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湖北省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湖北省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湖北省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湖北省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简介项目名称: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石鼓镇人民政府项目建设地址: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双龙峡、九龙湖、玉皇顶、天池石林)项目负责人:魏波联系电话:07195708246总 投 资:3.82亿元人民币建 设 期:10年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及其旅游资源特色: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东部,地处汉江中上游、鄂豫两省交界处。地质公园所在地石鼓镇位于丹江口市东北部,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级对豫交往“口子镇”,西接蒿坪镇,南靠凉水河镇,东北与河南省浙川县仓房、香花、盛湾三镇交界,东南距丹江口市区40km。地理位置东经11120301112930,北纬324015325015,丹郧省道纵贯东西,罗仓公路沟通鄂豫,西南依秦岭余脉,东北濒丹江口水库,南望道教圣地武当山,北邻河南省香严寺坐禅谷风景区,三地呈三角状,间距仅十余公里,是少林与武当、佛教和道教文化的连结点,总面积175km2,因千年“石鼓关”而得名。地质公园属秦岭山脉东延支脉,地质构造复杂,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北为大横山余脉,海拔5001000m,最高峰为大白岩,海拔1010.8m,为低山区;南为武当山北缘,区内海拔500680m,最高峰为乌头山,海拔681.2m为低山区;中部为断陷盆地,海拔157500m,为丘陵区。总体呈现南北为低山、丘陵,中间为低缓丘陵、岗地的三分地貌格局。景区处于北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冷热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850mm,湿润度适中,可为游人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景区土壤主要是黄壤和棕壤褐土,PH值5.56.5,适于多种林木生长,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很高,被省地科院、武汉大学的专家教授称为天然氧吧,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事业。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1)九龙湖和九龙桥九龙湖原称为白石河水库,位于白石河与岔沟河交汇处,承雨面积26.2km2。坝高27.8m,顶宽5m,顶长195m,总库容305.5万m3。九龙湖位于双龙峡下游丹霞地貌风景区南边约2km处,原来是一个3亩多大的深水潭。传说该潭无底,直通东海、南海,是小青龙和小黄龙的九个孩子经常戏耍和悄悄到姥爷家的便道。1968年该潭被水库淹没,老百姓改称九龙湖。九龙桥位于湖下游2km处,传说是洛阳到均州古神道上有石石河上的一座木桥。公元18年夏刘秀被王莽大军追杀至此,木桥刚被洪水冲垮,正当刘秀危难时候,九龙潭中的九条小龙下来化作石拱大桥相救。该桥虽于清道光年间冲毁,但桥名被双龙峡景区所在村的村名保留下来。(2)双龙峡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的裂谷地缝,形成天然的太极图案。谷长10余公里,最宽的地方有150多米,最窄的地方仅1m左右,谷深120多米,由于“万峰环绕、千泉归壑、溪水涮蚀”的作用,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奇观。谷内群瀑飞流,两岸名木千姿百态。游人至此,仿佛进入“大自然博物馆”,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3)红庙沟位于在双龙峡的东北部,沟内古树藤蔓遍布,只有一条小径与外界相通。这里曾是红军战斗和生活的场所,1927年地下党员吴生白将在这里活动的“红枪会”首领纪大刚介绍入党,1931年正式编入红九军第二纵队,1932年贺龙任命纪大刚为红三军团长,这支队伍在开创苏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石芽石林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的风响沟一带,由于地质力的作用,石灰岩中产生高角度的裂隙,地表水沿裂隙和层面淋滤溶蚀,形成了成群分布挺拔秀丽、嶙峋古怪、琅琅交错、优美壮观的石芽石林景观,这些景观有如奔马,有如刚刚出土的石笋,有的似人似兽,其生动逼真的形象,妙趣横生。(5)溶洞双龙峡内岩溶景观发育较好,形成许多溶洞,有盘龙洞、娘娘洞、月亮洞、公主洞等,其中最大的是盘龙洞。盘龙洞以洞似龙形而得名,距谷口5km,为厅堂式洞穴,已经发现四道门,洞中有龙王宫、云霞岛等景观。主洞宽40多米,高50多米。洞内有许多分支小洞,传说是青龙和黄龙夫妻及孩子们栖息的地方。(6)丹霞地貌位于石鼓镇集镇西5 km处,东南被双龙湖环绕,西北和双龙峡相连,经湖北省地质遗迹评审专家考察鉴定,是长江以北、湖北省内丹霞地貌发育面积最大,最具观赏性、科普性、典型性的地质遗迹保护景区。景区内的丹霞岩石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有的似将军列阵,有的像宝塔耸立,蘑菇石、坐佛像,比比皆是,美不胜收。(7)潭瀑在潭瀑分布的双龙峡景区,泉水连山、山水成瀑、瀑琢成潭,潭连瀑、瀑连潭,泉水贯穿,两山相依,景色怡人。主要有西施潭、龙津泉、黄龙潭、黄金瀑、九龙瀑等。(8)石板房在红庙沟内有两处保存较好的石板房,据说是当年纪大纲在此驻军的地方,石板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保留着历史的痕迹。(9)民间传说景区流传着许多瑰丽神奇的民间传说,真武大帝修炼的故事广为流传,神龙传说扑朔迷离。传说刘秀在这里首胜王莽,成为建立东汉王朝的发祥地,更使石鼓关声名远扬、流传至今。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战胜吴王阖庐的范蠡,就出生在石鼓一带,成名归隐后,曾多次携夫人西施回乡游览,留下了众多美丽的传说和遗迹。(10)生态观光园玉皇顶因八十年发现玉皇顶亚洲冠齿兽化石而得名。这里是南阳-李官桥盆地西沿,地处鄂豫两省边界上,自古是中原地区和郧阳山区及进川达陕陆路交通要道,重要的军事要塞,所以也是我国华中抗日西端的重要战场,如今除山顶的千年古柏和炮兵阵地战壕外,是苍翠欲滴,绿浪翻滚的万亩桔园。面对着浩瀚的丹江口水库百里水面,是一个令人一眼难忘、流连忘返的地方。