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_第1页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_第2页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_第3页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_第4页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工程编号:A*-*勘察起止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提交单位:*有限公司法 定 代 表 人:* * *技 术 负 责 人:* * * 审 定 人:* * *审 核 人:* * *项 目 负 责 人:* * *报 告 编 写 人:* * * 提交日期:*年*月*日 * 目 录1.工程概况22.勘察工作22.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22.2勘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2.3勘察的技术依据22.4勘察技术方法22.5勘探点布置22.6完成的工作量3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3.1区域地质构造33.2地形地貌33.3地层结构33.4.地下水44土和水的测试成果及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44.1.原位测试成果44.2.室内土工试验成果44.3水和土的腐蚀性判定54.4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65.岩土工程评价65.1场地稳定性评价65.2地震效应评价65.3地基土适宜性和均匀性评价75.4地基与基础方案评价75.5抗浮评价75.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86.结论与建议8附图件:序号名 称数量编 号1岩土、水测试报告1份/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1/13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例1张1/24地质剖面图32张1/332/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拟建的“*” 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区*镇境内*路西侧。拟建物主要由27幢地上3层,1幢地上4层的建筑组成,均设1层地下室,框架结构,独立基础,预计基础埋深为5.00m左右,0.00标高待定。受成都*的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工程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2.勘察工作2.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相关条文规定,结合拟建物的性状,以及收集了解的场地地质情况综合判定,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2.2勘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物的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任务是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技术要求为:(1) 查明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并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2) 查明拟建场地内的地层结构以及岩土特性,尤其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并提供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3)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 对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推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基础建议方案。对不良地基提出处理办法。(5) 对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2.3勘察的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业主提供的拟建物布置总平面图,以及下列主要规范、规程进行:(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2.4勘察技术方法勘察工作主要是采用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120动力触探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1) 测量:钻孔地面标高采用绝对高程系统。根据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采用中海达V8高精度GPS测放钻孔位置及孔口标高,测量控制点设在设在场区东侧*路水泥地面上,控制点坐标及高程如下: K3: X=40488.400m, Y=42842.406m, H=470.092mK4: X=40736.302m, Y=42846.629m, H=469.760m(2) 钻探:采用SH30-2型钻机,对卵石上部土层进行冲击钻探取样,对地层岩性进行直观鉴别及分层定名。(3) 原位测试:对卵石层上部土层作标准贯入试验,测试土的力学性质;对卵石层用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连续测试,测试其密实程度。(4) 室内试验:对原状土试样作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细砂扰动土试样作颗粒筛分试验;取3件水和4件土试样作化学分析及腐蚀性试验,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5勘探点布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技术规定,沿建筑物轮廓线范围内共布置勘探点167个,勘探线钻孔间距为15.8032.80m,钻孔深度为10.0013.50m。为综合评价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场地内还布置了标准贯入试验孔40个;取土试样孔53个;取水试样孔3个,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1)。2.6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野外工作始于*年*月*日,至*年*月*日结束,*月*日提交勘察报告。完成的工作量列于表2.6。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表2.6序号工作内容单 位数 量1测量测放钻孔孔1672钻探钻探取样孔/m167/617.903原位测试N120动力触探测试孔/m167/1168.30标准贯入试验次404室内试验土工试验件44土颗粒筛分试验件9土腐蚀性试验件4水质简分析组3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处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以东,四川沉降带西侧,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前,东达龙泉山,介于雾中山褶断带与龙门山褶皱带间的一个洼陷。