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xn)目眩(xun)啜泣(zhu)小憩(q)B擎天柱(qng)忍俊不禁(jn)鹤唳(l)洗濯(zhu)C陛下(b)赏赐(C)爵(jio)士应聘(pn)D女娲(w)孪(1un)生莴苣(w)酝酿(ning)2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C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D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在此期间我对人情世故知道了不少。3 . 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不会给人鹤立鸡群、喧宾夺主的感觉。B雷!你轰隆隆的,桀傲不训,响彻云宵,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C书有的只须读其部分,有的只须大体涉猎、浅尝辄止,否则得不偿失。D几个世纪以来,满腹经纶的学者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的奥秘。二、字词书写4 .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_)(2)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锲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_)(3)夜夜我听见马蹄奔弛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看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也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十一公里宽。这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5 . 请用筒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高原的情况发生了怎栟的变化。6 . 第段中画线句“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橡笔直立的少年一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7 .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的是什么。就算老大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8 . 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毀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的理解。9 . 结合选段内容,参照示例,请以“从_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样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示例:从他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等细节中,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文学类文本阅读父亲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0 . 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11 .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12 . 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13 . 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4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谈笑有鸿儒(_)(2)无案牍之劳形(_)(3)陶后鲜有闻(_)(4)宜乎众矣(_)15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16 . 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志向或情操?17 . 乙文中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句子默写18 . 古诗文名句填写。(1)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2)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_,_”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4)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_,_。(5)李白在送友人中,借离群的马的长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6)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_,_。(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8)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优秀篇章。这类诗词中有如“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名句,自古流传至今,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甲)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乙)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况乃:何况,况且。19 . 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表达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B两诗首联都在写景,都描述了国都沦陷时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C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将主观情感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D两诗都提到了“家书”,也都同时提到了战争。可见诗人既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E甲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20 .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甲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七、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她敢作敢为,甚至为了婚姻不惜与有钱的父亲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决裂。她可鄙而又可怜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这段文字中的“她”是谁?出自老舍的哪部长篇小说?你觉得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八、综合性学习22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学校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体也来参与!(1)【汉字演变】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2)选择下面的其中一副对联,续写完整。【1】上联:少壮不经勤学苦下联:_【2】上联:贤才何须蝇蝇小利下联:_(3)【了解工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