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资源欢迎下载长恨歌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gu,今陕西渭南)。少时颠沛流离,十一岁离家避逃越中,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丐衣于邻郡”。贞元三年,白居易来长安,呈诗顾况;顾况始拒而不纳,至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而赞不绝口。白居易于是名动长安。居长安三年,仕进无途,悄然离去,游历江苏、湖北、江西等地。贞元十六年(800年)春,经礼部试擢(zhu)为甲科;十九年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入选,补周至尉,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和赞善大夫。“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元和十年(815年),盗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越职奏事,被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定居洛阳,先后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世称“白傅”。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游山玩水、栖心释氏的生活,诗歌也以此为内容。白居易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创作应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作,其中糅合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审视和评价,对个人身世的悲叹和感伤,所以凄惋动人。二、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至763年,唐朝发生了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唐朝初年,为巩固中央集权,保卫边疆,实行府兵制。府兵一般征自“高赀多丁”之家,分给其土地,定期卫戍京师或守御边疆。在内地或边境重镇设置大都督,统兵驻守。后来,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农民失掉土地逃亡,兵源发生了问题;加上征战频繁,府兵不能按时轮换,长期服役,家中不能免去征徭,因此大批逃亡。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统治者被迫改为“募兵制”,召募兵士宿卫,在边将统率下从事屯垦。在边境统兵的将官称为“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因统兵作战的需要,兼管地方行政和财政。节度使权力无限扩大,“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成为大军阀。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已有10个,他们各掌握一州或几州的军、政、财权,使中央政府越来越无力控制。以唐玄宗为首的贵族官僚,营私舞弊,不问政事,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把朝廷外事推给权相李林甫、杨国忠去应付,内事交付宦官高力士。李林甫专权自恣,排斥异己。杨国忠到处搜刮,广受贿赂。统治集团的腐败,给安史叛乱造成可乘之机。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锦州市附近)人,他为人狡诈,善逢迎,因请求做杨贵妃养子,很得玄宗的欢心,并取得信任,官运亨通,是势力最大的军阀。他看到唐玄宗荒淫昏乱,内地防卫力量薄弱,“取而代之”的野心膨胀起来。在表面上,他经常到首都长安,装得对朝廷极其恭顺,骗得唐玄宗的宠信,而在背后却暗自在河北积蓄力量。在范阳城北建筑雄武城,广招兵马;又利用民族矛盾,大搞分裂活动。在经过长达十年的准备后,安禄山认为已具备了灭唐的力量,于755年(天宝十四年)冬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十五万人,南下反唐。“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因为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多年未见战乱,突然听说叛乱爆发,远近震骇。叛军所过州县,没有敢于抵抗的。甚至士卒登城,听到敌人的鼓角声,竟吓得纷纷坠落城下。唐朝廷急忙命封常清、高仙芝招收市井无赖之徒,前往阻挡,结果二人兵败身亡。安禄山渡过黄河后,连败唐军,一路攻陷断陈留、荥阳(河南荥阳)、洛阳,直抵潼关。756年(至德元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防守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但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756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行至马嵬驿(we y今陕西兴平县西),军士鼓躁不进,杀死杨国忠,杨贵妃也被迫吊死。安史叛军烧杀掳掠,遭到沿途老百姓和部分唐政府军的反对,“河朔之民苦贼暴,所至屯结,多至2万人,少者万人,各为营以拒贼”。唐朝地方官吏和将领颜杲(go)卿、张巡、鲁炅(jing)都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唐朝部分将吏的抗击下,安史叛军受到挫折,内部矛盾重重。此时,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他任用郭子仪等大将,集合西北各路军队,依靠淮南、江南的雄厚财力、物力,向回纥(h)等少数民族借兵,准备平乱。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等地。在此前后,河北、河南的地方官和军队也在进行着长期而激烈的战斗。既极大地打击了叛军的后方,又保障了江淮供应物资路线的安全。江汉和江淮的保全,使唐朝在经济上有所依赖,对战争结局有重大影响。唐军因缺乏统一指挥,加上粮食供应不足,士气低落。