书体入画中一口套三口的书写格局被人为的改变,成了四个相互并列之口,在这四个口中有线相连。他断定,这就是一个“图”字,而在其中两个圈中,又有正十字相交,这又是“画”字,在另两个圈中,有斜十字线相交,这又不成个“画”字。李煜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象形和会意这两大特征,此字既是变体会意的“图”字,又是变体会意的“画”字,既有待览尚未变成作为范本的“图”,又有已览成为“图”的画。四个圈代表了很多画,圈中的正十字和斜十字分别代表了已修成正果即将入“图”的“画”,又代表了未修成正果不能入“图”即将被剃除的画。这个字的这种巧妙排列又组成了这幅会意画的竹干,也就是金错刀的“大字如截竹木”,它与品字就是这样形成了有机的统一。接着他又破解了前两个字,即竹枝和竹叶,所谓的“聚铁钉”,该两字一为“刖”,一为“以”。這四个字巧妙地形成了一幅会意的竹画,原来金错刀书法入画竟然是这样入画的。书、画既同源,又各有其不同,书要入画,就要变体入画,而画竹则为金错刀变体入画提供了条件,其竹笋、竹干、竹枝、竹叶相得益彰。这也是为什么要画竹,要选竹,要刻竹印章的根本原因。而这枚印章既被李煜称之为“佳印”,正说明它体现了金错刀书法入画的精髓。看到這些,我们不禁暗暗称奇,李煜真乃是中国书、画奇人,中国的传统文化真乃是博大精深。 (六) 他把这四个字连起来一读,为“以刖图品”四个字。他学过古汉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即为“已经过筛选被选掉的画作”,其中“刖”字本意是砍足,在此引申为淘汰,而“以”字在这古汉语中则与“已”相通。用这四个字作为金错刀书法的基础字,也是经过考虑和甄作,既要考虑这些字的本义,又要考虑这些字的引申义。因为是入画,还要考虑这些字的字形是否适合入画。四字中的“图”字本身形体也并不适合入画,而在這枚印章中,是不能用其它字来替代它的,是无法避开的,所以才让他看到了现在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他看到了金错刀书法入画的经典之作,也才使他明白了金错刀书法入画的精髓之所在,这真是苍天有眼,让入画的方法跃然纸上。虽然他破解的仅仅是千千万万汉字中的四个,但他明白从这四个字上典型的反映了金错刀体书法入画的特征,从这四个字上集中概括了金错刀体书法入画的方法,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总结出佥错刀体书法入画的几个基本原则。这几个基本原则如下:(1)选字。尽量选适合入画之字,如首字选“以”弃“已”,便于作竹叶;(2)变字。第一个左右结构的字结构互換,以适应印章边框竹笋图形的形状;(3)变体。就如第三字“图”字改变形体以作竹干;(4)变形。即如第四字口变竹笋形状,第二字中的“月”字作竹节形状。这枚印章既然是“佳印”,也正因为它可以由小见大、可以以偏概全,可以集中体现了金错刀书法入画的这些基本原则。使所有人均能从这些原则出发而创作出金错刀书法入画的作品来,这也正是这枚印章被李煜称作“佳印”的根本原因。该枚印章之所以采用随形章,则因为它们是被选掉的金错刀入竹画的待选画作,所以用随形印章。這枚印章是在被选掉画作這样一个等级的画上所加盖的专用印章,以将它们和尚未参选的画作和已经选中的画作相区别。已经选中的画作则加盖正规的收藏印章,以将它们与尙未加选择的画作相区别,而這些画作则是专门画竹的画作,当然,被选掉的画作可能要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通过這枚印章,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南唐金陵,李后主无心梳理朝政却热心金错刀书法入画,“楚王好细腰而国人皆饿死”,参选竞相争取进入规范图集的画竹作品堆积如山,太监们忙禄地搬运已经过多次筛选的画作给李煌“御览”,然后在被选掉的画作上盖上這枚图章以免混淆,這枚印章是区分這些画作的关链一枚而被大量运用。加盖过这枚印章的画作不仅证明该画作已被后主“御览”,而且证明已被后主淘汰,而经过其他人员相应环节淘汰的画作则没有那样幸运被加盖這枚印章,最终面临的结局则是被销毁。而李煜豢养的画家们与民间的画师们则用李煜专门为他们造的纸作竹画来参选。当时涉及人员之多,工程之浩大,盛况之空前、参选画作跨时之长,选择之严格,从這枚印章上是可想而知,這实际上已是全民动员。因此可以想见造成当时一时洛阳纸贵之盛状,以至于后主专门设立进行造纸的机构用于供画作之需,可见后主当时首倡书画同源、书法入画是不遗余力,且身体力行。 (七) 现在是到了弄清印章刻制年代的时候了,他又对印章的边款进行了查看“壬辰年八月秋”这几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他知道在天干地支中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而这个“壬辰年”属“龙”年,那么,这个属于南唐后主的龙年具体又是哪一年呢?李煜只活了42岁,只能有逢一个“壬辰”年的,从属相来推算,42岁最多只能逢3个龙年。他首先从天干地支入手进行查找。谁知不查不知道,这一查倒查出在李煜生活的42年中,从天干地支推算,竟然没有遇上一个“壬辰”年。 