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doc_第1页
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doc_第2页
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doc_第3页
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doc_第4页
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006年5月1日.用于后果分析的事故性泄漏模型提供了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化学品大气扩散的结果,人们所关心的是能引起人的急性伤害的浓度水平.脆弱区域的范围取决于所泄漏的.&第一章 概述181.1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181.2应急救援系统研究内容191.2.1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191.2.2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201.2.3应急训练和演习201.2.4应急救援行动和现场清除净化201.2.5现场人员的清洁净化211.2.6系统恢复与善后211.3重要的专业术语21第二章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222.1应急运作中心(EOC)232.1.1应急运作中心的功能232.1.2应急运作中心的建立232.1.3应急运作中心的设计252.1.4应考虑的事项262.2事故指挥中心(ICP)262.2.1事故指挥中心的功能262.2.2事故指挥中心的建立272.3支持保障中心302.3.1支持保障中心的功能302.3.2支持保障中心的建立302.4媒体中心(MIC)332.4.1媒体中心的功能332.4.2媒体中心的建立342.4.3工作原则362.5信息管理中心372.5.1信息管理中心的功能372.5.2信息管理中心的建立382.5.3应急信息422.5.4应考虑的问题422.6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422. 7 结论和总结44第三章 紧急事故发生的预防和减缓453.1.工艺危险辨识463.1.1.辨识物质物化特性463.1.2辨识反应活性和不相容性的危险473.2工厂的固有安全473.2.1危险物质替代和稀释473.2.2存量削减473.2.3设备和工艺的改进483.2.4工艺可操作性483.3泄漏减缓的原则493.3.1工厂选址、布局和缓冲493.3.2.工厂设计中的单元选址493.3.3减缓化学泄漏的原则493.3.4.减缓火灾和爆炸的原则503.4设备设计和标准523.4.1压力容器和管道523.4.2化学反应器533.4.3单元操作设备533.4.4公用设施543.5应急设备543.5.1气体泄漏探测系统553.5.2气体泄漏的驱散和吸收系统553.5.3液体泄漏的存留系统563.5.4火灾探测系统573.5.5火灾控制和抑制系统583.5.6减爆系统593.6操作规程和培训593.6.1操作规程603.6.2培训规定623.7维护和检查62第四章 可信事故的确认644.1引言644.2定义可信的事故644.3屏幕监视技术用于辨识危险664.3.1.火灾危险参数664.3.2.化学工艺风险指数664.4可信事故的辨识技术674.4.1.专家回顾674.4.2危险回顾674.4.3工艺风险分析684.5应急计划的代表性事故的确定69RR1 171RR1 2714.6.估计事故的后果和影响724.6.1模型724.6.2.影响区的定义标准754.6.3.意外的危害814.6.4.其它的影响814.7选择应急计划代表性事故的标准824.8.检查减缓系统82第五章 工厂应急计划的准备过程835.1应急计划编制小组845.2计划编制小组的目标和任务855.2.1信息收集和评价855.2.2应急反应能力研究865.2.3应急计划的编制865.3风险评估、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875.3.1风险分析875.3.2后果分析905.3.3风险评价945.3.4使用模型制定计划955.4预先人员和功能辨识1005.5预先资源识别1015.6预先行动计划的制定1025.7培训、训练和计划保持的预先规定1035.8与外部计划的协调1035.8.1计划协调:资源有效性和利用1045.8.2计划协调:事故评估程序1055.8.3计划协调:指挥和协调1055.8.4应急协调:通报和通讯联络1065.8.5计划协调:应急反应行动1075.8.6计划协调:培训、演习和计划保持1075.9应急协调:应急资料的组织107第六章地方社区应急计划准备1086.1有效的地方应急计划1086.2领导的职责1096.2.1领导责任1096.2.2领导组织1096.3计划编制小组1106.4计划编制小组的任务1116.4.1现有计划的回顾1116.4.2风险分析1126.4.3人员和资源的确认1176.4.4后续工作1236.5 社区的应急准备1236.5.1计划的整合1246.5.2应急反应培训1246.5.3演习和训练的规定1266.5.4计划更新1286.5.5公共信息128第七章 制定应急救援计划1307.1 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1307.2 回顾已有的计划1307.2.1.回顾已有的应急计划1307.2.2.回顾周边应急计划1317.2.3.回顾社会应急计划1317.3决定合适的应急计划类型1327.3.1. 应急计划类型1327.3.2 计划、程序、说明书和记录1347.3.3 协调统一1347.4 计划内容1357.5计划准备1387.5.1 培训1387.5.2 训练和演习1397.5.3.供应与设备1397.5.4.公众意识1397.5.5. 医疗监督计划1407.6基本的应急行动程序1407.6.1 报警与警告1407.6.2通讯1407.6.3.管理功能1417.6.4 疏散程序1427.6.5 紧急停车程序1427.6.6 警戒1427.6.7.