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脑神经CranialNerves,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李振华,精选,第一节概述,12对脑神经通常根据其穿脑部位的顺序以罗马数字命名、嗅球及视神经不是真正的脑神经,而是纤维束,而第对脑神经(脊副神经)部分起源于脊髓颈段的上半部分。剩余的9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精选,一、脑神经纤维的起源,脑神经的起源是指脑神经发出或进入颅脑的区域。运动(传出)神经纤维发自脑干深部的运动核团;与脊髓的前角相对应。感觉(传入)神经纤维的第一级核团起自脑干之外;通常位于与脊神经后根相应的神经节里。第二级核团位于脑干内。第、对脑神经司特殊感觉传入。第、对脑神经控制眼的运动与瞳孔的收缩。第、对脑神经是纯运动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肌)。第、对脑神经是混合神经。第、对脑神经存在副交感神经纤维成份。,精选,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起源于体节的横纹肌,与眼球(第、对脑神经)和舌(第对脑神经)的运动有关。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源自鳃弓的肌肉,包括与咀嚼(第对脑神经),面部表情(第对脑神经),与吞咽(第、对脑神经)、发声(第对脑神经)和转颈相关的肌肉(第对脑神经)。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为副交感节前纤维,随第、对脑神经终止于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内脏感觉纤维分为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通过第、对脑神经传递来自消化道、心脏、血管和肺的感觉;特殊的内脏感觉纤维与味觉相关,传递存在于第、对脑神经中的味觉刺激。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递来自头部皮肤及粘膜的感觉,主要存在于第对脑神经,小部分由终止于脑干三叉神经核的第、对脑神经传递。特殊躯体感觉纤维存在于第(嗅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对脑神经。,精选,三、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区别,脑神经没有按照有规律的节段分布脊神经不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及特殊感觉成份。某些脑神经只含有运动纤维成份(大部分运动神经至少有少部分的本体感受纤维),某些包含内脏神经成份。其它脑神经全部或部分为感觉性或混合性。混合性脑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都于同一部位出入于脑干。这些出入地点除了第对脑神经来自脑干背侧外,均位于脑干腹侧或腹外侧。,精选,四、神经节,感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第对脑神经)膝状神经节(第对脑神经)蜗神经节及前庭神经节(第对脑神经)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舌咽神经下神经节(第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上神经节(第对脑神经)和迷走神经下神经节(第对脑神经副交感神经节:睫状神经节(第对脑神经)翼腭神经节及下颌下神经节(第对脑神经)耳神经节(第对脑神经)壁内神经节(第对脑神经),精选,第二节脑神经的解剖与临床要点,精选,一、嗅神经olfactorynerve,为感觉性脑神经,由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组成。起自鼻腔嗅区黏膜内的嗅细胞,其中枢突聚集成20余条嗅丝,穿筛孔入颅前窝,止于嗅球,传导嗅觉。来自嗅球的轴突形成嗅束,终止于原始嗅皮质(梨状皮质)及内嗅区皮质、杏仁核。临床要点嗅觉丧失可由鼻粘膜的疾患引起,例如病毒感染、普通感冒,外伤也可导致细小的嗅球、嗅神经的损伤。因嗅球、嗅束位于额叶下方,使之更容易受额叶肿瘤及嗅沟内脑膜瘤的压迫。,精选,一、嗅神经olfactorynerve,精选,二、视神经opticnerve,为感觉性脑神经,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起自视网膜的节细胞,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穿出巩膜后组成视神经,向后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连于视交叉,向后延续为视束,止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视神经外面包有3层被膜,分别由3层脑膜延续而来,蛛网膜下隙也随之延伸至视神经周围。,精选,二、视神经opticnerve,临床要点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神经盘至视交叉以前的视神经段的疾病。常见病因有三种:炎症、血管性疾病和肿瘤。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泛指视神经的炎症、蜕变和脱髓鞘等疾病,可分为视乳头炎papillitis和球后神经炎retrobulbarneuritis,视神经炎的主要病因为多发性硬化。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视神经外面的三层鞘膜分别于颅内的三层脑膜相连续,颅内的压力可经脑脊液传至视神经处,如果颅内压力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就会引起视乳头水肿。虽然盲点会扩大,但是视野一般不会受损,但是继发性视乳头水肿会引起视野的减小。,精选,二、视神经opticnerve,视神经萎缩opticatrophy伴随视野减小和视神经盘颜色变淡,呈粉红色、白色或灰色。