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摘要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 总 经 理:余 征 然总 工 程 师:朱 东 照 设 计 总 负 责 人: 王 辉设 计 人 员:祝好杰、欧伯盛、林鑫岑、颜维呈朱献荣、夏庆亚、孙盛乐、李忠超注册咨询工程师:杨帆校 对:姜 飞审 核: 赵丹蕊设 计 审 定:金敏玉设计编号:11QHS2018129建设单位:国家医疗保障局设计单位: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摘要版目录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1.3 建设方案编制单位11.4 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1.4.1 政策文件11.4.2 技术规范文件3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建设期51.5.1 项目建设目标51.5.2 项目建设内容101.5.3 项目建设规模181.5.4 项目建设周期19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91.7 效益及风险191.7.1 效益分析191.7.2 风险分析及对策221.8 主要结论与建议241.8.1 主要结论241.8.2 主要建议26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8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82.2 项目实施单位与职责303、 项目需求分析与必要性313.1 背景分析313.2 与政务职能相关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333.2.1 社会问题分析333.2.2 与职能相关社会问题界定413.2.3 政务目标分析443.2.4 业务目标分析473.2.5 信息化目标分析493.2.6 问题、目标与信息化手段关系分析523.3 业务需求分析573.3.1 业务总体描述573.3.2 内部统一门户系统业务需求653.3.3 运行监测系统业务需求663.3.4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业务需求673.3.5 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业务需求693.3.6 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业务需求703.3.7 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业务需求713.3.8 医保业务基础系统业务需求733.3.9 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业务需求753.3.10 内部控制系统业务需求763.3.11 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业务需求773.3.12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业务需求773.3.13 支付方式管理系统业务需求783.3.14 信用评价管理系统业务需求793.3.15 公共服务系统业务需求813.4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823.4.1 基础数据说明823.4.2 计算资源需求分析833.4.3 存储资源需求分析853.4.4 网络连接需求分析1003.4.5 网络带宽需求分析1013.5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1063.5.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063.5.2 性能需求分析1093.6 运维管理需求1103.6.1 运维管理平台建设需求1113.6.2 运维管理制度建设需求1123.7 安全需求分析1123.7.1 安全需求分析概述1123.7.2 安全技术需求分析1193.7.3 安全管理需求分析1213.7.4 安全运行保障需求分析1213.7.5 电子认证体系需求1253.8 容灾备份需求1283.8.1 容灾建设必要性1283.8.2 容灾类型选择1293.8.3 容灾级别定级1303.8.4 备份需求分析1323.9 医保监控中心及配套工程建设需求1323.10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1333.10.1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1333.10.2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差距1343.11 项目建设必要性1364、 总体建设方案1394.1 建设原则与策略1394.2 平台总体架构1394.3 总体业务架构1424.4 总体数据架构1454.4.1 数据架构设计1464.4.2 数据资源流向1474.4.3 数据资源层次1494.4.4 数据资源分布1504.4.5 数据资源存储1504.5 总体技术架构1514.5.1 技术架构设计1514.5.2 应用支撑层1534.5.3 基础设施层1574.5.4 安全管理1594.5.5 运维管理1614.6 总体网络架构1624.7 总体部署方案1654.7.1 系统部署方案1654.7.2 数据中心机房租用方案1664.7.3 监控中心建设方案1675、 安全系统建设1705.1 安全设计原则1705.2 设计思路1725.3 安全体系总体框架1735.3.1 总体框架1735.3.2 安全防护定级1745.4 安全技术1765.4.1 概述1765.4.2 物理和环境安全1775.4.3 网络和通信安全1785.4.4 设备和计算安全1835.4.5 应用安全1855.4.6 数据信息安全1875.4.7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1925.5 安全管理1945.6 安全运营2005.7 云平台安全2045.7.1 云操作系统安全2055.7.2 云平台网络安全2055.7.3 云平台数据安全2095.7.4 云平台计算安全2125.7.5 云平台运维安全2215.8 电子认证体系2235.8.1 总体架构2235.8.2 电子认证基础设施2255.8.3 电子认证运行服务支撑平台2345.8.4 电子认证应用安全支撑平台2365.8.5 电子认证体系标准规范2415.8.6 国产密码应用2415.9 容灾备份建设2435.9.1 容灾建设方案2435.9.2 备份建设方案2536、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2576.1 领导和管理机构2576.2 项目实施机构2576.2.1 标准规范组2576.2.2 业务组2586.2.3 科技组2586.2.4 财务组2586.2.5 综合组2586.2.6 审计组2586.2.7 招标采购组2586.2.8 专家咨询组2586.3 项目招标方案2596.3.1 招标范围2596.3.2 招标组织形式与招标方式2597、 项目实施进度2617.1 编制原则和依据2617.2 实施进度计划2618、 建设方案概算2658.1 投资概算的有关说明2658.1.1 概算依据2658.1.2 概算原则2658.1.3 概算方法及初步建议2658.2 项目总投资概算2708.3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271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WW.HXDI.COM) 1231、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建设单位:国家医疗保障局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胡静林 局长项目实施单位: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项目实施机构责任人:王文君 司长1.3 建设方案编制单位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4 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4.1 政策文件(1)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86号);(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883号);(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67号);(5) 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7) 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国发20186号);(8) 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82号);(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737号);(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12)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1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656号);(15) 