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喜欢看雨。看它飘飘洒洒,看它纤纤细细,看它烟雨蒙蒙茶。此时的雨是一种意境的美,如江南的小巷,玲珑而别致。喜欢看雨。看它扯天扯地淋清尽致,看它肆意汪洋千条万缕,看它不停不歇地前赴后继。此时的雨,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喧哗,如奔泻的瀑流,雄伟而壮观。喜欢看雨。看它一拨儿一拨儿地贯穿而下;看它一片儿一片儿地迷蒙而来,看它一茬儿一茬儿地急急而洒。此时的雨,是你追我赶的激进,如赛场的热烈,酣畅而淋漓。A语段中的加点词“烟雨”“江南”“赛场”都是名词。B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雄伟壮观的特点。C语段中的雨是时而玲珑别致,时而雄伟壮观,时而酣畅淋漓。D朗读画浪线的句子时,应当用轻缓、舒畅的语调来读。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行走在古老雄混的寂寞荒原,感受天地之间的辽阔苍茫;行走在巍峨陡峭的高山之巅,坐看云起云落的神奇秀美;行走在(一望无际一览无余)的蔚蓝大海,聆听大自然动人的呼吸一路行走,一路欢笑,一路暇想,剖析自己,洗净自己,这便是行走的意义。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剖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改为改为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梧桐树(1)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2)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3)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4)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5)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3 .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变化树的容貌作者情感春尽夏初欣喜绿叶成阴赞叹秋天4 . 第(3)段抓住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 第(4)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6 . 文章几次直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 . 下面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就像邻居种了树,虽然拥有,却不能看到树的全貌;B自然与艺术只有用心去发现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C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见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背负一个春天包利民在我们的小兴安岭,春天来得晚,走得快。当中原大地已经酷暑难耐,这里的各种花儿才次第开放。然后雨飞花飞,柳絮飞,春天就过去了,它就像在背后推着我们,我们便走进一个依然短暂的夏天。被时光这样赶着往前走,有时候就会感觉,真的是身后背着一个季节走向下一个季节。就像在长路上跋涉的我们,也背负着许多东西。在这个世间,没有一种负荷不是沉重的,就像我们背负着一个春天的明媚和希望,那份重量,温暖而使人不自觉地前行,走进一个繁盛的季节。很多年前,小镇上有一户人家,姐弟二人,都不超过十岁。他们的母亲喜欢花草,园了里便种满了花,每到晚春,园中便一片灿烂。之前的日子,经常看见两个孩子或栽或种,或浇或修,脸上的笑被汗水洗得明净而温暖。闲暇无课的时候,两个人便在园子里剪下一些花枝,摆放在一个很大的柳条筐里,然后,他们用一根木棒抬着,步行去八里地外的县城叫卖。问,那么远的路,累吗?闻着香味,不觉得累了。卖花儿做什么?挣钱。挣钱又做什么呢?给妈妈买药。妈妈好了以后呢?妈妈好了就可以种更多的花。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卖花!挣好多钱,买带更大园子的房子,种更多的花,我妈最喜欢花了,一定高兴极了。那些随花香飘散的话语,却在我心底生根。梦想都如花般美好,无所谓伟大渺小,梦想的重量,其实是最美的动力。后来读李清照的那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只这一句,就让我想起当年的姐弟俩。许多年过去,他们简单而美好的梦想,想必不会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依然芬芳着,在春天里,在清澈的心里。我更喜欢看一个背着孩子的母亲,匆匆走在路上。或许我们都曾在母亲的背上,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母亲却从不嫌累。对于母亲来说,孩子是希望,是甜蜜的负担。所以,不管多远多久的路,母亲都能走下去。我更动容于一个场景,大地上,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更小的男孩,很艰难地走着,一边走,一边给小男孩讲故事,小男孩在姐姐的背上时不时地笑着。姐姐背着弟弟,同样不嫌累,而且会细心地呵护,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母亲和姐姐,背上背着的,是孩子,是弟弟或妹妹,是一份爱,无关梦想,没有欲望,而是一种最本真的情感。所以不管多难行的路,都挡不住脚步,不管多瘦弱的身躯,都能支撑起那份爱。有时候,早晨去送孩子上学,看着她们背着大大的沉重的书包,便会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和期望。在未来那么长远的路上,我希望她们背负着的,是一种热爱,是一种澄澈,就像那个装满鲜花的那担子,就像那个充满生机的春天。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5期,有删改)8 . 文章第段围绕“背负”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9 .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0 .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背负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有哪些含义。11 . 分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四、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水所以载舟,_。(2)法不阿贵,_。(3)晓战随金鼓,_。(4)_,春风不度玉门关。(5)_,大雪满弓刀。(6)_,正是河豚欲上时。(7)无可奈何花落去,_。(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五、课外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选自刘元卿应谐录)(注释)烹:煮。舒雁:栖息的雁。燔(fn):烤。讼(sn):诉讼。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13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将援弓射之_舒雁烹宜_翔雁燔宜_已而索雁_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15 . 选文中的兄弟俩为什么最终一无所获?六、名著阅读16 . 阅读下列节选文段,回答问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2)写出一个有关主人公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叙述。七、综合性学习17 . 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_的事情(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_,_?”(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