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南京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南京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南京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南京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C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了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D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诗人在这里悟出了人生真谛。2 .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B可胜利的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耍了个风雨不透。C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D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3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园博园”的许多建筑依水而建,让游客在浮光掠影之间,领略苏派园林艺术的魅力。B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华为”等中国电信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其自己利用技术优势危害别国安全的行为却讳莫如深。C警方对“酒驾”行为的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现在胆敢酒后驾车的司机已是凤毛麟角了。D继“城南快速路”后,我市还将建设江平路、润扬路等多条快速路,并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方便市民出行。4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通过并推广了“美丽乡村游”的旅游政策。B他这次成绩考得很出色,不仅在学校排在前十名,而且在班上也名列前茅。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D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流感防控的措施。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从济南的山水入手,状写济南冬天的“温晴”。作者老舍是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咏雪出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C比拟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但都是为了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并表达强烈的感情。D家君、拙见、犬子、家严、拙荆都属于谦辞。二、字词书写6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相应汉字。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 _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_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1)加点字注音是:瓢(_)淅(_)(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_临 吝 s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天文、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由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平衡、吉祥、美满和等级的价值追求。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龙凤呈祥的意蕴。故宫前朝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大多用了偶数当中较好的数字“六”。内廷多用偶数,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形成五门、三朝之制,正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因而借助与上下四方即天地相合的建筑数字用以满足天地护佑、和谐共生、祈福求祥的期盼。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十以内的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天安门城楼正面宽九间,门上装有九路门钉,即纵横各九排,又是“九”的倍数,故宫房间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暗含“九五”至尊的意思;太和殿巨柱高擎屋顶,为故宫中最重要的宫殿,其建筑构件之数量多取象征阳性的奇数,尤其力求九或九的倍数,力图用数的意象象征并宣扬等级性。北京天坛之圜丘作为祭天的场所,其几何尺寸更是严格采用九数。圜丘中央砌一圆形石板,称“太极石”。此石四周砌九块扇形石板,构成第一重;第二重砌十八块,第三重砌二十七块直到第九重为八十一块,都为九的倍数,目的是不断重复强调“九”数的意义。天坛祈年殿从台明到宝顶全高为31.78 米,合清代营造尺寸九丈九尺九寸。进一步扩展开来看,北京城中轴线从永定门、太和殿、钟楼、鼓楼依次为九里、五里、一里,共十五里长。传说我国上古行政区域有九个,是为“九州”,因此现在也有用“九州”代表中国。这些数字在建筑中的运用,正体现了我国古建筑文化的价值追求。中国自三代社会,建筑就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无论是中国传统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其空间形态和规格常用数字做出等级划分。礼记规定“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于是建筑的台阶高低也成了等级制度的载体。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突出地表现在间架数字化追求上,唐代营缮令规定:“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可见,不同品级的官员能拥有的“间”“架”数量有着严格的区分。7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来表达人们对审美、和谐、等级的价值追求。