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质量检测 人民版_第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质量检测 人民版_第2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质量检测 人民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肇庆模拟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是()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故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故a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有序地发展,故b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手段,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干预或减少干预主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故d项错误。答案:b22020河北名校模拟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d项错误。答案:c3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3倍多;在此期间37 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解析:材料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这些措施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项错误;胡佛总统的做法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答案:b4下表内容呈现的是1977年五个发达国家不同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据此可知()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联邦德国100 75 50 100 100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美国100 25 私有 25 私有a.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b当时的英美两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c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学习d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混合经济”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息,故c项错误;表格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既有国有经济也有私有经济,故d项正确。答案:d5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59.9%,1980年上升到65.2%,1986年超过了70%。这种现象的出现 ()a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c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d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解析: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反映出第三产业的兴起,开拓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62020洛阳质检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解析:材料强调“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因此要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故a项正确;b项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发展知识经济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72020哈师大附中一模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富人,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 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一措施旨在()a清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促进经济繁荣争霸全球 d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解析:这一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但不能清除,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但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的全球争霸提供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1920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d项正确。答案:d9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反映了苏联 ()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d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解析:材料表明农轻重的比例失调,工农业生产没有协调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农轻重比例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的变化,不能推断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故b项错误;从图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增长的比例看,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国际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10下面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下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集体农庄(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0.13.923.671.4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4.933.687.499.1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数据中,19181937年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就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答案:c112020吕梁测试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c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解析:从材料“1928年初”“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个体小农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开展起来,但斯大林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多更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农业开始改造,发展农业集体化道路,这属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调整,故b项正确。答案:b1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但不幸的是,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的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此材料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b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c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d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最终失败解析:“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前瞻性,方案不够成熟,过于轻率,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材料二当罗斯福接替胡佛担任美国总统时他意识到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即“新政”。“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fief)。经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美国也由此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简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之处,并概括新经济政策在什么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发展。(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12分)(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8分)解析:第(1)问,主要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背景、政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的互补性进行分析。答案:(1)不同: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资本家租借和租让部分国有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实物配给制。发展:借助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应对当时面临的严重危机;领导人的突出作用;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使得危机得到缓解,经济得到恢复发展;都为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启示:应历史地看待,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将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区别开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短促的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革的25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于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宜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即先从总体上提出一个观点,再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史实的选取必须是世界史的内容。观点可以包含某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内容,但以两个阶段为宜。每个方面的论述一定要选取充分的史实进行充分论证。答案:示例论题:20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论述:从1914年至二战结束,世界有诸多灾难。这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社会危机四伏。两极格局时期,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20世纪的世界也是繁荣的世界。一战结束后至经济大危机前,世界和平发展,苏俄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