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小红才五岁、机灵活泼,一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你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B亭亭玉立的五层教学楼共设四十间教室,十间办公室。C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D这篇作文几经改动,总算差强人意。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3 . 语言运用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沉默的原因各有不同:因为不便说而不说,_;因为不该说而不说,_;因为不必说而不说,_;因为不屑说而不说,_。A那是礼貌或者虛伪那是审慎或者世故那是默契或者隔膜那是骄傲或者超脱B那是审慎或者世故那是礼貌或者虚伪那是骄傲或者超脱那是默契或者隔膜C那是默契或者隔膜那是审慎或者世故那是礼貌或者虚伪那是骄傲或者超脱D那是礼貌或者虚伪那是默契或者隔膜那是骄傲或者超脱那是审慎或者世故4 . (题文)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晾干(ling)玳瑁(di)B行当(hng)如鹜(w)蒲叶(p)C塞责(si)讷讷(n)尴尬(gn)D拭洗(sh)讪讪(shn)发髻(j)5 . 有人认为“在生活中消耗过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垃圾分类没有必要”,下列选项中不能反驳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通过垃圾分类让民众学会节约利用资源,花费时间精力是很有必要的B如果垃圾不分类,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弥补C垃圾分类能改善生态,利于人类健康,为此花费时间精力是有价值的D垃圾分类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该花的时间精力还是要花二、现代文阅读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6 .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7 .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8 .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9 .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端午的阳光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的纯净作出的最无奈又高尚的选择。最终,他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怀抱沉重的巨石,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可以说,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承载着代代后辈对伟人的缅怀和敬仰。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屈原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原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屈原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10 .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B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名胜与文化的血肉关联。C文章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指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开创性作用。D文章最后一段赞颂了屈原无人能企及的伟大品格,说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从而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11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有特色,内涵很丰富,请赏析。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12 . 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13 . 题目“端午的阳光”,除了指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的含义外,还有两层更深刻的含义。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答出这两层含义。三、句子默写14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_,日高人渴漫思茶。 _,载不动许多愁。了却君王天下事, _。巧笑东邻女伴,_。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虽经摧残,仍坚贞不屈的句子是_, _。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 _。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5 . 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分两处)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16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7 . 请用现代汉语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呈现的画面。五、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修衣:修饰衣服,意为穿得好一些。18 .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_)(2)先生非求于人(_)19 .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我能不害怕他吗?B我也不骄傲,但我能不害怕吗?C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D我也不骄傲,我能不害怕他吗?20 .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曾参是一个_的人。六、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运用骄阳似火,绿树浓荫,校刊编辑部决定出一期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专刊,请你运用所学“叶”专题知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叶之成语】写出两个有关“叶”的成语。 _。【读诗品叶】古代诗歌中,不乏咏“叶”之作,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