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TI杯电子设计大赛试题(全)_第1页
2014年湖北TI杯电子设计大赛试题(全)_第2页
2014年湖北TI杯电子设计大赛试题(全)_第3页
2014年湖北TI杯电子设计大赛试题(全)_第4页
2014年湖北TI杯电子设计大赛试题(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 1 页,A-1 2014 年年 TITI 杯杯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A A 题题:四旋翼飞行器四旋翼飞行器 1.1. 任务任务 设计制作一架能够自主飞行的四旋翼飞行器。 2.2. 要求要求 四旋翼飞行器能够完成以下飞行动作: (1) 飞行器能够根据起飞前预置的指令起飞,飞离地面高度应超过 30cm,飞行距 离(水平)应超过 60cm,然后飞行器应能平稳降落。 (30 分) (2) 飞行器能够根据指定(键盘设定)的飞行高度及降落地点(方向及距离)连续 稳定地完成起飞、指定高度水平飞行、平稳降落等动作。 (20 分) (3) 飞行器能够根据起飞前预置的指令垂直起飞,起飞后能够在 50cm 以上高度平 稳悬停 5s 以上,然后再平稳缓慢降落到起飞地点;起飞与降落地点水平距离 不超过 30cm。 (30 分) (4) 其他自主发挥设计的飞行动作。 (20 分) (5) 设计报告(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分数分数 系统方案方案比较,方案描述 5 设计与论证 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 飞行控制器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 8 测试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完整性、内容规范性 2 小计小计 20 3.3. 说明说明 (1) 飞行器的姿态检测及飞行控制必须使用 TIVAM4、C2000 或 MSP430 等系列 控制器。 (2) 飞行器在完成每一项飞行动作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人为干预,如遥控等。 (3) 飞行器的尺寸可自行选定。 (4) 飞行方向以正北方向为 0、东北方向为 45、正东方向为 90等,以此类 推;距离的单位为厘米(cm) 。 (5) 指定的降落地点是指降落地点距起飞地的水平距离及方向。 (6) 平稳降落是指在降落过程中无明显的跌落、弹跳及着地后滑行等现象。 (7) 能够完成要求(2)时,要求(1)可以免测。 (8) 为确保安全,飞行器应在安全网中或在系留方式下工作(即以绳索将飞行器 拴在地面固定物上) 。 共 2 页,B-1 2014 年年 TITI 杯杯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B 题题: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 1.1. 任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可自主移动的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 (以下简称探测器) , 可探测置于 玻璃板下的金属物体并给出定位指示。 该探测器需采用 TI 公司 LDC1000 电感/数字转换 器评估板(AY-LDC1000)作为金属物体探头,探头上应有定位指针,以给出明显定位 指示。探头可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移动。用直径2(mm)的铁丝围成约 50cm50cm 的正方形闭合框作为探测区边界置于玻璃板下,示意图见图 1。 2.2. 要求要求 (1) 在探测区域内某处(距探测边界5cm)玻璃下放置一枚直径约 19mm 的镀镍 钢芯 1 角硬币(第五套人民币的 1 角硬币) 。探头能从“探头进入区”一侧任意 指定位置和方向自行进入探测区(铁丝框包围区域) 。通过探测,定位指针应 指在硬币边沿之内,探测定位速度越快越好,且探测定位总时间应不超过 2 分 钟。完成定位时给出声-光指示,此后探头不得再移动。 (30 分) (2) 将1角硬币更换成直径约25mm的镀镍钢芯1元硬币 (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 , 重复要求(1)的探测过程。定位完成后,定位指针与硬币圆心之间的定位误 差应控制在 5mm 以;探测定位速度越快越好,探测定位总时间不应超过 2 分 钟。完成定位时给出声-光指示,此后探头不得再移动。 (30 分) (3) 将硬币改为自制圆铁环(用2 铁丝绕制) ,铁环外直径 4cm。重复要求(1) 的探测过程,应使定位指针尽可能指向铁环圆心,定位误差应控制在 5mm 以 内;完成定位时给出声-光指示,此后探头不得再移动,探测定位总时间应不 超过 3 分钟。 (30 分) (4) 其他自主发挥功能。 (10 分) 玻璃板下 铁丝方框 玻璃板下 金属物体 图 1金属物体探测环境示意图 无色透明普通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 探头进入区 50cm50cm 共 2 页,B-2 (5) 设计报告。 (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分数分数 系统方案系统结构、方案比较与选择 4 理论分析与计算探测器组成方案与工作原理分析、 检测与控 制算法 6 电路与程序设计电路设计,程序结构与设计5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及分析 3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公式、图表的 规范性 2 总分20 3.3. 说明说明 (1) 金属物体探测定位装置探头采用 AY-LDC1000 板(由 TI 公司提供) ,可直接 用 AY-LDC1000 板上的覆铜线圈,也可自制线圈;不得安装其他传感与摄像 装置。探测开始后,不得手动或遥控探测器。 (2) 玻璃板可采用普通无色玻璃(玻璃边沿需贴上胶带以防划伤) ,也可用无色透 明有机玻璃板;玻璃板长宽尺寸应大于 50cm、厚度约 3mm。 (3) 探头从“探头进入区”一侧进入时探头的起始位置和摆放方向,以及探测区域 内的被测金属物体摆放位置均由测试专家在现场指定。 共 2 页,C-1 2014 年年 TITI 杯杯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C C 题题:锁定放大器的设计锁定放大器的设计 1 1任务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用来检测微弱信号的锁定放大器(LIA) 。锁定放大器基本组成框图见 图 1。 2 2要求要求 (1)外接信号源提供频率为 1kHz 的正弦波信号,幅度自定,输入至参考信号 R(t)端。 R(t)通过自制电阻分压网络降压接至被测信号 S(t)端,S(t)幅度有效值为 10 V1mV。 (5 分) (2) 参考通道的输出 r(t)为方波信号, r(t)的相位相对参考信号 R(t)可连续或步进移相 180 度,步进间距小于 10 度。 (20 分) (3)信号通道的 3dB 频带范围为 900Hz1100Hz。误差小于 20%。 (10 分) (4)在锁定放大器输出端,设计一个能测量显示被测信号 S(t)幅度有效值的电路。 测 量显示值与 S(t)有效值的误差小于 10%。 (15 分) (5)在锁定放大器信号 S(t)输入端增加一个运放构成的加法器电路,实现 S(t)与干扰 信号 n(t)的 1:1 叠加,如图 2 所示。 (5 分) (6) 用另一信号源产生一个频率为 10502100Hz 的正弦波信号, 作为 n(t)叠加在锁定 交流放大器带通滤波器 信号信号x(t) 锁定放大器锁定放大器 图 2 锁定放大器叠加噪声电路图 S(t) 加法器 n(t)S(t)+n(t) 图 1 锁定放大器基本组成结构框图 交流 放大器 相敏 检波器 直流 放大器 低通 滤波器 带通 滤波器 触发 整形 移相器方波 驱动 参考参考 输出输出 r(t) 信号信号 x(t) 信号通道信号通道 参考通道参考通道 S(t) 显 示 R(t) 共 2 页,C-2 放大器的输入端,信号幅度等于 S(t)。n(t)亦可由与获得 S(t)同样结构的电阻分 压网络得到。锁定放大器应尽量降低 n(t)对 S(t)信号有效值测量的影响,测量误 差小于 10%。 (20 分) (7)增加 n(t)幅度,使之等于 10S(t),锁定放大器对 S(t)信号有效值的测量误差小于 10%。 (20 分) (8)其他自主发挥。 (5 分) (9)设计报告。 (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满分满分 系统方案总体方案设计4 理论分析与计算锁定放大器各部分指标分析与计算6 电路与程序设计总体电路图,程序设计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4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图表的规范性2 总分20 3 3说明说明 (1)各信号输入、输出端子必须预留测量端子,以便于测量。 (2)要求(1)和(6)中的电阻分压网络的分压比例自定。由于V 级信号常规仪器 难以测量,可通过适合加大输入信号幅度的方法,测量并标定其分压比。 (2)关于锁定放大器的原理可参考微弱信号检测 。