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调查试题(一)(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之前统治者推崇的是黄老之学,并未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从而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没有体现官员的选拔,故c项错误;汉代统治者并未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故d项错误。2.隋文帝在统一后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这主要是为了a. 打击世家大族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 消除地方割据d. 确保中央政令的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朝中央掌握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考核权,实行三年任期、地域回避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打击世家大族只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一个方面,表述并不完整;c选项错误,隋文帝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割据,与史实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与中央政令的推行没有直接关系。故选b选项。3.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宋代历史典籍记载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鲁)宗道局近酒肆,尝微行就隐肆中治资治通鉴长编(向)敏中因密使访其贼,吏食于村店宋史(王曾)侵(王)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诣开封府诉之a. 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b.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c.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d. 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居近酒肆,尝微行(便衣)就隐肆中”可知,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限制, “吏食于村店”可知,宋代草市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依据材料“诣开封府诉之”可知,宋代出现商业诉讼,这表明宋代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行为;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商税在宋代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无法得出商税的地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城乡发展差距。故选d选项。4.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这反映出当时a. 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b. 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c.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d. 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高效农具数量较少且很少使用,明代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来源于元朝农书的农具图,并未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农业耕作技术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进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经济的衰退;b选项错误,影响农具革新的因素是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不是高产作物的引进;d选项错误,农业在封建社会时期始终都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故选c选项。5.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清室之亡,固由钟钟失政,而其灭亡之速,则其末年外强中干之政策,实亦有以促成之。”由此可见,他认为清政府速亡的原因在于a. 民主与共和潮流的推动b. 列强对华政策的调整c. 清政府自身的倒行逆施d.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其灭亡之速,则其末年外强中干之政策,实亦有以促成之”可知,清政府速亡的原因是自身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末年的“亲王干政”、“皇族内阁”、“铁路国有”等政策的施行造成了民众离心离德,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速亡的原因是自身的原因,不是客观因素,其他选项错误。故选c选项。6.下图宣传画描绘了毛泽东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情景。他当时思考的应该是a. 如何开展“工农武装割据”b. 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c. 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实到实处d. 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毛泽东在井冈山”等信息可知,这幅宣传画描绘的历史情境出现于井冈山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毛泽东思考的是如何开展“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毛泽东思考建立新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c选项错误,苏俄“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毛泽东不认可;d选项错误,毛泽东思考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的问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a选项。7.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社会中,修辞术作为一种技艺,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修辞术的智者。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想通过掌握这门技艺来a. 取得更多的公民权b. 参与法庭的陪审c. 充分发扬人文精神d. 获得政治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公民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演讲和辩论,这使得与之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特别受到重视,提升自己的演说和辩论能力有助于使公民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政治影响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雅典公民权受出身等因素的影响,与是否掌握修辞术无关;b选项错误,参与法庭审判是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是否掌握修辞术无关;c选项错误,发扬人文精神不是主要目的。故选d选项。8.18世纪中叶,法国政府曾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罪名是“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表明百科全书派a. 领导了法国启蒙运动b. 败坏了社会风气c.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d. 宣扬民主和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结合所学可知,百科全书派宣扬自由民主等理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百科全书派领导了法国的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百科全书派是中坚力量;b选项是法国政府对百科全书派的看法,并不符合事实,错误;c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d选项。9.19世纪,西欧社会在争论妇女“工作权利”时,倾向于女人们留在家里生育孩子,1870年后,随着工厂以及大量服务性岗位的出现,妇女们的工作权利得到认可,这表明工业革命a. 提升了妇女在劳动市场上的地位b. 促进了男女平等新观念的产生c. 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d. 使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工厂以及大量服务性岗位的出现,妇女们的工作权利得到认可,妇女在劳动市场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促使男女平等新观念的产生;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大阶级之间矛盾的缓和;d选项错误,此时期家庭结构并未发展根本性的变化。故选a选项。10.下图是一幅题名绞死希特勒(1942年)的战争宣传海报。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海报寓意的是a. 中途岛海战b. 莫斯科战役c. 缅甸战役d. 攻克柏林【答案】d【解析】【详解】柏林战役是二战中盟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此战中,希特勒兵败自杀,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因此最能够体现这一海报寓意的战役是攻克柏林, 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途岛海战是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的战役,与德国无关;b选项错误,莫斯科战役是德国对苏联发起的军事进攻,与绞死希特勒的海报寓意不符;c选项错误,缅甸战役是中英盟军与日本之间进行的战役,与德国无关。故选d选项。11.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对外方针的提出a. 表明西欧国家力图摆托美国的控制b. 是美苏争霸重心转移的产物c. 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转变d. 受到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欧洲人的欧洲”、“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与美苏争霸重心转移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转变;d选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a选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包括3小题,其中12题20分,13题18分,14题18分,共56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立场并非他本人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一方面,孔子强烈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俗越”行动,在他亲手删订的左传中明文写下“初税亩,非礼也”的评语,指责范宣子“铸刑鼎”(颁行法典)是“晋国之乱制也”,“晋其亡乎”!