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重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重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重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重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轩辕中学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B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C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2 . 3月23日基础测验一、请你阅读资料,完成第1- 5题。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西夏的法律对植树和保护树木的问题规定很详细。天盛律令第十五章地水杂罪门规定大 是:在指定渠段应种植柳、杨、榆等树种,除按照时节剪枝条及伐而另植以外,不许任何人砍伐。有人认为,成吉思汗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财富【甲】金玉珠宝,【乙】一部法典成吉思汗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包含宪法意义的成文法典,颁布于1206年。可以说,成吉思汗法典是最具环保精神的一部法典。比如以下诸条文:“第五十六条保护草原。草绿后挖坑导 草原被损坏的,对全家处死刑。第五十七条保护马匹。春天的时候,战争一停止就将战马放到好的草场上,不得骑乘,不得使马乱跑。第五十八条保护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于水中。”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骑乘 惩罚 B溺水 拘泥C. 倾倒 顷刻 D. 处罚 处理2.根据语义,应填入文中两处的正确字形是(2分)A.至 致 B.致 致 C.致 至 D.至 至3.依据语境,在文段【甲】【乙】两处填写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是 而是 B不仅是 还是C. 既是 又是 D. 是 还是4、请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2分)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相遇【甲】我们看见李白的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懂得杜甫的深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李商隐的多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乙】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希望我们的MV, ,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A. 【甲】句号【乙】省略号 B. 【甲】冒号【乙】省略号C. 【甲】句号【乙】冒号 D. 【甲】冒号【乙】冒号5.下面是一段讲解词。在讲解词【甲】【乙】两处分别填入短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次展览包括“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被【甲】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乙】通过展览叙事,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A.【甲】发现与发掘 【乙】句号 B.【甲】发掘与发现 【乙】句号C.【甲】发现与发掘 【乙】分号 D.【甲】发掘与发现 【乙】分号6. 下面修辞手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每当读到“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样的诗句,我都会对诗中描绘的美景心生向往。B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C每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典都仿佛向我们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古代人们的环保理念。D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行动,也同样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7下面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灵魂和脊梁,它犹如一条闪光的经线,辐射全城,熠熠生辉。B行走在中轴线上,我思接千载,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穿城而过的中轴线,壮美中正,如中国字横平竖直,又如中国人方正忠直。D中轴线上的建筑是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的典范,而紫禁城首当其冲成为“典范之最”。8.10月1日,天安门广场花车上的女排姑娘们引人注目,她们以世界杯“十一”连胜的佳绩,为祖国母亲送上了最好的“礼物”。下列评价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她们太棒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她们祖国至上、永不言败、奋勇争先。B.经过不懈努力,使中国女排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C.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并弘扬女排精神。D.女排姑娘们取得了“十一”连胜的好成绩,关键在于她们是否团结协作、顽强拼博。9、下面是某位同学有感于祖国发展写的一段文字。根据语意,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C.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D.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10、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一段结尾处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击退了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红军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取得胜利。长征的胜利,是理想的胜利,是信念的胜利。这场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 , 。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征程宣告了敌人想要消灭红军意图的彻底失败A. B. C. D.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孩子沉迷游戏,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B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C海枯石烂也好,转瞬即逝也罢,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帷幕漂移敞蓬车消声匿迹不知所措B演绎羁绊晾衣架相辅相承轻歌曼舞C雾蔼翌日马前卒名符其实自圆其说D枷锁震撼制高点接踵而至戛然而止二、现代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故乡的端午我喜欢静止于一方的故乡,同时也热爱不断出新出奇的城市。