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试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22020广东梅州模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墨子亲士中云:“人国而不存在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的局面加剧诸侯争霸b墨家的主张未对政局产生影响c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d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3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朱熹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义,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朱熹的理学在当时()a开始走向生活化和世俗化b成为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强调与传统儒学划清界线d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5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6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a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b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d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7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8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9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10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112020蚌埠检查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12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安徽蚌埠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材料二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15分)并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12分)单元综合测试十二1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养心”“养气”,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养心”“养气”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主性,并不是突出外在教化的影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属于先秦儒家学派,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材料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提到子贡出然后各国争霸加剧,反映子贡作为知识分子有一定影响力,子贡一人不能代表百家争鸣的局面,不能说明是百家争鸣局面加剧了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墨子亲士中强调的是重用士阶层的重要性,不能反映墨家主张是否对政局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符合时代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子贡对各诸侯国的影响,知识阶层影响力增加,地位提高,而墨子亲士中同样强调了重要士大夫和贤人的重要性,也是反映出知识阶层地位的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3解析: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没有维护皇权,故a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故b项错误;法、术、势结合是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故d项正确。答案:d4解析:由材料“从众、从俗的原则”可知儒学走向生活化、世俗化,故a项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故b项错误;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理学将儒学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而非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a5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是李贽的言论,故a项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的言论,故b项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观点,故c项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6解析:据材料“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可以得出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7解析:根据材料“农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中国传统历法,但并未涉及外来历法问题,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故c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a8解析:题干主要论述西汉纸的发明,没有谈及西汉纸的书写功能,故a项错误;题干谈及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西汉纸,这不等于在全国各地推广造纸术,故b项错误;“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谈及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西汉纸,并且在后汉书中也有记载,说明最晚在汉朝时就发明了造纸术,故d项正确。答案:d9解析:a项以偏概全,材料中“小说”只是文学作品之一,故a项错误;统治阶级需要,与材料中“市井间”不符,故b项错误;娱乐活动极为丰富无法体现,与材料中“演说话者”不符,故c项错误;“宋元之际”商品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与材料中“市井间”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0解析:据材料“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可知主要是描述内容发生变化而不是叙事方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相符,故b项错误;据所学,明朝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结合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对商人的认识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11解析:据材料“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可知这是传统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经济结构急速变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符合明末的史实,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传统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民众娱乐生活丰富,故d项错误。答案:b12解析:秦为当时西域羌人,其灭掉六国为后周华夏,北宋被金朝灭亡,金为北狄胡虏,灭亡的北宋是汉室顶级文明,明朝因内乱灭亡被满清取代,中国汉室再次亡于胡虏,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为什么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即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不是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可知,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受儒学熏陶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走向”,根据材料“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可知,中国近代家训的走向是渐趋衰落。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二“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可知,西方民主思想冲击和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是近代家训开始衰落的重要原因;再结合史实,传统家训本身的缺陷、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等因素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家训不断衰落的重要原因。第三小问须完全结合所学和现实进行作答:在现代社会中,家训制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答案:(1)特点: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或封建伦理纲常色彩浓厚;重视传统道德的传授等);受儒学熏陶。(6分)(2)走向:渐趋衰落或影响力减弱。成因:带有封建因素的家训无法迎合中国近代化的需要;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冲击;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15分)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4分,回答出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以提取: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其次,根据题意,史伦结合,进行论述。如: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通过佛道思想寻求精神寄托等。最后,对这一现象作简要总结。如:三教在相互辩驳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答案:示例一: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