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为筛板以后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以及外侧膝状体的视觉传导路损害,可能由多发性硬化或遗传所致。眼底表现:视神经盘苍白,边界清楚,血管正常;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变在视神经盘、视网膜和脉络膜,多由神经炎、青光眼或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所致。眼底表现:视神经盘呈灰白色,边界模糊,血管有异常变化,精选,二、视神经opticnerve,霍-艾二氏综合征Holmes-Adiesyndrome又称强直性瞳孔,多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仅在暗处时用强光持续照射瞳孔才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缓慢散大。调节反射同样缓慢出现并缓慢恢复。多发生在中年女性,常有四肢腱反射消失。,精选,二、视神经opticnerve,视交叉病变:视交叉位于蝶鞍上方,其下方为垂体,两侧为颈内动脉,上方为第三脑室,周围是海绵窦,前方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及鞍结节。这些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视交叉损害。最常见的病因为垂体肿瘤,其次为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前交通动脉瘤、视交叉胶质瘤等。主要表现为双颞侧视野缺损。,精选,二、视神经opticnerve,瞳孔大、小异常:可能由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上的病变或影响支配眼的副交感和交感纤维平衡的药物所致。阿罗瞳孔Argyll-Robersonpupils多由神经梅毒引起,表现为双侧小的、不等大的、不规律的瞳孔,病变可能位于接近顶盖前区。霍纳征Hornersign:表现为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有同侧面部少汗。见于颈上交感神经通路损害及脑干网状结构的交感纤维损害。,精选,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nerve,纤维成分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核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神经)纤维: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精选,Superiororbitalfissure,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nerve,运动性脑神经1.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由动眼神经核发出2.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神经)纤维由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精选,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nerve,于大脑脚的内侧份出脑经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前行穿海绵窦的外侧壁,分为上、下两支经眶上裂出颅进入眶腔,精选,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nerve,精选,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nerve,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3种根副交感根交感根感觉根睫状短神经:经眼球后极、视神经周围进入眼球阻滞麻醉可阻断眼球的感觉,精选,四、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细小,是唯一从脑干背侧面穿出的脑神经。滑车神经起自位于中脑动眼神经核尾侧的对侧滑车神经核,纤维行向后,自中脑背侧下丘下方出脑,然后绕大脑脚外侧向前,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走行(位于动眼神经侧方),进入海绵窦外侧壁内并经眶上裂出颅入眶,支配上斜肌。,精选,四、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精选,四、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精选,五、展神经abducensnerve,展神经abducensnerve起源于位于脑桥内的展神经核。这些轴突从脑桥发出后形成展神经,然后走行于延髓脑桥沟,与颈内动脉相邻,穿过海绵窦后经眶上裂出颅,支配外直肌。因为展神经在颅内走行距离很长,在颅中窝和颅后窝内较易受损害。来自眼肌的少许本体感觉纤维存在于第、对脑神经及其它一些支配横纹肌的神经内,这些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精选,瞳孔大小的控制和反射,瞳孔大小的控制:瞳孔的直径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运动纤维及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纤维影响。瞳孔缩小由副交感纤维传递的刺激引起,而交感纤维传递的刺激则引起瞳孔扩大。一般来说,双侧瞳孔的大小变化是由于一个或多个原因,如“情绪、疼痛、药物和光线强度的变化”引起的,并且是同时进行的。反射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lightreflex是双眼因亮光引起的瞳孔的缩小。亮光即使只照在一只眼球上,也会引起双侧瞳孔都缩小,这称作同感反射consensualresponse。反射的传导通路包括视束发出纤维到达顶盖前区。