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16)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业信部规2016412号);(1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425号);(1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19)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21)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2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2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25)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26) 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三部委联合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68号);(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8)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2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449号);(3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34)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986号);(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1.4.2 技术规范文件(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2)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3)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5-2008;(4)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9386-2008;(5)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2008;(6)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2006;(7) 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2-2001;(8)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配置管理GB/T 20158-2006;(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2015;(11)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13)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49431-2011;(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15)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1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17)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15-2009;(1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19) 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0408.1-2000;(20)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 70-2004;(2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2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16;(2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15-2009;(2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27)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28)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2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30)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31)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32)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信安秘字2009059号;(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HYD41-2015;(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电子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15年;(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5号令),2007年;(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2002年;(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2007年;(38)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 财建2016504号;(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40)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41) 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号);(4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中发20079号);(4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44) 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45)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46) 重庆市软件及信息化工程造价行业规范(2015);(47) 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DB11/T 1010-2013。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建设期1.5.1 项目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8年机构改革,党中央赋予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基本职责和核心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的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立足“努力建成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目标,围绕医疗保障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医疗保障“放管服”改革,依据“问题导向、顶层设计、统筹整合、标准引领、协同共享、安全可靠”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数据交换平台,全面开展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初步构建国家医疗保障便捷可及的“大服务”体系、规范高效的“大经办”体系、智能精准的“大治理”体系、融合共享的“大协作”体系、在线可用的“大数据”体系、安全可靠的“大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医疗保障数据“资源池”、履职“大系统”、服务“大平台”、治理“智力库”、协作“枢纽站”,实现全国医疗保障基础设施集约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精准化、决策依据大数据化、业务经办一体化、社会协作多元化、安全保障全息化,为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便捷可及“大服务”。