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B南宁六月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骄阳似火,热浪扑人;有时乌云密布,暴雨浇诚。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D刚刚落成的畅游阁巍然立于邕江北岸,飞檐斗拱鳞次栉比,为邕城增添了悠悠古韵。2 .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B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C曹操是“老骥伏柄,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3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白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描写的是朝花夕拾中的无常。B巴黎圣母院中,刑场上的卡西莫多撕心裂肺地说要喝水,人们却不断诅咒。爱斯梅拉达把水壶送到他唇前,这个不幸的丑人流下了也许是人生的第一滴眼泪。C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凭三庄联防,机关密布,易守难攻。梁山好汉孙立利用和祝家庄老师栾廷玉同门师兄弟的关系,打入庄内,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D骆驼祥予中,刘四爷卖掉人和车厂并抛弃虎妞,二强子踢死老婆并逼女儿卖身,阮明因没借到钱而告发曹先生,这些自私冷漠的人物体现了社会的凉薄。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ABCD5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颁发(bn)轻盈(yn)桅杆(wi)禁锢(g)B悄然(qio)默契(qi)翘首(qio)胆怯(qu)C脸颊(ji)沉溺(n)镌刻(jun)藏污纳垢(gu)D佃农(din)私塾(sh)锃亮(cng)锐不可当(dng)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B是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C为了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D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灶头画一文,完成下题。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边纹样,又称 “灶画”“灶壁画”。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1500年了。在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有联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等题材,常见的图案有“迎财神”“拜灶君”“松鹤延龄”“鲤鱼跳龙门”。民间艺人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一气呵成,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以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灶头画结构主次分明。主体画面有单幅和多幅之分,单幅灶画构图完整,造型简单;多幅画面组合时,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灶头画的花边纹样也很有特点,它既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尤其是通过各种回纹式的、水波式的、竹节式的装饰,将不同内容的画面衬托得鲜艳夺目,一眼望去像是多景式集中展示的壁画。灶头画除了特殊的文化表征,还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在颜料调制上,灶头画大多使用水粉或水彩,基本色为红、黄、蓝三原色。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嘉兴民间艺人摸索出一种特殊的颜料调制方法,即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进行调制。作画时颜料因酒精的挥发,很快渗入石灰灶壁。这种在水粉或水彩中调入白酒的技法,已广泛运用于灶头绘画中。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采用湿壁作画,就是在灶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历经十载二十载不脱落、不褪色。这种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壁画画法 “湿壁法”十分相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灶头画是江南民间壁画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煤气灶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灶头画逐渐被印有吉祥图案的现代瓷砖所取代,灶头画艺人也越来越少。政府与民间正在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抢救与保护灶头画艺术。如今,灶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盐博物馆“泥香室”陈列的灶头画图片,成了对当地青少年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活教材。7 . 灶头画“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具体指什么?8 . 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从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第段中加点词“逐渐”的作用。9 . 将下面这段文字插入选文第、段之间,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江南农家灶头的形状有三类:一是花篮形,人称“花篮灶”;二是长方形,人称“小方灶”;三是书桌形,人称“桌灶”。灶的大小按家庭人口的数量和需要,砌成两眼灶、三眼灶、四眼灶。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极其复杂,灶的正面有灶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和灶帽等,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部分组成。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让阅读回归为享受熊建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在以经济、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 . 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11 .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_的方法,论证了_的观点。12 . 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树谢冕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 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 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13 . 文章第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简要概括。14 .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15 . 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中却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16 . 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三、情景默写17 .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1) 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2) 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4)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_,_。(6)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的诗句:_,_。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 . “行路难,行路难”连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9 . 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两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2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1 . 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22 .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六、语言表达2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专家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广大市民更加追求精神物质文明,对艺术品的兴趣爱好越加浓郁。艺术品_可以供人欣赏,_可以提高个人的品位,_根据近几年艺术品收藏的行情来看,艺术品的收藏升值空间颇大。(1)请在文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后写在下面。七、名著阅读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小题。24 .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和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的歌手。25 .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不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八、综合性学习26 . 语文实践活动。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某校八年级(5)班正在开展一次“背起行囊走四方”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旅游联票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便旅客出行,在201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级护理实践技能考试指南及模拟题集
- 大型活动志愿者招募致辞模板
- 2025年机动车检测面试高频题
- 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总监管理智慧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美术教育教师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规划师专业技能测验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税务师事务所招聘考试题目解析与指导
- 2025年检察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文联会计准则考试模拟题及题库
- 课件中使用花括号
- 202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吉林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二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卫生及安全检查标准
- 儿童动漫消费偏好-洞察及研究
- 2025年12345热线考试题库
- 2025年森工集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网络接入管理办法
- 隧道二衬安全注意事项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银行科技架构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