项目建设思路:依托丹江口市中心枢纽城市地位,整合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河南香严寺坐禅谷风景区,武当山旅游区,打响丹江口牌、生态旅游牌、地质公园牌、别墅度假牌,构建“丹江口香严寺、丹江口武当山、香严寺丹江口武当山”大区域旅游线路;优先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的可进入性;注重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景区内少建或不建永久性建筑物。二、建设项目范围及内容(一)建设项目遴选原则1突出自然景观与生态景观原则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的自然景观非常明显,要求建设项目不能破坏或人为改变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原貌的真实性。对于环境基础较差的地区要进行以绿化、美化为主的生态环境的改造与整治。通过自然和生态景观体现地质公园的特色,提高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的总体形象。2突出旅游功能与配套完善原则旅游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尤其是以自然和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所在地丹江口石鼓镇由于紧邻丹江口水库,而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的调水水库丹江口水库,它对周边环境要求很高,这就提醒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甚至石鼓镇要对环境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片面的求发展而破坏丹江口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要以完善的功能来确保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完善的功能也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3突出历史文化原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石鼓镇就是楚国通往秦国的重要关口之一,当时就有石鼓关之称。西汉末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反王莽,在石鼓关首胜王莽,现有地名打败岭、石鼓关街前街后鸡鸣不同时等民间传说。楚文化加上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再加上近代红色革命可以增加地质公园的教育意义。建设项目要围绕地质公园为中心修建具有教育纪念意义的文化体验中心,整合武当山道教文化中心来提高地质公园的形象和知名度。(二)建设项目分类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景区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建设项目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工程;环境卫生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工程。2景区旅游配套建设项目步游道及观景、休憩设施;门景及游客中心;陆上及水上娱乐设施;别墅及其他住宿设施。3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景区交通道路建设;景区供水工程;景区供电工程;景区通讯工程。(三)建设项目内容及时序1建设项目空间布局根据丹江口市双龙峡旅游区总体规划,地质公园分为四大景区,其中双龙峡景区、九龙湖景区位于石鼓镇西北5km处,总面积28km2,天池石林景区位于石鼓镇以南4km,面积5km2,玉皇顶生态观光园位于石鼓镇东南7km,面积5km2。各景区区划及建设项目布局见表1-1。2建设项目及时序安排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共75项,包括双龙峡太极图、盘龙洞、西施潭、天池石林、漂流体验区、生态观光园。其中,双龙峡太极图和盘龙洞、天池石林和断石岩峡谷代表了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特色,九龙湖景区代表了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的休闲度假特色,玉皇顶生态观光园代表了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的生态景观特色,这是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内容。详见表1-2。表1-1 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区划及建设项目布局一览表景区小区建设景点备 注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双龙峡景区盘龙洞太极图 盘龙洞西施潭游龙戏间龙须瀑布红庙沟红色风情体验中心红军烈士陵园红叶林九龙湖景区峡谷口狩猎场迎恩宫九龙湖桃园梅园九龙湖度假村太极广场水生太极天池石林景区风响沟漂流体验中心石芽天池石林天池玉皇顶景区玉皇顶丹霞地貌玉皇湖水体景观农业生态观光园表1-2 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库序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期(2009-2019年)近期 (09-11)中期 (11-14)远期 (14-19)1罗店至仓房旅游干道石鼓镇 2峡谷口至红庙沟旅游干道双龙峡 3九龙湖至马坡旅游干道九龙湖、马坡 4石鼓镇至柳林旅游干道罗店、柳林 5竹园沟至玉皇顶旅游干道竹园沟、玉皇顶 6罗店至河泉旅游干道柳林 7玉皇顶至果园场旅游干道玉皇顶 8断石岩旅游干道断石岩9太极广场至峡谷口景区干道九龙湖 10太极广场停车场九龙湖 11九龙湖度假村停车场九龙湖 12峡谷口停车场双龙峡 13玉皇顶度假村停车场玉皇顶 14断石岩停车场断石岩 15石鼓镇停车场石鼓镇 16红庙沟停车场双龙峡 17低压配电线路九龙湖、玉皇顶、石林、断石岩 18高压配电线路九龙湖、玉皇顶、断石岩 19变配电设施设备九龙湖、玉皇顶、石林、断石岩 20给排水网九龙湖、玉皇顶、断石岩 21供水水库水坝建设九龙湖2个、双龙峡2个、断石岩1个 续表1-2序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期(2009-2019年)近期 (09-11)中期 (11-14)远期 (14-19)22污水处理场配套设施设备石鼓镇、玉皇顶、九龙湖、断石岩 23消防设施设备九龙湖、 玉皇顶 24通风设备盘龙洞25邮电局(所)及配套设施石鼓镇 26公用电话亭及配套设施各个景区+石鼓镇 27移动通讯中转站石鼓镇、断石岩、双龙峡、红庙沟 28通讯线路各景区 29太极广场大门太极广场 30玉皇顶景区大门玉皇顶 31双龙峡景区大门峡谷口 32天池景区大门天池 33观景台、阁九龙湖2个、双龙峡2个、玉皇顶1个、天池1个 34休息亭峡谷口2、双龙峡3红庙沟1、九龙湖2、玉皇顶1、天池1 35栈道 各景区 36汀步双龙峡 37游步道各景区 38九龙湖别墅度假村九龙湖 39玉皇顶生态观光园改造玉皇顶 40盘龙洞维护与修缮盘龙洞 41古墓群山寨修缮红庙沟 42地质公园主副碑太极广场、峡谷口、天池 43解说牌各景区 