相互救助1427.6.8媒体1437.6.9 特别的通知1437.6.10 报告要求1437.7 特定计划的程序1437.7.1火灾1437.7.2化学品泄漏1437.7.3医疗与救援1457.7.4台风1457.7.5龙卷风1477.7.6洪水1477.8.编写应急救援计划1477.9确保与其它计划的结合1487.10计划的复查与修改1487.11训练来证实计划1487.11.1制定训练计划1497.11.2不影响社会正常运转的训练151第八章 应急救援计划的实例152.目的154.定义154.紧急情况等级156 现场应急组织和责任157.应急设备和硬件163.紧急或可能事故场景164VII.在确保工作时间之外获得帮助的计划176.环境的偶发性计划176.单元应急计划176第九章 社区应急计划的范例和格式182市应急计划(ERP)范例184市应急管理部门标准操作程序188标准操作程序:SOP-1189标准操作程序:SOP2193标准操作程序:SOP-3198标准操作程序:SOP-4201标准操作程序:SOP-5206标准操作程序: SOP-6210标准操作程序:SOP-7214标准操作程序:SOP-8217标准操作程序:SOP-9221市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通知和资源手册227第十章 应急培训与训练23910.1概述23910.2培训的系统方法24010.2.1工作和任务分析24010.2.2制定学习目标24110.2.3课程设置24210.2.4课程准备24210.2.5受训者评估24310.2.6计划实施24310.2.7计划修订24310.3基本应急培训24410.3.1报警24410.3.2疏散24410.3.3火灾应急培训24410.3.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24610.4特殊应急培训24810.5应急演习和训练设计24910.5.1目标24910.5.2训练和演习类型24910.5.3训练准备25010.5.4训练计划25210.6编制训练材料25410.6.1编制模拟材料25410.6.2后勤和辅助25710.6.3训练作用25910.6.4训练大纲26110.7训练实施和评估26110.7.1实施定向训练26110.7.2进行桌上训练26210.7.3进行功能演习和全范围训练26210.7.4评估26310.7.5继续265第十一章 应急行动26611.1应急设备与资源26711.1.1消防准备26711.1.2泄漏控制设备27211.1.3个人防护设备27311.1.4通讯和联络设备27911.1.5医疗支持27911.1.6应急电力设备28011.1.7现场地图和图表28011.1.8应急救援的重设备28211.2事故评估程序28211.3通知和通讯联络程序28311.3.1报警28411.3.2通报工厂人员28411.3.3通知外部机构28411.3.4建立和保持工厂内的应急通讯联络28411.3.5建立和保持与外部和反应组织通讯联络28411.3.6向大众通报应急28511.3.7通报媒体28511.4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28511.4.1初始评估28511.4.2危险物质的探察28611.4.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28611.4.4确定重点保护区域28711.4.5防护行动28711.4.6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28911.4.7应急行动的支援29011.5应急行动的实例29211.5.1火灾爆炸应急的一般措施29211.5.2有毒气体泄漏应急的一般措施(以氯气为例)29511.5.3危险液体泄漏应急的一般措施296第十二章 现场清除与净化29712.1现场人员的清洁净化29712.1.1污染类型和阻止污染的扩展29812.1.2净化的方法30012.1.3制定清洁净化行动计划30112.1.4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30112.2设备的清除303第十三章 应急恢复与善后30413.1恢复期间的管理30513.2重要的恢复功能30713.2.1现场警戒和安全30713.2.2 员工救助30813.2.3损失状况评估30913.2.4工艺数据的收集31413.2.5事故调查31413.2.6法律31513.2.7保险31513.2.8公共信息和联络31513.2.9商业关系316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16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29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43附录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52附录5 应急救援英文缩写词和专业名次术语368附录6美国应急救援系统385第一章 概述101.1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101.2应急救援系统研究内容111.2.1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111.2.2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111.2.3应急训练和演习121.2.4应急救援行动和现场清除净化121.2.5现场人员的清洁净化121.2.6系统恢复与善后131.3重要的专业术语13第二章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142.1应急运作中心(EOC)142.1.1应急运作中心的功能142.1.2应急运作中心的建立152.1.3应急运作中心的设计172.1.4应考虑的事项172.2事故指挥中心(ICP)182.2.1事故指挥中心的功能182.2.2事故指挥中心的建立182.3支持保障中心212.3.1支持保障中心的功能212.3.2支持保障中心的建立222.4媒体中心(MIC)252.4.1媒体中心的功能252.4.2媒体中心的建立262.4.3工作原则282.5信息管理中心292.5.1信息管理中心的功能292.5.2信息管理中心的建立302.5.3应急信息332.5.4应考虑的问题342.6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342. 