建成全国统一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全国医保公共服务统一入口和统一门户,依托门户网站、办事大厅、移动终端、自助一体机、开放API、短信等多种服务渠道,面向全国医保机构、定点服务机构、参保群众、社会协作机构等,提供标准化的医保业务服务、政策服务、知识服务、档案服务、消息服务、数据服务等,实现全国医保公共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模式,支持全国医保“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全国医疗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100%按国家政务服务要求标准化,基于标准化全国医保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基于标准化全国医保基本公共服务限时办结事项90%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大幅度提升,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时间缩短50%,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2)规范高效“大经办”。建成全国统一医保业务基础管理体系,按照事权法定原则和业务标准化要求,形成全国医疗保障业务系统统筹管理、分级建设的一体化医保经办服务格局。建立医保内部统一门户系统,提供基础信息管理、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服务价格管理、异地就医管理等经办类应用及各类治理类应用统一门户入口。依托医保应用支撑体系,提供覆盖全业务、贯通全层级、面向全系统的规范高效经办服务支撑。实现全国基本医保制度覆盖率达98%以上,全国大病保险制度覆盖率达98%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同时实现全国100%医保经办机构业务工作全程信息化,全国90%以上的医保经办机构通过本地核心业务经办系统接入国家医保业务基础平台开展规范化业务工作。(3)智能精准“大治理”。建立国家医疗保障智能监督管理和宏观决策体系,全面支持医保智能监控、基金监管、内部控制、目录管理、价格管理、支付方式改革、信用管理、运行监测、宏观决策等业务工作,实现国家医保全主体、全对象、全业务、全流程、全数据的精细化治理,基于国家医保标准化体系和大数据平台的全面感知、精准识别、风险防控、形势研判、宏观决策、全域联动,助力医保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将全国基本医保重复参保率控制在5%以下,基本医保重复享受待遇控制在1%以下,将查实违规基金控制在年基金收支总额0.1以内,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将医保个人账户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强化医疗保障互助共济功能;将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医保基金安全和持续保障能力。(4)融合共享“大协作”。依托国家医保标准化体系和集约化平台,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局横向与政务部门、纵向与地方医保部门的信息共享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支持一体化的多元协作、统一监管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机制,全国32个省级、334个市级医保经办机构、公立医院,100%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定的业务标准开展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支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医保与医疗、医药在制度、政策、机制、模式、手段等层面的衔接与联动,充分释放“三医联动”中各项资源的效率,形成合力;逐步推动非涉密、非敏感类医保公共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向社会开放,使多方参与的“互联网医保”新业态基本形成。(5)在线可用“大数据”。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和大数据库,实现全国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医保定点机构等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交换。初步实现全国医保大数据的聚合贯通、深度挖掘及在线应用,实现全国医保大数据的采集、聚合、治理,推动应用体系和能力基本形成,赋能全国医保科学化决策、智能化监管、标准化工作、精准化服务、一体化经办。面向全国32个省级、334个市级医保经办机构,归集医疗保障基础信息、业务运行信息和基金财务信息,关键业务数据归集周期从1月提高到实时采集。(6)安全可靠“大支撑”。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云平台,基本形成国家医疗保障局在计算、网络、存储、备份、安全、标准、运维、灾备等方面的信息支撑能力,为全国医疗保障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资源整合、渠道融合、能力聚合、服务开放等,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环境。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为各类系统的性能及支撑能力提高50%。 本期目标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面向医疗保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本期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统一业务标准、打造基础平台、做好数据汇集、强化协同共享,依托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及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不断提高全国医疗保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撑消解新常态下我国医疗保障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医疗保障精准扶贫,为积极推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提供信息化支撑。针对医疗保障全民覆盖、需求刚性、主体多元、业务复杂、发展不均衡及在线化服务要求高、专业化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将致力于消除医疗保障信息化领域数据鸿沟、信息孤岛、技术壁垒、应用烟囱、部门藩篱等信息系统碎片化问题,注重顶层设计、标准引领、数据汇聚、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平台建设及能力输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成后将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医保局与地方医保部门规范、高效、科学履职,使信息化能在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基金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建成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具体目标如下:(1)以构建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和基础信息管理体系为核心,对全国医疗保障服务对象、医药机构、医保“三目”及支付标准、重点医疗服务资源等信息实施统一管理。全国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覆盖全国95%医疗保障服务对象,覆盖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口。确保全国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完整、准确、实时、可用,夯实医疗保障信息化全国统建和全域联动基础,推进全国医疗保障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委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共享交换国家人口库、国家法人库、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指标、医药服务资源、医保税务征收、扶贫工作、残疾人保障等数据。对应建立面向全国的医保服务对象身份、业务状态、待遇享受资格核查比对机制,支持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应保尽保,同时有效解决基本医保的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问题。(3)建立面向全国32个省级、334个市级医保经办机构数据动态采集机制,聚合全国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数据,夯实全国医保大数据全面应用基础,覆盖全国95%以上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业务运行和基金财务信息。建立支持“三医联动”数据共享、信息聚合、资源调度、业务协同机制,为全国范围内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提供数据保障与应用支撑环境。