续表1-2序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期(2009-2019年)近期 (09-11)中期 (11-14)远期 (14-19)44引导牌各景区 45警示牌各景区 46迎恩宫迁建峡谷口 47地质博物馆九龙湖 48博物馆标本文物收集 49红军烈士陵园修缮红庙沟 50景观桥梁九龙湖1、峡谷口1 51索道红庙沟1、九龙湖1 52果木种植九龙湖 53拓展基地红庙沟 54玉皇顶别墅度假玉皇顶 55游客中心各景区+石鼓镇 56宾馆九龙湖1、峡谷口1、石鼓镇1、玉皇顶1 57救护中心及配套设施断石岩1、玉皇顶1、峡谷口1 58商业网点、商业街各景区、 59码头及配套设施九龙湖1、峡谷口1、玉皇顶1 60水上旅游设备九龙湖、峡谷口、玉皇顶 61地质遗迹保护规划修编 62地质遗迹护栏红庙沟 63各类旅游宣传图册、广告 64旅游管理站点各景区 65生态垃圾筒各景区 66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九龙湖、双龙峡、玉皇顶、断石岩 续表1-2序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期(2009-2019年)近期 (09-11)中期 (11-14)远期 (14-19)67垃圾转运车九龙湖、双龙峡、玉皇顶、断石岩 68旅游公厕太极广场2、九龙湖2、峡谷口2、红庙沟2、玉皇顶2、天池3 69生态公厕太极广场1、峡谷口1、玉皇顶1、天池170垃圾清扫车九龙湖、双龙峡、玉皇顶 71生态系统监测站(点)双龙峡、玉皇顶、断石岩 72景区移民 73生态修复工程各景区 三、项目编制依据(一)基本依据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会议上通过);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世界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联合会1996年制订);关于抓紧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计司社会函1999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务院环保委、国家计委,1986年)。(二)旅游管理及旅游规划依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得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年);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年);湖北省旅游业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丹江口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2年);石鼓镇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7年);关于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规划意见(2009年);省旅游局关于成立扩大投资促进旅游经济增长领导小组的通知(2008年);丹江口市双龙峡旅游区总体规划及核心景点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20年 )。丹江口市石鼓关风景区景观景源调查与资源评价报告(2009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2008年);关于将丹江口市库区生态旅游项目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的报告(2008年);丹江口市气候概况(2007年)丹江口市2007年旅游统计公报(2007年)丹江口市林业资源分布情况(2007年)丹江口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4-2007年(2007年)丹江口市旅游统计数据:2004-2008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2008年)国家和地方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三)工程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交通部,JTG B01-2003)。全国统一市政工程核算定额湖北省统一基价表(2006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湖北省统一基价表(2006年);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6年);全国统一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定额湖北省统一基价表(2000年);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丹江口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第1期 2009年)丹江口、石鼓镇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一、政治背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丹江口水库(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事关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利益,中线工程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工程实施后,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也将有显著改善。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总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是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的宏伟夙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距石鼓省级地质公园不远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水库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而其丰富的水源后备,使中线工程的近期和后期都可以从丹江口水库引水。“首都水都心连心、一江清水送北京”,是丹江口人民提出的口号,也是一项庄严的承诺。丹江口水库的建成“十万群众搬迁、十万人工建设、十亿耗资、历时十年”,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更凝聚着丹江口人民牺牲与奉献的精神。