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三孔研究.doc_第1页
临江三孔研究.doc_第2页
临江三孔研究.doc_第3页
临江三孔研究.doc_第4页
临江三孔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江三孔研究李春梅 【摘要】:临江三孔,即北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弟兄。三人在北宋文坛上颇具声名,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曾将其与苏轼、苏辙兄弟并称,有云:“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清吴之振等编宋诗钞亦称其“皆文章之雄”。北宋嘉祐、治平年间,兄弟三人连科登进士第,元祐时又同入朝为官,明王士桢曾称三人皆“元祐君子”。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三孔事迹编年的撰写,了解其生平大略,并着重对其文学成就、政坛风云及文献著述等方面加以研究。 本文分两编,第一编从三孔生平及籍贯之争开端,着重探讨三人的文学成就。三人不仅有着深厚的诗文渊源,也有着较广博深刻的文艺思想。其以文为诗、清新豪健却不乏深远的诗歌特色,特别是平仲承前续後的杂体诗创作,不仅表现出了宋诗既创新又理性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其诗歌艺术的自我主体精神。三人平易却不失雄健激越的散文也突出了文官政治的风采。以平仲为代表的三孔文学对後世文坛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政坛风云一章中历数了三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以直声称誉一时。特别是文仲,在北宋革新变法、党争相逐之时,一举制科,力驳王安石新法,制科自此废罢;一纸奏札,极谏程颐,卷入蜀洛党争。三人经世治用的政治思想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孔著述甚丰,除现存三人合集清江三孔集之外,还有续世说、孔氏谈苑、孔氏杂说等多部著作行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据宋史艺文志,宋人龚颐正曾编三孔年谱,据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近人也曾编三人年谱,但均失传。本文第二编则是在网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撰成三孔事迹编年,以弥补三人年谱两度遭失之憾。此谱虽简略,但於三人生平、仕履、交游等补阙纠缪,考证较多。 总之,临江三孔虽非北宋文坛、政坛的巨擘,但在北宋一朝特别是江西一隅仍是可圈可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三人进行了整体研究,重点突出其文学成就,对其政绩、著作等也略加考评,展现了三人於文学、於政治在北宋一朝的地位和影响。临江三孔研究这一课题对北宋文化史、政治史的研究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关键词】:三孔文学政治著述年谱【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2【分类号】:I206.2【目录】:前言6-9 第一编 三孔论稿9-80 壹 三孔生平及籍贯之争9-15 一、 三孔生平及其得名9-11 (一) 三孔其人9-10 (二) “三孔”的得名10-11 二、 三孔籍贯之争11-15 贰 三孔的文学成就15-52 一、 三孔文学创作的渊源15-22 (一) 时代背景16-17 (二) 家学渊源17 (三) 传统熏陶17-19 (四) 师友影响19-22 二、 三孔的文艺思想22-27 (一) 文学处四科之末,德行为四种之首22-23 (二) 学积於内,则文发於外23-24 (三) 怨伤讥刺,诗以见志24-26 (四) 情感使然,灵感激发26-27 三、 三孔的文学创作27-49 (一) 三孔之诗27-37 1、 三孔的诗歌内容27-31 2、 三孔诗歌的艺术特色31-37 (二) 孔平仲的杂体诗37-42 (三) 三孔之文42-45 (四) 三孔诗文风格的差异45-47 (五) 三孔之词47-49 四、 三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49-52 叁 三孔政坛风云52-65 一、 三孔与王安石变法52-57 (一) 孔文仲的制科策52-55 1、 对策内容分析52-54 2、 对策的影响54-55 (二) 武仲平仲与新法55-57 二、 三孔与洛蜀党争57-61 (一) 朋党乎?朋友乎?文仲与苏轼57-59 (二) 恶其人?恶其学?文仲与程颐59-61 三、 三孔之政治主张61-65 (一) 治国须用王道62-63 (二) 用人宜先忠直63-64 (三) 理财与恤民64-65 肆 三孔之著述65-80 一、 三孔著述65-74 二、 三孔作品考辨74-80 第二编 三孔事迹编年80-116 序言80-81 正谱81-116 结语116-117 参考文献117-124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CAJ全文下载(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引证文献】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条1杨兴良;北宋三孔史学思想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2王文玉;孔平仲及其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3张一鸣;续世说考校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参考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张智华;南宋所编诗文选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2祝尚书;温话宋人药名诗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2期3聂言之;三孔籍贯考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4王建平;北宋诗歌蕴含的政治情结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5樊维纲,蔡宏伟;一部视野广阔充满理解和宽容精神的文学史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读后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6秦良;北宋江西名人萧贯、孔武仲的生卒年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4年03期7韩梅;孔平仲评传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4期8诸葛忆兵;洛蜀党争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9聂言之;孔平仲与苏轼交谊考J;齐鲁学刊;1993年04期10杨胜宽;苏轼与理学家的性情之争兼论儒家性情观的历史演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2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3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4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5杜丽萍;秦七黄九谪居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6张翠爱;对唐宋词中珍惜时间词篇的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7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8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9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10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2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3汪祚民;古文辞类篹圈点系统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4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5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6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7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8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9谢西娇;加强礼仪教育 