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1 . 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按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2 . 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形“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是(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B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代表着山,体现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C博物馆上方是漏斗形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强的采光效果。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3 . 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的主要艺术风格。(2分)壮丽三峡:_远古巴渝:_4 . 选文第两个自然段中划横线句子中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 .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撰写一条关于“三峡博物馆”的广告词,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身后的眼睛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父亲额头青筋可见,他们屏气凝神。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曾平/文,略有删改)6 . 孩子和野猪对峙过程中,双方各有哪些表现?请参考所给内容简要概括。(1)双方对峙:孩子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眼睛也睁得圆圆的。(2)准备进攻:_(3)即将行动:_(4)意外结局:野猪跑了,孩子瘫坐地上。7 . 这篇小说多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孩子”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选择两个不同的侧面简要分析。8 .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话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1)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父亲额头青筋可见,他们屏气凝神。(2)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9 . 小说为何要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乙)观第五泄记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节选自观第五泄记)注: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ch)折:转折。欹(q):倾斜10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其岸势犬牙差互11 .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下澈(_)境过清(_)从山门右折(_)犹不忍去(_)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数步,闻疾雷声,心悸。13 . 阅读小石潭记,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14 . 请结合文本,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三、句子默写15 . (1)古诗文填空。(请任选六小题作答)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宣室求贤访逐臣,_。(李商隐贾生)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2)古诗默写。泊秦淮杜牧_,_。_,_。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和李上舍冬日书事韩驹(宋)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释: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顾藉:顾念。16 .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17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五、名著阅读18 . 名著阅读。(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请回答: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六、综合性学习19 . 读下面的漫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七、命题作文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清明节英雄纪念碑前、学校读书节诵读中、国学节活动展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请以“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过”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书写工整,字迹清晰;(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姓名,否则将扣分。八、其他21 .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_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