(4)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业务基础管理体系,通过医保业务基础系统、内部统一门户系统等系统建设,实现国家医疗保障局业务处理全程信息化,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全国省级医保部门业务工作人员提供统一业务入口和工作台。支持全国90%以上的医保经办机构,通过本地核心业务经办系统接入国家医保业务基础系统开展标准化业务工作,支持全国范围内基本医保关系电子化转移接续,掌握全国90%以上医保经办机构的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信息,促进全国医保业务标准化、一体化及全域通办。(5)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统一入口,构建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池、服务枢纽站、信息发布台。支持地方医保官方公共服务渠道应用接入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提供身份认证、移动支付、信息公开、信访服务、异地就医网上服务等服务,全国医保依法政务公开事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办事指南等)网上公开率达100%。(6)建设全国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管理体系,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实现区域、人群、制度、医疗服务类别全覆盖,实现全国100%三级以上定点医院接入该系统,提高基层及贫困地区的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覆盖率;确保100%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信息及备案情况网上可查询,提高异地就医政策知晓率。异地就医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备案及转诊转院手续、流程,取消备案所有证明盖章。(7)建设全国统一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招标统一管理体系,为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药品企业、配送企业提供药品和医用耗材全国统一采购平台、统一沟通渠道、统一交易结算等服务,支持地方医保部门对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实施全生命周期统一监管。(8)建设全国统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支付方式管理体系,实现对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的全国统一管理,掌握全国90%以上药品价格、支付方式管理信息,为全力推进抗癌药降税降价提供数据支撑。(9)建设全国统一医疗保障智能监管体系,动态采集全国定点医疗机构的进销存、病案首页、电子病历及医保结算、费用明细信息,构建医疗保障智能化医保监控能力体系,赋能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医保智能监管工作。建立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医药机构及从业人员资格甄别机制,掌握全国90%以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信息。(10)建设全国统一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构建医疗保障大数据信用监管的能力体系,赋能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开展医保信用监管及分级服务工作;掌握全国90%以上医药机构医保信用信息。(11)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全息化风险防控体系,赋能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开展面向全部业务、全部岗位、全部工作人员的医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12)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体系,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和审计监管应用支持,对全国95%以上医疗保障基金运行情况实施监管。(13)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运行监测体系、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体系,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动态化掌握全国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情况,包括全国医疗保障目标达成、政策执行、资源配置、基金收支、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及招标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初步形成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宏观决策分析大数据能力体系。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全国90%以上地区医保制度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向全国90%以上省级医保部门输出开展宏观决策分析工作的大数据能力。(14)搭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支撑云平台,基本形成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基础支撑能力,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备份、安全、标准、运维、灾备及应用支撑。实现医疗保障交互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1-2(秒)、峰值响应时间2-4(秒),查询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2-10(秒)、峰值响应时间4-15(秒),交易接口类单条记录平均响应时间1-3(秒)、多条记录(100条)平均响应时间2-5(秒),为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化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资源整合、渠道融合、能力聚合、服务开放,提供安全、可靠、可用、易用的技术保障环境。1.5.2 项目建设内容 总体建设内容依据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围绕构建全国医疗保障便捷可及“大服务”、规范高效“大经办”、智能精准“大治理”、融合共享“大协作”、在线可用“大数据”和安全可靠“大支撑”六大体系,开展国家医疗保障标准规范体系、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一)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制定国家医疗保障相关的技术标准、业务标准、运维规范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二) 信息资源规划与数据库建设通过对国家医疗保障有关的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和信息资源的生产、使用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建立医疗保障领域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全国各级医疗保障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持,为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重构数据环境和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项目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国家医疗保障信息资源规划,面向全国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建立信息完整、资源丰富的医疗保障信息数据库,实现覆盖全国范围的各类医疗保障信息的在线采集和汇总,最终形成信息完整、逻辑一致的医疗保障信息资源体系,并在高性能环境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为全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业务管理、监督管理、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以及与其他部委间的数据共享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三)应用系统建设本项目围绕“优化业务办理、提升医疗保障治理能力、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百姓需求”,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内部统一门户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支付方式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监测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14个应用系统。