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范文_第1页
《张衡传》教案范文_第2页
《张衡传》教案范文_第3页
《张衡传》教案范文_第4页
《张衡传》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衡传教案范文 张衡传教案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果 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列举事例) 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 (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 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 张衡传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 查讲评作业 从书题三、四、五可见,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既有文言词句方面的知识,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识。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扫清阅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对课文中涉及地这些文化、语言方面的知识,必须经常地加以归纳总结,并迁移动用,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 行:去应荐。 (1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职,任职。 (1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 应:应职,接受官职。 (1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 其他 (1)年号纪年。 永元中 阳嘉元年永和初 元丰七年 元和十年德二年 (2)地名。 南阳西鄂人也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河间相京师(京城) (3)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张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韩愈字退之 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 课堂综合拓展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3)徙为上谷太守。 (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5)遂造太学受业。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7)除兰台令史。 (8)后迁玄武司马。 (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 (10) 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11) 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 (12) 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三、语言知识 .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毕:群贤毕至。 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不:衡不慕当世。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弗:行道之人弗受。 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勿:愿将军勿虑。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多义词 ?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 ?因 因入京师(因而)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公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 句式 ?被动句(无被动词,有被动词)。 举(被)孝廉不行 连辟(被)公府不就 兵(被)挫地(被)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不凝滞于物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而自令见放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附录】 板书 张衡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 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和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价值观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讲读课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导入: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仪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发明这个仪器的是哪朝科学家叫什么?(待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继续) 地动仪张衡 对,这个仪器叫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张衡发明的。(张衡,就是从小喜欢数星星的那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章张衡传,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范晔及后汉书: 该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三、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 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3)因 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6)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 (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 (6)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汉:史记汉书。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年号纪年 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元丰七年元和十年 地名 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京师(京城)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庠、序(学校)(“俾入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 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 五、作业: 巩固上述文言知识,并认真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课文特点探究: 1、本课文详细介绍了张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可先让学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 _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2、写作特点: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自己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具体表现为: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重点)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学习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 安排得当的写法。(难点) (3)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精神。(德育)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 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 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 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 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 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 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 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 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下列题目(25分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拼音 衡少善属文 (zh ) 辟公府(b) 逾侈(ch) 璇机(xun)邓骘(zh) 累召不应(li )五载复还(zi ) 乞骸骨(hi)篆文(zhun) 算罔论(wng) 傍行(png) 河间相(jin) 辄积年不徙(zh) 蟾蜍(chnch) 帷幄(wiw)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因入京师,观太学。 (3)遂通五经,贯六艺。 (4)虽才高于世 (5)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6)精思附会 (7)累召不应 (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9)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11)衡不慕当世(12)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13)牙机巧制 (14)又多豪右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16)员径八尺 (17)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18)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以精铜铸成 (19)游于三辅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20)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参考:(1)写文章;游学(2)游学(3)通晓;贯通(4)虽然(5)过度奢侈 (6)组织文句(7)多次;屡次(8)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奇特 (9)用心思(10)平素、向来(11)权臣大官(12)设置;拨动 (13)形制、构造(14)豪族大户(15)暗中;禽通擒,捕捉。(16)员通 圆 (17)征召,动词;应验(18)精心,形容词;纯,形容词 (19)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介词,表范围,在方面 (20)副词 接着;介词,依靠、凭借;介词,通过、凭借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 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1)、广泛学习(2)、不要骄傲自满(3)、从容淡静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 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 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 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 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 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