高晋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共 3 页,D-1 2014年年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D 题题:带啸叫检测与抑制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带啸叫检测与抑制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1任务 基于 TI 的功率放大器芯片 TPA3112D1,设计并制作一个带啸叫检测与抑制功能的 音频放大器,完成对台式麦克风音频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功率放大电路送喇叭输出。 电 路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图 1电路示意图 2要求 (1)设计并制作图 1 中所示的“拾音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 ,构成一个基本的 音频功率放大器。要求:(25 分) a)在输入音频信号有效值为 20mV 时,功率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功率(仅考虑 限幅失真)为 5W,误差小于 10; b)在输入音频信号有效值为 20mV 时,可以程控设置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功率范围为 50mW5W; c)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范围为 200Hz 10kHz。 (2)系统采用 12V 直流单电源供电,所需其他电源应自行制作。 (10 分) (3)在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为 5W 时,电路整体效率80%。(10 分) (4)将台式麦克风与喇叭相隔 1m 背靠背放置,见图 2(a) ,使用电脑播放音乐作 为音频信号源。音频功率放大器能通过麦克风采集信号,经功率放大电路送喇叭输出, 输出的音频信号清晰。(5 分) 啸叫检测啸叫检测 啸叫抑制啸叫抑制 拾拾 音音 电电 路路 接信号源接信号源 功功 率率 放放 大大 电电 路路 A B K1 音频功率放大器音频功率放大器 K2 D C RL 8 Vo 共 3 页,D-2 (5)设计并制作图 1 所示的啸叫检测电路和啸叫抑制电路,完善音频功率放大器。 要求:(15 分) a)在不进行啸叫抑制时(图 1 的选择开关 K1 连接 A 端,K2 连接 C 端) ,将麦 克风与喇叭相隔 1m 面对面放置,见图 2(b) ,从小到大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 出功率,直到产生啸叫时停止; b)啸叫检测电路能实时监测所产生啸叫,并计算啸叫的频率。实时显示啸叫频 率和相应的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 c)启动啸叫抑制电路(图 1 的选择开关 K1 连接 B 端,K2 连接 D 端) ,音频功 率放大器应能有效抑制啸叫,并正常播放音频信号。 (6)进一步改进啸叫抑制电路。在保障无啸叫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音频功率放大 器的输出功率;如果输出功率达到 5W 功率,啸叫抑制电路仍能正常工作,可以进一步 缩短面对面放置的麦克风与喇叭之间的距离。(30 分) (7)其他。(5 分) (8)设计报告(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满分满分 方案论证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3 理论分析与计算系统相关参数设计5 电路与程序设计 系统组成,原理框图与各部分的电路图,系 统软件与流程图 5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规范,图表的完整与准确性2 总总 分分20 3说明 (1)作品使用的麦克风应为台式全向麦克风,其灵敏度要大于 -45dBV/P,插头 直径为 3.5mm, 输出阻抗为 1k 2.2k。 关于麦克风灵敏度的定义是馈给 1Pa (94dB) 的声压时,麦克风输出端的电压(dBV) 。有些麦克风给出的灵敏度单位为 dB/Bar, 注 意之间的转换。 (2)作品使用的喇叭应为组合纸盆方式的电动式喇叭,额定功率为 5W,额定阻 共 3 页,D-3 抗为 8。 (3)麦克风和喇叭可以直接购买, 在设计报告中必须附有所购买的麦克风和喇叭 的产品说明书或性能参数。 (4)作品要求拾音电路的输入接口, 以及功率放大电路连接到喇叭的接口必须外 露,可方便进行连接,以便测试时使用。 (5)作品评测由赛区统一准备测试平台, 并统一使用由测试专家准备的台式麦克 风和喇叭进行测试。 (6)作品要求(1) 、 (2)和(3)的指标测试,使用音频信号源外加正弦信号和 外加 8纯电阻负载的方式进行测试。要求 TPA3112D1 的功率放大电路带有 LC 滤波, 输出的正弦信号无明显失真。 (7)作品要求(4) 、 (5)和(6)的指标测试,使用电脑 USB 喇叭(功率不超过 1W)播放音乐作为信号源,放置在距麦克风 20cm 的位置。