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隧道工程海洋评价报告_第1页
珠海隧道工程海洋评价报告_第2页
珠海隧道工程海洋评价报告_第3页
珠海隧道工程海洋评价报告_第4页
珠海隧道工程海洋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海隧道工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珠海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广东三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广州二 O 二O 年一月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1 评价任务的由来与评价目的11.2 编制依据41.3 评价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101.4 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162 工程概况192.1 项目概况192.2 珠海大桥概况202.3 平面布置和主要尺度结构232.4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492.5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552.6 项目用海必要性593 工程分析653.1 工程各阶段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653.2 工程各阶段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703.3 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的分析和识别714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734.1 工程区域自然环境概况734.2 区域自然资源概况994.3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109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235.1 实测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235.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与评价1525.3 海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1565.4 海洋环境沉积物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685.5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705.6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73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26.1 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26.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26.3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26.4 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46.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46.6 主要环境敏感区和海洋功能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56.7 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分析2006.8 防洪纳潮影响分析2017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2047.1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2047.2 环境风险识别2047.3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2057.4 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2098 清洁生产2198.1 清洁生产分析2198.2 项目清洁生产评价2199 总量控制2229.1 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2229.2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2229.3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方案与建议22310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2410.1 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污染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2410.2 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非污染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2510.3 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海洋生态保护对策措施22610.4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一览表22711 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22911.1 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的费用估算22911.2 环境保护的经济损益分析22911.3 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23112 海洋工程环境可行性23212.1 功能区划的符合性23212.2 区域和行业规划的符合性24812.3 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24912.4 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251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25213.1 环境管理25213.2 环境监理计划25413.3 环境监测计划25513.4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可行性与时效性分析256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5814.1 工程概况25814.2 工程分析2591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结论25914.4 污染影响预测分析与结论26214.5 非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26314.6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结论26314.7 清洁生产结论26414.8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结论26414.9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26414.10 区域规划和政策符合性结论26414.11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265附录266附录 I266附录 II267附录 III269附录 270附录 271V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1. 环评委托书错误!未定义书签。2. 珠海市财政局关于征求珠海隧道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3. 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征求珠海隧道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4. 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征求珠海隧道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5.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珠海隧道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6.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征求珠海隧道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7. 珠海市水务局关于征求珠海隧道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8.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珠海隧道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错误!未定义书签。9. 珠海隧道工程路线唯一性论证专家评审会议纪要错误!未定义书签。10. 专家评审会议通知错误!未定义书签。11. 专家组评审意见28812. 专家评审意见修改情况29013. 专家组长复核意见294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评价任务的由来与评价目的1.1.1 评价任务由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发展最成熟的城镇密集地区之一,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推进,珠三角城镇群协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7 年 3 月 5 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7 年 7 月 1 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确立了行动纲领、明确了重点任务、描绘了蓝图。