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解决方案_第1页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_第2页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_第3页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_第4页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精选文档 “智慧城管智慧城管”整体解决整体解决 方案书方案书 . 精选文档 目目录录 1 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1111 1.1项目背景.11 1.1.1 项目建设背景.11 1.2项目建设意义.11 1.2.1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效管理.11 1.2.2 有效整合资源,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12 1.2.3 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投资软环境建设.12 1.2.4 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12 2 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313 2.1整体建设思路.13 2.2项目覆盖范围.14 2.3项目建设总体目标.14 2.4系统建设具体内容.15 2.4.1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15 2.4.2 标准规范建设.15 2.4.3 数据普查与建库.15 2.4.4 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16 2.4.5 智慧城管应用软件开发.16 2.4.6 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16 2.4.7 运行环境建设.17 2.4.8 智慧化城市管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17 2.5系统建设原则.17 2.5.1 规范建设原则.17 2.5.2 整合资源原则.17 2.5.3 先进经济原则.17 2.5.4 全局前瞻原则.18 . 精选文档 2.6系统建设思路.18 2.6.1 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18 2.6.2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18 2.6.3 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化整体投资.18 2.6.4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19 3 3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2020 3.1城管模式设计.20 3.1.1 单元网格管理法.20 3.1.2 城市部件管理法.21 3.1.3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21 3.1.4 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21 3.1.5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22 3.1.6 全方位的评价体系.23 3.1.7 运用与整合多种数字城市技术.23 3.2组织机构设置.24 3.2.1 呼叫中心.25 3.2.2 办公室.25 3.2.3 监督考评股.25 3.2.4 指挥协调股.25 3.2.5 监督员管理股.25 3.3系统运行相关人员设置.26 3.3.1 局领导.26 3.3.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26 3.3.3 专业部门.26 3.4管理制度建设.26 3.4.1 岗位管理制度.26 3.4.2 问题派遣与联席会议制度.27 3.4.3 技术管理制度.28 3.5考核评价体系建设.29 . 精选文档 3.5.1 岗位考核.29 3.5.2 部门评价.29 3.5.3 区域评价.29 3.6安全保障制度.29 3.6.1 网络.29 3.6.2 系统.30 3.6.3 数据.30 3.6.4 应用.31 4 4标准规范建设标准规范建设.3131 4.1建设思路.33 4.2建设内容.33 4.2.1 元数据标准.33 4.2.2 地理信息数据标准.34 4.2.3 智慧城管业务流程标准.34 4.2.4 部件、事件编码标准.34 4.2.5 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规范.34 4.2.6 地理编码规范.35 4.2.7 数据交换标准.35 4.2.8 运行管理规范.36 5 5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3737 5.1系统架构.37 5.1.1 接入层.38 5.1.2 应用层.39 5.1.3 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39 5.1.4 数据层.40 5.1.5 基础软件层.40 5.1.6 硬件与网络层.40 5.2业务流程设计.41 . 精选文档 5.2.1 城市管理问题采集.41 5.2.2 登记立案.42 5.2.3 任务派遣.42 5.2.4 协调处理.42 5.2.5 办事反馈.42 5.2.6 核查结案.43 5.2.7 评价分析.43 5.3系统接口.43 5.3.1 无线数据传输接口.43 5.3.2 采集器、受理子系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44 5.3.3 采集器、协同工作子系统与地理编码子系统接口.44 5.3.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与其它各子系统的接口.46 5.3.5 其他接口.46 6 6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库建设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库建设.4747 6.1数据库设计.47 6.1.1 城管基础数据库.47 6.1.2 城管业务数据库.49 6.2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57 6.2.1 单元网格的定义.57 6.2.2 单元网格划分.58 6.2.3 单元网格编码.59 6.2.4 单元网格图集编辑.59 6.3数据处理和入库.60 6.3.1 数据移交.60 6.3.2 格式转换.61 6.3.3 地形数据处理.61 6.3.4 网格数据处理.62 6.3.5 部件数据处理.63 7 7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6363 . 精选文档 7.1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63 7.1.1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63 7.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70 7.1.3 协同工作子系统.76 7.1.4 地理编码子系统.82 7.1.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84 7.1.6 综合评价子系统.90 7.1.7 应用维护子系统.101 7.1.8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110 7.1.9 数据交换子系统.121 7.2扩展应用子系统.122 7.2.1 视频监控子系统.122 7.2.2 路边喊话子系统.126 7.2.3 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126 7.2.4 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127 7.2.5 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127 7.2.6 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129 7.2.7 全民城管子系统.130 7.2.8 广告管理子系统.131 7.2.9 专项普查子系统.131 7.2.10车辆监控子系统.135 8 8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案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案.135135 8.1总体技术路线.136 8.1.1 外业普查与数据建库总体工艺流程.136 8.1.2 三级质量保障体系.137 8.1.3 作业安全保障制度建设.137 8.1.4 标准和规范文档的编制.137 8.2单元网格划分与建库方案.138 8.2.1 明确网格划分区域.138 . 