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第一次走进徽州,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闲淡的光阴下撩拔历史的记忆,擦sh岁月的尘埃,徜徉在徽州温润的意境里。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了整个徽州大地,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潮湿的水墨中。一座座牌坊矗立在碧水蓝天中,静默在苍烟夕照下,那些惟妙惟肖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擦sh( )悄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渲染B沾染C泼染D点染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中国人的玉石情结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玉,因其坚硬的质地、清晰细密的纹理、温润的光泽,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又因为其稀有、得之不易,而更加珍贵;加之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文人墨客对其文化内涵的赋予,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作为中国人权力的象征、身份的标志和财富的体现而源远流长。玉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人类文明尚处于酝酿中的原始社会,玉首先就作为权力的象征而存在。在原始的宗教祭献活动中,人们在巫师的带领下,簇拥在象征上天意志的玉器面前,走向神圣的祭坛,祈求神灵把福祉降临到他们身上。周礼中记录了六种被称为“瑞”的玉器-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统治者用它们来祭拜四方天地。此时,玉是代表与天对话的法器,代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对玉器的膜拜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定。在封建社会,玉对于权力的表现越来越系统化和制度化。中国古代社会是阶级意识很浓厚的社会,各阶级各守本分而不僭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在玉文化上有很明显的体现。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至高无上的天子用权力获得最上层的宝玉,不同品级的官员也依据权力大小而获得不同品质的玉器,不同官衔的人佩戴不同的玉佩,行走时根据玉佩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官员的等级,闻其声,知其人就是由此而来。战国时代的和氏璧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价值十五座城池,为了争夺它,秦国和赵国险些发生战争。君主拥有最宝贵的玉器,就代表着他拥有至高的权力,所以他们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玉器。同时,玉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很坚固的文化信仰,叫“执身如玉”,人们以玉的品质作为自身德行的标准。玉,由于其自然属性,加之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历来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爱。他们常以玉喻身,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同身份的人,佩戴不同质地的玉来寻找同类;一个人的修养和身份,也通过他所佩戴的玉器来直观的表现。中国古代的君子在佩戴玉时,他们的行为要更加的庄重和恭谨;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礼的规范,姿态不能太过倨傲,走路的步幅也不能太大,而最理想的境界是,在举手投足间,让玉器相互碰撞出清脆而有节律的声音,仿佛这种清脆的声音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主旋律,能净化人的灵魂。生成了亿万年的玉,遇到了中国人之后,才变成了通灵宝玉。而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好品性的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的精魂。因为玉也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的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君子比德于玉”,是中国人一句古训,是中国人与玉一见倾心的真情流泻。中国人活着,像玉一样,去世了,最神圣的悼念,也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玉最让人称道的品质还在于玉永远不折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最让中国人感动的品性。玉碎了,碎了还是玉!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魂,近百年不折不挠奋斗,中国人有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具有玉的精神的中国人,是永远也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文本库 ,有删改)2 . 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说明中国人的玉石情结?3 . 结合文章分析中国人喜爱玉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表述。4 .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 . 结合文中画线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小题。沙漠奇遇(1)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2)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5年前的情景。(3)当时米哈伊尔参加了沙漠考察队,但他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看上去是一男一女。他们几乎分辨不出五官,只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4)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5)米哈伊尔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他们的眼睛上移开。他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突然,他“哎呀”一声惊叫起来,裤兜里,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6)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他们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费多罗夫,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费多罗夫也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据他的实验助手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火、爆炸。(7)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重回了那个沙漠,现在他正站在雕像面前。(8)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9)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他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不可能!(10)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11)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新陈代谢和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它们因物种而异,差异幅度极大。例如葶苈属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在五六周内即可结束,但红杉属植物却能生长几千年。(12)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13)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在这五年时间里,米哈伊尔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历程,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一些同志,他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战火中体验到了爱和恨。