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教育史,第二课古希腊教育,教师教育学院姚雯雯,第三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洞穴理论,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生平BC427-BC347,柏拉图出生在一个贵族之家,年轻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柏拉图对现存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四处游历。在四十岁时结束履行返回雅典,创办学园,这是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据说在学园门口放了一个牌子,“不会几何者不得入内”。在哈佛大学有一座雕像上刻着一句话,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理想国和法律篇,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理想国中的三个等级:治国者、武士、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金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银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铁,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学习内容:音乐、体育、数学、哲学、终身教育,禁止学习:荷马、赫西俄德史诗、悲剧诗人的作品,一律不许传入国境,理想国教育内容,由理想国蜕变的政体,庇西特拉图,法律篇,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中的正义之邦相比,区别在于: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以防止个人专权。理想国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则恢复了私有财产和家庭。理想国中划分公民等级是依照其先天禀赋的优劣,而法律篇则是按照后天财产的多寡。,(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学习即回忆,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任何丑恶的东西,他能如嫌恶臭不自觉地加以谴责,虽然他还年幼,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等到长大成人,理智来临,他会似曾相识,向前欢迎,因为他所受的教养。,说说你的看法?,柏拉图认为,所谓的知识、真理不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是对所谓理念的认识。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感觉只能提供错误的认识,认识理念世界主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他认为从感性的个别事物不能得到真的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但遗忘是短暂的,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接触感性的事物,才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他说“一切都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不过是回忆罢了”。人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知识,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重点:学习即回忆,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1)关于理想国,执政官(哲学王)具备智慧美德、军人具备勇敢美德、工农商给养着,心灵中欲望成分最多。理想国三个阶级的人应服从各自的天性,各尽其职,互不干扰,这样整个国家就充满正义、智慧、勇敢、节制,这是理想国的四大美德。,理想国能不能成为现实?为什么?,(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柏拉图以其社会政治观为基础,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统治者)和军人(卫国者)”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A论学前教育。柏拉图主张教育由国家控制。国家应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儿童公育公养。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等活动。主张精心选择故事的内容,并对游戏的方式,内容也要精心安排。,与我们学过的那个城邦主张一致?,B论普通教育(7-17岁)。普通教育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音乐和体育。六岁以后,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家所办的初等学校,如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以初步的读、写、算、唱歌、音乐为主。柏拉图对于体操和音乐尤其重视。他强调,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到了16、17岁以勇敢为标准进行第一次考核,好的继续升学,不好的就做农工。,灵感来源于哪个城邦?,C论高等级教育。柏拉图将高等教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7-20岁)第二阶段,发展思维阶段(20-30岁)第三阶段,学习高级哲学(30-35岁)第四阶段,哲学王的训练(50岁左右),C论高等级教育。柏拉图将高等教育分成四个阶段:,高等教育,第二阶段(20-30),意志教育阶段:以军事体育训练及“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学习为主。,标准是理智少数优秀的升学,其余当军人,第一阶段(17-20),这一阶段目的不在于实用主要是发展思维能力,为哲学家做准备。学习高一级的算术、几何、天威、乐理和哲学。到了30岁,第三次考核。,第三阶段(30-35),学习高级哲学,研究辩证法。学习结束,可以执政,第四阶段(50岁左右),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分析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合理与不合理,合理因素,不合理因素,1、国家对教育重视,教育与政治相结合,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2、重视体育训练:3、提出“四艺”科目学习,即对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的学习;4、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5、强调身心协调发展,6、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7、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相结合,净化教育内容8、反对强迫学习,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不合理的因素:1、强调教育的一致性,用一个刻板的模子来培养人,忽视了个性的发展。2、柏拉图作为哲学家,他拒绝变革,不让体育和音乐发展。柏拉图认为,体育和音乐的轻易变动,会在儿童心理上早场喜新厌旧,进而追求奇异的生活方式,以致对其它政治和法律也有不同的要求,这将危及到奴隶主国家的政体,给国家带来危害。,二、亚里士多德,BC384-BC323年,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教育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他在马其顿度过了童年。大约18岁的时候,旅行到雅典以完成教育。在柏拉图的学园中学习。亚里士多德深受柏拉图教导的影响,但后来开始反对其中某些最重要的理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公元前343年他被邀请担任马其顿国王菲利普13岁儿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亚历山大后来征服了波斯和当时已知的世界很多地方。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建了自己的一所学院“吕克昂”。