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1 概 述1.1 概述汪清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GSZ03合同段由长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其桩号范围为K36+000K55+741,路线总长度为19.741Km。SMA-13上面层施工面积为m2。设计文件给定沥青种类为SBS I-C类改性沥青,沥青产地盘锦,碎石产地凉水石场,矿粉产地磐石,消石灰产地图们,机制砂产地安图,木质素纤维厂家为吉林省宝恒木质素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经自检及总监办验证,原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用于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上面层施工。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7)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上面层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9.5-13.2mm、4.75-9.5mm;机制砂规格S15(0-4.75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SBS I-C类改性沥青。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SBS I-C类改性沥青沥青试验结果 表2-1项 目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针入度(25,100g, 5s,0.1mm)66.76080T0604-2000延度(5cm/min,15,cm)68.630T0605-1993软化点()70.955T0606-2000密度(25)1.018实测T0603-1993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SBS I-C类改性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2.2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采用按T0616-1993中规定的水浸法,其试验结果如表2-2所列。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 表2-2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后石料表面上沥青膜剥落情况粘附性等级沥青膜完全保存,剥离面积百分率接近于052.3 集料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方法进行,粗、细集料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分别见表2-3、2-4所列。 粗集料试验结果 表2-3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洛杉矶磨耗损失合格30T03172005压碎值15.228T03162005表观相对密度9.5-13.2mm碎石-2.8472.50T030420054.75-9.5mm碎石2.836毛体积相对密度9.5-13.2mm碎石-2.809-T030420054.75-9.5mm碎石2.794吸水率9.5-13.2mm碎石0.93.0T030720054.75-9.5mm碎石1.2软石含量2.45T03202000针片状颗粒含量9.5-13.2mm碎石1.718T031220054.75-9.5mm碎石2.6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9.5-13.2mm碎石0.41T031020054.75-9.5mm碎石0.6 细集料试验结果 表2-4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表观相对密度-2.7012.50T03302005毛体积相对密度-2.687-砂当量8160T03342005粗糙度S41.130T03492005由表2-3和表2-4试验结果可见:粗、细集料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2.4 矿粉及消石灰试验矿粉及消石灰试验项目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见表2-5所列。矿粉及消石灰技术指标 表2-5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表观相对密度矿粉-2.6892.50T0352-2000消石灰2.352-矿粉亲水系数-0.61T0353-2000含水量0.361T0332-2005塑性指数-3.44T0354-2000粒度范围0.6mm矿粉100100T0351-2000消石灰1000.15mm矿粉95.790100消石灰95.10.075mm矿粉83.675100消石灰84.1 由表2-5试验结果可见:矿粉及消石灰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2.5 纤维稳定剂木质素纤维试验项目按JT/T 533-2005的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见表2-6所列。木质素纤维技术指标 表2-6试验项目单位实测值规范要求筛分析纤维长度mm小于6不大于6通过0.85mm筛%92.68510通过0.425mm筛%72.66510通过0.106mm筛%33.83010含水率%2.1不大于5PH值-7.37.51.0吸油率倍7.0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灰分含量%21.2185由表2-6试验结果可见:木质素纤维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文件的技术标准要求,三种级配的木质素纤维掺量均按照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进行掺配。3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和工期安排,本合同段沥青玛蹄脂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法。根据规范参考以及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初步拟定油石比为6.2%,按照5.9%、6.2%。6.5%的油石比进行三个矿料级配进行试验,在三个级配完成后进行优选,以确定各种材料的最佳组成,使之既能满足路面性能要求,又能符合经济性。调整三种不同的矿料级配曲线,分别测定粗集料骨架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粗集料骨架部分的松方密度、粗集料骨架松装间隙率VCADRC见下表级配9.5-13.2mm碎石4.75-9.5mm碎石机制砂矿粉消石灰粗集料骨架毛体积相对密度捣实法测定的骨架松方密度(g/cm3)VCADR8301.65941.42473391012.8301.66241.33503181012.8301.66541.2 根据以上测定结果,参照施工技术规范初选油石比6.2%,双面击实各50次制作马歇尔试件,对以上三种级配的混合料测定各项体积及物理指标。3.1 级配1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各种矿料级配和(级配1)合成矿料级配如表3-1所列。 SMA-13合成矿料级配组成(级配1) 表3-1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级配1)马歇尔试验级配1各油石比马歇尔结果见表3-2。 (级配1)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2 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5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得到。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根据以上马歇尔试验结果,结合实践经验和本项目交通量、气候条件,综合确定SMA-13目标配合比(级配1)的油石比为:OAC=6.2%。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对其进行相关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3-3所列。SMA-13(级配1)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3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8020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7018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得到。由表3-3可见,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各项体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技术要求。5、配合比性能检验根据已确定的各种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进行了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谢伦堡沥青析漏、室内渗水、室内构造深度,以判断目标配合比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4所列。 SMA-13 (级配1)配合比性能检验试验结果 表3-4油石比检测项目单位试验结果技术要求备注6.2%残留稳定度%93.9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4733不小于3000-谢伦堡沥青析漏%0.04小于0.1-渗水试验mL/min15小于20室内检验构造深度mm0.70.8-1.5室内检验由表3-4可见,SMA-13(级配1)沥青玛蹄脂碎石的各项指标除构造深度小于要求外,其余均符合要求。3.2 级配2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各种矿料级配和(级配2)合成矿料级配如表3-5所列。 SMA-13合成矿料级配组成(级配2) 表3-5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级配2)马歇尔试验级配2各油石比马歇尔结果见表3-6。 (级配2)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6 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5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得到。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根据以上马歇尔试验结果,结合实践经验和本项目交通量、气候条件,综合确定SMA-13目标配合比(级配2)的油石比为:OAC=6.2%。