如果要说我的中国梦的实质内容,或许在高档装修的高楼一隅做白领算是吧,青春的旋律在这里奏响,梦想之光照进了现实啦。可是,自从到城里读书,就了业,不曾过一回正经的端午。在我幽远的记忆里,家乡的端午最像端午。端午这天,多半是有雨的。雨丝将天幕织满,雨珠挂在蓊郁的榕叶上,艾草被装点得水灵灵的。大人们忙着折摘榕艾,在门上插挂。那时,我最期待的是奶奶在厨房煎锡饼。依稀记得,那一年端午节,吃罢早饭,我便搬来一块矮凳站着灶台边,看着炉膛里的火旺了起来,松针、松枝发出了“嘶嘶”的声响,每一响,都像是在挠我猴急的心。等锅有了一定热度,站在灶前的奶奶便在平锅抹一层薄薄的油,紧接着,快速地舀起一团面糊,打在锅的中间。面糊开始凝结的时候,奶奶便会用勺子迅疾摊开,顺时针地旋转开来,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却是最考验手艺的。这时,嫩白的面糊,中心开始跳起了芭蕾,而四周却像孔雀开屏一般,缓缓地舒展开来,色泽也由浅白饰上了一层淡淡的茉莉黄,显现出锡饼的雏形来。奶奶继续用手将面糊装点得更加平整光滑,一股面香扑鼻而来。我不禁将鼻子吸了又吸。此时厨房的四周,也浮起了一层朦胧的薄雾,雾气黏在奶奶的发梢,和着银白,闪着耀眼的光。做锡饼是一门技术活,若是太厚,咬起来就生硬;而铺得不均匀,包上食材就会露出馅来,弄得满手是油。母亲学了很久,终究还是做得很不雅观。然而,在奶奶手里,那黏人的面糊温驯得如小猫一般,随意一抹,一张薄如蝉翼的锡饼就出现了。锡饼一面铺好后,需要翻面了。这个过程很快,似乎都在眨眼之间溜过。奶奶的手轻轻地拨弄一下锅铲,便让一面熟的锡饼在空中翻了一个身,稳妥地落在锅心。这个时候,我总是屏息凝神,看着白的锡饼跳跃在红砖铺砌的灶台上,将老旧的空气都带动得欢快起来。我不敢打扰奶奶,只是静静地盯着她的一招一式,看着锡饼上上翻飞,乳白的烟气轻柔地把我拥在怀里。午饭时,八仙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农家菜:金黄的鸡蛋、淡紫的洋葱、深红的萝卜丝,以及闪着油光的肉丝,很赏眼,很诱人。我喜欢将它们伴在一起,包在锡饼之中,一口咬下去,每一种味道都在舌尖绽放。里面包含的,就是爱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吧。奶奶慈祥地望着我,不时地帮我拭去嘴角的菜汁。看我吃得满嘴油花,她吃吃的笑了,笑得很开心,这种笑,我至今犹历历在目。仿佛又是一阵雾,不知不觉间到了现在,如今的端午已没有当初的感觉,锡饼店已经遍地都是,咬着买来的锡饼,是那么的干硬和陌生。故人已逝,再也回不去,逝去的亲情,又哪里是能买得回来的呀! 今年端午,是该回去看看了。有些人,有些事,不去看,就再难看到。5 .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集中叙写了端午节看奶奶煎锡饼的情境,有较强的感染力。B从作者的表意看来,他对宁静温馨的家乡满怀深情,而对嘈杂的城市抱有排斥之感。C文章提到母亲学做锡饼,却达不到奶奶的水平,说明这手艺不可以随随便便学到手。D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取材详略得当,先重点写奶奶做锡饼的经过,后略写了吃锡饼。6 . 文章第二自然段直言“家乡的端午最像端午”,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最像端午”的理由。7 . 奶奶做的锡饼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形、色、味三方面简析。8 . 依据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列文句。站在灶前的奶奶便在平锅抹一层薄薄的油,紧接着,快速地舀起一团面糊,打在锅的中间。面糊开始凝结的时候,奶奶便会用勺子迅疾摊开,顺时针地旋转开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9 . 结尾句“今年端午,是该回去看看了。有些人,有些事,不去看,就再难看到”直白平淡,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面小题。带白蘑菇回家妈妈爱吃蘑菇。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选自毕淑敏散文)10 . 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11 . 结合文章情节,分析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的表层和深层含义?12 . 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_13 .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14 . “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xi)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注释:王子猷(yu):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字子猷。彷徨:徘徊的样子,这里指逍遥流连。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剡(shn):今绍兴嵊州市。就:去拜访。造门:到了门口。造:到。15 . 下列各项加点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差可拟参差不齐差强人意B俄而雪骤狂风骤起暴风骤雨C因风起因起彷徨前因后果D未若柳絮若即若离若有所思16 . 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17 . 甲文从“_”“_”(原文)既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讲论诗文的雅兴,也展现出了古人_的生活氛围。乙文中“何可一日无此君”中“此君”指_,王子猷认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原因是“此君”象征着_的精神品质。四、情景默写18 . 古诗文默写。(1)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2)王维使至塞上颈联:_,_。(3)蝉则千转不穷,_。(吴均与朱元思书)(4)钱塘湖春行中透露出初春景色的诗句是:_,_。(5)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亦如曹操龟虽寿中所云:_,_;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9 . 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对后两句有什么作用?20 .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六、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下面是选自朝花夕拾的两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一)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贴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鲁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我那时量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乌,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二)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1)选文(一)里以乳作目的神话人物是,选文(二)出自。(篇目) (2)以上两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