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家贫》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1页
《庄周家贫》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2页
《庄周家贫》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3页
《庄周家贫》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4页
《庄周家贫》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周家贫阅读答案及翻译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温馨提示:1、注意落实文言翻译“信”、“达”、“雅”的三大要求。2、翻译要联系 _全文,不能断章取义。3、落实每一个字,要考虑语言连贯流畅。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西施病心而颦(p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 译文: 译文: (2)是非若所知也。(2分)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译文:(3)不病于无鸡乎?(1分)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译文: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译文: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 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 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学记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 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 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1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 7、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 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注:怀:归依。 (1)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2)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3)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8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9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注: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妾:指 _。(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10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 2 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译文: 11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译文:(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 12、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杂篇)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 (2)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 (3)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3、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 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1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 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 译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 (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 言者。” 译文:(明史宋濂传)(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 译文: 1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译文: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也。(史记李斯列传) 注: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赍(j):送东西给别人。 译文: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 译文: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1)昔齐桓公不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 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 译文: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 译文: 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参考答案 1、(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2分) 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3、(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6、(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8、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3分,重点:“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 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2分,重点:“而”,“缧绁”。“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己”可译为“这个人”。) 9、(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4 10、(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 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1(1)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2分)(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3分)(3)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3分)【文段参考译文】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2(1)京城里的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来表示心中的怨恨)。(2分)(2)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3分)(3)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3分) 【文段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指责厉王。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只要把批评的人告发,就杀掉他们。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批评了,京城里的人竟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堵塞住它啊!封闭人的嘴,比阻挡洪水更危险。河水堵塞而使河堤决口,伤害百姓一定很多,人们的嘴被封闭也象这样。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老百姓在心里考虑而在嘴里说出来,考虑成熟了而自然地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它呢?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周厉王不听从。于是京城里的人不敢说话了。三年以后,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3(1) _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分)(2)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 _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分)【文段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 _,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 _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 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 _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 _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4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3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2分)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3分) 【文段参考译文】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5(1)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3分)(2)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2分)(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3分) 【文段参考译文】要使国家小而且人民少。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6(1)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2分)(2)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3)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3分) 【文段参考译文】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象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7(1)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3分)(2)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3分)(3)(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2分) 【文段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 5 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8(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2分)(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3分)(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 _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3分) 【文段参考译文】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河监侯答应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 _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9(1)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2分)(2)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3分)(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孩子)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3分) 【文段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她去。