通过后连合经顶盖前区到双侧动眼神经副交感核Edinger-Westphalnuclei,通过动眼神经到达双侧睫状神经节。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节后纤维受到激活,支配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纤维受到抑制。自主神经系统的这些相互作用可以用来定位反射通路上的病变。调节反射accommodationreflex的通路包括从枕叶的视皮质到顶盖前区,从顶盖前区发出的纤维到达第、对脑神经的神经核,引起眼外肌的转向运动以及控制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的副交感激活。,精选,第、对脑神经临床要点,症状和体征斜视Strabismus(squint)一只或两只眼偏离正常:内斜视时,两侧视轴交叉;外斜视时视轴分离。复视Diplopia(doublevision)是一种主观性的描述现象:当患者双眼视物时才会发生,是由视轴失调引起的。睑下垂Ptosis(liddrop)由于上睑提肌的无力或麻痹引起,多见于动眼神经的病变或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斜视,睑下垂,精选,第、对脑神经临床要点,2.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单侧动眼神经受损为颞叶钩回疝的早期症状,由于半球的占位病变向小脑幕方向压迫动眼神经;动眼神经经过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的交叉处,因此后交通动脉瘤也能压迫动眼神经引起症状。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也可发生在糖尿病人身上,机制可能与局部缺血损害有关。,精选,第、对脑神经临床要点,(2)滑车神经麻痹临床上较少见,以眼睛向下方看时轻微的聚敛性斜视、复视为特征。因患者不能向下外侧看,所以造成下楼梯时有困难,从而迫使头部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可能是滑车神经病变的首发症状。(3)展神经麻痹临床上最常见,因为外展神经的颅内走行很长,较易受损。展神经损伤后可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病变特征包括聚敛性的斜视、复视。,精选,第、对脑神经临床要点,(4)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ophthalmoplegia内侧纵束的病变会影响眼球的共轭运动,例如左侧内侧纵束的病变会引起当患者想要往右看时,左眼不能内收,这是因为来自右侧凝视中心的上升性传导不能到达左侧动眼神经核。以及眼球外展时经常出现的眼球震颤,但其机制不是很清楚。左眼内收运动的损害不是由于内直肌乏力,而是由于对侧凝视中心与动眼神经核不能建立连接。上述这些症状称为核间性眼肌麻痹,也被称为前上性核间性眼肌麻痹。单侧的核间性眼肌麻痹常由于脑干的局部缺血性病变引起,而多发性硬化多引起双侧的麻痹。,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纤维成分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头面部一般感受器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根感觉根粗大,起自位于海绵窦旁的由硬脑膜形成Meckel氏腔内的半月神经节细胞,向后穿行于位于小脑幕内的岩上窦及颅底之间进入脑桥。传递来自头部大部分粘膜和皮肤的感觉运动根细小,支配大部分咀嚼肌(咬肌、颞肌、翼状肌、下颌舌骨肌)及中耳的鼓膜张肌。,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眼神经ophthalmicnerve(感觉性):行径:穿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出颅入眶腔分支额神经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分布于结膜、上睑和额、顶部皮肤泪腺神经来自颧神经的副交感节后纤维镜交通支进入泪腺,支配泪腺的分泌鼻睫神经交通支:至睫状神经节睫状长神经:至眼球筛后神经:蝶窦筛前神经:筛窦,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上颌神经Maxillarynerve(感觉性)行径:穿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分支颧神经:经眶下裂至眶外侧壁,发出至泪腺的交通支后,分为颧颞支和颧面支神经节支:至翼腭神经节眶下神经:行径:穿眶下裂入眶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至颊部,分布于下睑和上唇之间的皮肤分支:上牙槽后、中、前神经,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下颌神经Mandibularnerve(混合性)行径:经卵圆孔出颅分支:咀嚼肌神经:至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耳颞神经:分布于颞区、外耳道和鼓膜的皮肤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粘膜下牙槽神经颏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颏部、下唇及下颌骨体部的皮肤颊神经:穿过颊肌,分布于颊粘膜,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眼神经鼻背和眼裂以上的皮肤角膜、结膜及眼内结构(巩膜由睫状丛的前支支配)鼻旁窦的粘膜(额、蝶、筛窦)鼻中隔前上粘膜及鼻腔侧壁鼻泪管上颌神经眼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窦粘膜鼻中隔后部及鼻腔下部上牙及牙床硬腭软腭、扁桃体(经蝶腭神经节、岩大神经及中间神经)下颌神经口裂以下及耳前区的皮肤颊、下颚、口底、舌的粘膜腭肌的本体感觉下牙及牙床乳突小房咀嚼肌,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角膜反射cornealreflex的传入轴突由眼支传递并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换元,然后冲动传递到面神经核,并投射到管理眼轮匝肌的运动神经元使之激活(该反射的传出也由面神经传递)。