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993-1995 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中国关于猩红热这一传染病的诊断与处理的国家推荐性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猩红热的确诊条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指导,确保疾病得到及时、准确的识别与妥善处理。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1. 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猩红热以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草莓舌、帕氏线)及杨梅舌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患者通常首先出现发热,随后发展为咽喉疼痛、头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几天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从颈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全身。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咽拭子或鼻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A群链球菌,这是确诊的关键。快速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 处理原则

    •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猩红热,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应持续到症状消失且无传染性,通常为10天左右。
    • 隔离措施:确诊患者需进行适当的隔离,直至抗生素治疗至少24小时且无发热,以防止疾病传播。
    •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发热、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休息以及管理任何并发症,如心脏炎、肾炎等。
    • 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3. 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强调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等基本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 疫苗接种: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猩红热的疫苗,但接种预防链球菌感染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间接降低某些人群的感染风险。
    • 公共卫生监测:加强对猩红热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该标准通过明确诊断依据和规范治疗流程,旨在提高猩红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同时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1-23 颁布
  • 199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_第1页
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_第2页
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_第3页
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5993-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