顿时,他的头脑“嗡”地一下,一个念头一闪而过,难道这个“ 白莲 居士”另有其人?这个字号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还有人使用过?他的头脑中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逻辑推理。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他对汉字构字及演变研究得最为专注外,在学法律专业的过程中,法津逻辑学始终是他最为喜爱的课程。必须要弄清楚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人自称“ 白莲 居士”,因为天干地支记年60年一个轮回,而没有公元记年法的那种确切的具体年份。生活在?自已那个时代的人很少有活过两个相同天干地支年份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天干地支记年则是非常准确的。然而对漫漫历史而言,六十年只不过是其一瞬间。接着,他又查出了清代女画家方婉仪使用过“ 白莲 居士”字号,研判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他又从照片上仔细察看了印文的阳刻,从刻印的技巧和手法上,他已看出这是一个刻印高手,他又从照片上详细观察了旁款的阴刻,这字“阴”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金石大家。他又从印文阳刻字的结构和布局观看了印章的安排,由于上边靠右属于一个斜边, 白莲居士将左右结构的“以字”的左和右笔划处理上作了互換,说明“ 白莲 居士”精通书法,深得其中之妙!从他的字画转换能力来看,他又不愧是一个画家。由此看来,此人不仅是个天才,而且是旷古少有的天才。具备此素质的天才,除南唐后主李煜外,还有谁人堪比?如此的天才真是非他莫属啊!他知道,对于历史,一定要抱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他一定要查到位,直到排除所有疑点为止。他查出了方婉仪的所有资料。方婉仪 (1732-i1779)女、清代画家,诗史作婉仪,一名畹仪,仪子,白莲, 白莲 居士,白莲女足,号 白莲 居士,安徽歙县人。石村孙女。扬州八怪罗聘之妻。善画梅、兰、菊、竹、石,聘称其有出尘想,惟不苟作。平望张子,藏其夫妇合画册子,中有涉江采芙蓉图,澹冶清妙,乃出其手。所用小印,曰两峰之妻。著学陆集、白莲半格诗。卒年四十八。方婉仪所处的清代,1772年属于壬辰龙年,时值方婉仪41岁。难道这枚印章是方婉仪所作?他又从网上调出了所能调出的方婉仪所有画作仔细查看它们的题款。这些题款字如其人,书写工整,一丝不苟。方婉仪是一个循规蹈矩之人,她不可能做出将书法入画之事,她虽也画过竹,但她的画法与李煜完全不同。只有象李煜这样的人,才能不墨守成规,独创出金错刀、撮襟书这样的书体,也只有李煜这样的人才能打破常规,提出书、画同源的新说,进行书法入画创新。(八)他又仔细观察这枚田黄石印章,除了所题边款外,更无其它雕凿痕迹,清代用田黄石作印石已经相当普遍,特别是作田黄石随形印章,一般都要在周边刻画用以美化印章,这是这个时代赋予作品所历史特征。因田黄石的珍稀和贵重,而为了减少雕刻又达到美化印石的效果,因而产生出林氏薄意雕刻法。作为皇家用印肯定是不会怜惜印材的,唯一的解释便是当时并无此习惯,这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田黄印石的特征。他又仔细观察印章旁款上的字,发现这个“壬辰年八月秋”是在最前边,而一般的制作年月应在文字姓名落款之后,这就说明这一年并非印章刻制之年,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他只能是边分析边断句。他继续分析着后边印石上的字,“为仕竹”,“为”就是作画的意思,也就是这年八月秋所画仕竹,“只作此佳印”,这整个就清楚了,即从这年八月秋,这个开始时间作的仕竹,而专门刻制的这枚印章。那么這一年又是哪一年呢?这就是在李煜出生的前五年,即公元932年是壬辰龙年。那时正值其父中主李璟当朝,即参加遴选的仕竹画作最早年份直至前朝。在这些画作中,因为没有体现金错刀入画所以将被选掉而落为次品的命运,李煜也为它们感到惋惜,这正是他用金错刀入画作这枚印章的初衷,也是其与所题边款字义相吻合。李煜一直将自已视为其父的继承人,是其皇家血脉的延伸,为唐朝的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责无旁贷,为恢复盛唐文化兴国、光宗燿祖一直是他的理想。他不光继承了其父的皇位,同时也继承发展了其父的书法绘画。他要把南唐达到书、画艺术峰巅的史料整理出来并流传下去,让后世看到南唐书画的不杇之作,看到自已所创立的金错刀、撮襟书书法,看到金错刀书法入画的大观和奇妙,這才正是他提倡画竹,提倡书法入画、对画进行遴选的真正目的,这也才是这枚田黄石印章刻制的真正动机和功能之所在。那么,這枚印章究竟刻于何时,李煜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又一个千古之谜。据他推测,这枚印章应刻自先帝死后,即李煜继位之后和被俘之前由他在位這十五年间,即公元961年至972年之间。