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B观沧海想象大胆,表现出诗人的宏大抱负。作者曹操,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C令尊已近古稀,而家父刚过天命。现,将拙作奉上,恭请斧正。我辈当继续增进我们两个家族的世交情谊。D金色花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泰戈尔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网友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应增大防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软件。修改:将“增大”改为“增强。B中学生校园足球赛决赛将于下周五进行,九一队和九二队争夺冠亚军。修改:将“冠亚军”改为“冠军”。C无人机广受青睐,成为人们新的科技宠物,它最大的用途主要是航拍。修改:在“用途”后加“之一”。D在这次“科技馆研学之旅”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修改:将“让”去掉。3 . 根据积累,下列成语中与“天下独绝”中的“绝”意思一致的是( )。A络绎不绝B绝处逢生C悲痛欲绝D千古绝唱4 .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近期,香港举办了2005年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它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最具江南特色。A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这一句子的主语是“管理处”。B“香港举办”、“花卉展览”、“构思精巧”属同一类型的短语。C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凝聚”改“体现”。D“精巧”、“丰满”都是形容词。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zh)娉婷(pn)佝偻(gu)强聒不舍(gu)B稍逊(xn)忧戚(q)骈进(bin)山肴野蔌(sh)C黎明(n)摇曳(y)调和(tio)觥筹交错(gung)D冠冕(gun)给予(j)瞥见(pi)成吉思汗(hn)二、字词书写6 . 阅读文字,补充拼音与汉字。每年的6月26日是全世界禁毒日,鲜( )为人知的是,这一天也是许多以身xn( )职的缉毒警察的纪念日。身前,他们用热chn( )的赤子之心保家卫国;生后,为了防止亲人遭到恶意报复,他们的墓碑上都不会刻上名字。他们都是最称( )职的人民警察,也是黄沙掩白骨的“无碑人”。鲜(_)为人知以身xn(_)职热chn(_)称(_)职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 狭窄,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漫漫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的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7 . 第一段文字是围绕文中的哪个字来描写的?从哪四个方面具体加以描述的?8 . 有人认为第一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时间顺序写的雪,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9 . 体会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作用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10 . 划线句,请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为什么不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11 . 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12 .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13 .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四、句子默写14 . 诗、文名句填空。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5 .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淫慢则不能励精_16 . 翻译下列句子。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7 . 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六、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题目。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8 . 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19 .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七、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是美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和_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八、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性学习近期,台南中学开展以“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请写出一个含“敬”字的俗语或名言。如果你听到某低年级同学背后诋毁老师,你会如何劝解?请你为校团委以“敬”为主题设计两项校级活动:九、作文22 .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按要求作文。印 痕(英)约翰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