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以下是出guo为大家搜集的北师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分别是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栏目!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构想: 学生在第九册刚学过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学习了描写王安石的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学生对两位诗人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已积累的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诵读古诗文,想象诗境,从而理解诗意,体会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入情入境;整体通读,想象诗境;分步解读,感悟哲理;二次整合,学习观察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竞赛抢答活动 抢答题 1、王安石_(朝代)杰出的_家,_家,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千寻塔( )(指应天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不畏浮云遮望眼()(怕) 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诗歌,并理解诗意 默写这首诗歌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背诵古诗,并且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四、比较 1、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 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登飞来峰飞来峰 ,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地来品悟。 五、学习观察方法。 自由读两首古诗,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身在最高层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身在此山中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业设计: 带着感悟背诵两首诗 默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蕴含的道理,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古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学生读游山西村, 正音:浑 豚 重 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相机展示课件) 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 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 1、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究竟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原因了吗? 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视野受到局限。咱们还可以换个说法,因为_,所以_。 3、是呀,作者为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而叹息,但他似乎又明白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有的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谁来适一适? 4、看山如此,看事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地多方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结合实际讨论我们对某个同学的看法 1、谈谈你对某个同学的看法,学了这首诗后,你对他的看法是否和以前一样。 2、采访苏轼,一个同学扮演苏轼,其他同学来采访他,问问写诗时的感受。 3、相互采访,采访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及收获。 六、配乐朗诵,感悟情境 这首诗让人触景生情,耐人寻味,让我们随着诗文再次来赏景明理。 七、拓展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在课后把它找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角度”单元的古诗二首中的登飞来峰。 板书: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生:王安石 释题:来,一起读课题。 飞来峰,你了解吗?(学生可简单说,大部分不了解) 师:飞来峰,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现在山东飞来,所以得名。 (看飞来峰图片,配乐) 疑问:不知要还是不要?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来,谁把这首诗读一下? 1、指名读(如果有错,立即纠正,正确的再叫大家读)一个人都读得这么好,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2、齐读 三、学习古诗: (一)自主合作学习: 这么短时间内就能读正确、流利,真不简单,那么,这首诗究竟什么意思呢?我想弄明白以后会读得更好! 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借助工具书或者同桌交流弄懂诗意;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感情;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二)、交流学习结果 (一)学习前两行 1、学生试说诗意。 师引导说完整: 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说站在塔上鸡鸣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阳光灿烂。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师:不错,诗意理解的很正确,看(出示幻灯颜色不同诗)你发现了什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2、了解写法 前两句其实是说塔怎么样?(高!) 到底有多高?是3000米吗?(告诉学生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 来孩子,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前两句! 3、分析理解 作者等登上飞来峰,就联想到能看见光明灿烂的奇景,你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心情好的时候看一起都是灿烂的) 4、了解时代背景:(幻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当时,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师: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那这两句诗,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幻灯出示后两句 师:心情好,景都那么灿烂,王安石也不失时机留下了豪情壮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层理解(站得高,望得远) 仅仅是这个吗? (出示背景)这首等高游览的小诗,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其实是作者对未来的-(对未来的憧憬,抱有美好的希望,自己远大的抱负) 2、朗读,指导读出豪言壮志 3、学习相关诗句进一步理解诗意 幻灯资料: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师口头简介:天宝年间,诗人因受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登上凤凰台,观赏浩浩汤汤的长江,感慨当今,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大自然的美景才是永恒的存在!这首诗既描绘了江山壮丽的景色,也在吊古幽思之中,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忧郁失意,面对现实,自身报国无门,表达了对“浮云蔽日”的奸邪小人的痛恨之情。) (点击再出示)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新语 慎微篇 师:同学们,现在再读这两首诗,你又体会到什么? (第二层理解)(作者不害怕奸邪小人当我的路,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师: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他这种坚决果断的的意志,在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反复读,各种形式读) 诗人自己身在塔德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其实也揭示了一条人生哲理: (第三层理解)(幻灯出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学生读哲理) 小结: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是(抒情),抒豪情之时,又喻深理在其中。 四、质疑: 整首诗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延伸: 王安石让我们知道了登高能望远的哲理,再看这两首诗:(出示,登鹳雀楼和题西林壁) 自己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法制史-金融理论与实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海运船期合同(标准版)
- 火锅供货合同(标准版)
- 2025统计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公共关系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题库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婚介服务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美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税法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 买卖车电子合同(标准版)
- 职高数学公式与定理表
- 2024年四川遂宁川能水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
- 王道勇保障和改善民生
-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血友病课件完整版
- 临床职业素养
- 种子学-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 手术室无菌技术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