塑造美的交际形象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10李乾耀;论语与莊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2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3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4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5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6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7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8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9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10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2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3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4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5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6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7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8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9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10翟丽娟;清初诗人宋琬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同被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张智华;南宋所编诗文选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2曾枣庄;论元祐体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3唐春生;苏轼与元祐初期诗坛以苏轼知馆职试与贡举试为中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4刘华民;宋代杂体词综论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1期5李福标;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6祝尚书;温话宋人药名诗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2期7罗宁;张询古五代新说考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02期8黄宏;北宋“三孔”籍贯新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9杜爱英;“清江三孔”诗韵考J;古汉语研究;1997年01期10聂言之;三孔籍贯考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2条1王文玉;孔平仲及其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2王东;南北史续世说校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二级引证文献】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2条1张一鸣;续世说考校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2王丽敏;永乐大典征引小说考略D;河南大学;2012年【二级参考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条 1吴承学;评点之兴文学评点的形成和南宋的诗文评点J;文学评论;1995年01期【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邱立;国统一的历史铁证读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J;中国藏学;1998年03期2江庆柏;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补J;文教资料;1998年03期3侯小宝;文彦博年谱稿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4马明达;读王山史年谱札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5茅家琦;一代伟人 一流年谱读来新夏编著林则徐年谱新编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4期6徐朔方;考据与研究从年谱的编写谈起J;文艺研究;1999年03期7周维强;钱玄同年谱订误两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8郑英烈;阿诺德勋伯格年谱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9李鼎芳;孟著吴敬梓年谱评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10杨福泉;扬雄年谱考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6年01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冯勤;近代重要人物年谱长编出版工程启动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2张清华;王维年谱证补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3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4贾晋华;华忱之孟郊年谱订补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5唐建清;冷战后时期的文学与“文明的冲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6向成国;文学的当下困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7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8王明堂;瞿秋白的文学视角与文艺观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9吕力平;文学与美术创作思维共同性的探讨关于文学是想像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辨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10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崔文印;年谱研究的经典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2葛涛;中国谱牒学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5年3周忠和汪筱林;地质年谱中的“宙”、“代”、“纪”和“世”N;光明日报;2004年4吴福辉;为一个诚实生活的人画像N;中华读书报;2005年5张人凤柳和城;张元济年谱长编新在哪里?N;中华读书报;2011年6陈漱渝;简评宋庆龄年谱长编N;光明日报;2003年7来新夏;读弢翁藏书年谱N;中华读书报;2001年8王蒙;为这一生感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9特约记者 杨玉华;四年谱写“三步曲” 民主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