精选文档 8.2.2 万米单元网格编码.138 8.2.3 万米单元网格图示表达.139 8.3部件普查与数据建库方案.139 8.3.1 数据外业普查.139 8.3.2 普查成果流转与外业采集质量控制.140 8.3.3 内业数据处理.142 8.3.4 内业采集质量控制.142 8.3.5 资源数据成果建库.142 8.4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方案.142 8.4.1 地名、地址、门牌/址外业采集.142 8.4.2 地理编码资源整合与数据建库.144 8.5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修测与建库方案.145 8.5.1 变化区域地形图外业修测.145 8.5.2 修测成果整合入库.146 9 9系统集成方案系统集成方案.148148 9.1系统网络结构设计.148 9.1.1 设计原则.148 9.1.2 技术路线.149 9.1.3 网络拓扑结构图.150 9.2监督指挥中心建设(指挥大厅).150 9.2.1 基本布局设计.150 9.2.2 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要求.151 9.2.3 音响系统建设.151 9.2.4 综合布线系统规划.152 9.3 GIS 软件平台配置建议 .152 9.4其他系统软件配置建议.152 9.4.1 数据库软件.152 9.4.2 操作系统.154 9.5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建议.154 . 精选文档 9.5.1 服务器.154 9.5.2 网络设备.155 9.5.3 存储设备.155 9.5.4 安全设备.155 1010“数字城管数字城管”视频接入系统视频接入系统.156156 10.1系统概述.156 10.1.1需求分析.156 10.1.2建设目标.157 10.2设计依据及原则.157 10.2.1设计依据.157 10.2.2设计原则.158 10.3详细方案设计.161 10.3.1系统架构示意图.161 10.3.2系统部署设计.161 10.3.3各单元详细设计.162 10.3.4传输网络.173 10.4系统功能与性能.175 10.4.1视频业务功能.175 10.4.2视频管理功能.178 10.5方案优势.180 10.5.1模数混合无缝联网.180 10.5.2完善的干线管理和领先的多级流转发技术.181 10.5.3分布式架构下的区域自治和数据同步.182 10.5.4基于 POSA 的视频中间件的核心设计理念.182 10.5.5基于 POSA 视频中间件的兼容性.184 10.5.6高效的 ROFS 文件系统.185 10.5.7标清高清混合接入能力.186 10.5.8电信级的高可靠稳定性.186 10.5.9完备且安全的权限、干线及路由管理.187 . 精选文档 10.5.10 视频互联网.187 1111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188188 11.1概述.188 11.1.1设计目标.189 11.1.2设计原则.189 11.1.3设计遵循标准.190 11.2需求分析.191 11.3系统设计.192 11.4系统规模.195 11.5系统功能描述.195 11.6HYTC950 功能特点.197 11.7显示模式.201 11.7.1全屏显示,高分辨率应用.201 11.7.2功能分区显示模式.201 11.7.3多路视频信号显示.202 11.7.4各类信号混合显示.202 11.7.5系统功能特点.203 11.7.6系统技术优势.203 11.8LED 电子显示屏 .207 11.8.1系统说明.207 11.8.2系统组成.209 11.8.3系统清单.210 11.8.4软件功能.211 11.8.5系统保护.211 11.9辅助显示屏.212 1212指挥中心会议中控矩阵扩声系统指挥中心会议中控矩阵扩声系统.212212 12.1概述.212 12.1.1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依据.213 . 精选文档 12.1.2系统设计原则.214 12.2系统设计.214 12.3系统实现功能.217 12.4会议扩声系统.219 12.5数字会议系统.221 12.6中控对其他系统控制.224 12.6.1信号处理系统.224 12.6.2大屏幕液晶拼接显示系统.224 1313指挥中心装修设计指挥中心装修设计.225225 13.1工程说明.225 13.2规范性引用文件.225 13.3工程总体方案.226 13.4防雷系统.227 13.5UPS 供电系统 .227 13.6接地系统.227 13.7空调系统.228 13.8综合布线系统.228 13.8.1设计依据.228 13.8.2设计目标.229 13.8.3需求分析.230 13.8.4系统设计.231 13.9消防系统.233 . 精选文档 1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1.1.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2007 年 2 月 18 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视察北京东 城区城管新模式时指出:东城区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探索 “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 ,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较好的解 决了城市运行中的多发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经验值得总结,做法值得推广。 住建部于 2005 年 7 月、2006 年 11 月、2007 年 7 月先后在北京、扬州、成都召 开了现场会,先后公布了三批试点城市,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数字化城管模 式奠定基础。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城市(城区)开展了智慧化城市管理建设 工作,已经呈现了全面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良好态势。 智慧城管的建设,将打破现有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形成大城管格局,能 有效地改善的投资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使城市管理走向数字化。一方面提高 了各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办事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方便了市民, 树立了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1.2 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意义 1.2.1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 效管理效管理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在事件的处理上,以块(基层单位)为主,条条协助; 在部件的处理上,以条为主,块块协同。两者职责分明,无法推诿。在城市地 理空间上责任到人,职责范围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 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及时处分。从此改变传统被动的、粗放的、 . 精选文档 迟缓的城市管理方式成为主动的、精准的、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保证城市运 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1.2.2 有效整合资源,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 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通过网络化实现不同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进行 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减少、节约各部门的巡查人力、车辆出行等费用,克服 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促进部门业务 协同、数据及时更新,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共同发展,并且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资金浪费,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益。 1.2.3 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投资软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投资软环境建设 数字化城管系统可对公共设施、市容环卫、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城市管 理工作随时监控,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在改善城市交通、治安 状况和完善社区服务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 旅游环境,进而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和入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2.4 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管理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管理 工作机制工作机制 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 市管理监督中心) ,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 , 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 ,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另外,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联动,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管理的革命。