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李世民的这首咏弓体现了他()A擅长骑射,穷兵黩武B精通骑射,文采飞扬C观测天象,关注农业 D游手好闲,破坏生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唐太宗的诗赋功底和文采飞扬。同时也看出他具有非凡的骑射功底。【答案】B2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 D“存百姓”的思想【解析】唐太宗把百姓比喻为树根,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答案】D3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解析】题干中提及的是唐太宗对官员劝勉农民时的规范,并非官员对唐太宗的建议,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鼓励垦荒,故B项错误;题干中“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反映出唐太宗希望保证农时,题干中若非法兴造及增加徭役则问罪,意在减轻人民负担,故C项正确;“不兴土木”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长久必须先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答案】A5唐太宗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这说明唐太宗为政的根本目的还在于()A减轻人民负担 B倡导政治清明C巩固统治 D发展社会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提倡轻徭薄赋,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答案】C6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出这一文化政策的是() A敦煌壁画胡旋舞B唐墓出土的黑人陶俑 C西安出土的大食陶俑D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解析】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出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D能力提升练7“他们(秦始皇、唐太宗)在位期间,或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然,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控制。”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A两位皇帝都有功有过,功大于过B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C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实事求是评价D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具体评价,不是评价方法,应排除。题干材料将两位皇帝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既看到了他们顺应时代的要求,又看到了他们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故选C项。题干没有体现分阶段评价,B项错误;题干属于历史评价,没有体现道德评价,排除D项。【答案】C8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B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解析】本题要结合唐太宗晚年的社会背景去思考,首先排除B、D本身表述有错误的两项,而C项符合他晚期“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的史实,但这只是表面原因;从唐太宗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的话来看,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实质,故A项正确。【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旧唐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解析】本题围绕罢修乾元殿问题,考查唐太宗统治政策的变化。第(1)(2)问需注意将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第(3)问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道路相继”“略无休时”来概括归纳。第(4)问从阶级属性的角度,分析唐太宗统治的本质。【答案】(1)共识: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根本目的: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2)措施: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局面:出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3)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4)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论君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得出立法力求宽简;“国家法令,惟须简约”“ 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得出法令要力求稳定;由“三复奏”到“五复奏”得出对待执行死刑要严肃慎重。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并结合唐朝初年现状从“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政治上需要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的角度分析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0231:2025 EN Motorcycle tyres - Test methods for verifying tyre capabilities
- GB 46028-2025建筑装饰石材安全技术要求
- 俄语职业考试题及答案
- 消费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文五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少儿朗读测试题及答案
- java逻辑运算面试题及答案
- 诸城科目四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面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路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办公室文员员工职责
- 样品不合格分析及改良流程图
- 云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万合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胍基乙酸、28500吨二甲酸钾、5000吨三甲胺乙内酯及三甲胺乙内酯盐酸盐、15000吨复合制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网络传播概论》考试复习题库(重点160题)
- 新高三开学第一课(共29张ppt) 老师分享
- GB/T 16657.2-1996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第2部分:物理层规范和服务定义
- GA/T 150-2019法医学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规范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
- 头位难产识别和处理
- (完整版)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