7 结论和总结35第三章 紧急事故发生的预防和减缓373.1.工艺危险辨识383.1.1.辨识物质物化特性383.1.2辨识反应活性和不相容性的危险383.2工厂的固有安全393.2.1危险物质替代和稀释393.2.2存量削减393.2.3设备和工艺的改进403.2.4工艺可操作性403.3泄漏减缓的原则403.3.1工厂选址、布局和缓冲403.3.2.工厂设计中的单元选址413.3.3减缓化学泄漏的原则413.3.4.减缓火灾和爆炸的原则423.4设备设计和标准443.4.1压力容器和管道443.4.2化学反应器453.4.3单元操作设备453.4.4公用设施45463.5应急设备463.5.1气体泄漏探测系统463.5.2气体泄漏的驱散和吸收系统473.5.3液体泄漏的存留系统483.5.4火灾探测系统493.5.5火灾控制和抑制系统503.5.6减爆系统513.6操作规程和培训513.6.1操作规程513.6.2培训规定533.7维护和检查54第四章 可信事故的确认564.1引言564.2定义可信的事故564.3屏幕检测技术辨识焦点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574.3.1.火灾危险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584.3.2.化学工艺风险指数错误!未定义书签。584.4.用于应急计划的可信事故的辨识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594.4.1.专家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594.4.2.支持应急计划的危险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594.4.3.用工艺风险分析支持应急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604.5.应急计划的代表性事故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1RR1 1错误!未定义书签。63RR1 2错误!未定义书签。634.6.估计事故的后果和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644.6.1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644.6.2.影响区的定义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674.6.3.意外的危害错误!未定义书签。734.6.4.其它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734.7.选择应急计划代表性事故的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744.8.检查减缓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74第五章 工厂应急计划的准备过程755.1应急计划编制小组765.2计划编制小组的目标和任务765.2.1信息收集和评价775.2.2应急反应能力研究775.2.3应急计划的编制785.3风险评估、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785.3.1风险分析795.3.2后果分析825.3.3风险评价865.3.4使用模型制定计划875.4预先人员和功能辨识925.5预先资源识别935.6预先行动计划的制定945.7培训、训练和计划保持的预先规定955.8与外部计划的协调955.8.1计划协调:资源有效性和利用955.8.2计划协调:事故评估程序975.8.3计划协调:指挥和协调975.8.4应急协调:通报和通讯联络975.8.5计划协调:应急反应行动985.8.6计划协调:培训、演习和计划保持995.9应急协调:应急资料的组织99第六章地方社区应急计划准备1006.1有效的地方应急计划1006.2领导的职责1006.2.1领导责任1006.2.2领导组织1016.3计划编制小组1026.4计划编制小组的任务1036.4.1现有计划的回顾1036.4.2风险分析1036.4.3人员和资源的确认1096.4.4后续工作1151146.5 社区的应急准备1156.5.1计划的整合1166.5.2应急反应培训1166.5.3演习和训练的规定1176.5.4计划更新1196.5.5公共信息120第七章 制定应急救援计划1227.1 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1227.2 回顾已有的计划1227.2.1.回顾已有的应急计划1227.2.2.回顾周边应急计划1227.2.3.回顾社会应急计划1237.3决定合适的应急计划类型1237.3.1. 应急计划类型1237.3.2 计划、程序、说明书和记录1267.3.3 协调统一1267.4 计划内容1277.5计划准备1307.5.1 培训1307.5.2 训练和演习1307.5.3.供应与设备1317.5.4.公众意识1317.5.5. 医疗监督计划1317.6基本的应急行动程序1317.6.1 报警与警告1327.6.2通讯1327.6.3.管理功能1327.6.4 疏散程序1337.6.5 紧急停车程序1347.6.6 警戒1347.6.7.相互救助1347.6.8媒体1347.6.9 特别的通知1347.6.10 报告要求1357.7 特定计划的程序1357.7.1火灾1357.7.2化学品泄漏1357.7.3医疗与救援1367.7.4台风1377.7.5龙卷风1387.7.6洪水1397.8.编写应急救援计划1397.9确保与其它计划的结合1407.10计划的复查与修改1407.11训练来证实计划1407.11.1制定训练计划1417.11.2不影响社会正常运转的训练143第八章 应急救援计划的实例144.