石鼓省级地质公园所在地距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不到4km,是丹江口市近年来开发建设的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探险科考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经各级领导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石鼓省级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对促进全市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三)移民安置问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关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十五”计划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仅次于三峡的特大型项目。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京、津和华北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永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丹江口市、十堰市、以及湖北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说,湖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水库移民是决定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建设及高效运行的关键,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多项领域,是一项跨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移民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丹江口市、十堰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道路上做重要举措:按照“优越、优先、优厚”的原则,认真落实好各项移民政策,按时完成库区17万多人的搬迁安置任务,确保移民收入高于现在、确保移民生活水平好于现在、确保移民生存环境优于现在,实现移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移民安置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农业安置为主,其他安置形式为辅,确保库区移民实现“五个一”的安置目标即每人有一份稳产高效的口粮田,解决移民吃饭问题;每人享受一份国家后期扶持补助,解决移民生活困难问题;每户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解决移民安居问题;每户建一口沼气池,解决移民烧柴问题;每户培训转移一个劳动力,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如今,石鼓省级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不但可以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生态的保护,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为工程建设搬迁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通过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可以有力地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餐饮业、住宿业、商品生产和流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而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石鼓生态旅游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当地的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景区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增加直接就业岗位。根据有关数据,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其他相关行业就可以增加5个就业岗位,其就业乘数效应十分明显。石鼓旅游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更对维护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非凡的意义。综上所述,石鼓省级地质公园,正是处在“南水北调”人类生态安全与“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节点上。地质公园的建设发展,将大大改变丹江口为南水北调工程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促进全市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尤其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起到决定性作用。石鼓省级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区的建设,也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它虽然关系到库区移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就业生存,但更重要的是关乎到南水北调沿线城市与祖国首都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因此,这项任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效益项目,更重要的是一个环境效益项目。二、经济背景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兴朝阳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和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估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1亿;而到2020年,世界总人口中有7%的人将出国旅游,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中国将排在国际旅游热门目的地的首位,成为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至少每三个发展中国家中,就有一个国家的旅游业是其外汇的重要来源。(一)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形成了强大的出游力。