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是单句。B小明的妹妹是属猪的,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也就是她的本命年。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婵娟”代指月亮,“汗青”代指史册。2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秩序(zh)祈祷(q)侮辱(w)煞有介事(sh)B调羹(gng)校对(jio)譬如(p)忧心忡忡(chng)C妥帖(ti)哺育(f)呻吟(yng)深恶痛绝(w)D惩罚(chng)别扭(bi)蓦然(m)诲人不倦(hu)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众人物能不能言出必行、以身作则,事关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D大量游客前来观荷花、采摘莲子,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信念是一座经岁月洗礼的山峰,永远耸立在坚实的土地A信念是一对受风雨chu lin的翅膀,永远 xing于广阔的天空。人生没有信念,就会在前进的航程中迷失方向,生活就会变得步履蹒跚。生命需要信念,如同土地需要养分一样。其实,人生的道路难以 B(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它布满荆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看到希望、收获wn xn。传说中的夸父以近乎疯狂的执著与信念,用生命酝酿了一曲追求者之歌。人生如歌,信念如曲。愿信念伴随着每一个人的一生前行。4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5 . 材料中A处应填的标点为:_6 .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横线上。B处的词语是_。7 .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po)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给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来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A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lng)。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选自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8 . 阅读选文,根据读音书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po_根问底(2)微薄(_)(3)酬(_)劳(4)硬lng_9 . 阅读选文,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A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10 . 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链接材料)儿子出生时,他在邮运路上;家人春节团聚时,他在邮运路上;面对抢劫的歹徒,他怒吼:“不准砸油车。”为了保护邮件,他身中17刀,4根肋骨被打断,甚至伤及头盖骨在伤势复原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顽强地造了生命的奇迹,回到了他热爱的岗位小小邮车。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用生命坚守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他驾驶的邮车行驶在海拔5000米以上,夏天常有塌方、泥石流,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积雪半米多深甚至会遭遇雪崩,但他从未发生过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一次次邮运任务,他是当之无愧的雪域高原的忠诚信使。(1)选文和(链接材料)中都出现了“奇迹”一词,它们分别指什么内容?(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植树的牧羊人和其美多吉的共同品质。【材料一】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的三月,是冬至后的第105天,在公历的4月5日左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标志季候和农业活动的节气。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清明后来演化为民俗节日。由于其主要风俗活动是祭祀,故又称鬼节、冥节;由于其还有踏青郊游的风俗,故又称踏青节。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材料二】清明节成为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这时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始终没见介子推的身影。三天后大火熄灭,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材料三】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早在远古时期,当人们懂得以太阳和月亮来指示季节以前,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恒星大火(心宿二)作为示时星象来安排生产和生活的。那时候,天上的大火和人间的火,被想象为有着某种神秘关系。每当仲春时节大火星黄昏时分出现在东方之时,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为庆祝这一特殊时间,有一套隆重的祭祀仪式。仪式之一便是熄灭掉去年相传下来的全部旧火,代之以重新钻燧取出的新火,作为新的一年生产和生活的起点,其名目叫作“改火”。周礼司炬氏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所谓修火禁便是禁火,是监督大家将一切旧火全部熄灭,表示过去的一年已经全部结束,以保证全民改用新火,使人间的火与天上的火一致,使人事与天象合一。周代还有改火之举,即根据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工具钻木取火。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去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由于旧火和新火不相接,自然会事先做好许多熟食供改火时食用,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冷食习俗。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时间长达一个月。由于不利于健康,影响生产,以后便缩短时间,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11 . 阅读材料,以“清明”为例,说说节气与节日的区别。12 . 根据【材料三】,推测一下“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的原因。13 . 根据上下文,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句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比较恰当的是( )A乌嘀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B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C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D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四、句子默写14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不知何处吹芦管,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2)_,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3)当今社会,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也鄙视不义之财:“_,_。”(论语述而篇)(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峨眉山月歌李白)(5)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五、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镠。(2)据:统治,割据。(3)布:铺排。(4)贻(y):赠给。(5)讫(q):完毕。(6)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7)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8)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 qi。胠:从旁边打开,打开。(9)伏:通假字,通“服”,佩服。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安敢轻吾射_(2)康肃笑而遣之_(3)患其塔动_(4)但逐层布板讫_16 . 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17 . 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18 . 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 郎中:官名。中庭:即庭中,庭院中。19 .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20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七、语言表达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需要你参与解决问题 下面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调查项目年级人数能调控情绪意志力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初 一12051%38%80%初 二11055%42%71%初 三10560%56%6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_下面是班长陈康在这次活动中的发言稿的一部分,两处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 语文学习要强化意志力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它周期长,见效慢。其能力形成需要不断积累与涵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需要保持顽强的意志,才能克制自己,清除心理障碍和外界干扰,战胜种种困难,克服敷衍了事,浅尝辄止,从而专心致志地刻苦攻读,聚精会神地认真写作。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学好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处画线的语句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_”改为“_”。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