759年,史思明率13万人进攻,结果唐军大败。史思明在邺城(河南安阳市)取胜后杀了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接着,又攻陷洛阳。后史朝义杀死其父史思明。762年,唐军再次收回洛阳,史朝义出逃中被迫自杀,其部下将领全部投降。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方镇割据的局面。在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唐朝中央政府既不能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又不能调动军队。节度使的职位,或者父子相袭,或者部将相继。他们手握重兵,互相攻伐,对唐朝中央集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从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安史之乱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更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 三、唐明皇与杨贵妃唐玄宗在位44年,是唐代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先后用了两个年号:“开元”和“天宝”,标志着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前期,他年轻有为,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后期,特别是宠幸杨贵妃以后,他看到天下太平,便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于是坏人当道,忠良钳口,终而导致“安史之乱”。(杨贵妃的介绍请参见新唐书杨贵妃传)“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古代的“情人节”,传说牛郎和织女会在那天晚上踏上鹊桥相会。唐明皇和杨贵妃就是在这样的夜晚,深情无限地发表了爱情宣言:“我们百年以后,如果在天上但愿能成为一对比翼双飞的鸟儿,如果在地下但愿能成为连结在一起的枝条。”古代以死后合葬为夫妻恩爱的象征,诗经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王实甫西厢记:“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后来衍化成梁山伯祝英台死后变为一对蝴蝶翩翩起舞,成为至高无上的爱情象征。四、长恨歌的主题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罗曼史是唐代诗人创作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在这些作品中,最完美而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写作此诗时,唐明皇和杨贵妃已故去半个世纪了。当时,民间广泛流传着有关李杨罗曼史的一些传说甚至神话。这多少表达了一般老百姓对“开元盛世”的怀念,以及对杨玉环的同情。可以说,白居易在诗中正好反映了老百姓们的这种想法和愿望。这是长恨歌多少年来一直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因素之一。据陈鸿的长恨歌传,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这可以说也有讽喻的意味。而且,新乐府中的李夫人诗中,特别提到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we)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也正是长恨歌创作的主观意图的一个注脚。所以,长恨歌从写杨贵妃入宫到安史之乱,都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这一意图并没有贯穿到底。白居易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这样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特别是诗中对玄宗与贵妃二人生死相恋、梦魂萦绕的那种带神话色彩的反复渲染,更把前一个主题大大地冲淡了。咏吟这一主题的诗作很多,而且各人的立论和角度也不尽相同。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玉环喜吃鲜荔枝,唐玄宗为了取悦贵妃,便下令从荔枝产地(一说四川,一说广东,以前说较为可信)到长安沿途设驿站,备快马,差人限期一站接一站地骑马飞奔将鲜荔枝送到长安来。这首诗正是对这件帝王为自己享乐不惜劳民伤财的事进行有力的讽刺。杜甫在他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中,诉说了他一早经过骊山脚下,历数唐玄宗、杨贵妃和他们的近臣亲信们在华清宫中过着极端奢侈浮选乐的生活,与宫外人民的生活成鲜明的对比时,发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绝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五、长恨歌的艺术特点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相辅而行,作于元和元年。长恨歌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史实与民间传说杂糅,写实与想象结合,天上与人间照应,而诗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态度,则既有讽刺,又有叹惋,所以诗的前半首鉴戒荒亡之意明显,后半首爱情悲剧的渲染凄恻动人。长恨歌讽刺玄宗耽迷声色而不悟,终至祸乱。玄宗始求绝色而未得,既得而宠幸,至于溺惑而不复理朝政。终于导致社稷倾覆,皇舆播越。长恨歌的后半部分,是白居易根据民间传说改写而成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蕴涵也早已超出了帝王后妃的范围,而成为对世间男女山盟海誓、生死不渝(y)的真挚爱情的讴歌,对天地阻隔、长恨不已的爱情悲剧的叹惋。诗分别从唐明皇和杨贵妃双方的遗恨和相互的感情纠结写来,表现他们天上人间,无尽的眷恋。