目的146.定义146.紧急情况等级148 现场应急组织和责任148.应急设备和硬件154.紧急或可能事故场景156VII.在确保工作时间之外获得帮助的计划167.环境的偶发性计划167.单元应急计划168第九章 社区应急计划的范例和格式174市应急计划(ERP)范例175市应急管理部门标准操作程序180标准操作程序:SOP-1180标准操作程序:SOP2185标准操作程序:SOP-3190标准操作程序:SOP-4193标准操作程序:SOP-5197标准操作程序: SOP-6202标准操作程序:SOP-7206标准操作程序:SOP-8209标准操作程序:SOP-9213市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通知和资源手册218第十章 应急培训与训练23110.1概述23110.2培训的系统方法23110.2.1工作和任务分析23110.2.2制定学习目标23310.2.3课程设计23310.2.4课程准备23410.2.5受训者评估23523410.2.6计划实施23510.2.7计划修订23510.3基本应急培训23510.3.1报警23510.3.2疏散23610.3.3火灾应急培训23610.3.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23710.4特殊应急培训23910.5应急演习和训练设计24110.5.1目标24110.5.2训练和演习类型24110.5.3训练准备24210.5.4训练计划24310.6编制训练材料24610.6.1编制模拟材料24610.6.2后勤和辅助24910.6.3训练作用25125010.6.4训练大纲25210.7训练实施和评估25325210.7.1实施定向训练25325210.7.2进行桌上训练25310.7.3进行功能演习和全范围训练25410.7.4评估25510.7.5后续257第十一章 应急行动25811.1应急设备与资源25811.1.1消防准备25911.1.2泄漏控制设备26311.1.3个人防护设备26511.1.4通讯和联络设备27127011.1.5医疗支持设备27127011.1.6应急电力设备27111.1.7现场地图和图表27211.1.8应急救援的重设备27311.2事故评估程序27411.3通知和通讯联络程序27527411.3.1报警27511.3.2通报工厂人员27511.3.3通知外部机构27511.3.4建立和保持工厂内的应急通讯联络27611.3.5建立和保持与外部和反应组织通讯联络27611.3.6向大众通报应急27611.3.7通报媒体27611.4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27727611.4.1初始评估27727611.4.2危险物质的探察27827711.4.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27811.4.4确定重点保护区域27927811.4.5防护行动27911.4.6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28111.4.7应急行动的支援28111.5应急行动的实例28411.5.1火灾爆炸应急的一般措施28411.5.2有毒气体泄漏应急的一般措施(以氯气为例)28611.5.3危险液体泄漏应急的一般措施287第十二章 现场清除与净化28912.1现场人员的清洁净化28912.1.1污染类型和阻止污染的扩展28912.1.2净化的方法29229112.1.3制定清洁净化行动计划29212.1.4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29312.2设备的清除295294第十三章 应急恢复与善后29613.1恢复期间的管理29613.2重要的恢复功能29913.2.1现场警戒和安全29913.2.2 员工救助30029913.2.3损失状况评估30113.2.4工艺数据的收集30513.2.5事故调查30630513.2.6法律30613.2.7保险30613.2.8公共信息和联络30730613.2.9商业关系307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08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21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35附录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44附录5 应急救援英文缩写词和专业名次术语360附录6美国应急救援系统377379第一章 概述1.1建立应急救援系统的目的和意义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危险化学品使用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各种工业事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危及到社会安全的多人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重大工业事故的应急救援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社会性减灾救灾工作。应急救援可以加强对重大工业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一旦重大事故发生,做到临变不乱,高效、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尽可能缩小事故危害,减小事故后果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应急救援是经历惨痛事故后得出的教训。各国在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重特大事故也与日俱增。