我国对旅游业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和政策,在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旅游业仍被列为须积极发展的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全国34个省市,已有20多个省市将旅游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据2008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二)金融危机中国旅游业的战略机遇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市场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礼。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和机遇叠加的形势,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中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最近,国家旅游局计划在2010年实施“国民休闲计划”,正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有关专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如何培育消费热点仍是重点和难点,鉴于旅游业对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有巨大潜力、突出优势和特殊功能,应将其作为我国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口。原因如下:第一,旅游业适应性强,旅游消费恢复快,启动成本相对较低,有望成为“回暖”最快的行业之一。 旅游业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影响,同时旅游业又是极富韧性的产业,一般在受到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冲击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市场。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旅游业虽不能幸免于难,但与建筑、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比,旅游消费启动起来更快、成本更低,具有较快恢复重振能力,一旦金融危机影响减缓,旅游业将比其他行业更快复苏。如2009年的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509.3亿元,增长23.1%,这就充分证明了旅游业强劲的发展活力。 第二,旅游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消费领域,最有希望培育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新的消费热点,有条件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按照国际旅游业发展规律,将进入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开发旅游消费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旅游业将成为宏观政策最终受益最大的部门之一。一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迫切要求旅游业在促增长、保稳定、调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日趋紧张、结构调整的刚性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消费热点增长乏力等严峻形势下,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三是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中国旅游业发展。旅游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上升到新的水平。四是国家宏观政策对扩大旅游消费十分有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和旅游投融资环境。第三,当前形势下,将旅游作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口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旅游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大力扩大旅游消费,将有利于发挥和提高宏观调控整体收益,能有效地将保增长、保稳定、调结构和促民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降低宏观调控的风险。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非典”证明,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旅游消费不仅具有极强的恢复能力,并且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其拉动经济的作用相对明显。游客们“住”带动的是酒店业,“吃”带动的是餐饮业,“行”带动的是交通业,“购物”带动的是零售业促进旅游消费同时也就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购物、通讯等一系列行业的消费。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下,鉴于旅游业综合性、依托性、关联带动性强等特点,应该着眼于扩大就业和稳定社会,将发展旅游与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促进新农村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出台大力发展旅游、促进消费的文件和产业发展促进规划,研究制定重大举措和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国内旅游为重点,加快开发旅游热点消费,在国家战略层面对旅游业加以扶持引导。三、湖北省及丹江口市旅游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一)湖北省旅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完成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为加快省内旅游经济强省建设,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省内旅游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打造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的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此举,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应对国内外旅游发展复杂情势所作出的重大发展战略的创新。