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珠海、珠海、中山、江门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也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珠海作为珠三角西岸的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为组团式布局。鉴于组团式的布局特点,应保证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使主要组团之间以快速通道或高速公路为主要联系通道,特别应加强主城区与西区各组团间的多通道联系。长期以来,由于珠海市对外的快速交通网络和区内组团间快速交通网络没有形成,使城市发展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制约了“双港”的发展,制约了城市西拓和工业的西进,也制约了珠海中心城市职能和区域职能的发挥。目前,珠海市主城区与西部组团的珠海大道交通压力日趋严峻,而作为“咽喉要道” 的珠海大桥于 1993 年建成通车,因早期设计荷载标准偏低,加之与日剧增的交通量, 导致大桥承载能力不足,2012 年检测结果为 3 类,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海大桥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现有的双向六车道桥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珠海大道(珠海大桥东至泥湾门大桥西段)进9行扩建。根据市政府共工作会议纪要201939 号,同意珠海大道(珠海大桥东至泥湾门大桥西段)分两期建设,其中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先行立项实施,为一期工程,已于 2019 年 6 月通过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本项目为珠海大桥东侧至珠海大桥西侧段,后期立项实施,为二期工程;本工程与一期工程(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主要关系为衔接关系,工程施工、设计等并无联系。一期珠海大道(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扩建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地区,河网较为密集,路线跨越泥湾门水道,建设起点位于斗门区珠海大桥西,终点位于金湾区泥湾门大桥西,路段全长约 4.342km,红线宽度 110m,其中涉海部分为泥湾门大桥约 636.48m,设计车速 50km/h,双向 6 车道,宽度 31.5 米;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公路 I 级。二期工程盾构始发井位于珠海大桥西侧,盾构接收井位于于珠海大桥东侧。两者的衔接关系见下图:图 1.1-1 珠海隧道工程位置图本项目位于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地区,河网较为密集,主线西起现状珠海大道主线, 向南转向下穿珠海大道辅道后转入珠海大桥南侧,以盾构段进入磨刀门水道江中段,继续向东下穿堤岸后,以矿山法形式下穿挂锭角山体后,向北转向接入珠海大道主线, 路段全长约 5.0km,其中隧道长度约 4.48km,盾构段长度 2.93km。本次评价工程内容为隧道涉海部分,为盾构段,为双洞单层隧道,长约 2.93km,盾构始发井位于磨刀门水道西岸珠海大桥南侧桩号 K0+870 处,盾构接收井位于于磨刀门水道东岸珠海大桥南侧桩号 K3+800 处,设计车速 80km/h,双向 6 车道,车辆通行限界总宽度 12.25 米;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设备用房防水等级为一级)。总投资约 498353.19 万元。本项目为海底隧道工程。由于海底隧道建设可能会改变海岸线形态和海底地形水深,将引起项目海域水文动力的变化,并对周边海域的冲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施工过程和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不可避免的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的要求,一切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海洋工程项目必须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受珠海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委托(附件 1),广东三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担珠海隧道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公司在接受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后,立即组织项目参评人员到项目拟建地点进行现场踏勘,详细了解本工程内容,并收集了大量相关信息资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等的要求,编制完成了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9 年 12 月 23 日,在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授权委托下,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在珠海市主持召开了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表”) 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见附件 11),本公司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见附件 12);形成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复核稿);报告修改经专家组长复核同意(见附件 13),形成本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1.1.2 评价目的海洋环境是一独特的生态系统,既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同时也容易因海洋工程的建设以及人类活动而遭受损害。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了防治海洋环境受损的研究手段之一。本评价将重点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及严格控制新污染的角度出发, 根据工程区域的环境特点和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别对施工行为和建成后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和论证,以期达到如下的目的:(1) 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相关保护规划, 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和布局的合理性。(2) 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确定污染源和潜在的污染因素,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3) 根据工程的特点,开展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确定环境评价的主要保护目标和评价重点。(4) 通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项目区的环境质量水平给出明确的结论。(5) 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确定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计算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6) 根据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实际施工情况,对工程施工方案、建设方案的环保措施进行评价和可行性论证,提出控制污染、减缓和恢复生态不利影响的对策和建议。(7) 明确给出拟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的可行性结论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本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主要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自 2017 年 11 月 5 日起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8 年 12 月 29 日起施行;(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 11 月 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年 12 月 28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5 年 4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16 年 11 月 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6 年 7 月 2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2 年 7 月 1 日施行;(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201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修正,2017 年 10 月 1日起施行;(15)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年 11 月 1日起施行,2017 年国务院令第 676 号修正;(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17 年国务院令第 