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2【教学目标】l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2)掌握文言实词安、信、求、治和文言虚词以、哉、所的意义和用法。(3)注意古今词语元首、得志、知是、何必等的用法。2能力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悟、诵读和背诵能力。(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谦艺术,培养说理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资料】(体裁)疏:疏做为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三解:1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2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和注合称“注疏”。3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年代)唐(作者)魏征(出处)选自魏郑公文集【创作背景】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作者魏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敢于犯颜直谏的政治家。唐太宗登基后,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因为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他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他做到了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被人们誉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他渐渐骄奢起来,忘记了“以民为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就从贞观十一年这一年来看,他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的大臣向他进谏,如监察御史马周就曾在上疏中指出:“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百姓因“供官徭役,道路相继”,“春夏秋冬,略无息时”而“咸有怨言”(贞观政要卷十)。他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新唐书魏征传)。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兴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他在生活上渐渐奢侈的同时,还有些崇尚空谈,不务实际了。这点魏征是看得很清楚的。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贞观政要卷十),并且照样地“行幸不息”起来。又如要选拨人才,唐太宗说了千百遍,可是没有象样的行动。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贞观政要卷七)。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文本解读】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1木之23者,必固4其根本5;欲流之远6者,必7其泉源8;思国之安者,必积9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10,知其不可11,而况于明哲12乎?人君当13神器14之重15,居16域中17之大18,不念19居安思危20,戒奢以俭21,斯22亦伐根以23求木茂,24源而欲流长也。1要求2助词,取独3生长,长成4使稳固5同义复用,树根6形活用使动,使流得远7疏通,挖深8渊源,源头9积聚10最愚昧无知11能够12明智之人13主持,掌握。14比喻帝位15形活用名,重权16占据17天地间18形活用名,重大地位19考虑20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21戒奢侈,行节俭。以,动词,行,用22这23连词,却24堵塞翻译:我听说要求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深厚的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占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像是砍断树根却想要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凡百1元首,承2天景3命,善4始者实繁,克5终者盖6寡7。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8在殷9忧,必竭10诚11以待下;既得志12,则纵情以傲物1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14为行路15。虽16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19免20而不怀21仁22,貌23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24;载舟覆25舟,所宜深26慎27。1所有的2承受3大4好5能够6大概,表不确定的判断7少8推断原因9深10竭尽11诚心12取得成功13看不起别人14古今异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15古今异义,路人16即使17监督18同“震”威吓19苟且20免于刑罚21怀念、22仁慈23表面上24讳文,民,百姓25倾覆、26深切27戒慎翻译: 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诚1能见可欲2,则思知足以自戒3;将有作4,则思知止以5安6人;念高危,则思谦冲7而自牧8;惧满溢9,则思江海下10百川;乐盘游11,则思三驱12以为度1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14终;虑15蔽16,则思虚17心以纳18下19;惧谗邪20,则思正21身以22恶;恩所加23,则思无因喜以24赏;罚所及25,则思无以26怒而滥27刑。总此十思,宏28兹29九德30,简31能32而任之,择善33而从34之,则智者尽35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36其惠37,信38者效39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40。何必劳41神苦42思,代43百司44之职役45哉?1如果,连词2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3警戒4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5连词,来6使安定7谦虚,冲,虚8养,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9装满而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10居于之下11娱乐游逸,从事狩猎12三驱: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又见礼记 王制。 13标准,限度14慎15担心16耳目被堵塞、蒙蔽17使谦虚18接受19下属意见20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21使端正22排斥23施加24错误25涉及、关连26因为27过度,无节制28使光大29此3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31选拔32有才干的人,形活用名33好的意见34顺从,听从35用尽,形活用动36散播37仁慈,仁爱38诚实的人39献出,交出40皇上垂衣拱手不用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41使劳累42使辛苦43代管 替代44百官45职务翻译:如果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以此作为限制;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二、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三、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1)貌、心:貌恭而心不服(在表面上、在内心) 名词作动词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刑:思无以怒以滥刑(用刑) 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任、重权。大:居域中之大 重大的地位。谗邪:惧谗邪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善:择善而从之 好的意见。恶:则思正身以黜恶 奸恶的小人。安、危:居安思危(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明哲:而况于明哲乎 明智的人能:简能而任之 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动词傲: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视) 使动用法1) 固:必固其根本(使牢固)2) 远:欲流之远者(使流得远)3) 安:思国之安者(使安定)4) 安:则思止以安人(使安)5) 虚:思虚心以纳下(使谦虚)6) 正: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7) 宏:宏兹九德 (使光大)8)覆:载舟覆舟 (使倾覆)9)尽、竭: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使尽,使竭)10)劳:何必劳神苦思(使。