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呼和浩特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呼和浩特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呼和浩特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4页
呼和浩特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B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C通过观看电影战狼,使我重新认识了“爱国”“血性”的真谛。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季先生做学问一丝不苟的态度给李克强留下了深刻印象,”蔡德贵说。也许正是季老这一丝不苟的精神,造就了他让后人难以企及的大师高度。B中国的制片人正试图把卷帙浩繁的政治经济学论著资本论,变成一出由上口的曲调和漂亮舞步组成的通俗舞台秀。C这些故事大多是骇人听闻、言过其实的,然而也有极少数的证据表明鲶鱼表现出了对人类的攻击性。D一部好的小说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既然我的小说确实存在问题,那就更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发髻潮讯伛偻提携B隐晦颓唐蒙络摇缀C糟踏奔驰狼狈不堪D嗤笑菜畦缊袍蔽衣4 . (题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既加冠”中的“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B草堂留后世,诗圣著春秋。上面这幅对联,对仗非常工整。C生活中的假恶丑与真善美相对立而斗争,相依赖而共存,我们不能因为幼稚的爱憎而一味向往、追求那美好而虚幻的世外桃源。上面这句话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D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上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5 .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诗歌要有时代担当。诗歌是心灵的颤动和诗意的,但不可能离开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脱离时代和人民,只能是阁楼里的低吟浅唱和。A传播尽管也孤掌难鸣B传送既然就自命不凡C传递如果就孤芳自赏D传达即使也自命清高6 .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Achi bn j sBch bn ji shCchi bn j shDch bn ji s二、字词书写7 .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读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并将“是日也”之后画线的短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题目。“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忙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觅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恒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乡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1)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12)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3)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14)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15)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16)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7)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18)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19)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20)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8 . 请你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9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_。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_。10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11 . 文中画横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12 . 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的,请你概括这三件事。爬根草凡在乡间长大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种草。它好像就是有关乡村最深的记忆,像大地与生俱来的美丽纹身。爬根草的生命力极强。只要给它土壤,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一点点风,足以让它悠然自得地存活下来。据说它是唯一可以穿越四季的草,俨然守护岁月春天的一条万里长城,就是在严寒的冬天它也枯而不死。如果扒开地面的土,就会轻易看到它所固守的昂扬绿意有着蓄势待发的姿态,所以人们之称它为灵魂之草或草中之王。古诗有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这首诗里歌颂的应该就是它,因为只有它才有这份生之坚韧和顽强。它是一种会走动的草,它时时都在播种着自己的未来。每往前伸延出一寸嫩绿的触须,它的茎就会深神地扎进泥土,然后继续朝周围衍生,继续扎根。它的执着与专注给人以一步一叩拜的圣教徒般的赤诚感觉,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它长长的生命线,一直穿行在太阳一样的靓丽针孔里,被一神奇的缝纫机刺进泥土。可以说,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滩滩刺绣的山水画,都是一篇篇锦绣的诗意文字。童年的记忆里,在夏天,无数次光着脚丫在爬根草装饰的乡间小路上行走,我们用脚心感受着它和季节共同的温柔,有着一种走在红地毯上的幸福憧憬,有着穿上草鞋的温暖感觉。那时感到脚心和心一样是向世界敞开的,它们诉说着同样的爱的语言。以那样的方式走进田野是神圣的,也是古朴而浪漫的。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永远不会想着回来,因为你正走在一条回家的路上。这样的路本身就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它通向的是天地的心。曾有人把它和爬藤联系起来。一个在大地上匍匐前进,一个缠在树干上向上攀登;一个流向时光的大海,一个攀向岁月的峰峦。然而它们都会给我们一个格言式的指示:爱着心中的爱,一切的努力和等待都会成为最美的春天。也曾有人把它和蚂蚁联系起来。爬根草和蚂蚁一样是卑微的,然而它们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攀登者。它们一直把高山当作平地来走,用攀登的姿势和毅力将自己的灵魂在天地间高高耸立,它们一直在用卑微成全着自己的伟大与超越。爬根草在草中是特立独行的。它是一种多情的草,只要有土的地方,都是它扎根的天堂。它对土地的爱是一种死去活来,是一种奋不顾身,是一种勇往直前,是一种从一而终。就这样它的生命且歌且舞,渐行渐远,像一条永不消失的绿色地平线!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条完美的生命赤道。13 . 阅读全文,说说爬根草有哪些特点?14 . 赏析“它是一种会走动的草,它时时都在播种着自己的未来。”15 . 文章标题为“爬根草”,第段为什么要写到蚂蚁?16 . 阅读文章第段划线句,揣摩“我们”此时的心理活动,并以第一人的口吻写下来(不超过50个字)17 . 说说“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条完美的生命赤道”的含义。四、句子默写18 . 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2)_,风正一帆悬。_次北固山下(3)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_(4)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5)明月不谙离苦恨,_。晏殊蝶恋花(6)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7) )曹操观沧海中最能表现诗人雄伟抱负、宽阔胸襟的诗句是:_。五、课外阅读无信不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颜渊)(注释)兵:军队、战备、兵力。去:去掉、去除。斯:这。19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足食足:(2)民信之矣信:20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1 . 选文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释)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22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先写诗人遥闻,然后泊舟上岸,再取径穿林,最后来到柏林寺南望,线条清晰,画面感极强。B第一句写溪上遥闻钟声,清晰可辨,概是雨后空澄净之故。诗人内心喜然,欲一探究竟。C第三四句诗人登高远眺,“西南四五峰”格外青翠亮丽,只因青山被雨洗过。D本诗诗面上无一“情”字,实则无不蕴含着诗人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愉悦恬适之情。23 .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第二句着一“微”字,说明前往柏林寺之山径的小而幽,用“深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幽深,“微”深二字,巧妙写柏林寺幽静或幽深的环境特点。B三、四句诗人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画出柏林寺所在山峰灵秀清丽之美景,意境全出。C本诗虽意在写景,然处处有人的踪迹、人的感受、人的情趣,融情于景,创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佳境。D第四句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只有经过泊舟穿林,再加上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才有南望画面的精彩和诗人情绪的愉快。因此第四句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七、名著阅读24 . 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常常给人深刻的印象,你最欣赏朝花夕拾中哪个人物形象,结合事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八、综合性学习25 . 综合性学习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开展“关注身边大事,我为精准扶贫点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1)(了解精准扶贫)在活动中,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材料一)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360百科)(材料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材料三)最近,通过媒体的报道,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1年最多吃3顿肉;家里连一面严格意义上的“墙壁”都没有;所谓的“门”就是一块由竹篾编成的“板”;不少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座谈会,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要求,特别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2)(参与精准扶贫)如何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请你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3)(点赞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启田就是一个典型,他的事迹通过恩施日报、咸丰新闻网、咸丰发布、云上咸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