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囚绿记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出guo的“囚绿记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思路】 囚绿记是新课程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这篇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一、课前准备 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 四合作探究 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 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 (学生朗读,学生互评。)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尊重个性阅读。 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通过朗读品味散文艺术之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其中韵味。 五、扩展延伸 通过分析囚绿的过程,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 学生谈启发。 示例:常春藤的执著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 作者“囚绿”并没有带来快乐,一时的自私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愉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六、主旨探究 联系背景,作者想要通过“囚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研习文章最后两段。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展示。) 六、主旨探究 明确:文中提示性语句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因此本文写作的大背景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囚绿”之“绿”其实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学生朗读最后两段。) 在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七、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1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2、理解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品味本文含蓄优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4、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学习作者面对困境勇于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 2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囚绿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对绿的倾慕及眷恋 3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其精巧,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及表现手法,感受语言的含蓄优美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 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 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 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绿”本指绿色, 文中实际指窗外长着的常春藤。“囚绿”就是把常春藤“囚禁”起来,“囚禁”是缘于对绿的热爱和渴盼。“囚”又使作者认识到常春藤的品格,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浙江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 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 希望和鼓舞”。曾翻译屠格涅夫的罗亭,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3、凭藉北平临时寓所,窗外常春藤带入室内的一片绿影,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的欢喜”,也发现它总是朝着窗外沿伸,尽管枝干是被“幽囚”的、浙渐失去青春之色的绿条,还是不屈地面向阳光之神生存。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灵魂。”这篇散文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4、学习生字:略.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7),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 第二层(8-11),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的不甘被囚的执著。 第三层(12-13),释绿。这一部分中“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文章的主题。 第四层(14),思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四、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 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到7自然段。 2、“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独句成段,用语平实,含而不露。巧设悬念,激起层层涟漪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3、文章题目是“囚绿记”,为什么不直接写“绿”,而先写公寓? 明确:作者落笔不急于写“绿”,而是先介绍公寓的空间、格局,“高广不过一丈”“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突出了寓所的简陋,为下文写“绿”蓄势。 4、学生速读课文。指名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两句快意淋漓的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色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 (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辄的鱼盼等着雨水!”用恰当的比喻写出“我”对“绿”的一往情深,一片痴迷。 (3)、“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悟。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句话主要表现“我”与“绿”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安宁、平和的追求。 (4)、“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这一段用细腻的笔触、特写的镜头、饱满的激情、主观的感受,描绘“我”对常春藤生长状态的守望。至此,“我”对“绿”的酷爱达到了高潮,为下文的“囚绿”作了铺垫。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8到11)段。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我”“囚绿”的原因是“我”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牵进”一词既写出了常春藤的形态特点,又写出了“我”对“绿”的喜爱和占有欲。“装饰”一词用得新巧奇特,作者不仅要用常春藤弥补物质生活的匮乏,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在作者心中,“绿”是爱、幸福和青春年华的象征,表达了“我”对绿色的一种迫切的渴求。 3、文中插入“我”对从前住的乡下小屋里的芽苗、蕈菌不忍拔除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凸显“我”对“绿”的执着的喜爱,对“绿的持之以恒的追求。这是对情感的追述。 4、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5、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五、教师小结: 被囚禁的常春藤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本性善良的作者对这绿色既怨恨又爱怜、欲开释又难舍,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啊。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一、复习导入: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按“赏绿囚绿释绿思绿”的发展过程来安排文章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作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著,“释绿”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14段。 2、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与开头呼应。“我怀念我的圆窗和绿又”运用拟人修辞,表达对“绿友”的思念, 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骑下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四、合作探究: 1、“我”喜欢绿色,也囚住了绿,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明确: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的原因;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提前释放了“绿囚”。“绿囚”“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所以“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文中交代的历史背景说一说。 明确:课文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因为本文写作背景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之后,作者回到了上海。他在上海孤岛坚守进步文化阵地,继续救亡宣传,那么这个时期作者就似这被囚的常春藤,所以本文抒发了作者不屈用于黑暗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品味语言: 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2、“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唐宋建筑改造方案设计理念
- 建筑方案设计通过率
- 电动分割幕安装施工方案
- 住建部施工方案编制模板
- 咨询方案汇报表达
- 清明节茶叶营销方案主题
- 护理职业教育录播课大纲
- 团委外出活动策划方案
- 校园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
- 自动喂食器营销策划方案
- 2025湖北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数字解密:药食同源生意下最香的成分与赛道研究报告
- GB/T 12643-2025机器人词汇
- 七年级数学学习·探究·诊断上册
- 弹簧设计基础知识概要课件
- GB∕T 17794-2021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简表
-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 30页)
- 10kV架空线路设计PPT课件(PPT 69页)
- (完整PPT)宋词的发展史课件
- 《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