孩子的母亲说:“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想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不是好跟她开玩笑的。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父母学的人,听取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于是就杀掉而且烧熟了那只猪。10(1)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3分)(2)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3分)(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2分) 【文段参考译文】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多,国家大的人口众,军队强盛的士卒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抛弃小民,才能显扬盛德。因此地方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分本国的外国的,一年四季都充满着美好,鬼神就会赐福给你: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鼓楼区xx-xx学年一模语文试卷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 (3)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8),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还很多,请再举一例:,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晦暗 欺侮 诲人不倦 B. 伺候 侍候 伺机而动 C. 便笺 缄默 芊芊细草 D. 炽痛 叱咤 敕勒川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荒谬杀戳 挟持汗流浃背 B. 伧俗苍海 灰尽死灰复燃 C. 攫取洗濯 荣膺义愤填赝 D. 沉湎腼腆 闲暇闻名遐迩 4.书法欣赏。(4分) (1)“柳体”以瘦劲著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谨。以下书作中,柳公权的作品是( )(2分) A B C (2)关于初学者选笔应该用硬毫还是软毫,说法不一。有同学向他的书法老师询问,下面是老师的回答: 打个比方吧:在雕刻艺术上,刀法不高,花纹不明快骏爽,叫太?肉?,软毫写出来的笔画是偏?肉?的。除非你喜欢那种没有锋梭芒角,肥软圆熟的书风。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庖丁解牛,绝不会去选一把钝刀,用软毫练字,就犹如钝刀子割肉。如果等刀力练出了再换快刀,那不成了?工欲善其事,必先钝其器?嘛! 1 由此看来,这位老师建议选用。(A.硬毫 B.软毫 C.都可以)(2分)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注桃花怒放,艳红似火。姑娘出嫁,给夫家带来和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 注那黍子行行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材料二】 : 风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来赞颂竹子一般的修养和德行 ; 小雅用松树的生命力长久来比喻子孙绵延不断;大雅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其意是说柞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还直立山间。竹柏由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延续了下来。至于很早就见诸诗经的 (2) 更是饱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历代诗文中传承着。 A.(1)文学意象最常见的就是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B.(1)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植物意象(2)“硕鼠”、“羔羊”、“螽斯” C.(1)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D.(1)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的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材料三】 (1)选择【材料一】中任一诗句,摘抄在下面方格中。要求:准确,工整,美观。正楷和行楷皆可。(3分) (2)我们所学的诗经篇目中也有含花草的诗句,如“ ,。”(1分) (3)阅读【材料二】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格处应选的正确项是。(1分)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任选一种植物,完成【材料三】的表格。(2分) 2 (5)有同学说:“诗经里的植物意象传承的都是乐观美好的情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释。(2分) 二、阅读(40分 )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5分) 【古诗阅读】 三衢道中 曾几(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q)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梅子黄时:黄梅季节,通常是阴雨绵绵。却山行:改走山路。 6(1)诗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却路遇惊喜,“却”字,“ 人的这种喜出望外之情。(2分) (2)联系全诗,赏析第一句的妙处。(2分) 【古文阅读】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 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 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贷粟:借粮食。监河侯:管理河道的官员。邑金:得到封地的租金。子何为者耶:你是什么人?波臣:水官。此为鲋鱼自称。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7.选文开头一句印刷不甚清楚,方框里填写最适合的字应是( )(2分) A之 B.于C.以 D.而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将贷子三百金( ) (2)庄周忿然作色( ) (3)周顾视车辙()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0. 上文与惠子相梁都表现了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高明在何处?具体说说上文是如何体现说话艺术的。(3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3 为什么取字 在周代,贵族男子年满20岁要举行加冠仪式。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穀梁传文公十二年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意思是将垂发束起来挽在头顶,戴上冠,用簪把冠和发髻固定在一起,然后由加冠嘉宾根据他名儿的含义起一个字,从此,就列入?丈夫?行列了。 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加冠取字呢?因为名儿是父亲起的,是幼年用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儿,所以得另取字。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另外还有一层原因。周人有避讳的习俗,人死之后,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就不再称他的名儿,为长远计,所以成年之后,就?敬名称字?了。 然而礼记冠义还说,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原来这?冠而字?并不仅仅为?敬名称字?,还另有深意。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之后,便可以让他?治人?。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礼之始?,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时移世易,发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层次含义被过滤去了。人们取字,只是为了参与社会交际,所以也用不着隆重地举行冠礼了。汉以来,皇太子还有举行冠礼的,还可依稀看到点?治人?的影子,而士大夫阶层很少有这样循古的了。我们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可以看到,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 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宋代还不准下层社会的人取字。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们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还是被普遍推广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冠礼时选定的嘉宾给起,而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父祖、老师,或请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都到了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下的。 上古的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上说:?女子许嫁,笄(j)而字。?就是说,当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在头顶,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以后没承袭下来,但在汉语中却留下了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作?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则称?待字闺中?。 11. 从全文看,古人取字的原因有:参与社会交际;贵族女子婚配要取字。(3分) 12. 结合语境回答问题。(4分) (1)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不得染指”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2)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起码”二字能否 删去?为什么?)(2分) 13文章大量运用礼记中的话语来说明“取字”,有什么好处?(3分) 1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一句可以看出东晋诗人陶渊明字五柳。 4 B. 从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可以看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修。 C. 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可以看出明代巧匠王毅字叔远。 D. 从水浒传“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一句可以看出梁山好汉宋江字及时雨。 (三)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13分 )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5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注:“轻”可能是多出的字。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 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 于彘。 (国语周 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 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 注: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妾:指 _。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 策二) 译文: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6齐宣王问曰: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 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