劳)意动用法1)乐:乐盘游(以为乐)四、句法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虑(被)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被动句五、一词多义之: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代百司之职役哉 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代指“臣民”: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代指“有才能的人”:简能而任之 代指“善者”:择善而从之以:动词;用、行:戒奢以俭 表目的连词 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知止以安人 ;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正身以黜恶介词,用: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把:则思三驱以为度 ; 而: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介词,因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表修饰,连词,不翻译:则纵情以傲物则 就:则纵情以傲物 那么: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思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诚能见可欲:如果。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安步当dng车:当作。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信:信者效其忠:诚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忌不自信:相信。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危居安思危:危难的时候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危险六、成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作品赏析】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写作特点】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教学的基本过程】(一)导语讽谦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 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二)作者简介(三)题解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唐太宗的奏疏。谏,进谏,疏,是种文体,其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可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日渐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谅,本文是其中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四)整体感知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首先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创业守成,人心向背两个方面论述了观点,最后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十思,并指出惟其如此,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即: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五)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研读第一段。1文言知识梳理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明确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者不是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设喻入手逐渐透出本意的。文意起笔,从正面设喻,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然后再从反面设喻,正如源不深不能“望流之远”,根不固不能求木之长一样,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接着,作者承接上文。提出人君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无疑也不会成功。通过正反设喻,作者的本意也就十分明确了,唐太宗如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3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点拨这是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这一段论证,言辞恳切,暗寓锋芒,值得细细玩味。研读第二段。1文言知识梳理2翻译下列句子。(1)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2)终苟免而不怀仁。(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明确(1)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2)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3)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百姓是水,水能浮起船来,也能淹没它。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3思考:本段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点拨作者用历史事实,说明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根本原因。先从历代帝王谈起,以反问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引起思考。再揭示因为帝王前后不一的态度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把论题缩小到帝王如何对待老百姓的问题上。最后从如果在失掉拥护的情况下,还一意孤行,那必然落得水能覆舟的惨局。以论证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4思考:作者是怎样剖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一历史现象的?这一段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7点拨贞观年间,社会繁荣。在一片颂扬太平盛世的赞美声中,唐太宗也踌躇满志,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魏征作为一名有识见的政治家,却透过这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看到了潜伏的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谆谆告诫唐太宗要不忘历史的教训。作者先提出历代帝王始繁终寡这一历史现象,然后分析这些帝王在取江山与守江山两个时期的不同表现,突出他们往往都有这样的通病,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以后,作者针对现实,扣住纵情以傲物加以发挥。“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即便用严酷刑罚来监督,用严厉的声势来吓唬,人们也不会心服。一旦民怨迭生,则社稷也将为之倾覆。作者剖析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正在于进一步揭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将第一段所论述的道理具体化。通过这两段的论证,居安思危之重要,不这样做的危害已经讲得十分透彻。这就自然产生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算居安思危呢?这时进而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就显得顺理成章。研读第三段。1文言知识梳理2把本段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3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点拨)十思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2)在修养上,应核谦冲自牧,慎始敬终;(3)在用人上,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资及福利待遇聘用合同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劳务分包及运维服务合同
- 贵州省从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固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存款质押式信用证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能源勘探设备采购安装与勘探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水电项目承包经营与技术支持合同
- 河北省丰润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
- 2025-2026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 2023年度保安员考试检测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热电厂巡检工培训课件
- 2025年探伤工(二级)重点难点考试试卷
- (正式版)DB15∕T 385-2020 《行业用水定额》
- 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手册报告
- 中国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PEP版(一起)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光伏施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