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教学难点】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由天净沙秋思导入二、解题“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秋”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很值得品味。“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三、作者及背景本文是郁达夫1934年写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即使偶有创作,文章的思想感情亦较为低沉。虽然如此,作者所写的文章常常能做到疏朗不羁的行文与精到细腻的笔触相结合。本文就是一篇代表。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四、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细细品味文章开头部分讲作者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故都的秋味。“秋味”是什么?“故都的秋味”可用哪几个词说明?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明确:“清”清闲恬静安谧“静”细腻幽远幽静深邃“悲凉”落寞衰弱萧条进一步说明:这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构成文章的基调。“清净”是北国之秋的客观实境,“悲凉”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写照,流露出沉静、寡淡的心绪。从结构上说这种对秋的概括的说法是文章的总起部分,也是文章线索所在。2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1)写故都秋之感。清、静、悲凉,令人向往。(2)写江南秋之感。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槐树落蕊而知秋记叙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秋蝉残鸣而报秋议论秋雨淋人人知秋;枣树秋色之奇观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别之处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文件存档及命名规范管理表
- 农产品市场销售与信息推广合作协议
- 餐桌礼仪:高二英语口语与听力教学教案
- 英语语法进阶:从句的类型与用法综合解析教案
- 农村生态农业种植合作协议
- 商业市场调研及分析委托协议
- 平面直线数学试卷
- 七位学霸做高考数学试卷
- 青岛六三制二上数学试卷
- 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学试卷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高考3500词汇表(完整版)
- 静安沉恒 沉子恒
- GB/T 28799.2-2020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GB/T 23510-2009车用燃料甲醇
- 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
- 办公室工作手册(国企、事业单位版本)
- 警械使用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 2009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第四课时|译林版(三起) (共18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