(14)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15)“瞬间”这个概念是非常相对的。人生的一秒钟并不是钟表的“滴答”一声这么简单,而是指人在这一秒钟内所做的事情。这一秒钟可以是无所作为,也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秒钟之内,地球运行一定路程,风儿掠过一定距离,蚂蚁爬过一段小路。人可以根本不介意一秒钟时间,也可以用一秒钟按动电钮,将火箭送入太空:可以无聊地打个可欠,也可以发现一条新的自然规律。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时间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主,而人则是自己时间的主人。(16)沙溪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选自沙漠奇遇(有删改)6 . 对第(6)自然段划线句前文已经埋下伏笔,请找出来。7 . 请结合选文,承接第(14)自然段“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一句,发挥想象,补写至少三个问题。8 . 下面是对这篇科幻小说的阅读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几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沙漠落日的壮丽苍凉,表现出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既串联起情节的发展,又暗示了文章蕴含的深意。B第(11)自然段中用葶苈属植物与红杉属植物对比,证明了“不同物种新陈代谢和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C米哈伊尔是一位热爱科学、有执着研究精神的考古学家,他两度来到沙漠,都是为了探求两座雕像的奥秘。D第(15)自然段米哈伊尔确定这两个雕像是外星生物后,进行了关于时间的思索。三、句子默写9 . (1)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4)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5)王夫之认为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隐含新旧交替的哲理,是“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之句。(6)在常人眼里,雨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了。对于敏感的诗人来说,雨却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你能联想到带有“雨”字的一句古诗是“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四、课内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0 . 本文作者是_(人名),_(朝代)文学家。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_)相与步入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_)但少闲人(_)12 . 作者因为朗月入户难以成眠,于是找到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中漫步赏月。作者描写月的句子中并无一字写“月”,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13 . 作者是著名才子,他的文采让很多人追慕,正应当宏图大展之时,作者却说自己和朋友是“闲人”两个,结合本文创作背景体会“闲人”的含义。14 . 作者夜不能寐显然与自己的处境有关,而他的定风波里“一蓑烟雨任平生”却表达了他豁达的心境,这与此时心情是否相悖?为什么?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nn)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5 .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1)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2)思欲就亭止息_16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17 . 通过这次游历松风亭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_、_的人。六、语言表达18 . 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漫画的含义:_19 . 下面是同学们研究“山水”时所搜集的对联。请你任选两处名胜,推测这两处名胜张贴的对联各是什么。(只填序号)剪一片白云补衲一城春色半城湖邀半轮明月看经 四面荷花三面柳A山东济南大明湖上联:_下联:_B甘肃兰州白塔寺上联:_下联:_七、名著阅读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它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它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法布尔昆虫记)文中的“它”指的是哪种昆虫?作者通过什么试验确定“它”是个“聋子”?请简要概括。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近视成因先天遗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后天因素长时间用眼易诱发近视,用眼过度阅读距离(读写物与眼之间距离)缩短反射光强的不良印刷品易诱发近视过强或过弱的照明蔬菜摄入量少、爱吃高糖食品等挑食、偏食引起的营养不良会导致眼球发育不良。21 . 阅读材料一,说说材料要传达的信息有哪些?22 . 请说说材料二的图标要传达的含义是什么?23 . 根据材料三,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近视的成因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后天因素比较复杂。B为预防近视,学校需要为所有学生提供统一的适当高度的桌椅。C为了预防近视,家长要注意不能让孩子长时间读书、看报或者玩游戏。D为预防近视,家长要多给孩子吃蔬菜,少让孩子吃甜食,并预防偏食。九、作文24 .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 “魅力”形容充满吸引力、活力等。一个人富有魅力,可以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比如博闻强记知识渊博,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仗义执言宽容大度只要有美好的个性就会有魅力。请以“你的魅力让我折服”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二:信仰之光这篇文章,使你对信仰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信仰,拼搏的动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所选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2)教学说课稿 岳麓版选修3
- 机车安全作业培训课件
- 机组大修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监考培训班课件
- 21.2.1配方法(2)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机电岗前安全培训班课件
- 机电安全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美术作品概览四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美版八年级下册-湘美版
- Unit 4 Accidents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外研剑桥(Join in)版(刘兆义主编)
-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教材过关题库
- 商标侵权认定培训课件
- 新版膳食指南2025电子版
- 卒中救治中心建设汇报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 公寓管家培训课件
- cnc加工刀具管理办法
- 岳麓区夜市管理办法电话
- 蒙中医药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书画艺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塑料制品企业三年专项整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