并重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七夕密誓,这是二人真挚的爱情对当初的声色之情的超越和升华。诗人着意渲染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生死不渝的爱情,“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追求,既是对天下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的遗恨,也是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惨结局的叹惋,所以诗能广播人口,历经千年而不衰。长恨歌精湛的艺术表现技巧,是长恨歌传诸不朽的重要原因。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其次,更多地移植了小说的表现手法。除了新乐府中运用过的外貌、服饰、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外,还运用气氛渲染、环境描绘已塑造人物形象,抒发诗人感情,表达诗歌主题。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形象地衬托出杨贵妃被赐死后,唐明皇入蜀途中一步一回头,“回看血泪相和流”那种悲痛欲绝的心理。诗中的写景,都是抒情的深入。层层渲染,步步深入,就是诗歌以景写情的成功之处。诗中叙事的曲折详尽,描写得生动细腻,也远过于以往的叙事诗,而这也是受小说传奇的影响。六、教学活动1、导入在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已是广被男女主角约定的誓言,你知道它原本的出处吗?它可是在几千年前,杨贵妃与唐太宗两人约定的誓言呢!他俩的悲剧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与唐太宗又是如何?看看白居易怎么用一百一十八句话描述他们的故事。2、阅读带领学生阅读长恨歌,欣赏诗句中的节奏,并介绍七言古诗的特色。3、讨论:(1)根据本叙事诗的内容描写及比重分布,探讨白居易所要表达为何?(2)此诗题名为“长恨歌”,你觉得“恨”的是什么?白居易如何铺排这个“恨”字?(3)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4)人说“薄命红颜”,从诗中叙述的背景,对于你所阅读到杨贵妃的一生,女子的地位、角色,以及世人所赋予她沉重历史责任,你有什么想法?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是不是爱情?如果是爱情,作为帝王,不可以拥有爱情吗?如果可以拥有,那么,为什么要指责他们的爱情呢?“安史之乱”经常被学生认为是杨贵妃引起的,所以认定“杨贵妃是祸水红颜,唐朝的灭亡就是这个女人一手所造成的”。事实上唐朝灭亡的原因很多,全部推给杨贵妃,有失公允。唐朝灭亡的确切时间离安史之乱有近百年的差距。【简析】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 常读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大唐的鼎盛时期,在无比繁荣、富丽、铺排、张扬的历史背景下,一个是倾城倾国、千娇百媚的绝代佳人,一个是皇权在握、无限荣耀、无限威仪的大唐皇帝,两个人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宫廷爱情故事,但好景不长,一场意料之外的节度使叛乱为他们的甜美爱情设置了障碍,女主人公不幸在接下来的马嵬兵变中香消玉殒,男主人公则在伤感、忧愁和孤寂中无奈地度着他的残年。按常理和一般的故事结构,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应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但在我们大诗人白居易的笔下,这个故事却刚刚过了它的高潮,更精彩更富传奇色彩的还在后面呢!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人就这样从现实写到了虚幻,神话般的传奇故事就这样演绎出来了:唐玄宗对杨妃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对爱情的执著感动了一位法力无边的道士,这位道士能排空驭气、奔走如电、上天入地,但他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兴业银行唐山市路北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2025年云南昆明市五华区云铜中学合同制教师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浦发银行佛山市禅城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中信银行长沙市望城区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招商银行泸州市龙马潭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招商银行朔州市朔城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浦发银行舟山市普陀区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兴业银行兰州市安宁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平安银行泉州市晋江市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广发银行福州市鼓楼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考体育笔试题
- 北京辅助生殖管理办法
- 地图拼图活动方案
- 网格员调解员培训
- 船舶管路修理技术要求
- 智慧审计数字化场景DeepSeek+AI智算一体机设计方案
-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讲课件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中建土木-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册(试行)
- 生育支持政策效果评估-洞察及研究
- 电子商务概论(第7版)课件 第三章 电子商务支撑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