1984年12月3日美国碳化联合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了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故,导致4000人死亡,20万人中毒,5万人的眼睛严重损害,印度总理拉.甘地向该公司要求150亿美元的赔偿。1993年8月5日,深圳市东北部罗湖区的清水河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这次事故经历了2次大爆炸,7次小爆炸,损坏、烧毁各种车辆120余台,死亡18人,受伤873人,其中重伤136人,烧毁炸毁建筑物面积39000平方米。仅该市消防支队就损坏、炸毁消防车辆38台,4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在这次火灾事故中,有着深刻的教训:(1)库区选址不当(2)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储存物性质(3)管理不善,水源严重缺乏(4)有些领导干部对消防机构提出隐患的整改,凡认为整改难度大、需要投资的,均未认真整改,结果造成重大的灾难。再来看一个例子:1997年6月27日21时30分,北京市东方化工厂罐区着火,区内共有2.1万吨易燃易爆危险品。在发生爆炸后,北京市政府有关机构和领导立即启动应急救援计划,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调动消防队、救援组织和应急队伍,用尽一切方法保证了对救援行动的支援。经过4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扑灭了大火。在这次行动中,成功地把经济损失降到了最小,而且全体人员没有重伤或死亡。全球每年发生伤亡事故约2.5亿起,大致造成110万人死亡,1997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4%。事实告诉我们,要重视对重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建立应急救援的各项措施,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这样不但可以预防重大灾害的出现,而且一旦紧急情况出现,我们就可以按照计划和步骤来进行行动,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果对应急救援的计划和行动不够重视,将受到更大事故的惩罚,而且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6%。1.2应急救援系统研究内容设计和构筑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紧急事故发生的预防应急计划的准备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动现场清除与净化系统的恢复和善后处理1.2.1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包括以下五个运作中心应急运转中心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主持日常工作,维持应急救援系统的日常运作事故指挥中心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保障中心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媒体中心处理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各中心要不断调整运行状态,协调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系统快速、高效实行现场应急救援行动。1.2.2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应急救援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迅速高效的应急行动。先建立制定计划的组织,然后再制定应急计划。应急行动的内容包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价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明确应急组织成员的职责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制定专项应急计划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1.2.3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制定计划的一部分或继续,它是通过培训,把应急计划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计划得以实施和贯彻。测试计划和程序的充分程度测试应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判别和改正计划的缺陷关注和提高公众意识1.2.4应急救援行动和现场清除净化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发生了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营救与疏散、减缓与控制、清除与净化等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应急救援行动。应急行动需要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物质与设备个人防护装备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现场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探察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1.2.5现场人员的清洁净化对现场中受到暴露污染的雇员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例如对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清洁净化。