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选修教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儿童朗读诗歌_第1页
诗歌选修教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儿童朗读诗歌_第2页
诗歌选修教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儿童朗读诗歌_第3页
诗歌选修教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儿童朗读诗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选修教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儿童朗读诗歌 【摘 要】从审美的角度熏陶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知识和方法上去引导他们培养实用技能,与高考能力衔接,与生活乐趣衔接,才能真正发挥诗歌选修教材的作用。 【关键词】诗歌教学 选修教材 审美价值 实用价值 提起诗歌,对学生来说,可谓“爱你不容易”,高二的学生接触的诗歌并不多,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许多学生反映,一首诗读完了仍一片茫然,不知所云,提笔做题,更是无处入手,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对照,相去甚远,他们学诗歌的信心大受打击,有些学生甚至体会不到诗歌的美,认为诗歌没有实用价值,不愿花时间去学。针对这种现状,利用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这本选修教材,从审美的角度熏陶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知识和方法上去引导他们培养实用技能,与高考能力衔接,与生活乐趣衔接,才能真正发挥这本选修教材的作用。 一、从审美的角度熏陶学生情感 把充满生命美感与体悟的诗词,上成单纯的知识讲解、做题训练课,必然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选择一些可实际应用、可鉴赏陶冶、可探索研究的篇目,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上教师设计好激趣的环节尤其重要。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就要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1.读出诗味。根据诗歌的情调特点,教师进行配乐朗诵示范,学生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全班朗读,读出情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之美,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进入一个曼妙的境界,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 2.品出画美。让学生在理解了整首诗的情调后,创造性地再造画面,以散文的语言描绘生动的画面,并以画相配,让学生在谐趣的氛围中领略诗画之妙。如学了早雁一诗,可让学生根据前四句的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再现画面。 3.悟出情美。注重学生的个性解读,抓住诗中的字词、色调,整体把握形象,体悟诗人的情之美。诗无达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对学生合理的个性解读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恰当地设计一些探究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设疑、质疑、解疑中提高对诗歌情感的认识能力。如学小松,可设问:“从诗中你悟出什么?” 二、从做题的角度提高答题技能 每学完一类诗,让学生归纳这位诗人的诗歌特点、这类诗的特点,老师展示各种题常考的问题及答题模式,如归纳咏史诗鉴赏步骤:首先,知史实,了解何地(古迹)、何时、何人、何事。其次,明观点(对史实有何看法)、析目的(联系生平背景际遇,明感情,悟意图)。掌握两种目的:述己志(感慨个人遭际)、忧天下(思考历史、借古讽今)。熟记常见情感:(1)叹朝代兴亡变化;(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4)借古伤怀。再次,赏技巧:借古抒怀、直接议论、以景衬情、对比。 在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升华到如何具体去表达对作品的定向理解,学生会欣然地接受,这一举措,为高三诗歌总复习作铺垫。 三、从写作的角度积累素材,掌握技法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学会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从美词佳句中体会其意境特点,适用写作方向,感悟哲理哲思,为议论文提供论据素材,为记叙文提供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素材。疏理归纳有关亲情友情的诗句、读书学习的诗句、立志自励的诗句、战争节日情景感受的诗句等,为高考作文作好充分的准备。诗歌中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都可为学生写散文及记叙文提供参考,在学诗时注意引导。写元宵节可引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通过咏物诗葡萄小松学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可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手法写咏物散文;学了蜀相,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体会以景衬情的手法,学会在记叙文和抒情散文中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学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懂得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以声衬静的写法;通过学习题乌江亭,比较写项羽的三首诗,学会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分析评论历史人物。 四、从实用角度指导人生 唐诗宋词有许多反映诗人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和人生态度的,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在品读诗歌中,领略古代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走进唐诗宋词,在“唐风”、“宋雨”的洗礼下,可让学生感受到王维“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闲适淡雅,体会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孤独,感受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读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会到他的淡泊与清高;读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慨于他的忧患;读定风波,从“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认识苏轼的豁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告诉我们爱情的真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