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对其进行相关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3-7所列。SMA-13(级配2)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7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8020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7018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得到。由表3-7可见,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各项体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技术要求。5、配合比性能检验根据已确定的各种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进行了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谢伦堡沥青析漏、室内渗水、室内构造深度,以判断目标配合比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8所列。 SMA-13 (级配2)配合比性能检验试验结果 表3-8油石比检测项目单位试验结果技术要求备注6.2%残留稳定度%94.6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5779不小于3000-谢伦堡沥青析漏%0.02小于0.1-渗水试验mL/min18小于20室内检验构造深度mm1.050.8-1.5室内检验由表3-8可见,SMA-13(级配2)沥青玛蹄脂碎石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3 级配3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各种矿料级配和(级配3)合成矿料级配如表3-9所列。 SMA-13合成矿料级配组成(级配3) 表3-9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级配3)马歇尔试验级配3各油石比马歇尔结果见表3-10。 (级配3)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10 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5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得到。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根据以上马歇尔试验结果,结合实践经验和本项目交通量、气候条件,综合确定SMA-13目标配合比(级配3)的油石比为:OAC=6.5%。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根据确定的各种矿料比例、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马歇尔试件制作,并对其进行相关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3-11所列。SMA-13(级配3)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11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8020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70180;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得到。由表3-11可见,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各项体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技术要求。5、配合比性能检验根据已确定的各种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进行了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谢伦堡沥青析漏、室内渗水、室内构造深度,以判断目标配合比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12所列。 SMA-13 (级配3)配合比性能检验试验结果 表3-12油石比检测项目单位试验结果技术要求备注6.2%残留稳定度%89.5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5351不小于3000-谢伦堡沥青析漏%0.09小于0.1-渗水试验mL/min12小于20室内检验构造深度mm1.140.8-1.5室内检验由表3-12可见,SMA-13(级配3)沥青玛蹄脂碎石的谢伦堡沥青析漏超出规范要求,构造深度小于规范要求外,其余指标均合格。3.4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三个级配的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13。 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 表3-13结构类型级配1级配2级配3SMA-13设计要求油石比()6.26.26.5-试件相对密度实际2.4352.4402.427-理论2.5292.5302.521-空隙率()3.73.63.734间隙率()17.317.217.917饱和度()78.579.379.47585粗集料松装间隙率(%)41.441.341.2-骨架间隙率(%)41.239.038.1VCADRC稳定度(KN)6.616.846.186.0流值(0.1mm)37.427.349.7-动稳定度(次/mm)4733577953513000残留稳定度MS0()93.994.689.580谢伦堡沥青析漏()0.040.020.09小于0.1渗水试验(mL/min)151812小于20构造深度(mm)0.71.051.140.8-1.54 SMA-13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4.1 配合比比选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与设计文件对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性能指标的技术要求,分别对以上三个设计方案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试验分析,各试验数据见表3-13所列。根据表3-13中所列试验结果,对各方案进行比选,以推荐出本项目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最优方案。1、级配1与级配2的比较级配1与级配2混合料:由表3-1及表3-5可知,级配1与级配2的关键控制筛孔4.75mm通过率分别为31.6和29.3,可见级配2较级配1粗。根据级配1与级配2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两个方案进行比较。体积指标:级配1与级配2的最佳油石比、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率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分别为6.2%和6.2%,3.7和3.6,78.5%和79.3%, 17.3%和17.2%, 41.4%41.2%和41.3%39.0%。从两个方案的的体积指标来看,各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其他指标:由表3-16中试验结果可知,级配1与级配2的残留稳定度分别为 93.9%和94.6%,级配1的残留稳定度略小;级配1与级配2的动稳定度分别为4733次/mm和5779次/mm,级配2明显优于级配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结果级配1与级配2分别为0.04%和0.02%,级配2优于级配1;构造深度试验结果级配1与级配2分别为0.7%和1.05%,级配2明显优于级配1;两个级配的渗水试验结果接近,均符合规范要求。综合两个方案的级配曲线和以上几点比较、以及本项目的相关要求和特点,级配2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级配1。2、级配2与级配3的比较级配1与级配2混合料:由表3-5及表3-9可知,级配1与级配2的关键控制筛孔4.75mm通过率分别为29.3和27.8,可见级配3较级配2偏粗。根据级配2与级配3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就以下几个方面按照上述方法再次对两个方案进行比较。体积指标:级配2与级配3的最佳油石比、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率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分别为6.2%和6.5%,3.6和3.7,79.3%和79.4%, 17.2%和17.9%, 41.3%39.0%和41.2%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长对学生校服采购意见征询表范本
- 九年级语文课文教学设计范例
- 餐饮行业新产品研发策划书
-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方法及实战技巧
- 汽车吊司机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香精配制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石材开采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六年级英语完形填空详解与练习
- 油气电站操作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化工单元操作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 视频安防监控技术交底
- IATF16949-2016内审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跟单信用证业务基础知识讲解(36张)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精品课件【带视频】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100题
- 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 UPS电池更换方案
- 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信息问答
- 处理补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事务工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