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教育部分翻译_第1页
当代美国教育部分翻译_第2页
当代美国教育部分翻译_第3页
当代美国教育部分翻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大学与学院 1944年,瑞士社会学家Gunnar Myrdal很有前瞻性地意识到了美国信仰的本质:在美国的历史上,唯有教育有望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素质(Blanck, 2002:138)。教育是美国梦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观念的一部分,那就是民主是需要文明的老百姓的。美国的教育发展于欧洲的传统,一开始以家庭为中心,当清教徒抵达新世界,建立第一个社区和教堂学校时,美国教育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每个殖民地都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共有9所大学,731名大学生。这九所大学分别为:哈佛大学(清教徒公理教会于1636年成立),威廉玛丽学院(英国国教徒成立于1693年成立),耶鲁大学(清教徒公理教会于1701年成立),普林斯顿大学(长老会于1746年成立),宾夕法尼亚大学(非宗教学校,成立于1751年),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国教徒成立于1754年),布朗大学(浸信会教友于1764年成立),罗格斯大学(荷兰人于1766年成立),达特茅斯学院(公理教会于1769年成立)。美国的教育系统使其最大的成就之一。 独立战争之后,美国为学生们设计了更具民族主义的教学大纲,这个设计是自发的,既不是法律规定的,也不是强制性的。课程强调自由以及英雄的牺牲精神,比如乔治 华盛顿,托马斯 杰斐逊,和本杰明 富兰克林这样的人物。学生依然会学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及基本的英国文学。诺亚 韦伯斯特编写了一本字典,来比较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发音和拼写上的区别。他以促销的形式卖字典,并宣示:“现在”指的是时间,代词”这,这个” 指的是一个国家。大家快抓住时间,建立我们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政府吧”(韦伯斯特,1789:379)。美国领导者坚持让女孩儿接受全面的初级教育,这样她们以后就可以做一个“民主妈妈”。大家都希望教育能够缓解社会焦虑,为所有自由的白人提供向上的流动性和平等的机会。 在北方,教育发展得很快,但是北方和西部的私立学校到1900年左右才普及。大部分美国黑人和美国印第安人被剥夺了接受初级教育的权利,他们只能在少数几个传教士学校接受教育。1900年左右,移民人数众多,公立学校扩大规模,来削弱移民外来文化的影响,同化他们,使他们美国化。1850年,只有119有大学,到了1876年,大学猛增到356所,这一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为第一个坚持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比大学教育更重要的学校。与其他国家都不同的是,美国的教育是大众化的。 现在,美国有6500多所大学,1500万大学生,将近一百万名教师,总共2000亿美元的经费(NEA,2000)。国立大学在独立战争之后就建立了,其中最先建立的两所是乔治亚大学(1785年建立)和北卡罗莱纳大学(1789年建立)。如今,每个州都至少有一个重点四年制大学,大多数州都有很多大学。还有1004所两年制的大学,通常叫“社区学院”。2002年的时候,这些学院平均每年的学费为1518美金(AACC,2001)。这些学校是为那些上不起昂贵的四年制大学的学生而建立的,学生年龄也要大一些(2002年,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9岁),他们通常都已经有家庭或孩子了,或者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从而进入“高等院校”就读。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获得专科证书。另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建立技校,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技能,或者为移民提供英语教学。这个教育系统与众多的大学和学院共同成长,同时又相互竞争。 总体来说,教育系统受市场的驱动,分散而又多样化,为不同能力,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家庭背景和有不同目标的同学生提供机会。1890年,大学生的录取率为3%,到1950年,录取率飙升到了25%,到了2000年,已经接近67%了!增长最快的阶段是二战之后,当时(1948年)美国政府的G. I. Bill为想上大学的老兵提供补贴。冷战使得科学家和专家的需求量增大,国会通过了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案,这个法案将国家安全与心理资源以及大学生的技能联系在了一起(Menand, 2001)。2002年,联邦政府向国家科研大学拨款将近214亿美元(SSTI, 2004)。美国对教育拥有宪法权威。这能给他们足够的灵活性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州立教育委员会为教师资格、学生入学、课程设置设定了最低要求, 但真正对教育的管理权则下放到了更地方的层面。