各系统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等基础网络,提升医疗保障行业在业务管理、监督管理、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业务信息化能力。在业务管理方面,建设医保业务基础系统接入各地核心业务经办系统开展经办业务,同时支持全国范围内基本医保关系电子化转移接续,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医保经办机构各类医保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建设内部统一门户系统,实现国家医疗保障局内部各业务系统间的单点登录,构建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服务机构和用户体系;建设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全国统一的招采平台、统一的沟通渠道和统一的交易结算机制,实现各级医保部门对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监管;建设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和支付方式管理系统,实现对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的全国统一管理。在监督管理方面,建设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对全国定点医疗机构的进销存、病案首页、电子病历及医保结算、费用明细信息等各类医疗服务信息的动态采集,为各级医疗保障机构提供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医保智能监管工具;建设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医疗保障信用评价体系的信用评价工具,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工作提供助力;建设内部控制系统,构建全息化风险防控体系,开展面向全部业务、全部岗位、全部工作人员的医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建设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和审计监管的应用支持。在公共服务方面,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建立全国医保公共服务统一入口,构建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池、服务枢纽站和信息发布台,向公众提供包含身份认证、移动支付、信息公开、信访服务、异地就医网上服务等全方位的医保公共服务;建设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区域、全人群、全制度、全医疗服务类别的跨省异地就医业务办理平台,实现各类跨省异地就医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在决策分析方面,建设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建立包括全国医疗保障目标达成、政策执行、资源配置、基金收支、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及招标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大数据分析体系;建设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对于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各业务系统运行数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用户呈现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四)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建立统一应用支撑平台,为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应用支撑。通过整合各类业务应用中同类、共性的功能,形成包括业务支撑服务组件、业务通用服务组件、数据资源池、大数据分析组件以及数据集成平台等各类应用支撑能力,有效支撑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发展。(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容灾备份系统、终端系统、监控中心等各类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构建“双中心并行运行+互为容灾”的网络架构和容灾备份机制、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运营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安全防护体系以及相应的终端系统和监控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本期建设内容依据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本期建设目标,本期建设内容如下:(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遵循国家电子政务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建立总体标准、应用系统建设标准、应用支撑平台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医保业务类标准、定点医药机构及人员标准、医疗保险经办人员机构类标准、电子病历类标准、设施管理规范、运维管理规范等13类标准规范。(二) 信息资源规划与数据库建设本期项目信息资源规划内容包括基础信息资源、业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等。1、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具体包括人员基础信息、用人单位基础信息、管理服务机构基础信息、医保标准基础信息等。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最大化利用稳定、基础、公用的管理属性,从医疗保障业务信息中剥离基础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独立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统一管理。2、业务信息资源业务信息资源是指在医疗保障各类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直接支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各项业务办理和对外服务的资源。通过业务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包含统一门户登录信息、基础信息、个人权益确认信息、定点协议管理信息、医保目录和标准信息、个人待遇审核信息、个人待遇核定结算信息、异地就医信息、审核监管处罚信息、定点医药机构支付结算信息、基金财务支付信息、药品耗材招标招采配送信息、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信息、业务电子档案、公共服务系统信息等专题业务信息资源,实现医保业务的精准化管理。2、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是针对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归类形成的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将被返回到业务经办过程中,用于控制业务经办时的业务处理逻辑。管理信息资源包括信用评价分析主题数据、医药机构监管分析主题数据等,为医保经办业务的管理提供指导。3、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包含医疗保障领域生产区、交换区的所有信息,通过对原始的业务信息资源抽取、分类、统计、汇总等加工形成不同主题的集合性数据信息,为某一领域的分析挖掘或决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包括基金运行及审计管理分析主题、宏观决策与统计分析主题、业务廉政风险控制分析主题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4、公共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在互联网渠道开放的、方便医疗保障业务办理的资源,主要包括公共服务渠道登记注册信息、公共服务渠道开通服务信息、公共服务渠道身份认证信息、公共服务渠道移动支付信息等。