676 号修正;(17)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7 年 3 月 1 日国务院令第 676 号修订;(1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424 号;(1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交通部令 2010 第 7 号);(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部令 2011 第 4 号);(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部令 2011 第 5号);(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部令第 44 号,2018 年 4 月 28 号施行;(24)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16 号,国家环保部,2010 年 12 月;(2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 4 号,2019 年 1 月 1日起施行;(26)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 号),环境保护部、农业部,2013 年 8 月 5 日;(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 年 4 月 25日;(28) 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国家自然资源局,2016 年 6 月;(29)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 2 月 7 日;(30)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国家自然资源局,2017 年 3 月 31 日;(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 年修订)。1.2.2 地方性法规(1) 广东省实施办法,2009 年 3 月 3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2 年 7 月 26 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修正;(3) 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7 年;(4)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 年 1 月 13 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修订;(5)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15 年 12 月 30 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正;(6)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7) 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06 年 9 月;(8)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转发环境保护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粤环201317 号,2013 年 9 月;(9)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762 号,2017 年 10 月 27 日;(10)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海渔函20171252 号,2017 年 11 月 9 日;(11)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8 年修正)。1.2.3 相关规划和区划(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国务院,2012 年;(2) 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542 号,2015 年 8 月 22 日;(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自然资源局, 发改地区2017861 号;(4)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国务院,2012 年 11 月;(5)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 年);(6)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国务院,2011 年 8 月;(7)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 号);(8) 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16 年 11 月;(9) 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 年 9 月;(10)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 年 4 月;(11) 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自然资源局,2017 年 10 月;(12)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 年 10 月 27 日;(13) 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 年 12 月;(15)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2020 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2017 年;(16) 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2017 年 7 月 1 日;(17) 珠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3-2020);(18) 珠海市排水条例,2010 年 1 月 1 日;(19)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5 年修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 年;(20) 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052020 年),珠海市生态环境局,2005;(21)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 年),珠海市人民政府,2018 年 5月 28 日。1.2.4 技术规范和标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85-2014;(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5) 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自然资源局,2002 年 4月;(6)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7)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8)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9)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10)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11)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2018;(12)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13)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14)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15)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 28058-2011;(16)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国家自然资源局,2013 年 8 月。1.2.5 项目相关技术资料(1) 建设单位委托书;(2) 珠海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 有限公司,2019 年 9 月;(3) 珠海大道(珠海大桥东至泥湾门大桥西段)扩建工程水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8 年 11 月);(4) 珠海隧道工程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广东方正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9 年 10 月);(5) 珠海隧道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2019年 10 月);(6) 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1939 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 年 2 月25 日)。1.3 评价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1.3.1 评价等级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结合本项目的具体类型及其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及环境事故风险等。项目为海底隧道工程,按照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判定其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等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中表 2,确定本工程海洋环评的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的单项评价等级。