只要 有群众电话举报或者监督员报告,对于出现的问题,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推卸 不了,草率不了。推行智慧化城市管理后,专业部门的信息量一般增加 9-12 倍, 及时消除了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和城市管理盲区。 . 精选文档 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1 整体建设思路整体建设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项目建设确定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突出重点,讲求实 效”作为系统建设总体指导思想。 所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是指充分消化和吸收全国兄弟城市建设智慧 城管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和“大城管”建设的全局和整体性的 需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面向共享,预留接口,做好系统建设前期的规划 设计工作。系统建设以“小城管”建设作为切入点,首先满足城管执法局业务 需求,为大城管运行积累经验,时机成熟时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单位,充分发挥 系统的综合效益。 所谓“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是指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城 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做到两优先:一是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和 问题解决要优先,二是覆盖范围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要优先,要立足解决城市 管理的实际问题,力争用最小的投入做到“城市美丽、百姓舒心、政府满意” 。 在项目建设的总体技术和管理思路上,确定以“三统一”作为总体指导原 则。 1)统一平台统一平台 全县基于政务外网,建设智慧城管的指挥、监督、处置、评价等应用平台 以及数据交换平台,按照智慧城管共享平台统筹规划、统一设计。 2)统一受理统一受理 建立呼叫中心,统一受理市民、监督员上报的案卷以及领导派发的案卷。 通过统一受理平台,将全县的城管业务举报和投诉集中到的呼叫中心。 3)统一监督统一监督 设立全县的监督中心,负责对县内各委办局和其他相关单位对城管事件的 . 精选文档 处置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估,并通过智慧城管门户网站统一对外发布。 2.2 项目覆盖范围项目覆盖范围 城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 ,总户数约 *万户,辖*个乡镇、*个行政村。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为*平方公 里。 从其他兄弟城市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投入的情况来看,单位面积投入的资 金还是比较大。从人员配备上看如果要做到精细化管理,每个监督员管辖的范 围应保持在 0.25 平方公里以内;从数据方面看,目前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总规划区内的其他非建成区还无法纳入市政管理范围。综合来看,智慧化城市 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从实际出发,立足打好基础,统筹规划,逐步向横 向(区域覆盖范围)和纵向(“小城管”向“大城管” )发展。 项目建设覆盖范围先从部件和事件管理、门前四包等做起,往后向地下管 线、医疗保健、社区内部设施等方面开展工作。 2.3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网 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等多种方式,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搭建 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 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实现智慧化城市 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 统、人口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 映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 精选文档 2.4 系统建设具体内容系统建设具体内容 图 2-1 系统建设内容 2.4.1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的组织架构。根据机构职能确定岗位和附属人员岗位, 明确内设机构和岗位职责,并配备相应人员。 建立协同运行机制,明确各城管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 程,建立考评监督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2.4.2 标准规范建设标准规范建设 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的相关标准规范。 2.4.3 数据普查数据普查与建库与建库 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 则 (CJ/T 213-2005)要求,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 . 精选文档 管理对象等原则,以 1:1000 地形图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和差异化需求,对 全县进行地理单元网格划分以及地理编码。开展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 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它等部件普查。 2.4.4 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数据库,其中主要包括城市管理空间数据库、城市管理 业务信息库、系统运行维护数据库等。空间数据建设以地理框架、部件、事件 建库结构为标准,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城市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和 事件进行建库,设计良好的业务信息数据库和运行维护数据库,为城市管理应 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2.4.5 智慧城管应用软件开发智慧城管应用软件开发 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T106-2005)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技术方案,开发建设基础信息系 统和扩展应用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 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地理编码、应用维护、基础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 扩展应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喊话子系统、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 子系统、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 全民城管子系统、广告管理子系统、专项普查子系统、车辆监控子系统。 另外,系统建设中要规划与共享平台的接口,保证将来建设共享平台后可 以与之无缝对接。 2.4.6 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的数字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