90000所公立学校和270万名教师交由14600个独立学区来进行日常管理(美国全国教育协会,2000)。27400所私立学校(基于宗教和班级规模来划分的预科学校)不受国家调控,但要达到最低的课程设置标准。这些私立学校几乎不受国家、联邦和当地政府的资助,他们必须依靠捐赠基金、募集捐款、教会和学费来获得资金。2001年,美国有80万名学前班儿童,还有5300万名从幼儿园进入12年级的儿童,其中有10%进入私立学校(美国人口普查局, 2000a:134)。美国在中小学教育上的总投入达到了将近3000亿美元。图6.2.中对美国教育体制进行了总结。学区和地方教育委员会学区都是由地方社区或县委任或选举出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的。地方教育委员可以决定当地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管理给学校的资助。总体来说,运营学校的一半花费来自政府,另一半则从当地财产税和销售税中筹集而来,这两项税都由每个社区决定。那些拥有高产权价值或者愿意增加税收的社区可以为当地的学校提供好的设施、最新的软件和最好的老师。而穷一点的社区很难筹集到这些基本配备所需的资金,还会面临供应短缺、教师怠工、学生缺勤、电脑老化和更老旧的教学楼等问题。根据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案,联邦政府会为那些资金不足的公立学校提供经济援助。另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继续升学计划开始资助高中贫困生,领先计划为那些家境不好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以帮助他们提高基本技能。地方教育委员会可以决定买什么教本和上什么课,不同社群也会参与到选择中来。农业社区、非洲裔美国人社区、城市地区、原教旨基督教社区、移民社区、自由和保守社区都对合适的教本和课程有不同的想法。对教本和课程的选择在城市地区会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家说着80-90种母语而上学要说英语的学生们所处的地区。国家法律规定,不管说什么母语,所有学生都应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研究显示,城郊地区有好学校的时候,市中心和乡村地区却没有很多准备好入学的学生。美国人在做买房或者调职决定的时候会考虑学校之间的不同,最后决定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孩子要去的学区。当然,很多贫困的美国人没有机会选择。如果公立学校在纪律、安全和高强度教育方面不能满足期待的话,中、高产美国人可以花钱送他们的小孩去私立学校。美国人希望他们的高中可以提供范围广的、非专门化的综合型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意思是:不管是本身想学还是为了学业上达标,每个人都应该接受12年的学校教育。这种不挑学生的教育理念旨在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机会,来为社会输送有文化素养的工人,并帮助来自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的人们真正地成为美国人。这种把不同能力的学生集合在同一学校、同一课堂的做法可能会阻碍个别学生学术潜能的发掘,因为老师面临着要教会每个人的挑战。很多学校已经尝试采取一种跟踪机制,这种跟踪机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来分班,虽然所教知识的难度很不一样,但仍能教到每个人。而对于那些在学术挑战上也想要有公平机会的人来说,跟踪机制还是存在争议的。那些私立程度最大的预科学校会选择的学生,要么拥有过人的IQ分数或是拥有被证实了的能力,要么是父母在社区中有很高威望或是捐了相当大的一笔钱给学校。不管是在私立学校还是在公立学校受教育,到2003年,总人口中89%的白人、80%的黑人和60%的西班牙裔完成了高中学业(美国人口普查局,2004c)。图6.3显示了2002年25岁以上的美国人的最高学历水平。美国的学校都是由通常拥有大学文凭的管理人员和老师来进行专业化管理。拥有研究生文凭或者少数得到博士文凭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很常见的。那些准教师们必须通过所在州的笔试拿到证明后才能进入公立学校教书;在一个州获得的证明不必要转去另外一个州。因为总体来说,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分散化的、综合性的、通用的以及专业的认证系统。因为有这么多学生、教员、管理人员在进行全日制的学习和工作(占到美国总人口的约25%),教育变成了一个大产业。关于学校和教育质量的争辩一直没有间断过。很有竞争意识的美国人不喜欢看到报告说别的国家、别的州或者别的校区的学生成绩更好。近些年,在3年级和8年级的成绩测验以及SAT/ACT考试中不断下滑的分数引发了很多担忧。与世界范围内学生成绩的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处于工业国家中的中下水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04:90)。家长们指责老师和管理者负有责任;老师们则用相关研究回应到,家庭支持是否到位和贫困问题是决定分数的关键性因素。老师们还认为排名前50%的美国学生可以和任何一个地方的学生一较高下。很多城郊的家长则对学校表示满意,并认为是市中心平民区的学生和新移民拉低了整体分数,而他们自己小孩的成绩在提升。亚裔美国人则被认为是模范少数族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