项目为跨海隧道,工程海域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判定本项目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的评价等级分别为 2、3、3、2 级。见表 1.3.1-1所示。表 1.3.1-1水文动力、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类型和工程内容工程规模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海底隧道工程所有规模所有区、海域2332根据导则评价等级判定表 3,确定本工程海洋环评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单项评价等级。本项目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评价等级为 3 级。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数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 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 IV 级以上, 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 III,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 II,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 I,可开展简单分析。17表 1.3.1-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IV、IV+IIIIII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 aa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 A。(1)风险潜势划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 I、II、III、IV/IV+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表 1.3.1-3 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根据附录 C、附录 D 对 P 值和 E 值的分级确定,本项目为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期不采用施工船舶进行施工,项目本身不存在环境风险源,因此 Q1 时, 该项目风险潜势为 I,因此本项目可开展简单分析。表 1.3.1-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IV+IVIIIIII环境高度敏感区(E2)IVIIIIIIII环境高度敏感区(E3)IIIIIIIII注:IV+为极高环境风险。项目各项海洋环境评价等级判据见表 1.3.1-4、表 1.3.1-5。表 1.3-4海洋水文动力、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一览表海洋工程分类工程类型和工程内容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工程所有规模所有海域2332最终确定评价等级2332表 1.3.1-5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一览表评价等级工程类型和工程内容1面积 50104m2 以上的围海、填海、海湾改造工程,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长度等于和大于 2km)等工程;连片和单项海砂开采工程;其它类型海洋工程中不可逆改变或严重改变海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较严重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2面积(5030)104m2 的围海、填海、海湾改造工程,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长度 2km1km)等工程;其它类型海洋工程中较严重改变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3面积(3020)104m2 的围海、填海、海湾改造工程,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长度 1km0.5km)等工程;其它类型海洋工程中改变海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较轻微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注: 其它类型海洋工程的工程规模可按照表2中工程规模的分档确定。最终确定评价等级为3级表 1.3.1-6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类型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环境风险评价等级23323简单分析1.3.2 评价范围本工程位于磨刀门水道和泥湾门水道附近海域,通过对工程周边海域资源、环境及开发利用现状特点初步分析,考虑了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后,采用工程区及其附近海域最大的评价范围,评价工程对该范围海域资源环境的影响。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评价范围划定原则, 2 级水文动力环境的评价范围为垂向(垂直于工程所在海区中心点潮流主流向)距离一般不小于 3km,纵向(潮流主流向)距离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 2 倍;3 级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评价范围为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2 级海洋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 58km。结合项目所在海域的地理现状以及项目现状调查站位位置,确定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主要为工程周边的海域,南至 8km 的磨刀门水道和泥湾门水道海、水域,具体范围为: 22538.4764522150.83912N,1132142.803451133044.15477E,评价海域面积约 67.95km2,如图 1.3.2-1 所示。图 1.3.2-1 评价范围示意图1.3.3 评价重点1、评价内容本项目为海底隧道程,其可能改变海底地形,从而改变项目周围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生态环境,并进一步改变冲淤环境。污染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产生的各类废水、固体废物。因此,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海洋环境特征,本项目评价工作内容主要为:(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水文动力环境、海水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3)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包括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水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等几个方面);(4)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5) 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6) 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对策措施;(7)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2、评价重点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特点及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特征,本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1) 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2) 环境风险评价与分析;(3) 施工及营运期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4)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3.4 评价标准(1) 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海水水质评价、沉积物质量评价及海洋生物(贝类)质量评价,其标准按照环境质量调查站位所处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各海洋功能区海水、沉积物及生物的评价标准见表 1.3.4-1,具体评价标准见表 1.3.4-2表 1.3.4-4,具体各站位执行的评价标准见第 5 章节。海洋生物中的软体类、甲壳类和鱼类的生物体内污染物质(除石油烃外)含量评价标准采用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的评价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准见表 1.3.4-5。