净化的方法主要是稀释、处理、物理去除、中和、吸附和隔离。当受伤害时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要特殊考虑。设备的清除也是应急行动的一个环节,一般是在事故发生后被污染的仪器和设备要进行清除、清理。1.2.6系统恢复与善后在应急阶段结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恢复,而且尽快恢复是最重要的。恢复活动主要是:现场警戒和安全清除对雇员提供帮助对破坏损失的估计保险和索赔事故调查、数据的记录和搜集公共关系1.3重要的专业术语本文中所涉及应急救援的相关概念的解释如下: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了紧急事故时,为及时控制事故现场、抢救事故中的受害者,指导现场人员撤离、消除或减轻事故后果而采取的救援行动。应急救援系统:指负责事故预测和报警接收、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事故应急培训和演习等事务,由若干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应急计划:是指用于指导应急救援行动的关于事故抢险、医疗急救和社会救援等的具体方案。应急资源:指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可获得的人员、应急设备、工具及物质。第二章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五个运作中心,即应急运作中心(EOC)、事故指挥中心(ICP)、支持保障中心、媒体中心(MIC)和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内的各中心都有其各自的功能职责及构建特点,每个中心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作机构,但在执行任务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呈现系统性的运作状态。(见图2-1)应急救援系统应急运作中心事故指挥中心支持保障中心媒 体 中 心整个系统的重心,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期间各大中心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保证行动紧张、有效、有序的进行,避免因行动紊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损失。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应急的后方力量,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技术支持和医疗支持,全方位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的机构,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导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对事故单位、政府部门及广大公众负责。负责系统所需一切信息的管理,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利用的快捷性和资源共享,为应急工作服务。信息管理中心图2-1系统组成框图2.1应急运作中心(EOC)2.1.1应急运作中心的功能应急运作中心在应急救援系统中主要负责事故应急行动中的协调信息、提供应急对策、处理应急后方支持及其他的管理职责,是进行应急行动全面统筹的中心,保证整个应急救援行动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减少因事故救援不及时或救援组织工作紊乱而造成的额外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见图2-2)应急运作中心中心成员及职责中心配置中心的设计布局应考虑的事项成员统称应急管理者负责应急行动的统筹安排及各中心的协调工作软配置文件资料类,如应急计划、事故报告等硬配置各类装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成员数量及职责分配、中心位置选择及内部布局安排等中心为保证工作效率而需要注意的工作细节,如后备人员的培训、中心配置的更新等图2-2 应急运作中心的建立框图2.1.2应急运作中心的建立应急运作中心要求有相对固定的机构成员,成员定期接受必要的培训,但是部分成员可以分散于社会各部门,在无事故发生期间,可以在各自的部门从事自己的职业,一旦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工作开始,他们必须立刻聚集,组成一个应急运作中心,赶赴事故现场参与应急行动。同时,应急运作中心必须有相应的配置并有专人管理,以保证事故应急期间能获得工作所需的一切设备和资源。机构成员及主要职责应急运作中心的机构成员可统称为应急管理者,成员的数量及其职责分配可视不同地区和不同事故状况而定,该中心是一个灵活机动的机构,能根据具体的事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成员结构和应急职能。应急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在进行应急救援行动时,负责检查现场应急资源,并按照应急计划合理部署应急行动的策略,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保持信息管理中心、事故指挥中心和媒体中心的运作协调,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应急行动的进展做出应急策略的有效应变。