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参考幻灯片_第1页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参考幻灯片_第2页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参考幻灯片_第3页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参考幻灯片_第4页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参考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1 )解剖臂丛由C5T1的前支组成,加上C4和T2的细支。 C5、C6向上晾干,接着外侧束的大部分。 C7的前枝成为中干,与上干和下干的部分合并后束。 最后,C8和T1的前枝形成下干,和中干的部分一起构成内侧束。 臂丛通过斜角肌间隙时,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该界面相当接近。 这些个体束的聚合和分离出现在锁骨的稍上方。 2、3、超声波探头的工作原理,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探头产生入射超声波(发射波),接收反射超声波(回波)是诊断设备的重要部件。 超声波探头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超声波信号,或者相反地将超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现在,探头能够收发超声波,进行电声、信号转换,能够将从主体发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高频振动的超声波信号,将从组织器官反射来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显示在主体的显示器上。 超声波探头是利用这个工作原理制成的。 4、常见超声探头1、凸阵探头3.5MHz2、线阵相机3.5MHz3、高频线阵相机7.5MHz4、腔探头6.5MHz5、心脏探头3.2MHz6、相控阵探头3.0MHz7、三维探头常见扫描模式、线阵CCD、扇形、凸阵列式、6、锁骨上臂丛阻滞、解剖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均位于第一肋骨之上。 臂丛位,锁骨下动脉的后外侧。 锁骨下静脉和前斜角肌位于动脉内侧。 胸膜通常距臂丛1-2cm。 7、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头轻度对侧探针位于左侧锁骨上窝,8、解剖关系,9、神经定位,超声图像检测锁骨下动脉,动脉外上方可见臂丛神经图像,其中神经呈圆形或椭圆形,图像浓淡不呈蜂窝状或筛底状。 10、平面内由外向内插针,探针置于右锁骨上窝。 块针从外侧沿探针和超声波束平面置入,11、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在锁骨下区、神经干之间、横纵轴位置见低回声血管结构。 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最为常见。 因为外观相似(都是低回声状态),所以用彩色多普勒区分血管和神经很重要。 12、锁骨上位置,高频超声技术显示臂丛神经影像有三、五、六条。 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走行较其他途径集中,有利于局部麻醉药物的包块。 实时监测,避免血管、胸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置管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13,腋窝丛阻滞,腋窝阻滞的目的是阻滞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在内的所有末端分支。 肌皮神经通常从腋窝部近位部的外侧束发出,通过腋窝路径阻滞不全的情况较多。 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接近腋动脉,被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三头肌包围,14、解剖、15、神经定位,释放探头对皮肤的部分压力,显像压缩腋静脉血管。 鉴别动脉周围的三头肌、二头肌、喙肱肌。 辨别肌肉深部的肱骨。 正中,尺和桡神经包围腋动脉周围,位置在肌肉层外。 会产生巢状或不均匀的回声。 浅表应发现这些神经(通常距皮肤表面1cm以内)。 