,(二)教育思想,1、灵魂与教育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把灵魂分成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分为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两个部分。所以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智的灵魂。,一是植物灵魂,是灵魂中的最低级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生长等生理方面。二是动物灵魂,是灵魂的中级部分,主要表现为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三是理性灵魂,是灵魂的高级部分,主要表现在思维和认识方面。在这三部分中,植物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灵魂即感觉的、欲望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性,但它天性中有某种反理性的倾向,会与理性对抗、搏斗。如果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指导下和谐共存,人就成为人。,问题一: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的认识,你觉得高明之处在哪?问题二:根据灵魂三部分学说,你能想到那些和教育有关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说明了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体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他们与生俱来,采取不承认主义或者是企图消灭他们,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第二,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用理性限制、引导、指导欲望,人就成为人,发展人的理性的教育尤其是德育的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2、教育作用论,原文选读:亚里士多德政治论节选节选自政治论:第七卷、第八卷第七卷,第十三章:有三件事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这些就是天性、习惯和理性。第一,每一个人生来就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并且在身心上必须具有某种特性。但有些品质初生时虽然具有而无用,因为它们可以为习惯所改变,还有些禀赋天然地有待于习惯使之变好或变坏。,动物大部分过着自然的生活,虽然有较小一部分也为习惯所影响。只有人类除了天性与习惯外,尚有理性。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常一致,这就必须使他们互相调和。倘若理性说服了人们应当去做什么,他们常能做出许多违反习惯与天性的事情。我们已经确定了哪些天性大概是最容易借立法者之手而形成的。其他都是教育的工作,我们学习事物有些是通过习惯,有些是通过教导。,第十四章:既然每一政治社会系由统治者与人民构成,让我们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为互换的还是不变的。因为公民的教育必将随着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不同。我们做出的结论是:从某一点看治者与被治者是相同的,然而从另一点看则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教育不能不同,但又有所区别。正如人们所说的,要学习做一个善于命令人的人,他首先必须学习服从。人必须能从事事务与参加战争,然闲暇与和平却更好。他们必须做需要的和有用的事,但能做光荣的事当然更好,根据此类原则,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训练。,问题: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天性、习惯和理性之中,教育起怎样的作用?二、怎样理解统治者和人民教育的不同和相同?,关于教育作用,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认为要使灵魂三部分得到充分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训练和教育。他认为身体、情感和理智三者应当有一个发展顺序。最终发展依赖于教育,而身体、情感的发展完全是为理智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他把体育放在最前面,其次是道德教育,最后才是智育和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人的三要素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教育理论的雏形。,亚里士多德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时,并不认为教育对人的形成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并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指导。对于拒不服从理性领导的不可救药的人,强制和惩罚是必要的。因此必须建立公共生活的正确制度,有良好的立法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只有当法制、良好的环境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总结: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作用论:我们简单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三因素论(天性、习惯、理性),和灵魂三部分有关,途径是训练和教育。第二,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对那些拒不服从理想领导的人,强制和惩罚是必要的。强调家庭影响和教育的合力。,3、白板说人的灵魂(意识)正如一本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书,或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一张白纸,一块白板,它能接受对象的知识。这种观点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人与外界的关系不是纯粹被动的关系,人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地。所以教育在人的形成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英国17世纪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也持这种观点。,4、论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有(1)在儿童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2)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重公民的道德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音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护巡护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家庭防火知识培训课件
- 棋王课件中职
- 海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精细化工作业面试宝典涵盖各类工艺作业预测题
- 2025年裁判台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交安abc)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软件工程师职称评定预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GB/T 23986.2-2023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或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重点单位消防八本台帐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课件
- 《复变函数》课程说课
- 医院免疫检验报告(性激素6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