其职责大致包括:了解应急救援系统其他各中心的具体组成及各自的任务和功能; 分配和检查应急队员该负的责任并确定所需应急队员的人数;在事故现场,与事故指挥者和支持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建立并保持必要的通讯联系,作好突发情况的应急准备;搜集有利于事故调查的相关信息,用于编写政府报告和涉及法律事务的必要文件;草拟递交政府部门的事故报告,并向媒体中心提供用于与新闻媒体接触所需的信息;确保应急计划的实行,监督应急行动的有效性并启动所有适当的程 序和应急措施;检查并控制事故现场范围内的应急资源供应状况,确保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和支持人员参与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与事故现场的应急人员保持联系,并告知他们中心对事故状况的评定结果决定应急行动期间是否需要关闭事故周围的某些设施并确保决定的执行;检查和批准通过媒体中心向新闻界和公众发布的有关事故的消息,并决定是否举行新闻发布会;决定是否批准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与政府、社区、社会应急组织之间关于互相提供帮助的协议;在事故中出现人员伤亡时,负责通知伤员的家属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应急运作中心的配置应急运作中心作为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一个管理机构,必须有一定的配置和装备作为支持,并保证配置的有效性和及时的更新,一旦发生事故所有配置必须能立刻投入使用。配置可分为两大类型:软配置(文件资料类)和硬配置(各种装备)。 软配置 应急运作中心的必备软配置包括:针对不同事故类型而制订的各类应急计划; 以往事故的报告和检查表;公路交通、工厂、城镇、乡村等的地图和图表;物质安全数据;社会信息材料;由于应急救援系统中设立了信息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存储工作,因此,应急运作中心所需的信息均可从信息管理中心获得。 硬配置此处的硬配置主要是指在事故应急行动中应急运作中心所必需的装备,具体的装备应根据所承担的不同的救援任务进行选择。一般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应急动力系统车装电话或移动电话传真机无线电收录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和监控摄像机钟表或其他记时仪器用于书写的工具和材料以上所罗列的是应急运作中心所必需的一般配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些配备都应该及时的得到更新并保持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时检查和维修。2.1.3应急运作中心的设计应急运作中心的设计包括其机构人数和职责的设定、所需配备的购置、运作中心的位置选择以及布局安排等。机构人数及职责设定:依据前文所述的职责以及具体的事故类型和规模,视具体情况而定。配备的购置:除了备齐所需的必要装置以外,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易发生事故的类型进行特殊应急装置的添加。典型的应急运作中心是一辆装备齐全的车辆,在发生事故需要进行应急救援行动时,具有使用方便、可移动性高等特点,能较好的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但是对其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 能提供足够宽敞的空间; 安置有必需的办公设备和信息显示设备; 配备有小型污染净化室; 配备有通风装置、紧急报警装置、消防装置、应急动力供应装置等。2.1.4应考虑的事项应急运作中心成立以后,为了使其工作更加高效无误和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完成,需要考虑下列事项:在事故现场,应急运作中心的位置应该设在安全区内,但不能离危险区太远,具体位置应视当时的事故情况和气象条件等而定,并设有备用位置。在非事故期间,成立应急运作中心的同时应该保证一个备用的应急运作车辆 ,在主要应急运转车辆发生故障时备用者可以立刻投入使用而不致于耽误应急救援工作。培训现场应急管理者时,必须有后备人员的培训,一旦发生事故而应急管理者无法投入应急救援工作时,负责调度的人员应该立刻通知后备应急管理者投入工作。现场应急管理者在接到通知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直接进入应急运作中心并与事故指挥者相联系,协调对事故的应急。2.2事故指挥中心(ICP)2.2.1事故指挥中心的功能事故指挥中心是应急救援系统中与应急运作中心相对应的现场指挥机构,该中心与应急运作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偏重于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和管理工作,它的职责主要是在事故应急中负责在事故现场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事故现场应急对策,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事故指挥中心是整个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者和管理者。(见图2-3)事故指挥中心设计要求成员职责现场工作程序建立该中心需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如可移动性强、使用统一的术语等。成员统称事故指挥者负责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的具体部署和执行,如应急队员的任务分配、应急资源的调用。