龙门山隆起褶带,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其褶皱、断裂强烈,沉降层巨厚,并伴随有多期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至今仍处在活动中,时有地震发生,是一个强烈上升的隆起区。受龙门山构造带地震影响,成都平原有过震感,但未发生过强烈地震,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微弱,地壳稳定,本场地适宜建筑。3.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原为耕地,现为建筑场地。钻孔地面高程为466.58468.86m,最大高差为2.28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川西平原沱江水系一级阶地。 3.3地层结构经钻探揭露,场地土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形成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和卵石层(Q4al+pl)构成,由上至下各地层的结构特征为:(1-1)素填土(Q4ml):褐灰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新近堆积,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02.00m。(2-1)粘土(Q4al+pl):褐灰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不连续分布,大部地段缺失,层厚0.403.50m。(2-2)粉质粘土(Q4al+pl):褐灰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粗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不连续分布,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403.50m。(3)粉土(Q4al+pl):褐黄色,湿,稍密,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粘粒含量较少,含铁锰质氧化物。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不连续分布,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503.40m。(4)细砂(Q4al+pl):褐灰色,湿饱和,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颗粒组成,含云母碎片及少量圆砾或卵石。以层状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卵石层顶板或卵石层中。层厚0.305.40m。(5) 卵石(Q4al+pl):黄褐褐灰色,饱和,卵石成分多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中等风化微风化,个别呈强风化,亚圆形,分选性较好,卵石含量50%80%,孔隙间充填圆砾及细砂,连续分布。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表4.2.3-2及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卵石层分为松散密实4个亚层。碎石土的密实度划分密实度动力触探类型松散稍密中密密实N120N12044N12077N12010N12010(5-0)松散卵石:钻进容易。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2.53.2击,标准值为2.6击。(5-1)稍密卵石:钻进较容易。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4.26.7击,标准值为5.1击。(5-2)中密卵石:钻进较困难,钻杆轻微跳动。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7.69.7击,标准值为9.6击。(5-3)密实卵石:钻进困难,钻杆剧烈跳动。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11.313.8击,平均值为12.8击。3.4.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强,水量丰富,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径流补给,以地表蒸发和地下径流排泄。卵石层渗透系数建议值,k=20md。勘察期间正值枯水期,钻孔内测得静止水位为1.904.50m,相应标高为463.29466.23m。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02.00m。建议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按照历年最高水位埋深取1.001.50m左右,相应标高为467.50m。4土和水的测试成果及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4.1.原位测试成果本次勘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N120动力触探试验对场地土进行了原位测试,测试成果指标见表4.1-14.1-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指标 表4.1-1统计指标土层名称样本容量范围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击)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击)(1-1)素填土93.04.03.20.400.110.903.0(2-1)粘 土65.06.05.90.500.100.905.4(2-2)粉质粘土73.06.04.60.900.210.803.9(3)粉 土114.05.04.40.500.110.904.1(4)细 砂62.04.03.10.700.240.802.5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指标 表4.1-2统计指标土层名称样本容量范围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击)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击)(5-0)松散卵石1342.53.22.70.550.200.972.6(5-1)稍密卵石1674.26.75.20.680.130.985.1(5-2)中密卵石1677.69.79.71.050.110.989.6(5-3)密实卵石12511.313.812.90.920.070.9912.84.2.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本次勘察取了44件原状土试样,9件细砂扰动样送试验室作土工试验,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列于表4.2-1和4.2-2。