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小练习10.12_第1页
高二语文小练习10.12_第2页
高二语文小练习10.12_第3页
高二语文小练习10.1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练习题(10月12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这个贫困县刚遭受泥石流灾害,房屋受损严重,眼看又一场暴雨来临,民政部门立刻调拨帐蓬等救灾物资以解村民当务之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何如此迷人?多年以来,众说纷芸,南辕北辙,以至成为世界画坛上一个难以解释、却又让人着迷的话谜题。每一个人学习传统书法时,必经临习一环,若能临习不同的字帖,转益多师,那么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诗人通篇采用纯客观的叙写,虽无贬斥之辞,但其冷峻、尖刻的笔锋,已直击荒淫无道者的精神和心灵,有鞭辟入里之功效。为了发扬和保护当地民俗文化遗产,文化局组织多名专家实地堪察,再通过层层选拔,选出了九牛一毛的十个珍贵的保护项目。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根据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境外可用银联卡支付的商户数量突破二千万家,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要支付工具。B.我们必须正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出现背离文学传统的现象,迫使我们做出切合实际的抉择和判断。C. 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5%,但还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等。D.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美育观念暴露出某些偏颇和消极倾向,一些美育实践呈现出技术化、狭隘化或表面化的问题。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也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新浦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C.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遵义市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D.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词不当带来的尴尬,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西关大屋是近代广州的典型建筑。 。狭义的西关大屋建于清末民初,原型是农村的祠堂,当时的祠堂既用于拜祖,也住人,西关大屋仿其形制,故屋内设神楼祭祖;广义的西关大屋则指民国初期所有在西关一带建造的中西式民居,室内没有神楼。可见, 。多宝路24号大屋并未设神楼,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一定会得颈椎病。颈椎病往往不单是颈椎问题,还可能是身体整体出了一些状况,只是表现出颈椎病症而已。所以,要颈椎健康,就一定不要伏案工作。只有颈椎健康了,才能活得更轻松,更健康。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并非一定会得颈椎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九日登梓州城杜甫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注】梓州,治所在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句式整齐,对伏工整,“伊昔”即从前,与“如今”构成鲜明对比。B.“白发”所流露出的感慨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相同。C.颔联,“追欢”句照应“伊昔”,写诗人当年重阳与亲朋登高饮酒赏花的情景。D.颈联,写登城远望后的情景:弟妹正在悲歌,朝廷大臣却在宴酒欢悦。这是实写。E.尾联,前句写兵戈阻于关塞的景象,流露出诗人殷殷之情;“意无穷”总括全诗。10.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答:高二语文练习题(10月12日)答案1.【信息理解】(3分)A(A项,源于第1段,其表述内容是第1段的中心论点。 B项,源于第2段,文本中用了较多的内容阐述了青花瓷体现的中外文化交融。B项说“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明显与原文相违。C项,源于第3段,与原文的差别较细小,原文为“明代中国走向开放和进步的”,C项表述为“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程度上有差别。D项与原文的区别在逻辑关系上,原文的逻辑关系是:明代的中外文明交融,推动了瓷器的转型,也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而青花瓷的转型与社会的转型同步。青花瓷的转型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D项表述为:瓷器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原因。)2.【论证分析】(3分)A(本项对第一段的中心论点表述极为错误。第一段的中心论点应该是:郑和下西洋与青花瓷黄金时代的关系。)3.【分析推断】(3分)B(本项的结论“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是正确的,错在“成化年间”前的定语“青花瓷的兴盛”上。青花瓷的发展变化在全文中呈现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永乐宣德年间,与郑和下西洋同时,此时青花瓷的发展过程是黄金时代,或鼎盛或崛起;第二阶段在成化年间,青花瓷的发展过程是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或由单色向多彩转型。而此选项将成化年间的青花瓷表述成兴盛,与原文中“主流”“转型”明显不一致,兴盛是在永乐宣德时期。所以说“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是错误的。)4.【成语理解】(3分)A(当务之急: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在句中,“当务之急”使用对象不对。 南辕北辙:本要往南边却驾车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标正好相反。 在句中应是观点很多,各不相同,使用不当。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在句中,应形容保护项目的珍贵,使用不当。)5.【语病辨析】(3分)D(A项,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混杂在一起,删去其中之一。 B项,语序不当,“抉择和判断”应改为“判断和抉择”。 C项,成份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句末加“情况”。) 6、D(A、语序不当,“不仅”调至“诚信”后;B、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7【句意连贯】(6分) 西关大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与广义的西关大屋最大区别在于有无神楼 属于广义的西关大屋8.【逻辑推断】(5分)要颈椎健康,并非一定不能伏案工作。颈椎健康了,也并非一定能活得更轻松,更健康。5分。2分,3分。意思对即可。9.BD(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B两者感慨不同,“白发”应是时光流逝飞快之叹与家国之悲,“早生华发”是功业未成的苦闷;D应是虚写,这是作者登高远望的想象之景。)10.游子思乡之苦;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与人生漂泊之悲;国家动荡、兵戈相连之痛(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每点2分)高二语文练习题(10月12日)答案1.【信息理解】(3分)A(A项,源于第1段,其表述内容是第1段的中心论点。 B项,源于第2段,文本中用了较多的内容阐述了青花瓷体现的中外文化交融。B项说“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明显与原文相违。C项,源于第3段,与原文的差别较细小,原文为“明代中国走向开放和进步的”,C项表述为“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程度上有差别。D项与原文的区别在逻辑关系上,原文的逻辑关系是:明代的中外文明交融,推动了瓷器的转型,也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而青花瓷的转型与社会的转型同步。青花瓷的转型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D项表述为:瓷器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原因。)2.【论证分析】(3分)A(本项对第一段的中心论点表述极为错误。第一段的中心论点应该是:郑和下西洋与青花瓷黄金时代的关系。)3.【分析推断】(3分)B(本项的结论“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是正确的,错在“成化年间”前的定语“青花瓷的兴盛”上。青花瓷的发展变化在全文中呈现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永乐宣德年间,与郑和下西洋同时,此时青花瓷的发展过程是黄金时代,或鼎盛或崛起;第二阶段在成化年间,青花瓷的发展过程是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或由单色向多彩转型。而此选项将成化年间的青花瓷表述成兴盛,与原文中“主流”“转型”明显不一致,兴盛是在永乐宣德时期。所以说“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是错误的。)4.【成语理解】(3分)A(当务之急: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在句中,“当务之急”使用对象不对。 南辕北辙:本要往南边却驾车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标正好相反。 在句中应是观点很多,各不相同,使用不当。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在句中,应形容保护项目的珍贵,使用不当。)5.【语病辨析】(3分)D(A项,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混杂在一起,删去其中之一。 B项,语序不当,“抉择和判断”应改为“判断和抉择”。 C项,成份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句末加“情况”。) 6、D(A、语序不当,“不仅”调至“诚信”后;B、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C、成分残缺,去掉“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