具体测试的框图如图 2 所 示。 (a) 作品基本部分(4)的测试 (b)作品发挥部分的测试 图 2:啸叫抑制性能测试框图 电脑喇叭电脑喇叭 20cm100cm 功放喇叭功放喇叭 电脑喇叭电脑喇叭 20cm80cm 功放喇叭功放喇叭 共 3 页,E-1 2014 年年 TI 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E 题题:-型型 A/D 转换电路转换电路 1任务任务 设计并制作 1 阶-调制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型 A/D 转换电路,电路 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 1- 型 A/D 转换电路框图 2要求要求 (1)设计并制作 1 阶-调制器,具体电路框图如图 2 所示。图中 REF U为 2V。要 求-调制器输出的 1 位数据流为 TTL 电平,时钟频率 CLK f自定。 (12 分) (2)利用(1)中制作的 1 阶-调制器,设计并制作- 型 A/D 转换电路。要求 A/D 转换电路可设置工作于下列两种模式:(32 分) 模式 1,采样频率为 100Hz,采样位数为 12 位; 模式 2,采样频率为 1600Hz,采样位数为 8 位。 (3)设计并制作-型 A/D 转换电路的采样数据显示装置。要求可以显示 A/D 转 换电路连续采样数据波形,显示的波形数据点数不少于 200 点。同时,在波 形上显示一个光标,移动光标时能显示相应波形点的采样数据。(6 分) (4)改进- 型 A/D 转换电路的显示装置,要求能计算 A/D 转换电路输出的采样 数据的方差 2 , 并实时显示。 方差的计算使用连续 1 秒的采样数据直接计算。 (10 分) (5)改进-型 A/D 转换电路的设计,尽量减小 A/D 转换电路的本底噪声和量化 噪声,提高- 型 A/D 转换电路的采样精度。 实现- 型 A/D 转换电路能工 作于下列模式:(20 分) 模式 3,采样频率为 100Hz,采样位数为 16 位,有效位数不少于 13 位。 共 3 页,E-2 图 21 阶-调制器的结构框图 (6)进一步提高-型 A/D 转换电路的采样速度。实现- 型 A/D 转换电路能工 作于下列模式:(15 分) 模式 4,采样频率为 1600Hz,采样位数为 16 位,有效位数不少于 13 位。 (7)其他自主发挥。(5 分) (8)设计报告(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满分满分 方案论证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3 理论分析与计算系统相关参数设计5 电路与程序设计 系统组成,原理框图与各部分的电路图,系统 软件与流程图 5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规范,图表的完整与准确性2 总总 分分20 3说明说明 (1) 要求(1)中,要求减法器、积分电路、比较器和1位DAC分别用独立电路实 现,并在A、B、C、D信号处应留有测试口,以便对信号波形进行观察。图3给出了各点 的信号参考波形示意。 共 3 页,E-3 图31阶-调制器中各点信号的波形示意 (2) 要求(3)设计并制作采样数据显示装置,可以使用自制的液晶显示;也可 以借助外部显示设备,如示波器。但必须能显示- 型A/D转换电路输出的连续采样数 据,并能显示采样信号的波形。 (3) 采样数据的方差 2 计算:将- 型A/D转换电路输出的一组采样数据,记为 1,2,x nnN,计算其均值 1 / N n mx nN ,则方差 2 为: 2 2 1 / N n x nmN 。 共 1 页,F-1 2014年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F F 题题: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1 1、任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电能无线传输装置结构框图 2 2、要求要求 (1)保持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距离 x =10cm、输入直流电压 U1=15V 时,接收端输 出直流电流 I2=0.5A,输出直流电压 U28 V,尽可能提高该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的效率。 (45 分) (2)输入直流电压 U1=15V,输入直流电流不大于 1A,接收端负载为 2 只串联 LED 灯(白色、1W) 。在保持 LED 灯不灭的条件下,尽可能延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 圈间距离 x。 (45 分) (3)其他自主发挥(10 分) (4)设计报告(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分数分数 系统方案系统结构、方案比较与选择4 理论分析与计算无线传输系统工作原理分析及计算6 电路设计相关电路设计5 测试测试结果及分析3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公式与图表的规范性2 总分20 3 3、说明说明 (1) 发射与接收线圈为空心线圈,线圈外径均 202cm;发射与接收线圈间介质为 空气。 (2) I2=因为连续电流。 (3) 测试时,除 15V 直流电源外,不得使用其他电源。 (4) 在要求(1)效率测试时,负载采用可变电阻器;效率 22 1 1 100% U I U I 。 (5) 制作时须考虑测试需要,合理设置测试点,以方便测量相关电压、电流。 共 2 页,G-1 2014 年年 TI 杯杯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G 题题: 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简易风洞及控制系统 (高职高专高职高专) 1.1. 任务任务 设计制作一简易风洞及其控制系统。风洞由圆管、连接部与直 流风机构成,如右所示。圆管竖直放置,长度约 40cm,内径大于 4cm 且内壁平滑, 小球 (直径 4cm 黄色乒乓球) 可在其中上下运动; 管体外壁应有 A、B、C、D 等长标志线,BC 段有 1cm 间隔的短标 志线;可从圆管外部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连接部实现风机与圆管 的气密性连接,圆管底部应有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的格栅。控制系 统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实现小球在风洞中的位置控制。 2.2. 要求要求 (1) 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 5 秒内控制小球向上到达 BC 段,并维持 5 秒以上。 (20 分) (2) 当小球维持在 BC 段时,用长形纸板(宽度为风机直径的 三分之一)遮挡风机的进风口,小球继续维持在 BC 段。 (10 分) (3) 以 C 点的坐标为 0cm、B 点的坐标为 10cm;用键盘设定小球的高度位置(单 位:cm) ,启动后使小球稳定地处于指定的高度 3 秒以上,上下波动不超过 1cm。 (10 分) (4) 以适当的方式实时显示小球的高度位置及小球维持状态的计时。 (10 分) (5) 小球置于圆管底部, 启动后 5 秒内控制小球向上到达圆管顶部处 A 端,且不跳 离,维持 5 秒以上。 (10 分) (6) 小球置于圆管底部,启动后 30 秒内控制小球完成如下运动:向上到达 AB 段 并维持 35 秒,再向下到达 CD 段并维持 35;再向上到达 AB 段并维持 35, 再向下到达 CD 段并维持 35;再向上冲出圆管(可以落到管外) 。 (20 分) (7) 风机停止时用手将小球从 A 端放入风洞, 小球进入风洞后系统自动启动, 控制 小球的下落不超过 D 点,然后维持在 BC 段 5 秒以上。 (10 分) (8) 其他自主发挥设计。 (10 分) (9) 设计报告。 (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分数分数 系统方案方案比较,方案描述 5 设计与论证 风洞控制实现方法 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8 测试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完整性、内容规范性 2 小计小计 20 共 2 页,G-2 3.3. 说明说明 (1) 题中“到达 XX 段”是指,小球的整体全部进入该段内; (2) 题中“维持”是指,在维持过程中小球整体全部不越过该段的端线; (3) 小球的位置以其中心点为准(即小球的上沿切线向下移 2cm,或下沿切线向 上移 2cm) ; (4) 直流风机的供电电压不得超过 24V, 注意防止风机叶片旋转可能造成的伤害; 可在圆管及其周围设置传感器检测管内小球的位置;可将圆管、连接部与直 流风机安装在硬质板或支架上,以便于使圆管保持竖直状态,并保持风洞气 流通畅。 (5) 每一个项目最多进行三次测试;对于任何测试项目,测试专家可要求进行重 复测试。 (6) 风洞制作方法参考: 圆管长度约 40mm,可以选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或亚克力材料)圆管,也可 以选用不透明的 PVC 圆管。圆管的内直径必须大于 40mm,保证小球(直径为 40mm 的乒乓球)在管内能够自由运动。 如果选用不透明的 PVC 圆管,为了能够方便直观地观察管内小球的位置, 可以在管臂上沿轴线方向开凿宽度约 5mm 的长条形槽孔,再用宽的透明胶带贴 在槽孔上,保证圆管的气密性。开凿长条形槽孔后,应清除管壁内的残屑,以免 影响小球的运动。 