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_第1页
补气药_第2页
补气药_第3页
补气药_第4页
补气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 气 药,补气药,人参 (A)党参 (A)太子参(A)西洋参(B)黄芪 (A),白术(A)山药(B)甘草(A)大枣(B),第一节 补 气 药,一、药性特点: 本类药的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少数有苦味的药兼能清火(偏寒)或燥湿,大多数药能补益脾肺之气,主归脾、肺经,少数药兼能补心气,又归心经。,二、功能主治:本类药物均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肺气虚,症见气少喘促,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等。,元气虚: 元气虽藏于肾,但依赖三焦方可通达全身。 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 脏腑之气的产生有赖元气的资助,故元气虚之轻者,常表现为某些脏气虚; 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此外,某些补气药还分别兼有养阴、生津、 养血等不同功效, 还可用治阴虚津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虚之证。,三、使用补气药的方法 使用补气药治疗各种气虚证时,除应结合其兼有功效综合考虑外,还应注意: 补益脾气之品用于脾虚食滞证,还常与消食药同用,以消除消化功能减弱而停滞的宿食。 用于脾虚湿滞证,多配伍化湿、燥湿或利水渗湿的药物,以消除脾虚不运而停滞的水湿。,用于脾虚久泻证,还常与涩肠止泻药同用;用于脾不统血证,则常与止血药同用。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证,多配伍能升阳的药物,以升举下陷的清阳之气;,补肺气之品:用于肺虚喘咳有痰之证,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以利痰咳痰喘的消除;用于脾肺气虚自汗证,多配伍能固表止汗的药物;,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证,多配伍宁心安神的药物;若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证者,又需分别与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同用。,补气药用于扶正祛邪时, 还需分别与解表药、清热药或泻下药等同用。,四、使用补气药的注意事项: 本类药中部分药,味甘壅中,碍气助湿,对湿盛中满者应慎用,必要时应辅以理气除湿之品。,人 参 ,【药用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人参,【药用来源】,生晒参,红参,常用品种: 野山参:以年代久远质重者为佳, 功能大补元气,无温燥之性, 并兼滋养阴津, 元气大脱及气津两伤重证多用。,生晒参: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 能补气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气津两伤者宜之。,红参 红参质优,性偏温,补气之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能振奋阳气,适宜救脱,气虚阳衰者宜之。,糖参 糖参,又名白参、白人参,性最平和,药力相对也小,适宜健脾益肺,脾弱肺虚者宜之。,参须 参须补力甚弱,气虚轻证及不能峻补者宜之。 朝鲜参 朝鲜参又名高丽参或别直参,别直参功同红参而药力较强。,甘,微苦,平(微温)。入脾、肺、心经。,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功效,退出,【性能特点】,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药性 味甘、微苦,性微温。 主归心、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人参主要是大补元气与脾、肺之气。 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应用: 1、元气虚脱证 人参性 微温而为补气强壮之品,补虚力甚强,善大补元气,素有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之称;气虚津伤之重证、急证每用,亦常用治气虚欲脱、消渴等证;,2、脾肺心肾气虚证 脾气虚 脾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 肺气虚 肺气虚弱、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证。,心气虚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脉虚等证 。 肾气虚 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肾虚阳痿等证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用于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亦甚有效 因其尚有益气生津,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之效, 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 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 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等多种病证。对正气虚而邪气留恋不去者,可用人参补益正气,使邪气自不能容,故又常作为扶正祛邪药使用。,常用重要配伍:1、配黄芪、甘草,甘温除大热(治内伤 发热,如补中益气汤);2、配附子,治阳气暴脱;3、配干姜,温中散寒;4、配柴胡,扶正祛邪;5、配麦冬,益气生津。,用量用法: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用量宜大(1530g煎服);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使用注意: 1、人参反藜芦,与五灵脂属十九畏所列的配伍禁忌, 2、服人参时不宜吃萝卜或喝茶,否则会影响其补力。,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党参,素花党参,党 参,【药用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党参,川党参,药材党参,处方名:党参、上党、潞党、潞党参、上党参、炒党参、炙党参、蜜炙党参、酒党参、西党参、文党、大党参,甘,平。入脾、肺经。,党参,补脾肺气,补血,功效,退出,【性能特点】,生津,【临床应用】,1、用于脾肺气虚证。 效近人参而为较弱。2、用于气血两虚证。3、用于气津两伤证 。4、用于扶正祛邪。,党参,补脾肺气补 血生 津,党参补气、生津、养血及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 党参不腻不燥,其补气之功,以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为主。 主要功效为益气,生津,养血。可用于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以及气虚外感、正虚邪实之证。 古今方中凡用人参治疗的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证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西 洋 参,【药用来源】,甘、微苦,凉。入肺、心、肾经。,西洋参,补气养阴,功效,退出,【性能特点】,清热生津,性偏寒凉,功善补气,又能养阴,清火生津。故气虚而阴津耗伤有火者,用本品甚佳。主要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的烦倦、口渴,及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之证。,【临床应用】,1.用于气阴两虚病证 。 + 麦冬、五味子。 2.用于肺气虚、肺阴虚证。 + 玉竹、麦冬等。 3.用于热病气虚津伤口渴,消渴。 + 竹叶、麦冬、西瓜翠衣等。(清暑益气汤),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西洋参:药性寒凉,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使用注意,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异叶假繁缕,药材太子参,太 子 参,【药用来源】,甘、微苦,平。入脾、肺经。,太子参,补气健脾,功效,退出,【性能特点】,生津润肺,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 芪,【药用来源】,甘,微温。入脾、肺经。