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表4.2-1土层名称指 标项 目天然含水率v(%)密度ro(g/cm3)孔隙比e0液限L(%)塑限(%)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w(0)素填土(1-1)样本容量n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最大值max24.20 2.03 2.73 34.20 20.10 16.80 0.38 0.29 7.28 44.00 20.00 最小值min21.80 2.01 2.71 31.70 16.50 11.60 0.16 0.23 5.58 34.00 15.10 平均值m23.03 2.02 2.72 32.86 18.61 14.25 0.31 0.26 6.33 39.13 16.74 标准差f0.74 0.01 0.01 0.77 1.25 1.53 0.07 0.02 0.58 3.18 1.40 变异系数0.08 0.08 修正系数s0.95 0.94 标准值k36.98 15.79 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表4.2-2土层名称指 标项 目天然含水率v(%)密度ro(g/cm3)孔隙比e0液限L(%)塑限(%)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w(0)粘粒含量0.005粘土(2-1)样本容量n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最大值max39.20 2.03 1.12 45.00 27.60 18.80 0.67 0.47 7.36 72.00 20.30 最小值min23.30 1.80 0.66 37.40 20.00 17.10 0.04 0.23 4.48 44.00 12.40 平均值m28.29 1.96 0.80 41.30 23.73 17.57 0.26 0.30 6.23 59.00 16.55 标准差f4.77 0.07 0.13 2.35 2.27 0.46 0.18 0.07 0.97 9.30 2.54 变异系数0.17 0.03 0.17 0.06 0.10 0.03 0.71 0.25 0.16 0.16 0.15 修正系数s0.91 0.91 标准值k53.56 15.07 粉质粘土(2-2)样本容量n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最大值max36.40 2.05 1.02 44.60 28.40 16.20 0.68 0.39 10.61 64.00 22.70 最小值min15.50 1.84 0.55 29.20 18.40 10.20 -0.440.16 5.12 30.00 11.60 平均值m25.78 1.97 0.74 34.44 21.48 12.96 0.33 0.27 6.96 41.21 17.14 标准差f5.12 0.06 0.13 4.24 2.88 2.23 0.29 0.07 1.82 10.49 2.99 变异系数0.20 0.03 0.17 0.12 0.13 0.17 0.86 0.27 0.26 0.25 0.17 修正系数s0.88 0.92 标准值k36.19 15.71 粉土(3)样本容量n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5.00 最大值max28.00 2.08 0.77 30.80 24.80 9.10 0.88 0.23 12.89 46.00 24.60 13.80 最小值min16.30 1.95 0.53 24.80 15.80 6.00 0.05 0.14 7.12 17.00 13.90 5.60 平均值m22.72 2.01 0.64 27.58 20.02 7.56 0.37 0.18 9.14 33.33 20.05 9.90 标准差f3.53 0.05 0.08 2.28 2.75 0.97 0.24 0.02 1.44 8.50 3.07 2.78 变异系数0.16 0.02 0.12 0.08 0.14 0.13 0.64 0.13 0.16 0.25 0.15 0.28 修正系数s0.87 0.92 标准值k28.88 18.44 说明:表中c、w为直剪试验指标。细砂扰动样的颗粒筛分试验成果详见“土工试验报告”。4.3水和土的腐蚀性判定场地气候区属湿润区,土层特征为强透水层,地下水有干湿交替作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取场地环境类型为类进行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判定,判定结果分别列于表4.3-1和表4.3-2。水的腐蚀性评价 表4.3-1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水的测试值(mg/L)水腐蚀性判断标准腐蚀等级备注混凝土结构硫酸盐SO42- (mg/L)110.60121.20300微环境类型类镁盐Mg2+ (mg/L)19.1022.802000微铵盐NH4+ (mg/L)0.00500微苛性碱OH-(mg/L)0.0043000微总矿化度(mg/L)438.40461.6020000微pH值7.17.26.5微地层渗透性为A类,强透水层。侵蚀性CO2(mg/L)0.0015微HCO3-(mg/L)295.2268.201.0微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CI-含量(mg/L)38.1045.40100微干湿交替说明:符号 表示3件不同的水试样的测试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土的腐蚀性评价 表4.3-2评价类型腐蚀介质土的测试值(mg/kg)土腐蚀性判断标准腐蚀等级备注混凝土结构硫酸盐SO42- (mg/kg)119.19244.20450微环境类型类(干湿交替)镁盐Mg2+ (mg/kg)21.1756.483000微铵盐NH4+ (mg/kg)/750微苛性碱OH-(mg/kg)0.0064500微总矿化度(mg/kg)/30000微pH值7.387.736.5微地层渗透性为A类,强透水层。侵蚀性CO2(mg/kg)/15微HCO3-(mg/kg)222.02292.2331.0微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CI-含量(mg/kg)21.3826.03250微B类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钢结构pH值7.387.735.5微说明:符号 表示4件不同的土试样的测试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根据表4.3-1和4.3-2对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内的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仅根据pH值判断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4.4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经过对野外原位测试成果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该地区已有工程经验和资料,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列于表4.4。