将探针移动到近位部的腋下或远位部的肘部,识别各个神经的流动(神经追踪法)。 在这三种神经中,桡神经总是最难定位的。 通常在尺神经的深部。 鉴别肌皮神经(强回声),通常位于二头肌和喙肱肌之间。16、平面内针入法、17、平面内针入法,注意应以浅角度针入,因腋部臂丛神经末梢位置浅。 块针在超声波束扫描平面内行进时,应实时观察块针向目标神经的移动过程。如有必要,可使用电刺激器确定各神经。 众所周知腋动脉周围的神经位置有变异。 肌皮神经可以单独阻滞,其分支为肱肌内,18,平面内针刺法,19,桡神经阻滞,桡神经通常位于腋部近段尺神经深部。 探针向远端移动时,桡神经下降,隐藏在三头肌下。 桡神经走向肱骨干后方附近时又出现。 经常推荐对桡神经进行定位阻滞,在回针过程中阻滞其他2根表浅神经(正中和尺神经)。 20、桡神经阻滞、A-动脉、V-静脉、M-正中神经、R-桡神经、U-尺神经、MC-肌皮神经、LA-局麻药、桡神经一般固定在肱动脉的4点或6点方向,尺神经始终位于12点或2点方向,正中神经始终位于9点或12点方向,寻找21、腋静脉同时,静脉常常分离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注射局麻药后静脉压迫变形。 22、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颈部环状软骨(C6)水平臂丛神经根在前中斜角肌之间行走。 肌间沟位于前斜角肌外侧,胸锁乳突肌下方。 23、b超扫描范围与局部解剖的关系,24、神经定位,从内侧到外侧、浅部到深部进行系统解剖学观察。 大血管(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可作为定位的参考。 在大血管内侧识别甲状腺和气管。 大血管浅部呈三角形的胸锁乳突肌,25,神经定位,IJV=颈内静脉CA=颈动脉SCM=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始终位于颈内动脉的外侧,但也有例外,26,前斜角肌位于大血管的外侧。 臂丛神经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区。 倾斜探针,调整角度,使ASM=前斜角肌MSM=中斜角肌SCM=胸锁乳突肌箭头=神经根、神经定位、27、上肌间沟区(C6以上) ASM=前斜角肌箭头=神经根SCM=胸锁乳突肌TP=横突、颈神经根(箭头)横突(TP )旁边的神经孔在上肌间沟区,前斜角肌较小。肌间沟区、28、中肌间沟区(C6级) ASM=前斜角肌SCM=胸锁乳突肌箭头=神经根,在此级,前斜角肌增大,在肌间沟内可见更多神经结构,肌间沟区、29、下肌间沟区(C6以下) ASM=前斜角肌SCM=胸锁乳突肌VA=椎动脉箭头=神经根在C6横突以下水平,椎动脉(VA )较为常见。 肌间沟区分,30,针刺方法,平面内针刺法(从外侧向内侧)平间内针刺法:皮肤局部麻醉后,沿超声探头外侧末端放入5cm22G绝缘块针。 沿着探头长轴方向在与超声波束相同的平面内放入针。 这样,在向目标神经的针刺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针柄和针的进行过程。 必要时用神经刺激器进行辅助定位。 肩部手术中观察到二头肌、三头肌的收缩,被视为肌间沟阻滞的有效特征。31、放针方法、ASM=前斜角肌箭头=阻滞针黄色箭头=神经MSM=中斜角肌、32、放针方法,重要的是,不向发生横突和神经根的神经孔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会引起意外的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 位置1不注射药物位置2和3处注射更理想,33,BA=肱动脉M=正中神经BasilicVein=贵要静脉medialepicondyle=内上髁Biceps=双头肌Triceps=三头肌Brachialis=肱肌,正中神经阻滞肘,33 箭头=正中神经FCR=桡侧臂屈肌FDP=指深屈肌FDS=指浅屈肌FPL=拇长屈肌屈曲臂后掌侧臂屈肌之间的深沟、正中神经阻滞臂部、35、上臂桡神经、箭头=上臂深动脉和上臂的浅静脉黄色箭头=桡神经H=上臂骨、将线传感器照相机放置在臂上的1/3位置来显影桡神经在此神经显示肱骨干、36、肱桡神经横轴面视图中桡神经(黄色箭头)和肱深动脉(红色箭头),彩色多普勒显示桡神经(黄色箭头)旁肱深动脉、37、尺神经行走、38、肘上方尺神经、箭头=尺神经(U)ME=内上髁这里的尺神经位置浅, 由于不受骨性结构的限制,适合修复的尺神经组织39、肘上方尺神经、箭头=区块针黄色箭头=尺神经LA=神经周围局部麻醉药物40、腕部尺神经、U=尺神经UA=尺动脉FCU=尺侧腕屈肌FDP=指深屈肌FDS=指浅屈肌、41、肌皮神经、肌皮神经为外侧束外侧在胸小肌下缘从外侧束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