为了防止小球落入连接部,可将一根细铁丝或导线,用 AB 胶或透明胶带粘 在圆管下端口处。 连接部的材料可以采用冰箱保鲜袋。 剪去袋底封口部分, 得到一个两端开口 的塑料薄膜“软管” 。将“软管”的一端包住圆管的下端口,并用透明胶带将重 叠部分缠紧;将软管的另一端包住直流风机出风口的外沿,并用透明胶带将重叠 部分缠紧。注意直流风机的风向,应向连接部方向吹风。 可将风洞的圆管、直流风机部分固定在一块硬质板上,再固定硬质板,使圆 管保持竖直状态;也可做一个三脚支架,将风洞的圆管部分固定在支架上并保持 竖直状态,直流风机垂挂在圆管下方。直流风机的进风口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保证气流通畅。 共 1 页,H-1 2014 年年 TI 杯杯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H 题题: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高职高专高职高专) 1.1. 任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根据输入信号及环境噪声幅度自动调节音量的自动增益控制音响放大 器。 2.2. 要求要求 (1) 放大器可以从 mp3 或信号源输入音频(100Hz10kHz)信号,可以带 600负 载或驱动 8喇叭(25W) 。 (20 分) (2) 当输入信号幅度在 10mV5V 间变化时,放大器输出默认值保持在 2V0.2V 内,波动越小越好。 (30 分) (3) 能够显示输入信号幅度大小及频率高低。 (10 分) (4) 能够在 1V3V 范围内步进式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步距 0.2V。 (15 分) (5) 能够根据环境噪声调整自动调节放大器输出幅度。 (15 分) (6) 其他自主发挥设计。 (10 分) (7) 设计报告。 (20 分) 项项目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分数分数 系统方案方案比较,方案描述 5 设计与论证 自动增益控制实现方法 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8 测试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正文结构完整性、内容规范性 2 小计小计 20 3.3. 说明说明 音响放大器的输出可以在 600电阻及喇叭间切换。 共 2 页,I-1 2014 年年 TITI 杯杯大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I I 题题: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高职高专高职高专) 1.1. 任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可自主移动的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 (以下简称探测器) , 可探测置于 玻璃板下的金属物体并给出定位指示。 该探测器需采用 TI 公司 LDC1000 电感/数字转换 器评估板(AY-LDC1000)作为金属物体探头,探头上应有定位指针,以给出明显定位 指示。探头可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移动。用直径2(mm)的铁丝围成约 50cm50cm 的正方形闭合框作为探测区边界置于玻璃板下,示意图见图 1。 2.2. 要求要求 (1) 在探测区域内某处(距探测边界5cm)玻璃下放置一枚直径约 19mm 的镀镍 钢芯 1 角硬币(第五套人民币的 1 角硬币) 。探头能从“探头进入区”一侧任意 指定位置和方向自行进入探测区(铁丝框包围区域) 。通过探测,定位指针应 指在硬币边沿之内,探测定位速度越快越好,且探测定位总时间应不超过 2 分 钟。完成定位时给出声-光指示,此后探头不得再移动。 (30 分) (2) 将1角硬币更换成直径约25mm的镀镍钢芯1元硬币 (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 , 重复要求(1)的探测过程。定位完成后,定位指针与硬币圆心之间的定位误 差应控制在 5mm 以;探测定位速度越快越好,探测定位总时间不应超过 2 分 钟。完成定位时给出声-光指示,此后探头不得再移动。 (30 分) (3) 将硬币改为自制圆铁环(用2 铁丝绕制) ,铁环外直径 4cm。重复要求(1) 的探测过程,应使定位指针尽可能指向铁环圆心,定位误差应控制在 5mm 以 内;完成定位时给出声-光指示,此后探头不得再移动,探测定位总时间应不 超过 3 分钟。 (30 分) (4) 其他自主发挥功能。 (10 分) 玻璃板下 铁丝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