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71-1996 是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称为《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这项标准主要针对因工作环境中接触化学物质而导致的皮肤损伤情况,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诊断依据和处理指导,确保受伤员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关怀。下面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诊断标准

  1. 定义与分类:标准首先明确了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概念,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皮肤直接接触到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级别。

  2. 诊断依据

    • 接触史:确认受害者在工作中确实有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的经历。
    • 临床表现:观察皮肤受损区域的颜色、水泡、溃疡、坏死等具体症状。
    •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致病化学物质及其对皮肤的影响。
  3. 诊断原则:结合接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处理原则

  1.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化学性皮肤灼伤,立即采取措施冲洗受创部位,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清洗,以减少化学物质的进一步损害。

  2. 局部处理:根据灼伤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局部处理,如抗感染、消炎、促进组织修复的药膏等。

  3. 全身治疗:对于重度和特重度灼伤,需考虑全身支持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疼痛管理以及必要时的抗生素应用。

  4. 康复与追踪:灼伤愈合后,应关注功能恢复和心理疏导,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确保劳动者能够安全返回工作岗位。

  5. 预防措施:虽然不属于直接处理原则,但标准强调了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发生,如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改善作业环境、进行安全培训等。

该标准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对化学性皮肤灼伤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6371-1996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1页
GB 16371-1996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2页
GB 16371-1996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6371-1996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慢性丙烯酞胺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of 6370一1996职业性慢性丙烯酞胺中毒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密切接触丙烯酞胺所致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1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丙烯酞胺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丙烯酞胺中毒的诊断及处理。2引用标准865职业性慢性抓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诊断原则根据密切接触丙姗酞胺的职业史,具有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及神经一肌电图改变或小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列为观察对象:冷、脱皮、红斑。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觉障碍,同时伴跟健反射减弱。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觉障碍水平达肘、膝以上,同时伴健反射消失。有较多自发性失神经电位。6370一1996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明显嗜睡及小脑功能障碍。四肢远端明显肌肉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氏阮5治疗原则可用量合剂,并辅以体疗、理疗及对症治疗。重度中毒者应同时加强支持疗法。年复查一次,尽可能作神经一肌电图检查。进行动态观察。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并定期复查。治疗后根据检查结果安排休息或工作。括内科及神经科检查。每年接受体检一次,检查项目除与就业前体检相同外,有条件时应作神经一肌电图检查。8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糖尿病;过敏性皮肤病及其他严重皮肤病。6370一1996附录充件)参见865附录考件)生产聚丙烯酞胺,N,丙烯酞胺的密切接触主要是指皮肤污染的程度,其次是车间空气浓度。度丙烯酞胺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两者分级界限在于中度中毒时,感觉障碍范围扩大至肘、膝水平或出现深感觉障碍导致的共济失调;当出现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或小脑功能障碍时(无论为首发表现或是在已有周围神经病变基础上出现者)均应诊断为重度中毒。要表现为慢性隐袭发病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短期接触高浓度丙烯酞胺后可于一个月左右出现小脑功能障碍,其发病虽较快,亦可参照此标准。之出现周围神经损害。此,必需反复仔细检查这两项体征,检查跟腔反射应取俯卧屈膝位或引用加强法。动觉、位置觉)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双足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行走、单足不能站立及闭目站立困难。小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眼球水平性展颤、言语含糊呈吟诗样、四肢肌张力降低、指鼻及跟膝胫试验不稳、轮替动作失调、步态踌珊。烯酞胺中毒以周围神经轴索损害为主,查方法及其结果判断基准参见865附录A,吠喃类、异费麟、砷、二硫化碳、抓丙烯、甲基正丁基酮、正己烷等中毒及糖尿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附加说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