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_第1页
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_第2页
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_第3页
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_第4页
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散杂居民族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做好新形势下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需求。根据省民委、州民宗委传真电报关于做好散杂居民族地区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我局专题向县领导汇报后,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内容,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抽调民政、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调研。通过调查整理、统计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现就全县的散杂居民族地区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文山县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本情况及特点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北纬2362344,东经1034310427之间,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680米,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无霜期339天,年日照时数为小时。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133个村委会、1145个村民小组,有汉、壮、苗、彝、回、傣等11种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贫困农业县。全县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贫困县。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2/5持了各民族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文山县散杂居民族地区包括的民族乡有柳井彝族乡、秉烈彝族乡、坝心彝族乡、东山彝族乡、红甸回族乡、追栗街镇。区乡体制改革前的民族小乡有喜古小寨彝族乡、古那冲彝族乡、车期彝族乡、攀枝花塘子寨彝族乡、大以古彝族乡、高登彝族乡、高末彝族乡、迷洒彝族乡、攀枝花彝族乡、牛克彝族乡、热水彝族乡、干塘子彝族乡。总的土地面积为平方公里,有64个村委会,113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3544户,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90。人均耕地面积为亩,人均粮食产量为500公斤,农民纯收入为800元。这些地区多为丘陵,属山区和半山区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众多。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解放初期,这些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生产力十分低下,民族内部社会分工很不明显,人们习惯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封闭圈中蹒跚而行,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民族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投入力度,不仅加强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还在资金上扶持有经济发展条件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及所处地理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散杂居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还是相对缓慢。3/5文山县散杂居民族地区主要优势和成就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大部分民族地区不仅形成了以烤烟生产为支柱的产业,而且,综合开发的路子正在逐步开通,丰富的土地资源逐步得到利用,畜牧业、林果业的潜在优势逐步得到发挥。资源优势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兼有亚热带南温带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有发展农、林、牧、渔及多种经济作物的优势条件。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以稻谷、玉米、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三七、甘蔗、烤烟、油菜、蔬菜为主。矿产资源目前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达24种,矿床和矿工91个,钨、银、锰、铝、锌、花岗石、石灰岩为文山县优势矿种。如乐诗冲乡牛克村委会有较为丰富的铁、煤、玄武岩,贮量大,质量好,是建设等级公路必需的石料之一,有着极高的开采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水能资源我县本部散杂居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缓流纵横,水系发达,湖泊库塘星棋罗布。水能开发的主要河流是盘龙河与那么果河。除此以外,还有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等等。近年来,我县加大对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利用优势,努力发展散杂居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1、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4/5“九五”以来,县委、政府抓住中央对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及难得的扶贫攻坚机遇,以“三通”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全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把重点放在对散杂居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现已基本实现了散杂居民族地区村村吃上自来水、村村通路、村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电视收视率达80的目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并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产业结构的调整初步取得效益发展全县经济,散杂居民族地区是重点和难点。文山县散杂居民族地区土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散杂居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主要做法是根据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区域优势,依托市场,择优布局,在坝区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和生猪联户养殖。在山区重点实施辣椒基地、优质烤烟基地和山羊养殖基地等工程。种养殖业逐步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发展,由传统农业逐步转向现代农业,在推进散杂居民族村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如秉烈彝族乡就地区优势,建成优质水稻基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