这一战略构想,将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以西的8个市、州、区全部包括其中,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翼的“一江两圈”大格局,成为覆盖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它不仅为鄂西地区的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而且有利于统筹协调全省发展,实现“两圈”互动、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比翼双飞。(二)丹江口市旅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湖北省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思想决策出台之后,丹江口市立即抢抓机遇,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中。可以说,湖北省旅游格局的重大变化,奠定了丹江口市及其石鼓地质公园在湖北省旅游发展中的有利地位。长期以来,丹江口市以石鼓地质公园为龙头,认真实施丹江口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丹江口市库区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全市“山水一体”旅游开发态势,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丹江口市初步建成中国武当武术、道教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并紧紧围绕“一南一北、一山一水、山水一体、南北互动”的旅游思路,打造“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水都、调水源头丹江口”这个精品名牌,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建成国家级风景度假区的要求,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水上风光,吸引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到丹江库区建设度假、休闲、游乐项目。根据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定稿),到2010年,全市拟建成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5处,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50万人次,年均增长12.3%,旅游业收入达到9亿元,年均增长16.5%。四、旅游发展环境条件(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石鼓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东部,地处汉江中上游、鄂豫两省交界处。地质公园所在地石鼓镇位于丹江口市东北部,西接蒿坪镇,南靠凉水河镇,东北与河南省浙川县仓房、香花、盛湾三镇交界,东南距丹江口市区40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120301112930,北纬324015325015。景区涉及10个行政村级单位,它们分别是:九龙桥树、薛桥村、石鼓村、柳林村、黄户垭村、西河口村、黄川村、温坪村、玉皇顶村、火焰山村等。2.地形地貌石鼓地质公园地处秦岭山系余脉大横山南部,地形北高南低,大致可分为两个地貌单元。其中公园北部为低山区,西起柿子树,东至西沟以北,海拔一般5001000m,北部大白岩最高海拔1010.8m。该区主要为碳酸盐岩地貌,其山体展布方向明显受南北走向断裂控制,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山谷下切较深,峡谷迂回,溪流发达,在其南部形成峡谷地貌,是地质公园内主要的自然景观区;南部较为平缓的丘陵岗地,海拔高程200500m。按照地层岩性分布的差异,其北部上的白垩统分布区发育丹霞地貌,其南部寒武系分布区多发育岩溶地貌。3.气候环境石鼓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极端最低气温-12.4,最高41.5,年平均温度15.616。年日照数1950小时,日照百分率44%;季风气候特征明显,主要风向为偏东风;无霜期250254天,正常年份霜冻期持续96天;年平均降雪13.9天,多集中在12月份;石鼓地区总体上为潮湿多雨特征,近50年来年均降雨量797mm。4.水文条件石鼓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宏观流向主要受地形、岩性、构造裂隙制约,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岩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孔隙水等。含水层主要为砂砾岩、碳酸盐岩及砂、砾层。其中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天池地质遗迹景区及双龙峡地质遗迹景区北部的碳酸盐岩中,风化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双龙峡地质遗迹景区南部、九龙湖地质遗迹景区、玉皇顶生态景区及第四系砂、砾层中。地下水多以泉的方式流出地表,地下水量变化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境内常流河2条:白石河、石鼓河。白石河发源于大白岩,经双龙峡(洞沟)、红庙沟、西沟、九龙湖水库、印风沟、黄川、刘泉、石河坝水库,在温坪流入玉皇湖(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54.9km2,河流长20.35km,平均坡降15.759。丹江口水库蓄水172m后,玉皇湖将与西河坝水库连成一体。石鼓河发源于唐山,经寨沟、盘道、石门水库、石鼓、范湾、柳林,在毛家庄入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97.2 km2,河流长度43.75km,平均坡降6.05。石鼓镇境内有水库4处,分别是九龙湖水库、石门水库、光明坝水库及石河坝水库。另外丹江口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在玉皇顶、温坪、毛家庄等3处插入石鼓镇内。九龙湖水库原称为白石河水库。位于白石河与岔沟河交汇处,承雨面积26.2km2。坝高27.8m,顶宽5m,顶长195m。总库容305.5万m3。石门水库位于寺沟村。承雨面积15km2,总库容31.4万m3,坝高20m,溢洪道底宽28m,底顶差3.5m,渠道6km/条,正常水面54亩,养殖水面36亩,灌溉效益900亩。丹江口水利枢纽于1958年9月1日动工,1973年底完成初期规模。