B古建筑构造中多出现数字“六”“九”的元素,这与“六”“九”在易学中是阴阳的代表有一定关系。C故宫前朝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布局体现奇数特征;内廷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多用偶数。D从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对数字“九”“五”的广泛运用,可以看出古代建筑被赋予的等级性。8 . 下列对“数理意蕴”的应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理念在中国所有的古代建筑中都有运用。B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阴阳相合、天地对应、龙凤呈祥的意蕴。C北京天坛之圜丘,其几何尺寸严格采用九数,体现了我国古建筑文化的价值追求。D山西省的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9 . 下列关于“古建筑”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建筑由于融入了数的元素才具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创造。B周易系辞传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古建筑思想,对故宫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古人更喜欢奇数。D九、五为帝王之数,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安门城楼及故宫的房间数都暗含“九五至尊”之意。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s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10 . 根据拼音写汉字:祭s(_)11 .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12 .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13 .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14 .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故乡的紫藤花在我故乡的住所附近,有一塘清澈的池水。临水便是紫藤花架,那苍劲秀颀的枝干矫若游龙,虬结随亭柱攀缘而上。阳春三月,草熏风暖,紫藤花便如一串串首尾相接的浅紫色蝴蝶,在灿烂的春光里尽情盛放。我爱紫藤花,爱他那透逸的风姿,我始终觉得他更像一位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翩翩活跃在三月的阳光里。我在故乡的那段岁月,常常于黄昏在紫藤花架下散步,那疏密有致的花穗间漏下丝丝夕阳,使人熏然欲醉。间或有一两朵精致的花儿飘落下来,便像是蝴蝶翻飞了。而更多的夜晚,我漫步池畔,池水静静的能听见鱼儿的唼喋。接受了一天阳光的紫藤花在静谧的夜色中释放着甜香,他整个儿浴在溶溶的月影里,微风过处,花穗簌簌地轻颤着,筛落满天星光,闪闪烁烁地跳入池水深处。附近的小巷里,隐约传来婉转的琴韵,于是春夜仿佛加入了浓浓的色彩,变得更加温馨而浪漫,引人无限遐思。一个春天,正是紫藤花盛开的季节,我去南方,临行前我特地去池畔摘下一串浅紫的花穗,小心地藏入书中,我要让故乡的紫藤花陪伴我去向遥远的地方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一去便是整整三年,南国的如火骄阳,椰风蕉雨,还有物欲横流经济浪潮中的激烈竞争,渐渐地蚀去了我学生时代的浪漫情怀。我在惊涛险流中载沉载浮着,每日面对的是拼搏、竞争,还有像古堡一样密封的人心。直到有一天终于感觉疲惫,感到了对这种高频率生活的厌倦,我才想起书中的紫藤花,而此时的紫藤花早已退去了原来的鲜艳,在岁月中逐渐枯萎了。于是一个念头突然在我心中强烈地升起:该回家了!故乡正是春天,那梦中的紫藤花一定灿烂地盛开在阳光里。今年四月,我终于回到了故乡,我迫不及待地去向池畔,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空气中飘散着的紫藤花那熟悉的甜香。可是,我似乎来得不是时候,前几日的连绵春雨,小池塘的水涨满了,清澈宁静,而紫藤花却是密密簇簇的一架嫩绿,怎么也找不见那蓬勃茂盛的花穗了。我失望又不甘心地在一片青翠中寻找着,想意外地觅取一份梦里的青春情怀。终于,我看见了,在一处不显眼的密集枝叶中还垂挂着一串鲜艳的“紫蝴蝶”,这是今年春天里的最后一个花穗了吧?这是故乡对游子的馈赠呵。几乎是怀着一种朝圣者的虔诚,我小心地凑近花儿,深深地呼吸着这熟悉的带着一丝雨后湿润泥土清香的气息,温柔,幽静这就是故乡的气息吧。我失望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了,原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追求是永恒的,就像故乡一样,无论你走得多远,他始终在用博大的胸怀等待着你的归来,其实是我自己一时的疏怠,才错过了与春天的约会。(选自中学语文2018年第8期,秋光/文)15 . 文中的紫藤花有着哪两层含义?16 . 依照行文线索,填写下表。时间在故乡的那段岁月三年前今年四月原因年少时为紫藤花所陶醉回乡寻找紫藤花好处17 . 第二段说“我爱紫藤花”的原因有哪些?18 . 在南方的生活和回乡后的情感变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9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注释)支:通“肢”。使:假使。乞:乞求,请求。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2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非徒愈病(只,仅仅)B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D不惮改作(怕,畏惧)2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乃记之而去。C然而不胜者。D时时而间进。22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3 . 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24 .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他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五、句子默写25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欲渡黄河冰塞川,_。李白行路难(其一)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秋草独寻人去后,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_,枳花明驿墙。(温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