,黄芪,补气升阳,功效,退出,【性能特点】,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临床应用】,1.用于脾气虚证。 脾阳不升,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等脏器下垂: + 人参、升麻、柴胡 (补中益气汤) 2.用于肺气虚证。 胸中大气下陷,少气不足以息,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临床应用】,3.用于气虚自汗 。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 溃不敛者。(“疮家圣药”) 5.用于气虚水肿。 6.此外,本品又可补气以生血;补气以摄血;补气以行滞;补气生津以止渴等。,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黄芪擅长补气升阳,对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诸证,均为要药。 黄芪又能补肺气,益卫固表,对肺气虚弱的咳嗽气短,及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等证,疗效均甚为显著。 黄芪既补气,又能利水消肿,对气虚水湿失运,而见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亦很有效。 黄芪因其补气而又能托毒外泄,排脓生肌,对气血虚弱,无力托毒外出,疮疡内陷不起,脓成不溃,或虽溃而脓出清稀,久不收口者,亦常应用。,黄芪还能补气以生血、生津、摄血、行滞,故又可用于气虚血亏,消渴,便血、崩漏,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痹痛等病证。 黄芪的临床应用很广,通过相应配伍,可用于多种病证。如 + 人参、升麻、柴胡,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治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 防己、白术,能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用治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 配伍白术、防风,能固表止汗,用治表虚自汗; 配伍穿山甲、皂角刺,能益气托毒透脓,用治疮疡脓成不溃,正气已虚者。,用法用量:入汤剂,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使用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 术,【药用来源】,甘、苦,温。入脾、胃经。,白术,健脾益气,功效,退出,【性能特点】,燥湿利水,止 汗,安 胎,【临床应用】,1.用于脾气虚证。(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 。 3.用于气虚自汗。 4.用于脾虚胎动不安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 汗安 胎,【相似药物比较】,苍术辛苦温 脾胃肝 白术甘苦温 脾胃,既燥湿又健脾,脾虚湿滞,燥湿力强,燥湿以健脾,多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又能祛风除湿、解表散寒、明目。健脾力强,健脾以燥湿,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又能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安胎。,白术甘温补气,苦燥健脾,为补气健脾要药。常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证。 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又常用于脾虚水湿内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白术固表止汗及安胎之功,均与补气健脾作用密切相关,可用于脾虚卫弱,肌表不固之汗多及脾气虚弱而胎元不固者。,用法用量 : 煎服,1015g。白术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使用注意:白术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症,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均不宜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山 药,【药用来源】,甘,(涩)、平。 入脾、肺、肾经。,山 药,益气养阴,功效,退出,【性能特点】,补脾肺肾,【临床应用】,1.用于脾虚证。为一味平补脾胃的药品,故不论脾气亏或气阴两虚,皆可应用。 2.用于肺虚证。3.用于肾虚证。4.用于消渴气阴两虚证。,山药,补气养阴补脾肺肾,山药甘平,既补脾胃之气,又益脾胃之阴,且性兼涩。故常用于脾胃虚弱,脾虚食少,体倦便溏,儿童消化不良的泄泻; 肺虚或肺肾两虚的久咳久喘,肾虚不固的遗精,尿频,以及妇女带下清稀、绵绵不止等;亦可用治气阴两虚的消渴证。,用法用量 : 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白 扁 豆 Semen Lablab Album,植物形态一年生缠绕草本。叶为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三角状卵形,小叶片广宽卵形,先端尖,茎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缘,两面均被疏毛。花蝶形,白色。荚果扁略弓曲,淡绿色。种子2-5粒,白色。,药材性状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药性 甘,微温。归脾、胃经。功效 补脾和中,化湿。应用 1、脾气虚证 本品能补气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泻泄。,2、暑湿吐泻 本品能健脾化湿以和中,性虽偏温,但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故可用于暑湿吐泻。,Radix Glycyrrhizae,来源 本品为豆科(LVEGUMINOSAE )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甘 草,药性 味甘,性平。主归心、肺、脾、胃经。功效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清热解毒。应用 本品应用十分广泛,通过相应配伍,可用于多种 病证。 能益心气,补脾气,并能入肺经祛痰止咳。用治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常以本品为主药; 治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常以本品益气和中。治痰多咳嗽,可随证配伍应用。,本品味甘能缓一则可缓急止痛,多用于挛急性疼痛,如脘腹及四肢的挛急作痛;一则可缓和药性,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缓和其烈性或减轻其毒副反应,又可调和脾胃,故应用非常广泛。其清热解毒作用,以用于热毒所致的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为主。,Fructus jujubae,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大 枣,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小枝又个托叶刺,长刺粗壮,短刺钩状。叶互生,卵形,基生三出脉。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萼片、花瓣及雄蕊均5枚;花盘圆形,边缘波状。核果深红色;核两端尖锐。,药材性状果实呈椭圆形或短圆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顶端有一小突点,基部凹陷,有果柄或果柄痕。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尖锐,坚硬。果肉气微香,味甜。,药性 味甘,性温。主归脾、胃经。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应用 常用于:1、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2、血虚面黄肌瘦,妇女血虚脏躁,精神不安。,Mei,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所酿成的蜜。,蜂 蜜,动物形态 中华蜜蜂 营群居生活,一群蜂中有一个雌蜂(又称蜂王),少数雄蜂和很多工蜂(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体)组成。工蜂酿蜜,其体表黑色,头、胸、腹部密生柔软短毛,带黄褐色。头部为三角形,有复眼一对,触角一对,呈肘状弯曲。口器发达,适合咀嚼和吮吸,上唇基前方有一浅黄色三角形斑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