包括事故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现场探察、事故控制区域的建立、实施应急行动、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图2-3 事故指挥中心建立框图2.2.2事故指挥中心的建立事故指挥中心是事故现场指挥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也是应急战术策略的制定中心,通过对事故的评价、设计战术和对策、调用应急资源、确保应急对策的实施、保持与应急运作中心管理者的联系来完成对事故的现场应急行动。指挥中心的设计要求 事故指挥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运转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事故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的成败,因此必须重视它的建设和完善。设计要求: 事故指挥中心的基本要求:可移动性强配备有先进的通讯工具、监视系统以及事故记录设备;拥有充足的动力供应;指挥中心应该有明显的标志;装备有事故现场应急所需的参考资料;指挥中心应该处于事故现场的缓冲区内,并保证所处位置易于发布指挥命令且不会受到事故的影响;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能适应各种类型事故应急的事故指挥中心除了必须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该考虑到下列要求:实现指挥中心的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事故程度以及实际的人力财力和应急队员的应急能力进行模块的扩大和缩小 ;当事故复杂化时,模块也相应的扩大,并且仍然能保持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范围;必须使用统一的术语:由于应急队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层次,为了便于联系和更有效的执行应急行动,所有的应急计划和策略以及指挥命令都应该使用统一的术语;必须明确事故指挥中心内每个职位的角色、责任、义务等,所有的应急任务都应该统一分配,以确保每个应急队员都能清楚的知道谁是他们的直接指挥者以及他们各自具体的应急任务。除上述要求外,建立一个事故指挥中心还必须考虑以下事项:指挥中心的指挥职位应该固定而人员不是固定的,当事故发生而某些职位的人员不能就位时,应立刻指派后备人员或寻找替换者担任其职位。事故指挥中心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接受定期培训,保证每个职位至少有一个受过培训的后备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正式成员和后备人员进行除本职位以外的职位培训以备在事故应急中可作为后备替补人员。机构成员的主要职责事故指挥中心是一个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管理和调度工作的机构,其机构成员可统称为事故指挥者,他们的责任就是在发生事故以后对事故现场的控制,其具体职责为:根据实施人员的情况汇报,负责做出人员疏散决定,并根据事故救援工作的实际进展随时决策最有效的应急步骤;控制事故现场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完成应急任务的前提下从经济角度考虑资源的消耗,争取花费最少时间和资源;负责与应急运作中心的联系,检查发布给各大中心的所有有关事故现场的信息和报导;负责协调和控制与所有应急队员的联系,以便指派他们具体的应急任务;负责识别危险物质和现存的危险状况,并对事故现场区域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品的最大暴露极限浓度、危险物质的处理程序以及是否采用新技术;确定事故现场的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确保未经培训人员不能进入危险区;根据最大暴露极限,控制进入事故现场危险区的应急队员人数以及执行现场应急任务的总人数;确保参与应急操作的应急队员的个人防护设备能有效防护在应急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决定是否执行事故现场恢复程序和宣布现场应急行动的结束;协调和控制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工作,确保来自支持保障中心的应急队员能通过准备好的应急设备提供帮助和营救;负责检查所采取的每一步应急行动是否对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有权修改、推迟或中止被认为有威胁的行动;当现场应急结束后,确定事故现场是否存在对人体、环境等的潜在危险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应急行动结束以后,进行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的总结并向政府部门递交书面报告;事故指挥中心的现场工作程序 通常情况下,事故指挥中心应是一辆装备完善的指挥车,同时为了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事故指挥中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可适用于任何类型事故应急的现场工作程序。如下: 事故初始评估 事故指挥者根据从事故信息源所获得的事故信息进行事故危险性评估,并以危险评估为基础决定应该采取的应急对策。 危险物质的现场探察 在获得了相关的事故数据和信息以后,事故指挥者就应该进行事故具体状况的探察,以确认事故的类型、程度等。 事故指挥者需要确认的内容包括:危险物质的类型和特性;事故中发生泄漏、反应或燃烧的危险品的数量;运输车密闭系统的状况,例如当前压力和温度下,发生容器损坏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