设计初期工程正常蓄水位155m,死水位138m,坝顶高程162m。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57m,死水位140m,校核洪水位161.4m。混凝土坝顶高程162m,最大坝高97m。丹江口水电站装机容量9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8.3亿度。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建成后,正常蓄水位为172m。5土壤情况石鼓地质公园内南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成土母岩为寒武系结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白云岩、硅质岩及震旦系白云岩,一般山脚部平坦地为石灰(岩)土类及水稻土类,中小河流两岸为潮土类。地质公园中部及东南部以白垩系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长石砂岩、砾岩为成土母岩,主要为紫色土,黄棕壤土类及潮土类。6生物现状石鼓地质公园地处华南、华北交接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境内树木种类繁多,纯林少,混交林多,常见的树种有72科109属,213种。针叶树主要有马尾松、杉木、侧柏刺柏;阔叶树主要有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椎栎、泡树、槐树。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乌柏、核桃、板栗、柿、柑桔、梨、苹果、蜜桔、红果、油茶、茶叶、油橄榄等。另据调查,区内有野生兽类49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金猫、猕猴、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毛冠鹿、鬣羚、斑羚等。一般动物有鹿、貉、南狐、豹猫、野猪等20余种。鸟类有130种,国家二类保护有凤头鹰、雀鹰、普通鵟、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勺鸡;一般鸟类有画眉、八哥、喜鹊、布谷、啄木鸟、斑鸠、麻雀等。(二)人文历史背景1石鼓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25年算起,石鼓建镇近2000年了。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遭到刘氏宗亲强烈反对。时为“南阳王”的刘秀起兵造反,被王莽大军追杀。当刘秀率部向西逃至现在的石鼓村时,只剩百余人马,又遭王莽之弟带兵堵杀,被迫拔剑自杀。军师强华见状惊呼:“主公不要悲观,你是真龙天子,自有上天保佑,不信你敲一下那个石鼓,它会象真鼓一样为我军助威”。刘秀见路边果真有一高约两丈的巨石,酷似战鼓,只好拿过身边武士的长矛击之,果真声若惊雷,把王莽之弟的将士也惊呆了。刘秀乘机率部猛杀,取得了起兵以来首场胜利。这个地方位于现在石鼓村东山坡上,人们从那时起叫它打败岭。刘秀为了感谢石鼓帮他度过难关,更为了政治、经济、军事等需要,便在现今的石鼓设立了名扬千古的石鼓关。石鼓从此成为均州(均县、丹江口市)江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淅川(內乡)县南部、邓州市西部边区重镇,直到解放初期,石鼓区仍然管辖着江北蒿坪、凉水河两镇和丹江城区大坝、丹赵、均州、新港四个办事处(不含与河南省说不清的历史边界)。现石鼓辖区在清末叫康柳村,民国时叫石鼓乡、北乡。2. 石鼓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石鼓就是楚国始都丹阳城(今被小太平洋淹没)西郊和后花园。直到解放前后,石鼓镇仍是十堰地区通向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窗口,也是中原进川达陕的重要军事隘口,号称鄂西北“三大名关”(另两关为漫川、荆紫)之一,所以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留下了孔子周游、范蠡回乡、屈原流放、王莽追刘秀、张仲景采药、李宗仁抗日等大量名人遗迹与传说。道家、佛教和神话故事,各地方言与民间艺术等,都可在石鼓觅到踪迹。所以你来石鼓景区旅游,不仅可看到北方雄浑壮阔与南方清秀俊丽的景色,还可感受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石鼓碰撞和融合。3. 石鼓地区人杰地灵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明末元帅左良玉就出生在石鼓,他们长大后外出创业、求学,一个成了和朱元璋争天下的“大西国”皇帝,战败被杀,后被朱礼葬于现在的武汉东湖景区;另一个和李自成在中原血战数年,成了大明王朝最后的顶梁柱之一。“均州八大户,石鼓有三家”,是均县志对贾、郭、殷三姓的评说。其中贾家寨的家业之大、武装之强、人才之多、明清风格地主庄园之美等,闻名鄂西北、豫西南。石鼓不仅历朝出高官名将,有大量海外侨胞,而且走出了大批革命志士。石鼓村的孙涵章就是红二十五军的创始人之一,任陕西省渭北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和他带领的一批石鼓青年,为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老领导王奎(退休前任省委常委)、黄正夏(退休前任省人大副主任)、王保民(退休前任省委农工委主任)、吴生白(陕西)等长期在石鼓领导鄂豫边地下党工作,就是依靠他们在北大(黄埔)的同学、石鼓知识青年贾玉先(解放后首任均县县长)郭伊川、黄艺林等人家庭作掩护,依靠石鼓人民舍生忘死地保护开展的。(三)社会经济概况石鼓镇位于丹江口市汉江以北地区中部,丹郧省道纵贯东西,罗仓公路沟通鄂豫,西南依秦岭余脉,东北濒丹江水库,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级“口子镇”。全镇版图面积175km2,辖14个行政村,1个场,1个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3946户,14761人。年末实有耕地20770亩,其中水田3731亩,旱地17039亩。2007年,全镇经济总收入为5691万元,农业收入为3081万元,第二、三产业实现收入138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217元。作为农业乡镇,石鼓镇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两大优势产业”(畜牧养殖和柑橘种植)和“三大特色产品”(优质粮油、仁用杏和中药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开展,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连续几年被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近年来,石鼓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丹江口市“以民为本,生态立市”的战略,确立了“生态旅游型边贸口子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