下颌反射jawjerkreflex是咀嚼肌的一种单突触反射,肌肉的快速伸展引起下颌支的a类感觉轴突的刺激传递到三叉神经中脑核,再由中脑核发出兴奋性投射到三叉神经运动核,该反射的传入、传出均由三叉神经传递。,精选,六、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临床要点三叉神经受损的症状体征包括该神经支配的一种或多种感觉模式的缺失;鼓膜张肌麻痹引起的听力损害;咀嚼肌的麻痹,会造成下颌偏向患侧;角膜、下颌、喷嚏反射的丧失;牙关紧闭以及咀嚼肌的强直性痉挛。三叉神经脊束位于延髓和脑桥下部的脊髓丘脑束的侧方,所以在这些层面上的病变会导致交叉性的结果:同侧面部及对侧面部以下躯体的痛、温觉消失,这种情况多发生在Wallenberg氏征,本征多由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以三叉分支所支配区域的剧烈疼痛为特征。虽然机制不是很清楚,但这是一种三叉神经根部受到小血管压迫所造成的时间较短但极度痛苦的阵发性疼痛,三叉神经痛也见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即使是很轻微的刺激到“扳机区”也可引起疼痛。“扳机区”多是唇、脸、舌的一些对冷、压迫或刺激敏感的区域。三叉神经痛多为单侧发生。,精选,泪腺神经V1,额神经V1,滑车神经,眼上静脉,视神经,眼动脉,展神经,动眼神经上支,鼻睫神经V1,动眼神经下支V1,眼下静脉,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面神经核,纤维向背侧走行到第四脑室底,环绕展神经核在第四脑室底形成一个小的膨大,叫面神经丘。形成的环叫做面神经膝。然后这些纤维转向腹侧,由脑干腹外侧、脑桥尾侧,在第和对颅神经之间出脑经过茎乳孔出颅,支配面部表情肌、颈阔肌和内耳的镫骨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把来自外耳皮肤的感觉经面神经传到脑干。感觉神经纤维的细胞体位于颞骨岩部的膝状神经节,由神经节传导来的冲动通过中间神经进入脑干,在三叉神经脊束内下降,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突触。经由脊束核冲动投射到对侧丘脑的腹后核,由此三级感觉神经元投射至中央后回(头区)的感觉皮层。,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中间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来自上泌涎核,上泌涎核发出的一部分纤维到翼腭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泪腺;一部分纤维经鼓索到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上泌涎核接受经过背侧纵束传递来的来自孤束核的皮层冲动。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其胞体位于膝状神经节内,经鼓索传递舌前2/3的味觉到孤束核。孤束核通过内侧丘系和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与大脑皮质相联系,并与上泌涎核、面神经核有往返纤维联系。皮层的味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下部,并延伸到顶叶的岛盖部,与岛叶皮质相邻。,精选,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由面神经核发出的轴突与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内耳道底进入颞骨岩部。面神经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在颞骨岩部内,面神经弯曲处有膝神经节。,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面神经管内分支: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和鼓索。岩大神经(含有至泪腺、鼻腔及腭粘膜腺体的节前纤维)自膝神经节发出,穿过岩大神经管裂孔入颅腔,沿颞骨岩部前外侧面向前达破裂孔出颅。,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岩大神经出颅后与岩深神经(来自颈内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合成翼管神经,穿翼管至翼腭窝内翼腭神经节换元,翼管位于蝶骨翼板中间的底部。节后纤维继续走行,通过上颌神经的分支(颧神经和其交通支)到达泪腺以及鼻和口腔粘膜的粘液腺,支配腺体的分泌。,精选,精选,精选,岩大神经,岩小神经,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面神经管内分支镫骨肌神经,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面神经管内分支鼓索(含分布于前2/3的味觉纤维和至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节前纤维)在茎乳孔上方自面神经发出,向前上入鼓室,经鼓室粘膜深面通过中耳鼓室,穿过岩鼓裂,最后加入舌神经。,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面神经管外的分支面神经出茎乳孔立即分出分支至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形成耳后神经至枕肌。面神经的其他纤维进入并穿过腮腺实质,在这个部位神经发出许多分支至头皮、面部和颈部的肌肉颞支Temporal:分布于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等颧支Zygomatic:分布于眼轮匝肌及颧肌颊支Buccal:分布于颊肌、口轮匝肌及口周围肌下颌缘支Marginalmandibular:分布于下唇诸肌颈支Cervical:分布于颈阔肌面部表情肌也间接参与由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以及情绪冲动等引发的反射。