如果说李煜继位前25年间博览众家所长,打下书法、绘画的扎实基础,那么他继位后,则由于继位要理顺体统和按照古制治丧守孝需要几年时间;其金错刀、撮襟书的书写方法的创立和逐步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它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少也需要几年时间;而金错刀书体入画也更是需要进行长期研习,反复啄磨和推敲,并进行反复试验,也少不了好几年时间。实际上这是一个过程,有些过程或许长一些,有些过程或许短一些,或许是齐头并进的。据此推算,金错刀入画的较为准确的时间应为其李煜在位的最后五年,即公元971年至975年之间。而该枚印玺的刻制亦应在此时间之内。 (九) 后主李煜才倾一时、学贯古今,雅尚图书,所存书籍颇丰,在随唐风气薰陶下,尤其精通鉴赏。“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印篆”。光这些印篆据史书记载就有“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内司文印”、“集贤殿书院印”或亲题画人姓名、或有押字、或歌杂言。似此专为画竹而御作印玺,实属罕见。这充分说明了画竹在当时不仅为后主提倡,而且还一度盛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书画同源的思想指导下,将金错刀书法入画紧密相关。他自从在金陵继位以来,父亲李璟迁都所遗留在金陵府库的书画也由他所继承管理,画竹、选竹而作印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而从这枚印玺来看,无论从阴刻的旁款来看,还是从阳刻的印文来看,从起刀至落刀,深浅及宽窄无不恰到好处,李煜又不失为一个金石高手,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方面的文化遗存竟然全部灭失,这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而现在仅能凭此一枚印玺对此进行推断。 由于金陵城的被围,城破已是指日。李煜自觉他的金错刀及其入画,他的撮襟书均不会为以后统治者所理解,更不会为其认可,它们将会被作为异端而遭到挞伐。而作为金错刀、撮襟书书体创立以及在金错刀入画的创新虽在南唐推广,但毕竟时间短,就全国而言其范围极其有限,金错刀入画的推广也仅限于文人骚客,推广的对象又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泌尿外科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疾病影像学诊断分析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病学中风患者康复治疗方案设计能力考核卷答案及解析
- 2025-2030新消费背景下公寓衍生服务创收路径探索研究报告
- 2025年精神科疾病诊断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童精神科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与治疗方案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危急重症处理流程与围产术护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内科抢救处理能力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卫生法规卫生法律知识应用解析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实验诊断学临床实验操作技巧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时期)-2025年版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围墙装饰墙帽施工方案
- 燃气运营安全管理方案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预算表模板
- (正式版)DB44∕T 2697-2025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技术标准》
-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豆
- 简易版关于做好县委巡察组巡视商务局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应急预案
- 2025年中秋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DBJ∕T 13-318-2025 《建筑施工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