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j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瘫( )痪沉j( )侍( )弄(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3)“暴怒无常”在文中的意思是(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二、现代文阅读学者的态度与精神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注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2 .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3 . 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 . 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5 . 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爱是最大的出息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传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的大学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直到去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的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因为一场矿难去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这笔钱缴了她的学费。从此,她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上名校和留学的难得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母亲。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水盈眶了。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心里一定会很难受的。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地生活,爱她到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走了。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这个城市的一则新闻,26中学的一位老师破天荒地让她那年少的学生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畅想人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学生们的墓志铭各式各样,有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是第二个姚明”,还有的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有人写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这里长眠”。诸如此类,充满了豪情壮志,我们有理由相信是这些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墓志铭却异常得平淡,可是却深深地打动了细心的人们,他给自己的墓志铭是:“这个人将毕生的爱献给了他深爱的母亲!”据说,有人笑他没有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有出息,但他的母亲却没有指责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反而沉浸在莫大的幸福当中。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没有出息呢?如果他们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再回头看看这个孩子的墓志铭,或许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大的出息!6 . 概括选文段“我”对女孩的情感变化过程,填入横线上。_理解_7 . 赏析选文段画线句子。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8 . 选文段为什么反复强调女孩“没出息”?9 .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三、句子默写10 . 默写(1)中庭地白树栖鸦,_。(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2) _,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3) _,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槕歌)(4)衣带渐宽终不悔,_。(蝶恋花)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 .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曾益其所不能曾人恒过12 . 翻译下列句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3 . 完成填空。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_”(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这里运用了_手法。14 . 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15 . 诗中“城阙”指什么?16 . 文中颈联是历代传唱的名句,请作赏析。六、名著阅读17 .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武松道:“我送哥哥一程,方却回来。”A道:“不须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武松听了,酒店上饮了数杯,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来,行到市镇梢头,三岔路口,武松下了四拜。A洒泪,不忍分别,又吩咐武松道:“兄弟,休忘了愚兄之言,少戒酒性。保重,保重!” 武松自投西去了。(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以上这段文字中的A指的是谁?结合全书说说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_七、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小说欣赏”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历史与英雄)18 . 子豪同学在稿纸上写了几句话: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水浒传应该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作。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代文人的妙笔之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其后的隋唐演义又加入新意,既有线索、形象,又能看到才子佳人的小说踪影。因为中国文人对历史有特殊的嗜好,以史为题材的小说都能将英雄表现得极为个性。下列对上述几句话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句中的“灿烂的篇章”是偏正短语。B第句中“其”是代词,“才子”是副词。C第句中的“嗜好”“个性”为贬词褒用。D四句话衔接最紧密的排序应为。19 . 梦妍同学读完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将其中一小段改成了下面剧本。袁博同学想出演剧本中的“镇关西”,但他不知道“镇关西”当时是怎么样的心理活动,于是,你走上前对他说:“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剧本片段)鲁提辖郑屠!镇关西提辖恕罪!提辖请坐。鲁提辖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镇关西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鲁提辖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镇关西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人情与世态)20 . “人情与世态”多反映在凡人的故事里,即所谓的“人情小说”。下列对“人情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B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C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鲁迅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作家21 . 老舍的骆驼祥子可谓是“描摹世态,见其炎凉”。露承同学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阅读后完成题目。(材料一)2017年1月22日,由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北京曲剧经典骆驼祥子在天桥剧场隆重上演。作为北京(2017)第三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文化节的重头剧目,北京曲剧经典骆驼祥子再现舞台,受到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据悉,本次演出是北京曲剧骆驼祥子首次在小年庙会期间亮相,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上演骆驼祥子,一是为了纪念老舍先生原著创作发表80周年,二是_。(材料二)某地区初中生阅读的调查表类别特别喜欢骆驼祥子等经典名著28%玄界之门等网络小说88%(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2)结合材料二内容,为材料一中“骆驼祥子上演的原因”补充一条理由。八、命题作文22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