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57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酸》相比于《GB 15570-1995 食品添加剂 叶酸》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 适用范围:2010版标准更明确地界定了叶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可能根据食品安全管理和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对叶酸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细化或扩展。

  2. 技术要求:新标准对叶酸的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可能包括纯度、杂质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更严格要求,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符合当前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 检验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2010版标准引入了更先进、准确的检验方法来测定叶酸的含量及其杂质,提高了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标签标识:新标准可能对叶酸产品的标签标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增加或明确了产品包装上需标注的信息内容,如成分列表、使用说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等,以便于消费者和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产品信息。

  5. 食品安全管理:考虑到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完善,2010版标准可能融入了更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强化了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管理规定,以保障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的安全性。

  6. 法律法规依据:由于时间跨度较大,2010版标准的制定依据了更新的法律法规框架,确保其符合当时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最新要求。

这些变化体现了食品安全标准随时间演进的过程,旨在适应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对公众健康保护的不断提升。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0-12-21 颁布
  • 2011-02-2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叶酸_第1页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叶酸_第2页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叶酸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 叶酸-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557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0布  2011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酸 5570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55701995食品添加剂 叶酸。 本标准与 55701995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叶酸的质量分数指标由 95%102% 修改为 96%102% ;  灼烧残渣指标由修改为;  叶酸的测定方法取消了比色分光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定量方法由内标法修改为外标法;  完善了水分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55701995。  55702010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酸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合成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叶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学名称 N -(2- 二氢代啶)甲氨基 苯甲酰基氨酸 子式  构式 对分子质量 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技术要求 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黄色或橙黄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组织状态。 组织状态 结晶性粉末 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55702010 2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叶酸(干基计),w/% 录分,w/% 录烧残渣,w/% 录金属(以)/ (mg/ 10 附录( (mg/ 3  55702010 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检验方法 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按相关规定操作,操作时需小心谨慎。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和其他所需溶液,在未注明时,均按  601、  602、 603 之规定配制。 别试验 剂和材料 氢氧化钠溶液:c (0.1 。 器和设备 紫外分光光度计,附1  吸收池。  外吸收试验 称取实验室样品,加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 含10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在256   283  365  256 365  酸的测定  剂和材料 醇:色谱级。 酸二氢钾。 氧化钾溶液:c (0.1 。 水溶液:00 。   酸对照品。 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 谱分析条件 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色谱操作条件见表 酸典型高效液相色谱图参见附录 B,其他能达到同等分离程度和柱效的色谱柱和色谱条件均可使用。 表 谱柱和典型色谱操作条件 色谱柱 柱长 25内径 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 流动相 酸二氢钾与 70 氧化钾溶液,加水稀释至 850 调节   80 醇,用水稀释成 1000 溶液。 流速 1mL/检测波长 254 55702010 4 柱温 30,控制精度1 。 析步骤 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 10 酸对照品,精确至  50 量瓶中,加 30 水溶液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验室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 10 验室样品,精确至  50 量瓶中,加 30 水溶液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统适用性试验 理论塔板数按叶酸峰计算应不低于 2000,叶酸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定 谱柱和典型色谱操作条件,精密量取10 记录色谱图;另取叶酸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 果计算 叶酸含量(以基计)的质量分数以1值以% 表示,按式(计算: 112123100%(1 )w=( 式中: m 实验室样品的进样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 1m 叶酸对照品的进样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 2w 叶酸对照品(以C 19基计)的质量分数的数值,数值以%表示; 3w 测定实验品样品含水量的质量分数的数值,数值以%表示; 1A 实验室样品溶液中叶酸的峰面积的数值; 2A 对照品溶液中叶酸的峰面积的数值。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分的测定  剂和材料 休氏试液。 水甲醇。 器和设备  费休氏水分测定仪。  析步骤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二部附录  M 水分测定法第一法A 测定。称取约0.1 g,溶剂为无水甲醇,用水分测定仪直接测定,或将实验室样品置干燥的具塞玻璃瓶中,加25 30在不断振摇(或搅拌)下用费休氏试液滴定至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或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另作空白试验。 55702010 5 果计算 实验室样品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以3w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 算:  103()100%= ( 式中: F 每1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mg/   1V 实验室样品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0V 空白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 实验室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烧残渣的测定  剂和材料  硫酸。  析步骤 称取约 1.0 g 实验室样品,精确至 g,置已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缓缓灼烧至完全碳化,冷却至室温;加硫酸 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在 55050灼烧使完全灰化,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精确称定后,再在 55050灼烧至恒重。 果计算 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以4w 计,数值以% 表示,按式(计算:  234()100%(  式中:2m 恒重坩埚和残渣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3m 恒重坩埚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实验室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金属的测定 剂和材料 酸。 酸。 酸。 油。 酸铵。 酸铅。 代乙酰胺。 试液:400 1000。  氧化钠溶液:c (1  。 酸溶液:c (=2  。  55702010 6 酸溶液:c (=7  。  水溶液:c (2O) =5 。 酞指示液:10g/L 乙醇溶液。 酸盐缓冲液(  称取约 25 g 乙酸铵,加 25 溶解后,加 7  盐酸溶液 38  2  盐酸溶液或氨水溶液准确调节  ),用水稀释至 100 得。  代乙酰胺试液: 称取约 4 g 硫代乙酰胺,精确至 g,加水使溶解成 100 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5.0 合液(由 1  15 氧化钠溶液、 5.0 及 20 油组成),加上述 1.0 水浴上加热 20s,冷却,立即使用。 标准溶液: 称取约 g 硝酸铅,精确至 g,置于 1000 量瓶中,加 5 酸与 50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移取 10备液,置于100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当于 10 g 的 配置与贮存用的玻璃仪器均不得含铅。 析步骤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二部附录 H 重金属检查法第二法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取 遗留的残渣,加 0.5 酸,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或取实验室样品 1g,缓缓灼烧至完全炭化,冷却至室温,加 0.5 .0 酸,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 0.5 酸,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冷却至室温,在 500 600灼烧至完全灰化),冷却至室温,加 2 酸,置水浴上蒸干后加 15 ,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 2 酸盐缓冲液(,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甲管中,加水稀释成 25 取配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