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现实乃是一派“天下无道”的局面。怎么办呢?他于是设想了一套“托古改制”的改良主义方案。“托”文武周公之“古”,以“改”现实之“制”,回复到“天下有道”的文武周公盛世。李元庆试论孔子政治立场的二重性(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政治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特点产生的社会因素。材料二 康有为早年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成年后对旧学“渐厌之,日有新思。”1891年,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刊行,断言东汉以来之所谓古文经学,均系刘献伪造。此论一出,千百年来被官府士林视为圣典的经书经学,顷刻贱如秕糠,引起封建营垒的极大恐惧。孔子改制考1898年刊出。此书提出,孔子创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孔子“布衣改周之制”,成为“万世救主”。孔子改制考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对当时思想界的冲击与震动,梁启超比之为“火山大爆发”、“大地震”。冯天瑜中华文化史(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的著作为何能引起思想界的震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儒学的历史认识形成的时代根源。材料三 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要求和限制,妨碍了对孔子的研究。孔子的科学研究,只有在今天才具备了起步的条件,社会科学界今天才是最好的时期,我感到我们赶上了“百家争鸣”的环境。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孔子这个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两者结合的越好,收获也将越大。摘编自1986年任继愈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孔子的科学研究”所具备的有利条件。【答案】(1)特点:具有保守性:“托古改制”。社会因素: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新生产力因素出现(或答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割据争霸,冲击礼乐秩序;士的阶层崛起,提出政治革新思想;社会动荡,矛盾尖锐。(2)原因:指出古文经学是“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借助孔子宣扬“托古改制”,阐述了维新变法理论,引发了社会思潮。时代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3)条件:“双百方针”等党的正确政策的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国际社会对儒学研究的重视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方面,孔子强烈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僭越”行动他于是设想了一套托古改制的改良主义方案。”可概括得出孔子的思想具有保守性,主张“托古改制”。依据材料“孔子强烈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僭越”行动”结合所学从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诸侯争霸冲击礼乐秩序、士阶层崛起提出政治革新思想、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等角度说明导致该特点产生的社会因素。(2)依据材料“1891年,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刊行,断言东汉依赖之所谓古文经学,均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1898年刊出。此书提出,孔子创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孔子改制考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对当时思想界的冲击与震动,”可从指出古文经学是“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借助孔子宣扬“托古改制”阐述了维新变法理论等角度说明康有为的著作为引起思想界震动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等方面指出康有为对儒学的历史认识形成的时代根源。(3)依据材料“我感到我们赶上了“百家争鸣的环境。”结合所学从“双百方针”的引导、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国际社会对儒学研究的重视等角度指出新时期“孔子的科学研究”所具备的有利条件。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时间项目18601894191319201986手工织布所占比重其中:农村土布96.8285.8565.1771.4543.1696.8285.8563.8965.5238.77机器制布所占比重其中:进口布3.1814.1534.8328.5556.843.1813.3632.5724.2011.84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材料二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钢(万吨)煤(亿吨)电力(亿千瓦时)石油(万吨)粮食(亿吨)棉花(万担)1952年1350.664972.6441.639130.41957年5351.3193.41461.95164增长率396.3%195.5%266.3%331.8%119%125.8%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出现这一情况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渐趋解体;近代工业兴起。趋势:18601913年间,中国进口机制布比重迅速增加。原因:列强商品输出;中国市场需求扩大。趋势:1913年后,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原因:列强转向资本输出为主;中国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实业救国;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民主革命的影响。(2)情况: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增加;工业产品增产速度高于农业产品。解释:产业均有增加得益于良好的政治环境(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秩序稳定);党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一五计划实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等);苏联援助建设。工业产品增产速度快是因为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增幅等。【解析】【详解】(1)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手织布比重呈下降趋势,机制布比重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自然经济的渐趋解体,近代工业的发展。依据表格数据可知,18601913年间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比重迅速增强,结合所学可从列强商品输出的加剧、市场需求扩大等角度分析1860-1913年间进口机制布比重变化的原因;1913年以后进口机制布比重逐渐减少,结合所学从列强转向资本输出为主、中国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民主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1913年后进口机制布比重变化的原因。(2)分析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增加,而工业产品的增产速度高于农业产品。结合所学从良好的政治环境、党的政策和措施、苏联的援助、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14.世界局势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他们欧洲血统的美洲兄弟也统治了美洲.三个历史进程一一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一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750-1914年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对其形成的历史作用。材料二 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就冲突而言,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虽然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是双方在势力交错的敏感地带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发展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线索。西方国家走上了从复兴到发展的道路,而苏联阵营里的国家则从追随苏联的体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发展”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3)综上所述,简要说明你从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得出的历史启示。【答案】(1)特点:欧洲逐渐掌握世界霸权。作用:欧美国家通过“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其自身发展及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化服务效果分析-洞察及研究
- 新零售下百货服务创新-洞察及研究
- 劳动权益与工作伦理-洞察及研究
- 云计算背景下的调查数据管理-洞察及研究
- 无人化作业系统开发-洞察及研究
- 卡络磺钠纳米靶向递送研究-洞察及研究
- 用户心理行为分析-洞察及研究
- 福利政策与团队凝聚力-洞察及研究
- 基础会计实务电子课件与练习题
- 企业对账函标准模板合集
-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 教育中的数字化转型读书心得体会
- 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解读
- 纤支镜灌洗的术前术后护理讲课件
- 加气站风控分级管理制度
- 乡墅建房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 学习通《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测试含答案
- 工程机械发动机课件
- 动物素描阅读试题及答案
- JG/T 511-2017建筑用发泡陶瓷保温板
- T/JSWP 04-2022广告企业信用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