表 1.3.4-1 各海洋功能区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评价标准海洋功能区名称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磨刀门保留区维持现状维持现状维持现状白龙尾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三类二类二类三灶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三类二类二类表 1.3.4-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单位:mg/L(pH 除外)污染物名称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SS人为增加的量10人为增加的量100人为增加的量150pH7.88.56.88.8污染物名称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DO6543COD2345无机氮0.200.300.400.50活性磷酸盐0.0150.0300.0300.045Pb0.0010.0050.0100.050Cu0.0050.0100.0500.050Hg0.000050.00020.00020.0005Zn0.0200.0500.100.50Cd0.0010.0050.0100.010AS0.0200.0300.0500.050石油类0.050.050.300.50注: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海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海域,海洋开发作业区。表 1.3.4-3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污染因子石油类(10-6)Pb(10-6)Zn(10-6)Cu(10-6)Cd(10-6)Hg(10-6)有机碳(10-2)硫化物(10-6)一类标准50060.0150.035.00.500.202.0300二类标准1000130.0350.0100.01.500.503.0500三类标准1500250.0600.0200.05.001.04.0600注:第一类 适用于海洋渔业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二类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三类 适用于海洋港口海域,特殊用途的海洋开发作业区。表 1.3.4-4海洋生物(贝类)质量(GB18421-2001) 单位:mg/kg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总汞 0.050.100.30镉 0.22.05.0铅 0.12.06.0铜 102550(牡蛎 100)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锌 2050100(牡蛎 500)石油烃 155080注:以贝类去壳部分的鲜重计;注:第一类 适用于海洋渔业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二类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三类 适用于港口海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表 1.3.4-5生物体污染物评价标准(鲜重:10-6)生物类别HgCuPbCdZn石油烃引用标准鱼类0.3202.00.64020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甲壳类0.21002.02.015020调查简明规程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中软体类0.310010.05.525020的生物质量评价标准(2) 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可用于场地、道路冲洗、出入工区的车辆轮胎冲洗等。施工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抽吸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片区属香洲区污水厂服务范围)。运营期清洗污水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1.4 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通过对项目附近海域进行现场勘查和分析,项目将占用磨刀门保留区和磨刀门水道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结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确定本次评价的环境敏感目标的概况、与项目的最短距离及保护内容等见表 1.4-1,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见图 1.4-1。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水质、生态环境、水产种质资源、沉积物环境。表 1.4-1评价海域主要环境敏感目标概况序号环境敏感点简况与项目最短距离保护内容1磨刀门保留区1.保护河口生态环境;2.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须达标排海;3.加强前山河水道环境治理;4.加强海洋环境监测;5.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等维持现状。项目从保留区地下穿越水质、生态环境、水产种质资源及生境2磨刀门水道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广昌取水点上游一万米到下游八千米项目从保护区地下穿越水质、生态环境3磨刀门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限制类红线区环境保护要求:保护西江河口海域生态环境,加强西江河口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需维持现状。项目从红线区地下穿越水质、生态环境、水产种质资源及生境4保有自然岸线管控措施:维持河口区域自然属性,保持河口基本形态稳定,保障河口行洪安全和航道通行。允许开展航道疏浚工程。禁止新增围填海,采挖海砂及其他可能破坏河口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保障海洋生物洄游通南面,37.07m岸线自然属性5珠海大桥/北侧,约40m水文动力6验潮井/东南,588m水文动力7芒洲湿地/南,2900m湿地生态8洪鹤大桥/南,2848m通航9广东西江流域管理局码头/南,54m通航10简易渔港/南,50m通航11水闸一号闸/南,645m防洪12水闸二号闸/南,700m防洪13鹤洲水道沿岸红树林/西南,2810m水质、生态环境14鹤洲水道围塘养殖/西南,2850m水质、生态环境15珠海洪湾中心渔港/南,1.3m通航16幼鱼幼虾保护区南海区渔业水域图(第一批)所在海域水质、生态环境17鱼类“三场一通道”/所在海域水质、生态环境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 1.4-1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图18珠海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2 工程概况2.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珠海隧道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珠海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地理位置:珠海隧道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金湾和斗门区磨刀门水道上, 工程主线西起现状珠海大道主线,向南转向下穿珠海大道辅道后转入珠海大桥南侧, 以盾构段进入磨刀门水道江中段,继续向东下穿堤岸后,以矿山法形式下穿挂锭角山体后,向北转向接入珠海大道主线,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1。图 2.1-1 项目地理位置图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隧道工程分为西岸明挖段、穿越磨刀门水道盾构段、东岸明挖段及矿山法段 3 段;其中西岸敞开段 260m、暗埋段 330.5m、盾构始发井 19.5 m, 总长度 610 m;东岸盾构接收井 19.5 m、暗埋段 140.5 m、矿山法段 395 m、暗埋段 145m、敞开段 240 m,总长度 940 m;穿越磨刀门水道盾构段长度 2930 m。19本工程隧道全线采用双向 6 车道,设计时速 80 km/h,隧道全长 4.48 km。隧道穿越磨刀门水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从海底 11.8m37.8m 深度通过,盾构始发井位于磨刀门水道西岸珠海大桥南侧,盾构接收井位于磨刀门水道东岸珠海大桥南侧,盾构段长度 2.93 km。采用双管单层盾构隧道,单侧盾构隧道直径为 14.50 m,隧道最小埋深按11.8 m 控制,隧道最低点设计标高为-40.79 m,在主、副航道段隧道顶部标高均小于-18.99 m,采取海底注浆加固或加设混凝土抗浮板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运营期的结构安全。渣土产生量及弃渣方式:项目总方量约 159.5 万 m,隧道回填方量约 6.0 万 m3, 可利用土方约 2.6 万 m3(明挖段的砂土、粘土、全强风化岩按可利用土方考虑),可利用石方约 12.7 万 m3(明挖段和矿山法段的中风化岩按可利用石方考虑),约 138.2 万 m3 土方需要弃置;其中盾构法段开挖方量约 103.5 万 m3,全部弃置。弃渣场位于机场北路以东、双湖路以西、鹤岗高速以南、湖滨路以北,占地类型为有条件建设区, 总占地面积约 50 万 m2。用海概况:本项目用海类型属于海底工程用海中的海底隧道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用海中的海底隧道用海。项目申请海底隧道用海面积为 16.9944 公顷。申请用海区长约 2656 m,宽 64.5 m。项目不直接占用东、西两岸的人工岸线,只是下穿东、西两岸人工岸线的下方,不改变地表海岸线的自然属性。拟申请用海期限 40 年。投资/工期:本工程总投资为 498353.19 万元;施工总工期暂定为 4 年,其中区间隧道施工 940 个工作日。2.2 珠海大桥概况珠海大桥是珠海至高栏港的城市快速干道上的一座特大桥梁,位于珠海市西南约10 km,于挂定角西侧跨越西江磨刀门水域。该桥设计全长 3145 m,桥面总宽度为 31 m,双向 6 车道,中间设 2 m 宽的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 212.5 m,两侧各设 2 m 宽的人行道(含栏杆宽度),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 80 km/h。该桥由珠海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养护,珠海市公路局负责监管。珠海大桥为左、右幅分离式桥梁,跨径组合为 1925 m+540 m+70 m+2125 m+70 m+2940 m +45 m+280 m+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