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表4.4土层名称重 度g(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 Es (MPa)变形模量 E0 (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o)(1-1)素填土18.0804.01515(2-1)粘 土19.01606.02510(2-2)粉质粘土19.01405.02014(3)粉 土19.01004.51520(4)细 砂19.0804.025(5-0)松散卵石20.018014.41230(5-1)稍密卵石21.032024.02035(5-2)中密卵石21.555036.03038(5-3)密实卵石22.070048.04042说明:表中卵石层的压缩模量Es按照下列理论公式计算而得: Es=Eo/,=1-22/(1-), 式中:土的泊松比,砂取0.30,卵石取0.25。5.岩土工程评价5.1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范围无断裂构造,场地整体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利于建筑的地下埋藏物,适宜建筑。5.2地震效应评价5.2.1地震动参数及抗震设防区划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成都市(8个市辖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分组属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5.2.2砂土液化判断拟建场地历年最高水位埋深dw=1.0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对饱和粉土和细砂进行液化初步判定,公式中符号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根据公式:dwd0+db-3.00 (4.3.3-2)计算得: 0.505.00+2.00-3.00初步判定饱和粉土和细砂属液化土,须按下列公式依据标准贯入基数对饱和粉土和细砂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定。Ncr=N0ln(0.6ds+1.5)0.1dw)(3rc)1/2 (ds15) (4.3.4)ILE=(1-Ni/Ncri)diWi (4.3.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3.4: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7, 最高水位埋深dw=1.00m,判定结果列于表5.2.2-1和5.2.2-2。饱和粉土和细砂液化判定成果表 表5.2.2-1地层钻孔编号标贯贯入点深度ds(m)粘粒含量(%)标贯实测击数(击)临界标贯击数Ncr(击)地层厚度di(m)权函数值Wi(m-1) 液化指数IlE 判 别结 果粉土(3)9452.905.65.05.792.60103.53轻微液化9483.705.65.06.531.40103.28轻微液化9842.205.64.55.041.30101.39轻微液化10142.105.64.04.920.70101.31轻微液化10212.605.64.05.481.30103.51轻微液化说明:根据土工试验成果,粉土的粘粒含量为5.60%13.80%,计算时取5.60%。饱和细砂液化判定成果表 表5.2.2-2地层钻孔编号标贯贯入点深度ds(m)粘粒含量(%)标贯实测击数(击)临界标贯击数(击)地层厚度di(m)权函数值Wi(m-1) 液化指数IlE 判 别结 果细砂(4)8771.703.003.06.062.0010.0010.10中等液化9121.903.003.06.403.1010.0016.47中等液化9544.103.004.09.380.7010.004.02轻微液化9622.703.003.07.631.5010.009.10中等液化9782.003.004.06.571.1010.004.30轻微液化9904.003.002.09.272.0010.0015.68中等液化根据表5.2.2-1和5.2.2-2判定,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之上的饱和粉土和细砂属于可液化土层,饱和粉土的液化等级为轻微,饱和细砂的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0.1条规定,对夹在卵石层中间饱和细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5.2.3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根据各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各土层的剪切波速(s)经验值列于表5.2.3。各土层剪切波速(s)经验值 表5.2.3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剪切波速Vs(m/s)土的类型(1-1)素填土130软弱土(2-1)粘 土230中软土(2-2)粉质粘土200中弱土(3)粉 土170中软土(4)细 砂160中软土(5-0)松散卵石240中软土(5-1)稍密卵石320中硬土(5-2)中密卵石380中硬土(5-3)密实卵石460中硬土根据表5.2.3各土层的剪切波速(s)经验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进行判断,场地内分布的素填土属软弱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和松散卵石属于中软土,稍密密实卵石土属中硬土,场地覆盖层厚度5m,场地类别属II类建筑场地。由于场地内的饱和粉土和细砂属于可液化土,该建筑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5.3地基土适宜性和均匀性评价场地土由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及卵石层构成。素填土结构松散,未经处理,不能直接用作基础持力层;粘土、粉质粘土承载力一般,不连续分布,层位不稳定,未经处理,不能直接用作基础持力层;粉土和卵石层上部的细砂承载力低,饱和粉土和细砂属于液化土,液化等级轻微中等液化,未经处理,不能直接用作基础持力层;卵石层的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厚度大,分布连续,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层顶板埋深2.405.70m,层面坡度小于10%,属于均匀地基,但卵石层中细砂透镜体夹层较多,地基土的均匀较差。5.4地基与基础方案评价拟建物均设一层地下室,预计基础埋深为5.00m左右,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以松散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部分地段基础埋深须随卵石层顶板埋深相应增加)。局部地段基础持力层下卧有细砂,对于基础下砂层埋深较浅的,可将其清除,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夯实换填,也可采用C15混凝土换填;对于基础下埋深较深的砂层,设计须进行地基强度验算,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可扩大基础面积,或采取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加固处理面积较大时,也可采用水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加固处理须进行专项岩土工程设计。5.5抗浮评价预计地下室基础埋深为5.00m,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绝对标高为487.50m。若地下室自重不能抵抗地下水浮力时,应采取抗浮措施。根据成都市同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