例如,触到角膜(角膜反射)或遇到强光的反应是闭上眼睛,由于声音的刺激而收缩或放松镫骨肌,(镫骨肌反射),为了尝到嘴里的味道而吮吸。面部表情的特点是对强烈的情绪如喜怒作出反应。面神经核还接受除了锥体束之外的其他许多来源的传入,但是这些路径是怎样传到核的尚不清楚。,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翼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上部,上颌神经下方下颌下神经节:位于下颌下腺与舌神经之间,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如果颅神经和功能障碍,这表明脑桥部的受到损伤。如果第七和八对颅神经受损,表明神经损伤的发生部位在内耳道。面神经受损后的功能障碍取决于损伤的部位,会出现面部的一系列在静止状态和随意运动的情况下的特征性症状。,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上运动神经元损伤(UMNL)UMNL是由于投射到面神经核的上运动元细胞在皮层和其轴突的损伤引起的,对侧损伤导致的仅仅是面下部表情肌随意运动的丧失面上部的表情肌如额肌、眼轮匝肌功能保留,因为这部分面神经核还要接受来自同侧大脑半球的冲动而且在许多病例中,由情绪引发的面部运动仍然保留,这意味着情绪诱发的冲动传入面神经的途径与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途径不同。最常见的包含第7对脑神经的上运动元损伤是中风。损伤部位可以是皮质神经元,更常见的是其传导到内囊的轴突损伤。,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下运动神经元损伤(LMNL)LMNL是由于面神经核或其轴突传导至外周神经的通路任一部位的损伤,同侧神经损伤导致其所支配的同侧所有肌肉的瘫痪。茎乳孔之内或之上的损伤(常由天气寒冷引起)最常见的是导致贝尔氏麻痹,所有的面部肌肉的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和情绪引发的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伴有面部肌肉的萎缩,结果导致面部明显的不对称,眼眉下垂,额纹和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病变侧由于眼睑下垂,泪液不能通过泪点流入鼻泪管,而从眼内流出,这就是“鳄鱼泪”;结膜反射缺失,当患者试图闭眼时,患侧眼球就会上翻;呼吸时鼻翼不能煽动;因为颈阔肌不能运动,刮胡子变得困难;上下唇活动不灵活,吃饭时不能闭紧双唇,而且不能皱唇吹口哨,食物会因为颊肌瘫痪而残留在腮部。在婴儿期若乳突没有很好的发育,面神经距离出茎乳孔的表面非常近,因此神经容易被骨钳损伤而发育困难。,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舌前2/3味觉消失,常见是面神经损伤,确定特定的位置除了味觉丧失之外,还要有其他病损表现。例如:连接鼓索神经的远侧舌神经的损伤会导致味觉、一般感觉和腺体分泌的缺失。邻近鼓索分支的面神经管内的损伤。会导致面神经支配的所有肌肉的瘫痪,丧失味觉和泌涎能力,但舌的一般感觉不受损,记住,因为舌的一般感觉是由下颌神经(V3)的舌神经支配的。,精选,七、面神经facialnerve,症状和体征由病变部位决定,茎乳孔内或外的病变会导致患侧所有面肌的迟缓性瘫痪,这种情况可发生于针刺伤或腮腺炎。位于面神经管内的病变累及鼓索神经会导致腺体分泌减少及同侧舌前2/3的味觉消失。位于面神经管以上的病变会导致镫骨肌的瘫痪,对声音敏感性增高,引起听觉过敏。位于中耳的病变会影响面神经的所有成分,因此内耳道内的病变,如听神经瘤会引起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动能障碍。,精选,八、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起源:内耳迷路内的蜗神经节及前庭神经节的两部分神经纤维组成。行径:经内耳道入颅,在脑桥小脑三角附近、小脑中脚的后缘进入脑干。功能:蜗神经与听觉有关前庭神经司位置觉,属于平衡系统。,精选,八、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临床要点眩晕和听觉障碍是前庭蜗神经或其传导路病变所致。眩晕vertigo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感觉。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真性眩晕):由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见于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表现为:眩晕(突然发生且剧烈)、眼球震颤(细小,与眩晕程度一致)、平衡障碍、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和面色苍白等)及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而无脑功能损害表现。中枢性眩晕(假性眩晕):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及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干及第四脑室肿瘤,颅内压增高,听神经瘤和癫痫等。表现为:眩晕(较周围性轻)、眼球震颤(粗大,与眩晕程度不一致)、平衡障碍、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无明显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但有脑功能损害表现,如头痛、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瘫痪和癫痫等。