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我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特点的是A王权与神权结合 B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者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最高执政者掌握地方官员的任免权2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A互为表里 B前后继承C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3依据右图和史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受封主体是:A.AB.BC.CD.D4右图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与它有直接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内外服制5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不可以在自己领地内A.建立武装B.设置官员C.征派赋税D.私铸九鼎6“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 实行分封制 确立礼制 首创王位世袭制A. B. C. D.7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政治制度 B都加强了皇权C都以血缘为纽带 D都属于官僚政治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西周卿大夫 B.秦朝御史大夫 C.西汉刺史 D.明朝内阁10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开辟了古代中国的专制时代。与王权时代相比,皇权专制的关键在于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官吏任免 D丞相制度1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1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3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屮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14.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5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对宋代地方官学入学资格的历史记述。记述出处无不孝不悌瑜滥之行,及不冒犯刑页,或曾经罚赎而情理不重者,方得入学。宋会要辑稿崇儒二工商杂类,或尝为僧道,皆不得预。续资治通鉴长编糊名考校中,诸行百尸,何所不有?癸辛杂识虽吏胥市人手,有可教者,亦收置喾序宋元学案据此能够认定宋代地方官学A放宽了对学生家庭出身的限制 B强调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C带有一定抑商和职业歧视色彩 D功利性减弱而平民性增强16.北宋前期用“中书门下”(即政事堂)取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北宋中期元丰改制又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后来三省体制逐步消亡,但独六部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据此可知A北宋克服了前代中枢机构的弊端 B君主专制导致三省体制时存时亡C三省六部制对中央官制影响较大 D六部能有效协调中央各部门关17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专制强化 B皇权受到制约 C地方权力削弱 D世袭制度消亡18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19魏源默觚治篇记载:“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文中“三代私而后世公”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某一制度的实行,该制度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始终扼杀士子的创新思维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20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 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 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21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22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23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24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25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 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26“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B雅典民主政治的环境根源于智者学派的推动C演说的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D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27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A法律至上,杜绝人情 B平民政体,中央集权C实行法治,防止人治 D权力平等,社会契约28古代雅典城邦是古典民主的典范,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为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B克里斯提尼改革创立了陶片放逐法C古代雅典实行的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D伯利克里时期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29雅典政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监察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30伯利克里将公民身份重新限定为父母必须均为雅典人,这样一来,“公民集团的狭小及其封闭性和排外性带来了城邦内部紧密的生活”。伯利克里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增强雅典城邦的凝聚力 B实现了全体居民的平等C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打击了雅典的贵族政治31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A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打破贵族垄断政权C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D满足男子参政愿望32亚里士多德评价雅典政治时说:“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A轮番而治 B民主 C分权制衡 D人民主权33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B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34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B.为皇帝和元老院权力提供法律依据C.稳定社会秩序 D.维护奴隶制度35古罗马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是A.罗马公民 B.西西里人民C.地中海区域的人民 D.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36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A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B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C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得益于最高裁判官的个人努力而设立37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认为,在实在法之上,也就是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自然法”理解正确的是效力高于实在法 自然法是一种理性自然法与实在法没必然联系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A B C D38罗马法中规定:当事人如因错误而履行债务时,得提出不当得利之诉,请求他方返还已履行的财产。这一规定折射出,古代罗马法A注重规范市场贸易秩序 B蕴含了公平正义精神C反对非法侵占私有财产 D致力于打造诚信社会39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审判官,专门审理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案件,但在审判时,既不适用罗马公民法,也不适用异邦法,而是对于本案相关各国的实体法进行综合处理,运用相对简单的规则。这些审判规则A.根本上维护了异邦人的合法权益 B.利于公民法完善和发展到万民法C.使民商事等法律开始融进罗马法 D.体现出万民法中公平正义等精神40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A.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B.出现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民法大全编纂成功 D.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4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6)(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同吗?为什么?(8)42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2)简要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10)(3)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为了鼓励公民参政,当政者采取了什么措施?(4)答案1-5DABAD 6-10BDABC 11-15BBBBA 16-20BADAB 21-25CCCAA 26-30DCABA 31-35BADAD 36-40CABBD41.(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6分)(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后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