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推动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目标。(三)应用系统建设本期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共建设14个应用系统。1、内部统一门户系统内部统一门户系统通过个人工作台为用户提供待办事项、消息推送、邮件管理、文件服务、领导驾驶舱、个人空间、大数据场景、数据管理、配置管理等门户服务,同时实现用户对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支付方式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监测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各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以及统一身份认证。2、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对国家医保业务办理中产生的各类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建立各类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的重要数据目录并统一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医保经办机构管理、医保经办人员/参保人员信息管理、参保单位信息管理、日间手术/日间治疗病种目录管理、医疗保险病种结算目录管理、人员身份属性管理、医疗机构目录管理、执业药师目录管理、执业护士目录管理、门慢门特病种目录管理、疾病ICD-10管理、手术操作与分类管理、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管理、诊疗项目分类与代码管理、药品分类与代码管理等。3、医保业务基础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为国家医保局管理全国医保核心经办业务的基础平台,通过打造各类医保核心经办业务的标准业务环节,为各省医保业务经办系统提供标准业务模块。医保业务基础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公共业务管理、医保目录和标准管理、定点协议管理、政策参数管理、审核监管处罚、定点机构管理、基金财务支付、个人待遇管理等。4、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针对医保业务中的异地就医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与各地医疗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支持医疗保险费用明细上传、地区间清算等业务。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就医管理、预付金管理、实时交易服务、运行监测、查询统计等。5、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对全国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实现招标、采购、配送等环节的统一管理,全国32个省级医保机构统一通过该系统进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全国各类药品和医用耗材相关企业通过该系统进行相关业务办理。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功能包括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配送、联采管理、招采管理、采购管理、结算管理、国家编码库、综合监管等。6、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对国家医保业务的标准医疗服务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其功能包括全国标准医疗服务项目的目录管理、省级医疗项目价格管理以及医疗服务项目的综合报表查询等。7、支付方式管理系统支付方式管理系统在国家层面对医保业务的支付方式进行统一管理。支付方式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建立国家支付方式标准、提供结算参数、结算类型和向省级采集支付政策参数从而实现支付方式的统一管理。8、信用评价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在医疗保障信用评价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信用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医疗保险管理全过程参与主体进行行为分析,并对各主体分类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功能包括收集征信信息、处罚信息上报、征信发布、通用审核、两定机构数据变更、征信分析、执业人员数据采集和数据变更等。9、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是根据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管理要求、业务管理与服务的需求,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付费方式为主线,根据各种付费特点和重点为目标对医保费用进行审核监管,从而有效应对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医疗保障智能监督系统主要通过智能监控知识库的建设对重点知识进行管理从而为各省具体医疗保障信息监督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重点知识库包括医保管理类知识库、药品知识库、临床诊断知识库、诊疗项目知识库等。同时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通过预付金管理模块实现对预付金的运行情况监管。10、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对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从而保障国家医保基金正常运行。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依托大数据基金监管主题,提供基金运行状况分析、趋势预测、基金审计等功能,以保障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并通过报表引擎建设,对审计规则、审计模型进行管理,向医保工作人员提供审计分析服务。11、运行监测系统运行监测系统通过采集各业务系统运行数据,分析国家各类医保业务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大屏、网页、移动终端将数据分析报告向相应局领导和医保局工作人员进行发布。同时运行监测系统具备视频会议功能,用于国家医保业务的远程会议,便于医保业务的快速布置。12、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主要以业务内控监督视角,依据风控理念,在业务规划设计阶段、系统开发、业务经办、业务回溯等各个环节嵌入风控功能,对医保业务构建涵盖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的风控指标和管理体系,是业务经办体系外独立运行的业务行为追溯、分析的工具。其主要功能包括内控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师专附属小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综合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卷及答案
- 2025年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册监理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题库真题及答案
-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专业知识》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生物试题卷+答案【黑吉辽蒙卷】【高二下期末考】辽南协作校暨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7月期末考试(7.15-7.16)
- 2025年输注延长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高血压与气温的关系
- 赛题 模块一 职业素养测试-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赛题
- 集成电路器件与SPICE模型9
- 民宿经营管理培训教材
- 有害物质管理培训课件
- GB/T 33363-2016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
- GB/T 23510-2009车用燃料甲醇
- 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与实践者课件
- 实用英语口语900句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 风机运行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