,精选,八、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听觉障碍:蜗神经终止于脑桥蜗神经核,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形成外侧丘系,在脑桥同侧及对侧上行,故一侧蜗神经病变可致听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耳聋deafness:可分为传导性、神经性和混合性耳聋。,精选,八、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传导性耳聋:多见于外耳道和中耳病变,如外耳道异物、鼓膜穿孔和中耳炎等。神经性耳聋:由于内耳、听神经、蜗神经核核上听觉通路病变所致,如迷路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脑干血管病变和多发性硬化等。混合性耳聋:即传导性及神经性同时存在,见于老年性耳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功能性耳聋:有耳聋表现,但检查无听力丧失或检查结果与主述耳聋的程度不符,见于癔病。,精选,八、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耳鸣tinnitus指并无外界声音刺激,患者却主观听到持续性声响,是由听觉感受器及其传导路病理性刺激所致。高音调耳鸣多提示感音器病变,低音调耳鸣多提示传音路径病变。听觉过敏hyperacusis是指声音呈病理性增强,即患者感觉到的声音较真正听到的强。常见于面神经麻痹时,因镫骨肌瘫痪使微弱的声波振动即可导致内淋巴强烈震荡而引起。,精选,九、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nerve,纤维成分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疑核茎突咽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下泌涎核耳神经节换元腮腺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咽、舌后1/3、咽鼓管、鼓室等处粘膜、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下神经节孤束核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舌后1/3味蕾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纤维:耳后皮肤上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精选,精选,九、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nerve,主要分支舌支:舌后1/3粘膜的一般感觉和味觉咽支:分布于咽肌和咽粘膜鼓室神经鼓室丛岩小神经耳神经节换元腮腺颈动脉窦支: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反射性地调节血压和呼吸,精选,九、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nerve,岩小神经lesserpetrosaln.起自下泌涎核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在岩窝内的下神经节处分出,随鼓室神经通过鼓室下小管进入鼓室,形成一细小的岩小神经,穿岩小神经管裂孔出鼓室入颅内岩小神经在硬脑膜下面贴颞骨岩部表面走行,然后穿过卵圆孔至耳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随耳颞神经至腮腺。耳神经节:位于卵圆孔下方,下颌神经内侧,精选,九、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nerve,临床要点舌咽神经极少单独受累,经常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一同受累。咽反射pharyngealreflex的感觉成分取决于舌咽神经,运动成分取决于迷走神经。如果舌咽神经神经受损,刺激患侧咽部不会引起呕吐。颈动脉窦反射的感觉成分取决于舌咽神经,压迫颈动脉窦会引起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精选,十、迷走神经vagusnerve,纤维成分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疑核软腭及咽部肌,副神经颅内部加入到迷走神经的颅外部,经过喉返神经支配喉肌一般内脏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建筑行业个人挂靠资质租赁合同
- 2025版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治理咨询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型服装公司纯棉原料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洞渣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合同
- 二零二五版教育机构校园环境安全检查与整改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道路拓宽工程挖机施工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门窗系统安装与智能家居平台接入协议
- 二零二五版担保公司项目法律意见书(旅游度假项目)
- 2025版智慧园区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典当融资合作协议
- 2025当兵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兵团辅警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家电广告效果评估报告
- 锐澳RIO抖音dp运营方案
- 2025年乒乓裁判考试题及答案
- 输电线路路经复测安全、技术交底
- lpr利率管理办法
- 印刷装订车间管理办法
- 第三章 金融远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